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淑敏,女,汉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毕淑敏的散文能通过色彩、声音、韵律、特定的语调,以及叙述时空的设计等手法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这种氛围又与精心选择的生活画面、感情的抒发方式等紧密相连,形成一种独特的散文意象。虚实的安排,或泼墨如水,或惜墨如金,浓淡相宜,相辅相成,一如漂亮的山水画。毕淑敏散文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准确,生动,优雅,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独出心裁的比喻,精彩如虹的排比,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朴素直白的叙述,都是别有天地,如鲜花盛开。她的散文在书面语言的运用上更是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
链接中考
综览全国各省市近八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我发现阅读板块的选文只有毕淑敏的没有空档:《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2006年连云港卷),《冻顶百合》(2006年大连卷),《造心》(2006年天津卷);《孝心无价》(2007年辽宁卷),《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2007年南通卷);《读书使人优美》(2008年崇左卷)。
母爱
毕淑敏
这一年冬天出奇地冷!
一个女人抱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本来这么大的孩子是不需要抱的,可孩子在女人的怀里哭,腿在不断地流着血。女人来到村里唯一一家诊所求医,被医生轰了出来。女人跪在地上,医生却把诊所的门关上了,村里人都知道,她是外乡来讨饭的,给她的孩子看病肯定没钱!
孩子在哭,女人也哭着看着孩子流着血的腿,女人的心也在滴血!女人把自己那又脏又破的衣服撕下了一块,包在孩子的腿上。布被血染红了,当血止住的时候,孩子也昏昏地睡着了!
天刮起了寒风,下起了小雨,也慢慢黑了下来,女人抱着孩子在一家没有亮灯的屋檐下避雨。女人把外套脱下来盖在孩子的身上。女人很饿,她知道孩子也很饿,她把孩子轻轻地放在墙角,孩子蜷缩着身体,女人茫然地望着天空,呜呜作响的冷风像刀一样割着她的脸。慢慢地,天下起了雪,女人冒着雪跑到一个没有院墙的人家,从厨房中偷了两个馒头。她跑得很快,她怕被人发现,怕孩子醒来找不到她。
女人摇醒孩子,孩子看见馒头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孩子吃到一半,看了看女人问:“妈,你为什么不吃?”女人说:“我吃过了,慢慢吃,吃完再睡会。”
吃饱了的孩子又依偎在女人的怀里睡着了。她看着熟睡中的孩子,眼角流下了眼泪。她亲孩子的脸蛋时感到特别的烫,她急了,又从衣服上撕下了一块布,包了一点雪敷在孩子的额头上,之后把身上的棉衣脱下来都盖在孩子的身上,她只穿了一层薄薄的衣服。女人抱起孩子倚在墙角。
冬天,人们起得很晚,雪还没有停的意思,纷纷扬扬,好玩的孩子在空地上打起了雪仗。当人们发现母子俩时,孩子还在熟睡,女人已成了雕塑……她的手放在孩子的额头上,眼睛望着孩子,脸颊上似乎还挂着晶莹的泪珠,身上已经结了一层冰霜。人们望着这位伟大的母亲流泪,那位医生也哭了……
“母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生注定的爱,是一切女性品德中最伟大的部分……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原始性的情感,但这种感情是多么美丽和崇高!”
(选自《情感读本》2009年第7期)
我心忧然
走进报刊,演绎母爱的文章不胜枚举,然而主题如此新颖,如此深刻的寥寥无几,这得力于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的深度观照,得力于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作者笔下的母亲的言谈举止实在让人感动,且不说求医的难处,也不说避雨的痛处,单就是锁定成为雕塑的姿势就足以让你潸然泪下:“她的手放在孩子的额头上,眼睛望着孩子,脸颊上似乎还挂着晶莹的泪珠,身上已经结了一层冰霜。”甭说定格,就是看一眼也会让人感动不已!作者在讴歌母爱的同时对世态炎凉的揭示,使文本的主题有了深度、广度、厚度。
且读且思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文中多处细节描写触动心灵,发人深省,请你选取一处进行深层探究,写出你的感悟。
4.读了本文后,你的感受如何?请写下你最经典的一句话。
呐喊是必须的
毕淑敏
有一年,我应邀到一所中学演讲。中国北方的农村,露天操场,围坐着几千名学生,他们穿着翠蓝色校服,脸蛋呈现出一种深紫的玫瑰红色。冬天,很冷。
我从不曾在这样冷的地方讲过这么多的话。虽然,我以前在西藏呆过,经历过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但那时军人们急匆匆像木偶一般赶路,缄口不语,说话会让周身的热量非常快地流失。这一次,吸进冷风,呼出热气,在腊月的严寒中面对着一群眼巴巴的农村少年谈人生和理想,我口中吐冒一团团的白烟,像老式的蒸汽火车头。
演讲完了,我说,谁有什么问题,可以写个纸条。这是演讲的惯例,我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妥当,请大家指正。孩子们掏出纸笔,往手心哈一口热气,纷纷写起来。老师们很负责地在操场上穿行,收集字条。
我打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很生气,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比如,我为什么是一个女孩呢?我的爸爸为什么是一个农民?而我同桌的爸爸却是县长?为什么我上学要走那么远的路,我的同桌却坐着小汽车?为什么我只有一支笔,他却有那么大的一个铅笔盒?
我看着那一排钩子一样的问号,心想这是一个充满了愤怒的女孩,如果她张嘴说话,一定像冲出了一股乙炔,空气都会燃起蓝白的火苗。
我大声地把她的条子念了出来。那一瞬,操场上很静很静,听得见遥远的天边,有一只小鸟在嘹亮地歌唱。我从台子上望下去,一双双乌溜溜的眼珠,在玫瑰红色的脸蛋上瞪得溜圆,还有人东张西望。估计他们在猜测纸条的主人。
据说孩子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就能体会到母亲的感情。很多女孩子从那个时候,就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平等,因为你不是一个男孩,你不符合大家的期望。
这有什么办法吗?没有。起码在现阶段,没有办法改变你的性别。你只有认命。我在这里说的“命”,不是虚无缥缈的命运,而是指你与生俱来的一些不能改变的东西。比如你的性别,比如你的相貌,比如你的父母,比如你降生的时间地点……总之,在你出生以前就已经具备的这些东西,都不是你所能左右的。你只能安然接受。
不要相信对你说这个世界是平等的那些话,在现阶段,这只是一厢情愿。不过,你不必悲观丧气,其实,世界已经渐渐在向平等的灯塔航行。比如一百年前,你能到学堂里来读书吗?你很可能裹着小脚,在屋里低眉顺眼地学做女红。县长的儿子,在那个时候,要叫做县太爷的公子了,你怎么可能和他成为同桌?在争取平等的路上,我们已经出发了。记住,没有什么人承诺和担保你一生下来,就享有阳光灿烂的平等。你去看看动物界,就知道平等是多么罕见了。平等是人们智慧的产物,是维持最大多数人安宁的策略。你明白了这件事情。就会少很多愤怒,多很多感恩。你已经享受了很多人奋斗的成果,你的回报,就是继续努力,而不是抱怨。
身为女子,你不要对这样的不平等安之若素。你可以发出声音。说了和没有说,在暂时的结果上可能是一样的,但长远的感受和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你性格的发展是不一样的。而且,只要你不断地说下去,事情也许就会有变化。记住,发出声音永远是有用的,因为它们可能会被听到并引发改变。
说实话,让一个受到忽视的女孩子,很小就发出对于自己不公平待遇的呐喊,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思索再三,还是决定保留这个期望。因为今天的女孩,也可能变成明天的母亲。如若她们因循守旧,照样端起了不平等的衣钵,如若她们的女儿发出呼声,也许能触动她们内在的记忆,事情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当然了,如果女孩子长大了,到了公共场合,这一条就更要记住并择机实施。记住,呐喊是必须的,就算这一辈子无人听见,回声也将激荡久远。
(选自《视野》2009年第7期)
伏案沉思
读罢美文,沉思之余,再度走进文本,链接生活,玩味蕴含其间的哲理:其实无论如何,人都要积极地去面对一切,因为消极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想想看,即使是你的抱怨、你的怒气如果只消极地郁结于胸,不去宣泄,你至少也只能变糟你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于事无补。所以,请你不管怎样也要积极地生活着,哪怕只是发出声音,哪怕无法改变现状,哪怕没有人听到……但至少自己也算是一位听众。
且读且思
1.作者开篇描写环境,不但讲究技法,而且有一定意图。请你积极探究,回答问题。
(1)描写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作者用墨如泼地描写环境有什么意图?
2.针对女孩提出的问题,作者表明了怎样的见解和主张?
3.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
4.《青年文摘》(红版)和《课外阅读》刊发此文时,以《发出声音永远是有用的》为题,请你想一想哪个题目好?为什么?
人 生 如 带
毕淑敏
人类送往太空的礼品,有一盘录有声响的带子。
其他星球上的生物,有一天将凭着这带子认识我们地球人。
能在这样的带子上留下痕迹,该是至上的光荣。
人生的节奏越来越快。
好像有一只无形的狼犬追逐着我们,每人都在和冥冥之中的某种速度竞赛。
有一个主宰一切的幽灵,拧紧我们的每一寸筋骨,驱使我们向前。
这是怎样一种至尊无上的力量?
它就是生命的不可重复性。
每个人诞生的时候,都是上帝之手涂抹干净的一盘磁带。伴随着我们的生命,它开始缓慢地转动,录下大自然的风雨,录下慈父母的教诲,录下前人心血的结晶,录下远方未知的问号……
在带子的尽头,是沙沙走动的无声无息的空白。
每个人都顽强地想留下属于自己的声音。
带子很庄严,它默默向前,不理睬人们的叹息与挽留。它只保存一代又一代人类最精彩的声响,使自身更臻完美与辉煌。
与人类永恒的传送带相比,我们每个人渺小如蚁,孱弱如丝,轻淡如烟,消逝如水。
带子输送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进入宇宙的深处,那是一去不复返的轨道。
带子不断清洗着嘈杂的声音,毫无商榷地拒绝重复。带子只承认最新鲜伟大的发明,在历史的沉积中,变得越来越坚硬。要在上面留下痕迹,越来越艰难了。
你必须用人类迄今为止最优异的养料滋润自己的头脑,你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巨人屹立着,并不因为你的弱小而弯下肩膀。巨人沉默着,他们敞开自己,却不肯搀扶你。攀登巨人几乎费掉我们毕生的精力,许多人在这样的探索中凝固,成为巨人的一部分,悲哀地失去了自身。
当那些最勇敢最智慧的人们,攀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时,迎接他们的是严寒与荒凉。
面对纷繁的星空的遥远的黑洞,你踏出高贵而孤独的脚步。
你极可能走错,湮灭如灰尘。
带子是不保留探索者的脚印的,它淡然地看着一位位先驱者扑倒,另为成功者留下位置。
宇宙用死亡限制人们的步伐。人类的每一个婴儿降生,都是历史的一次重新开始。智者离开时,卷走了他们没有诉诸文字的所有发现。
历史不记录回声。人的生命是长度固定的锁链,为了对抗死亡,为了在重复学习之余留出创造的空间,只有在每一个生命之环上负载更多的希冀与沉重,人类日益变得匆忙与紧张。
做人是越来越累了。我们已无暇再创造语言与文字这类服务于全人类的精神奢侈品,我们已在忙乱中迷失最初的意愿。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聚散,物品越来越快地更迭。我们以为过程就是终极,我们在旋转,以为是前进。
带子沉默着。
冷静甚至冷酷地等待着我们。
它只记录最优秀的声音,假如世间喑哑,它就耐心地等待。
人们在万籁寂静的深夜,倾听生命的磁带。
它均匀无声地进行着,期待着。
(选自《养心的妙药》)
哲思心语
古往今来,有关人生的美文俯拾皆是,可本文着实耐品耐读,这缘于作者行文的技法和文章的内涵。本文笔法细腻、缜密,在与读者亲切的交谈中娓娓道出新颖深刻的见解——生命的过程像磁带的转动,不可重复,一去不返;历史的沉积如磁带的记录,只保留成功与辉煌,芸芸众生自然湮灭如尘,探索者和先驱者也常常无声无息;生命像磁带一样沉默,等待我们去奋斗和创造。文章多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含蓄,内涵丰富,富有哲理。
且读且思
1.作者以“人生如带”为题有什么作用?
2.文中加曲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探究文中加横线的两个语句的内涵,链接自己的人生体验,说说怎样才能“在带子上留下痕迹”,成为至上光荣的人。
4.如何理解“带子是不保留探索者的脚印的,它淡然地看着一位位先驱者扑倒,另为成功者留下位置”的内涵?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毕淑敏的散文能通过色彩、声音、韵律、特定的语调,以及叙述时空的设计等手法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这种氛围又与精心选择的生活画面、感情的抒发方式等紧密相连,形成一种独特的散文意象。虚实的安排,或泼墨如水,或惜墨如金,浓淡相宜,相辅相成,一如漂亮的山水画。毕淑敏散文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准确,生动,优雅,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独出心裁的比喻,精彩如虹的排比,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朴素直白的叙述,都是别有天地,如鲜花盛开。她的散文在书面语言的运用上更是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
链接中考
综览全国各省市近八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我发现阅读板块的选文只有毕淑敏的没有空档:《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2006年连云港卷),《冻顶百合》(2006年大连卷),《造心》(2006年天津卷);《孝心无价》(2007年辽宁卷),《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2007年南通卷);《读书使人优美》(2008年崇左卷)。
母爱
毕淑敏
这一年冬天出奇地冷!
一个女人抱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本来这么大的孩子是不需要抱的,可孩子在女人的怀里哭,腿在不断地流着血。女人来到村里唯一一家诊所求医,被医生轰了出来。女人跪在地上,医生却把诊所的门关上了,村里人都知道,她是外乡来讨饭的,给她的孩子看病肯定没钱!
孩子在哭,女人也哭着看着孩子流着血的腿,女人的心也在滴血!女人把自己那又脏又破的衣服撕下了一块,包在孩子的腿上。布被血染红了,当血止住的时候,孩子也昏昏地睡着了!
天刮起了寒风,下起了小雨,也慢慢黑了下来,女人抱着孩子在一家没有亮灯的屋檐下避雨。女人把外套脱下来盖在孩子的身上。女人很饿,她知道孩子也很饿,她把孩子轻轻地放在墙角,孩子蜷缩着身体,女人茫然地望着天空,呜呜作响的冷风像刀一样割着她的脸。慢慢地,天下起了雪,女人冒着雪跑到一个没有院墙的人家,从厨房中偷了两个馒头。她跑得很快,她怕被人发现,怕孩子醒来找不到她。
女人摇醒孩子,孩子看见馒头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孩子吃到一半,看了看女人问:“妈,你为什么不吃?”女人说:“我吃过了,慢慢吃,吃完再睡会。”
吃饱了的孩子又依偎在女人的怀里睡着了。她看着熟睡中的孩子,眼角流下了眼泪。她亲孩子的脸蛋时感到特别的烫,她急了,又从衣服上撕下了一块布,包了一点雪敷在孩子的额头上,之后把身上的棉衣脱下来都盖在孩子的身上,她只穿了一层薄薄的衣服。女人抱起孩子倚在墙角。
冬天,人们起得很晚,雪还没有停的意思,纷纷扬扬,好玩的孩子在空地上打起了雪仗。当人们发现母子俩时,孩子还在熟睡,女人已成了雕塑……她的手放在孩子的额头上,眼睛望着孩子,脸颊上似乎还挂着晶莹的泪珠,身上已经结了一层冰霜。人们望着这位伟大的母亲流泪,那位医生也哭了……
“母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生注定的爱,是一切女性品德中最伟大的部分……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原始性的情感,但这种感情是多么美丽和崇高!”
(选自《情感读本》2009年第7期)
我心忧然
走进报刊,演绎母爱的文章不胜枚举,然而主题如此新颖,如此深刻的寥寥无几,这得力于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的深度观照,得力于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作者笔下的母亲的言谈举止实在让人感动,且不说求医的难处,也不说避雨的痛处,单就是锁定成为雕塑的姿势就足以让你潸然泪下:“她的手放在孩子的额头上,眼睛望着孩子,脸颊上似乎还挂着晶莹的泪珠,身上已经结了一层冰霜。”甭说定格,就是看一眼也会让人感动不已!作者在讴歌母爱的同时对世态炎凉的揭示,使文本的主题有了深度、广度、厚度。
且读且思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文中多处细节描写触动心灵,发人深省,请你选取一处进行深层探究,写出你的感悟。
4.读了本文后,你的感受如何?请写下你最经典的一句话。
呐喊是必须的
毕淑敏
有一年,我应邀到一所中学演讲。中国北方的农村,露天操场,围坐着几千名学生,他们穿着翠蓝色校服,脸蛋呈现出一种深紫的玫瑰红色。冬天,很冷。
我从不曾在这样冷的地方讲过这么多的话。虽然,我以前在西藏呆过,经历过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但那时军人们急匆匆像木偶一般赶路,缄口不语,说话会让周身的热量非常快地流失。这一次,吸进冷风,呼出热气,在腊月的严寒中面对着一群眼巴巴的农村少年谈人生和理想,我口中吐冒一团团的白烟,像老式的蒸汽火车头。
演讲完了,我说,谁有什么问题,可以写个纸条。这是演讲的惯例,我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妥当,请大家指正。孩子们掏出纸笔,往手心哈一口热气,纷纷写起来。老师们很负责地在操场上穿行,收集字条。
我打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很生气,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比如,我为什么是一个女孩呢?我的爸爸为什么是一个农民?而我同桌的爸爸却是县长?为什么我上学要走那么远的路,我的同桌却坐着小汽车?为什么我只有一支笔,他却有那么大的一个铅笔盒?
我看着那一排钩子一样的问号,心想这是一个充满了愤怒的女孩,如果她张嘴说话,一定像冲出了一股乙炔,空气都会燃起蓝白的火苗。
我大声地把她的条子念了出来。那一瞬,操场上很静很静,听得见遥远的天边,有一只小鸟在嘹亮地歌唱。我从台子上望下去,一双双乌溜溜的眼珠,在玫瑰红色的脸蛋上瞪得溜圆,还有人东张西望。估计他们在猜测纸条的主人。
据说孩子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就能体会到母亲的感情。很多女孩子从那个时候,就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平等,因为你不是一个男孩,你不符合大家的期望。
这有什么办法吗?没有。起码在现阶段,没有办法改变你的性别。你只有认命。我在这里说的“命”,不是虚无缥缈的命运,而是指你与生俱来的一些不能改变的东西。比如你的性别,比如你的相貌,比如你的父母,比如你降生的时间地点……总之,在你出生以前就已经具备的这些东西,都不是你所能左右的。你只能安然接受。
不要相信对你说这个世界是平等的那些话,在现阶段,这只是一厢情愿。不过,你不必悲观丧气,其实,世界已经渐渐在向平等的灯塔航行。比如一百年前,你能到学堂里来读书吗?你很可能裹着小脚,在屋里低眉顺眼地学做女红。县长的儿子,在那个时候,要叫做县太爷的公子了,你怎么可能和他成为同桌?在争取平等的路上,我们已经出发了。记住,没有什么人承诺和担保你一生下来,就享有阳光灿烂的平等。你去看看动物界,就知道平等是多么罕见了。平等是人们智慧的产物,是维持最大多数人安宁的策略。你明白了这件事情。就会少很多愤怒,多很多感恩。你已经享受了很多人奋斗的成果,你的回报,就是继续努力,而不是抱怨。
身为女子,你不要对这样的不平等安之若素。你可以发出声音。说了和没有说,在暂时的结果上可能是一样的,但长远的感受和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你性格的发展是不一样的。而且,只要你不断地说下去,事情也许就会有变化。记住,发出声音永远是有用的,因为它们可能会被听到并引发改变。
说实话,让一个受到忽视的女孩子,很小就发出对于自己不公平待遇的呐喊,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思索再三,还是决定保留这个期望。因为今天的女孩,也可能变成明天的母亲。如若她们因循守旧,照样端起了不平等的衣钵,如若她们的女儿发出呼声,也许能触动她们内在的记忆,事情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当然了,如果女孩子长大了,到了公共场合,这一条就更要记住并择机实施。记住,呐喊是必须的,就算这一辈子无人听见,回声也将激荡久远。
(选自《视野》2009年第7期)
伏案沉思
读罢美文,沉思之余,再度走进文本,链接生活,玩味蕴含其间的哲理:其实无论如何,人都要积极地去面对一切,因为消极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想想看,即使是你的抱怨、你的怒气如果只消极地郁结于胸,不去宣泄,你至少也只能变糟你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于事无补。所以,请你不管怎样也要积极地生活着,哪怕只是发出声音,哪怕无法改变现状,哪怕没有人听到……但至少自己也算是一位听众。
且读且思
1.作者开篇描写环境,不但讲究技法,而且有一定意图。请你积极探究,回答问题。
(1)描写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作者用墨如泼地描写环境有什么意图?
2.针对女孩提出的问题,作者表明了怎样的见解和主张?
3.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
4.《青年文摘》(红版)和《课外阅读》刊发此文时,以《发出声音永远是有用的》为题,请你想一想哪个题目好?为什么?
人 生 如 带
毕淑敏
人类送往太空的礼品,有一盘录有声响的带子。
其他星球上的生物,有一天将凭着这带子认识我们地球人。
能在这样的带子上留下痕迹,该是至上的光荣。
人生的节奏越来越快。
好像有一只无形的狼犬追逐着我们,每人都在和冥冥之中的某种速度竞赛。
有一个主宰一切的幽灵,拧紧我们的每一寸筋骨,驱使我们向前。
这是怎样一种至尊无上的力量?
它就是生命的不可重复性。
每个人诞生的时候,都是上帝之手涂抹干净的一盘磁带。伴随着我们的生命,它开始缓慢地转动,录下大自然的风雨,录下慈父母的教诲,录下前人心血的结晶,录下远方未知的问号……
在带子的尽头,是沙沙走动的无声无息的空白。
每个人都顽强地想留下属于自己的声音。
带子很庄严,它默默向前,不理睬人们的叹息与挽留。它只保存一代又一代人类最精彩的声响,使自身更臻完美与辉煌。
与人类永恒的传送带相比,我们每个人渺小如蚁,孱弱如丝,轻淡如烟,消逝如水。
带子输送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进入宇宙的深处,那是一去不复返的轨道。
带子不断清洗着嘈杂的声音,毫无商榷地拒绝重复。带子只承认最新鲜伟大的发明,在历史的沉积中,变得越来越坚硬。要在上面留下痕迹,越来越艰难了。
你必须用人类迄今为止最优异的养料滋润自己的头脑,你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巨人屹立着,并不因为你的弱小而弯下肩膀。巨人沉默着,他们敞开自己,却不肯搀扶你。攀登巨人几乎费掉我们毕生的精力,许多人在这样的探索中凝固,成为巨人的一部分,悲哀地失去了自身。
当那些最勇敢最智慧的人们,攀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时,迎接他们的是严寒与荒凉。
面对纷繁的星空的遥远的黑洞,你踏出高贵而孤独的脚步。
你极可能走错,湮灭如灰尘。
带子是不保留探索者的脚印的,它淡然地看着一位位先驱者扑倒,另为成功者留下位置。
宇宙用死亡限制人们的步伐。人类的每一个婴儿降生,都是历史的一次重新开始。智者离开时,卷走了他们没有诉诸文字的所有发现。
历史不记录回声。人的生命是长度固定的锁链,为了对抗死亡,为了在重复学习之余留出创造的空间,只有在每一个生命之环上负载更多的希冀与沉重,人类日益变得匆忙与紧张。
做人是越来越累了。我们已无暇再创造语言与文字这类服务于全人类的精神奢侈品,我们已在忙乱中迷失最初的意愿。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聚散,物品越来越快地更迭。我们以为过程就是终极,我们在旋转,以为是前进。
带子沉默着。
冷静甚至冷酷地等待着我们。
它只记录最优秀的声音,假如世间喑哑,它就耐心地等待。
人们在万籁寂静的深夜,倾听生命的磁带。
它均匀无声地进行着,期待着。
(选自《养心的妙药》)
哲思心语
古往今来,有关人生的美文俯拾皆是,可本文着实耐品耐读,这缘于作者行文的技法和文章的内涵。本文笔法细腻、缜密,在与读者亲切的交谈中娓娓道出新颖深刻的见解——生命的过程像磁带的转动,不可重复,一去不返;历史的沉积如磁带的记录,只保留成功与辉煌,芸芸众生自然湮灭如尘,探索者和先驱者也常常无声无息;生命像磁带一样沉默,等待我们去奋斗和创造。文章多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含蓄,内涵丰富,富有哲理。
且读且思
1.作者以“人生如带”为题有什么作用?
2.文中加曲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探究文中加横线的两个语句的内涵,链接自己的人生体验,说说怎样才能“在带子上留下痕迹”,成为至上光荣的人。
4.如何理解“带子是不保留探索者的脚印的,它淡然地看着一位位先驱者扑倒,另为成功者留下位置”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