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导入是影响中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新课改工作落实过程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新课改教学指标出发,对新课改视域下中学语文课堂多元化导入的目的性原则、新颖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进行分析,在该基础上借助多元化资源内容,形成了相应的情境导入路径,寻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导入多元化原则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19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将重心放在课堂教学环节,常常忽略导入内容的设置,导致课堂导入效益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明确指出要突出课堂导入,借助课堂导入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活跃教学氛围。为此,中学语文教学改革需形成针对性的课堂导入设计,对课堂导入工作进行全面优化。
一、中学语文课堂多元化导入原则
新课改视域下明确指出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需结合学生需求,做好针对性设计,形成特色导入体系,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上述目标,导入过程中需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即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的新旧知识联系、能力训练规律、兴趣爱好特点等合理选取情景、故事等,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颖性原则
导入内容千篇一律是影响导入效果的重要原因。新课改视域下要求教师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形成相应的课堂导入体系,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选取与当下生活和当前社会密切相关的新颖材料,在该基础上形成相应的课堂导入,从而使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融合,并在方法上努力做到有所变化。
3.趣味性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导入的过程中需要选取趣味性较强、内容较为丰富的材料,借助上述材料形成或生动或立体或风趣的课堂导入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和课堂学习过程中,享受语文学习过程。
二、中学语文课堂多元化导入的实现路径
1.借助视频,创设动态情境
新课改视域下中学语文课堂情境导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该基础上合理筛选网络视频资源、多媒体资源等,形成动态的课堂导入资料,形成动态的课堂导入情境,让学生在观赏、鉴赏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黄河颂》情境导入设置的过程中就从网络上查找了有关“黄河颂”的各项视频资源,引领学生首先从有关的黄河图片中感受祖国母亲河雄浑壮阔的气势,然后播放学生感兴趣的《黄河颂》合唱视频,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欣赏该合唱,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欣赏结束后笔者让学生交流该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描述的景物及其中心思想,学生相互交流,自由讨论。讨论结束后顺势向学生说:“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讨论结果,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认识细读词人笔下的《黄河颂》吧。”这种情境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视频自然过渡到了本次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2.借助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借助新颖的故事或生活中的趣事引出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在该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羚羊木雕》时,就从近期微博热搜上的朋友互赠礼品事件出发,一位女士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将名牌包赠给好友,结果又要求好友返还的热搜事件,让学生分析这位女士的行为。在学生热烈讨论后,笔者讲道:“这种事情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了会非常尴尬,下面这位小女孩就面临着同样的遭遇,让我们看一下她是怎样处理的吧,现在我们开始学习今天的新课——《羚羊木雕》。”这种情境导入让学生带着疑问过渡到课堂教学中,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
3.借助精粹,营造课堂氛围
谜语、成语、民谚等均是我国的文化精粹,寓意深远,博大精深,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视域下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上述文化精粹,形成相应的导入设计。如在《将相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典故,在学生回答后可以直接由上述典故引入《将相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故事;在《苏州园林》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起学生对苏州美景的兴趣,再通过“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一诗句顺利过渡到苏州园林的美景,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开始本课《苏州园林》的学习。这种课堂导入不仅能够运用中国古风古韵形成唯美的课堂导入“画面”,提升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借助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4.借助新旧知识的联系,引领新课的学习
对旧知识的回顾,不仅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至关重要,更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前提下形成亲切感,从而提高对新知识的接纳兴趣,同时,在新旧对比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正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首先从复习《孔乙己》入手,回顾了造成孔乙己悲剧原因的同时,因势利导进入新课学习。这样学生不但思路清晰,而且兴趣盎然。又如,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时,先由朱自清的《背影》谈起,“父愛如山,母爱如海”自然地引发学生的共鸣的同时,引领他们入情入文,感同身受,激发主体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依照新课改视域下的各项导入原则进行相应设定,合理选择导入资源,设计导入路径。要实事求是地把握好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文化典故、文化精粹、新旧知识的联系等导入手段,并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丰富导入方式,从而实现中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勤洁.敲响课堂教学的第一声——发挥课件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58-59.
[2]庞统.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230-231.
[3]王翼炜.引生入文导出精彩——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1):100-101.
[4]王金红.巧用语文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78.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导入多元化原则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19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将重心放在课堂教学环节,常常忽略导入内容的设置,导致课堂导入效益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明确指出要突出课堂导入,借助课堂导入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活跃教学氛围。为此,中学语文教学改革需形成针对性的课堂导入设计,对课堂导入工作进行全面优化。
一、中学语文课堂多元化导入原则
新课改视域下明确指出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需结合学生需求,做好针对性设计,形成特色导入体系,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上述目标,导入过程中需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即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的新旧知识联系、能力训练规律、兴趣爱好特点等合理选取情景、故事等,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颖性原则
导入内容千篇一律是影响导入效果的重要原因。新课改视域下要求教师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形成相应的课堂导入体系,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选取与当下生活和当前社会密切相关的新颖材料,在该基础上形成相应的课堂导入,从而使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融合,并在方法上努力做到有所变化。
3.趣味性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导入的过程中需要选取趣味性较强、内容较为丰富的材料,借助上述材料形成或生动或立体或风趣的课堂导入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和课堂学习过程中,享受语文学习过程。
二、中学语文课堂多元化导入的实现路径
1.借助视频,创设动态情境
新课改视域下中学语文课堂情境导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该基础上合理筛选网络视频资源、多媒体资源等,形成动态的课堂导入资料,形成动态的课堂导入情境,让学生在观赏、鉴赏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黄河颂》情境导入设置的过程中就从网络上查找了有关“黄河颂”的各项视频资源,引领学生首先从有关的黄河图片中感受祖国母亲河雄浑壮阔的气势,然后播放学生感兴趣的《黄河颂》合唱视频,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欣赏该合唱,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欣赏结束后笔者让学生交流该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描述的景物及其中心思想,学生相互交流,自由讨论。讨论结束后顺势向学生说:“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讨论结果,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认识细读词人笔下的《黄河颂》吧。”这种情境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视频自然过渡到了本次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2.借助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借助新颖的故事或生活中的趣事引出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在该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羚羊木雕》时,就从近期微博热搜上的朋友互赠礼品事件出发,一位女士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将名牌包赠给好友,结果又要求好友返还的热搜事件,让学生分析这位女士的行为。在学生热烈讨论后,笔者讲道:“这种事情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了会非常尴尬,下面这位小女孩就面临着同样的遭遇,让我们看一下她是怎样处理的吧,现在我们开始学习今天的新课——《羚羊木雕》。”这种情境导入让学生带着疑问过渡到课堂教学中,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
3.借助精粹,营造课堂氛围
谜语、成语、民谚等均是我国的文化精粹,寓意深远,博大精深,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视域下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上述文化精粹,形成相应的导入设计。如在《将相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典故,在学生回答后可以直接由上述典故引入《将相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故事;在《苏州园林》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起学生对苏州美景的兴趣,再通过“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一诗句顺利过渡到苏州园林的美景,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开始本课《苏州园林》的学习。这种课堂导入不仅能够运用中国古风古韵形成唯美的课堂导入“画面”,提升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借助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4.借助新旧知识的联系,引领新课的学习
对旧知识的回顾,不仅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至关重要,更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前提下形成亲切感,从而提高对新知识的接纳兴趣,同时,在新旧对比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正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首先从复习《孔乙己》入手,回顾了造成孔乙己悲剧原因的同时,因势利导进入新课学习。这样学生不但思路清晰,而且兴趣盎然。又如,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时,先由朱自清的《背影》谈起,“父愛如山,母爱如海”自然地引发学生的共鸣的同时,引领他们入情入文,感同身受,激发主体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依照新课改视域下的各项导入原则进行相应设定,合理选择导入资源,设计导入路径。要实事求是地把握好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文化典故、文化精粹、新旧知识的联系等导入手段,并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创新、丰富导入方式,从而实现中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勤洁.敲响课堂教学的第一声——发挥课件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58-59.
[2]庞统.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230-231.
[3]王翼炜.引生入文导出精彩——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1):100-101.
[4]王金红.巧用语文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78.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