李玫瑾:性格培养从陪伴开始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玫瑾简介】


  1958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李玫瑾教授是青少年犯罪研究专家,对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心理有深入的研究,在业界和家长圈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

称职父母三要素


  记者(以下简称记):众所周知,我国的《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明确规定了父母对孩子有监护和教育的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父母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我们权且称这样的父母为“问题父母”。您认为这样的问题父母分哪几种类型?
  李玫瑾(以下简称李):仅就亲子关系而言,问题父母分为三类,一是生而不养,二是养而不教,三是教而不当。其中,生而不养是最令人气愤的,孩子受到的伤害也最严重。
  记:生而不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李:原因有二:一是父母自私,二是家庭贫困。无论什么原因,生而不养对孩子都是残忍的,应该从法律上制止,但这方面我国法律仍有欠缺。比如,父母生而不养,社会就应该介入,把孩子安置在养育院之类的机构中,并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但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来保证。
  记:养而不教和教而不当是什么情况?
  李:简单地说,养而不教往往是父母不缺钱,但对孩子缺乏教育的意识。教而不当则是父母缺乏相应的知识,对孩子的成长缺乏影响力。
  记:那么,称职的父母是怎样的?
  李:我认为,称职的父母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孩子一定要自己带。在孩子完全不能独立的时候给他快乐和舒服,当他依赖你的时候你才有教育他的资本,所以,父母一定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自己带孩子。每天陪孩子玩,每晚给他讲故事,哄他睡觉,他生病了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日久天长,父母就会与孩子建立情感的联结,而情感联结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第二,早期教育要恩威并施。孩子3岁前得到父母的照顾,这是恩;孩子3岁以后,父母要在孩子面前立威。这个“威”,不是让孩子惧怕,更不能靠打骂来立威,而是当父母板起脸来的时候,孩子要有所收敛,知道这是行为的界限。
  第三,建立正确的观念。什么是“观念”?“观”就是眼耳鼻舌等感官知觉到的,“念”就是把知觉到的结合起来形成的想法。现在有很多高智商的人犯罪,他们不是没有知识,而是缺乏正确的观念。观念和知识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知识是体系,而观念是随事而就的,因而大致上可以这样说:知识主要是老师给的,而观念主要是父母给的。
  记:您能举例说明吗?
  李:比如电视报道了一桩校园霸凌事件,父母在吃饭的时候讨论此事,孩子在听。父母的讨论不能仅限于愤怒、指责、感叹,而要向孩子传达这样的观念:欺负人是不对的,严重的构成犯罪,打架不值得提倡,同伴打闹要注意不能击打某某部位,被欺负时如何应对,等等,越全面越好。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场合形成的正确观念。
  记:现在的年轻父母都非常忙,真的没办法每天陪孩子,又不能不工作,毕竟还要生活,于是请祖辈或保姆帮忙。请问这两种方式有哪些弊端?
  李:我认为,在孩子6岁以前,父母一定要尽量多地陪伴孩子。父母在其他事务上做出一些牺牲是值得的,毕竟孩子的成长是家庭的重中之重。如果把孩子交给祖辈抚养,就要冒孩子被溺爱的风险,除非祖辈具备充足的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如果请保姆一对一地照顾孩子,同样有风险,因为很难有人在一旁行使监督之权。
  记:如果孩子从小缺少陪伴,后果是什么?
  李:从小缺少陪伴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心理学界早在20世纪中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很多战争遗孤被送到孤儿院,他们长大以后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的调查没有发现养育院有虐待行为。问题出在哪儿呢?深入研究发现,养育院有上下班制度,养育员照顾孩子是轮班的,因此孩子没有与养育员形成稳定的一对一关系。从那时起,心理学界开始重视对“依恋”的研究。父母和孩子是天然的依恋关系,如果把孩子交给祖辈或保姆抚养,孩子就会面临不断更换抚养人的问题,同样有可能在未来出现心理问题。要知道,心理问题有滞后现象,即早年的心理创伤会在青春期甚至成年期暴发行为问题,患心理疾病或者犯罪。

性格培养要趁早


  记: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日益普及,“性格决定命运”已经成为父母们的共识,但学习成绩仍是父母最关心的。请问,性格和学习成绩究竟哪个更重要?
  李:我认为性格更重要。有一个博士,学习成绩非常好,有一天突然说活着没意思,想自杀,他的导师、同学以及父母都拼命开导他。导师特意请他和其他同学一起吃饭,可是饭后他连宿舍都没回,直接从宿舍楼的窗户跳下去了!他在遗书中写道:“爸爸妈妈,对不起我走了……”一个已经学到博士的人心中只有自己,不会为别人包括他的父母着想,不愿意给父母养老送终,这么自私的人,学习成绩再好又有什么用?
  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被父母捧着、宠着,只有别人顺着他的意思来,他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
  李: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自己要吃苦头,也会连累父母吃苦。因此,父母必须认清这一点,不能让孩子说一不二,唯我独尊。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记:对孩子说“不”,說说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您能举个例子给父母们示范示范吗?
  李:拒绝孩子是有技巧的。在孩子3~6岁这个阶段,父母要舍得对他说“不”,但需注意四件事不要做:第一不要骂他,第二不要打他,第三不要在他闹的时候给他讲道理,第四不要走开,要陪伴在他眼前,给孩子一个态度。这个方法用在七八岁的孩子身上也完全可以。   记:比如孩子在超市闹着要买一件玩具,父母认为不应该买,孩子不依不饶,满地打滚儿,父母应该怎么做?
  李:首先,拉着孩子的手或者抱起他往家里走,不要在外面管教孩子,更不要当着很多人的面训斥孩子。很多父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孩子,等于给孩子做示范,以后遇到麻烦,孩子也喜欢当众发飙。其次,回到家把孩子带进卧室,把门关上,跟孩子一对一地交流。为什么要带进卧室呢?因为卧室里没有什么危险的东西。记住,即使没有外人,父母也不要打孩子,这是基本原则。此时父母不要给孩子讲道理,因为孩子的情绪不稳定,父母越讲道理孩子闹得越厉害。父母只需要看着孩子,明确地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要闹就闹吧。”然后坐在他对面,笑眯眯地看着他闹腾。如果孩子在地上打滚,脑袋碰到床角或凳子腿上,父母千万别去扶,一扶他会再撞,父母只需要表个态,用温柔的声音说:“撞得疼不疼啊?不疼自己接着撞,反正是你自己撞的,我不管。”孩子一看父母真的不管他,自然就不撞了。这个过程就叫较量。这样的较量只需要一次,孩子就知道闹腾没有好结果,以后他就不会再这样干了。
  记: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吗?
  李:对,当孩子不再哭闹,父母就可以跟他讲道理了。方法是引导孩子把想法说出来,让他跟父母互动。父母可以对孩子说:“你有什么想法,能不能好好跟我说?要是真的想要什么你说出来,告诉我想要的理由,你也要听听妈妈怎么说。”爸爸、奶奶、姥姥都可以这么做。孩子是依赖大人的,大人不能让孩子控制,但大人也不要欺负孩子,要给他表达的机会。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性格培养。
  记:性格培养应该从孩子几岁时开始?
  李:孩子在18岁之前是未成年人,未成年意味着心理不成熟。培养孩子性格在孩子成年前可以做,但是这18年的影响并不均等,最重要的时间是在6岁。
  我在研究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心理问题滞后反映。也就是说,6岁之前的问题可能会到12岁才出现,它有潜伏期。为什么会等到12岁才出现呢,因为12岁之前孩子还很弱小,没有能力反抗父母,到了12岁,智力、体力、认知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反抗父母也有了底气。媒体没少报道此类事件:父母管孩子,第二天孩子喝农药自杀;父亲不让孩子玩手机,把手机从楼上扔了下去,孩子立刻起身跳楼……这样的行为,几乎不可能发生在6岁孩子身上。所以,父母们要记住,培养孩子的性格,一定要趁早,最好在6岁之前奠定基础。

防范犯罪莫放松


  记:请问李教授,父母应该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谈性?
  李:随着大众媒体的日益普及,孩子获得信息更方便了,有些父母认为自己可以省事了,孩子有困惑可以自己搜索相关知识,但我认为恰恰相反,信息越发达,性教育越不可少,因为孩子搜索到的信息未必是正确的。关于性教育,不能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才开始,父母应该在孩子更小的时候就引导他建立一些观念,比如尊重女性、男女差别等。等孩子进入了青春期,父母不好意思当面谈,可以购买正规图书,供孩子私下阅读。
  记:当下,青少年犯罪越来越低龄化,您认为父母要采取哪些必要的防范措施?
  李:没错,近些年,刑事犯罪低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且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趋向成人化犯罪。低龄化犯罪已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为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提供了社会基础。我认为,学校法制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更重要。造成犯罪低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原因是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处于一种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免疫能力相对较差,不仅缺少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而且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一些违法行为的引诱和侵蚀,他们在好奇心和寻找刺激的心理驱使下,容易上当受骗。此外,社会关爱和家庭教育也有欠缺:就社会而言,主要是歧视引发犯罪;就家庭而言,溺爱和缺少家庭温暖都有可能引发犯罪。
  记:不少父母反映,现在有些中学生很讲哥们儿义气,喜欢拉帮结派、抽烟酗酒、打架勒索,故意放纵自己。在成年人看来,这些孩子已经处在犯罪的边缘,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李:中学生遇到麻烦通常不向长辈求助,这是他们心中自尊与独立意识决定的,但真正离开父母、老师的指导,他们遇事往往不知所措,会本能地寻找新的依赖对象。由于他们尚未广泛接触社会,新的依赖对象只能在周围寻找,这样,同性别、同地区、爱好相同的同龄人自然成为新的依赖对象。这种依赖伙伴,可达到无话不谈的程度。同龄人既然相互依赖,就有相互制约的问题。这种制约使得一些孩子一旦进入某个小群体,就不得不从众,当小群体出现偏差行为时,很容易相互感染,从而导致违法或犯罪行为的发生。一般而言,一旦未成年人结交到不良伙伴,对其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同龄人,为了获得友谊,他们没有是非标准,要是有一个孩子有不良想法,就有可能使其他孩子有同样的想法;用成年人的话说就是:孩子学坏是非常容易的。对于这类有潜在危险的小群体,家长要提高警惕,必要時积极介入。
  记:如何介入?
  李:最好的方式是与班主任联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淡化孩子对小群体的依赖。但要注意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粗暴地干涉孩子的私密交往。除了班集体,孩子还是需要知心朋友的。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往年小学新生入学,总有一些孩子不适应学校环境,不仅给老师增添麻烦,对孩子的上学积极性也是不小的打击。如何讓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以良好的状态融入新的环境中?专家指出,小学新生不适应学校环境,大多是因为个性消极、缺乏耐心、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主见等四个性格方面的原因,家长不妨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在孩子入学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让孩子积极起来  【案例1】性格懦弱的央央  5岁的央央是个漂亮的小女孩
问:最近,女儿学校发生了一件大事。学校禁止男生留长发,某男生剪了两次都不合格,第三次哭着剪了头发,然后跳河自尽。这让我想起相关的一则社会新闻,某女生主动将钱借给丢钱的同学,结果反被怀疑是小偷。一气之下,从楼上跳下,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当然,孩子是无辜的,却也让人感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冲动、脆弱呢?   吴春旭   答:这里不得不提到“容忍力”。古往今来,很多大人物都有超乎常人的容忍力。忍人之所不
问:元旦期间,家里的亲戚朋友来了一次大聚会。席间一个孩子唱了一首歌,得到大人的一致赞扬。于是,在座的父母们纷纷要求自己的孩子唱歌。大部分孩子都唱了,就我儿子和另外一个孩子,也许因为情绪不佳,也许有逆反心理,也许想去玩更有意思的游戏,总之,好话坏话说尽,就是不唱。我和那个孩子的妈妈都觉得很丢脸。请问,再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叶赛  答:事实上,没人关心你的孩子会不会唱歌,你跨不过去的只是自己
困扰:上进少年成绩一落千丈  这天,一对父母带着一个男孩来访,我接待了他们。男孩给我的第一印象良好,他礼貌地对我微笑问好,并帮我给他的父母送上了水杯。  为方便了解,我先和男孩的父母做了沟通。  男孩的母亲介绍说:“孩子正上高三,但是开学不到一个月就不愿意去上学了,目前在家已半月有余。早些时候,孩子说心情不好,感觉抑郁,我们带他去看了心理医生,然后按照抑郁症进行药物治疗。吃了一阵子药,感觉没什么用
我不是学习的料  今年16岁的嘉嘉是珠海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一女生,因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在其爸爸徐先生的陪同下找到我做心理咨询。  徐先生告诉我,嘉嘉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学习很用功,但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小升初时,要不是我找朋友帮忙,她根本上不了重点中学。唉,可能是这孩子脑子不灵光。”徐先生唉声叹气,根本不顾旁边女儿的感受,“她去年参加中考,算是超水平发挥,但离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还差7分。没办法,我
关于成功,有很多定律,较有名的是金蝉定律和竹子定律。  无论哪一个定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成功,需要厚积薄发,要忍受煎熬,要耐得住寂寞。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成功的那一刻。很多时候,人能获得成功,甚至可以说关键在于毅力。据说,人一生大概能遇到7次机会改变命运,而这样的机会往往都是在前期日复一日地投入和坚持之后才能遇到的。所以说,如果有梦想就要积极行动,然后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蝉蜕龙变  2
甜食吃得过多,身体代谢会产生大量的丙酮酸和乳酸,这时需要体内大量的钙来中和。当孩子吃甜食过多时,其体内钙的代谢就会发生紊乱,从而使之前的补钙大计功亏一篑。所以有些孩子长不高,其实不是吃得不够好,而是吃得太甜了。  儿童吃甜食有哪些危害?  甜食会大量消耗体内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会被全部破坏,从而使代谢中产生的丙酮酸刺激中枢神经,降低食欲。而维生素的缺乏,还会使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胃酸增多,从而
绑定妈妈没商量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发现,当宝宝到了半岁左右,会表现得非常黏人。尤其是主要由妈妈照顾长大的宝宝,会特别依赖妈妈,简直片刻不能分离,妈妈去洗个澡、蹲个厕所,宝宝都要哭闹着四处寻找,而且哭得那个撕心裂肺啊,仿佛被妈妈遗弃了一样。  苗女士说:“我儿子7个月大,黏人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我去厨房做饭他也要跟着,小手拽住我的围裙,小肚子贴着我的腿。我怕油烟炝到他,怕油星烫到他,就把他抱到
我们要想与子孙后代 共享一片蓝天,就要从现在起,严格约束自己,搞好能源 分类,有计划地开发利用,还要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不然的话,環境严重污染了,能源枯竭了,人类健康受到危害,即使世界上真的有救世主,恐怕也挽救不了我们。所以,我们要同舟共济,为美好的明天奋斗。  (指导老师:万坤山)
联词:分类,共享,蓝天,救世主,能源,后代,约束,同舟共济  小迪的爷爷退休后,仍很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工作。这天,他来到村小学,给师生们做保护环境的报告。他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同舟共济,严格约束自己,对垃圾进行分类,能源要有计划地合理开采,堅决抵制掠夺性的开采,保护好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享一片蓝天。师生们深受教育。  (指导老师:万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