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审计事业必须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实现审计工作全覆盖的目标,而建设一支政治可靠、结构合理、专业过硬、作风优良的审计人才队伍则是根本保证。本文分析了审计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审计 队伍 建设
201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提出了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并明确了强化审计机关领导、改革审计管理模式、推进职业化建设、健全职责保障机制等具体措施。为适应经济发展、发挥审计职能、实行审计全覆盖,必须打造一支政治可靠、结构合理、专业过硬、作风优良的审计人才队伍。
一、审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审计专业人才总量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审计工作的领域不断延伸, 审计任务日益繁重。然而,与繁重的任务相比,审计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影响了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如西部某县审计局总共13人,一线审计人员仅5人,全年审计项目260项,人均审计项目50余个,审计力量相当薄弱。
2.审计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专业结构单一。审计专业人员中, 审计、会计等专业人员占绝大多数,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法律、管理等专业人才相对不足。以中部某县审计局为例,全局7名一线审计人员,6人均为会计审计类专业人员,仅1人是工程造价类专业人员,而工程建设资金审计任务占该局全年审计任务近40%。二是人员年龄偏大。该局共21人,45岁以上的人员有13人,占62%,其中有5人超过50岁。三是一线人员较少。该局21名在职人员中,局领导7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含副科级领导)6名,综合管理人员7名,一线审计人员仅7名。
3.队伍管理制约因素多。现行管理体制下,审计机关作为政府工作部门,其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经费拨付、设备购置等均受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和制约。由于专业性较强 ,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对外交流较难,审计工作急需的工程造价等人才进不来,部分不适合审计专业工作的人员出不去,影响了审计队伍整体战斗力,制约了审计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4.工作激励机制不完善。受单位级别和职数限制,审计人员特别是基层审计人员上升通道极为狭窄,待遇普遍较低。县级审计机关为正科级建制,科级职数极少,大多数审计人员干到退休还是科员。低待遇和高付出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审计人员缺乏归属感和成就感,难以激发工作热情。同时,审计机关实行的是行政管理体制,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1.拓宽渠道,增加审计人才总量。一是争取增量。根据审计工作任务增加情况,积极向政府申请增加人员编制。在新增人员时,结合审计工作实际需要和工作重点难点,兼顾人员专业结构优化,重点引进工程造价、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并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确保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二是用好存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现有审计专业人员进行工程预决算、信息技术、法律等方面有針对性的培训,努力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三是借助“外脑”。根据需要,从当地人大政协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请相关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审计员,在有相关专业方面的审计任务时,召集兼职审计员参与审计工作,这样既可以发挥其专业特长,又能缓解审计力量不足问题。
2.多管齐下,优化审计队伍结构。
2.1科学配置人员。审计机关应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全面梳理,按不同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配置,重点向基层和审计工作一线倾斜,大幅压缩行政、后勤等非审计业务岗位人员。
2.2改进培训方式。根据审计工作全覆盖的目标,针对领导岗位、管理岗位、审计岗位等不同岗位和人员不同专业背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审计案例讲解为主要培训方式,强化师生互动,提升培训效果。适应审计信息化发展趋势,通过在线培训教育方式,扩大培训覆盖面,及时更新培训内容。
2.3培养复合人才。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需要,依托高等院校,大力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掌握工程造价、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鼓励审计人员在岗自学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审计业务能力。
3.创新体制,提高队伍管理水平。按照《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审计机关领导、审计管理模式、职业化建设、审计职责保障机制。
3.1改革审计领导体制。增强审计独立性,探索实行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减少地方政府及部门的行政干预。市县审计机关新进人员由省级审计机关会同人事、编制部门统一招考,市县审计机关工作经费由省级财政统一解决,审计人员职务晋升按下管一级的方式由本级或上级审计机关管理。
3.2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探索审计专业技术与综合管理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制定审计职业准入具体标准,把好人员进口关。结合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探索建立审计职级制度。按审计人员不同专业等级,安排不同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
3.3完善岗位设置制度。根据审计工作实际,审计机关人员岗位可按以下三类分别设置:一是行政领导岗位,一般为局领导班子成员;二是专业技术岗位,可分为首席审计师、高级审计师、中级审计师、助理审计师和审计员五个级别;三是综合管理岗位,按精简高效原则,视审计机关行政管理具体情况设置。
3.4探索职业等级制度。可参照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将审计专业人员大致分为12个等级:审计员1-2级,助理审计师3-5级,审计师6-8级,高级审计师9-10级,主任审计师11-12级。明确不同级别对应的工作待遇:主任审计师享受比本级机关行政级别高2级的待遇,高级审计师享受比本级机关行政级别高1级的待遇,审计师享受相当于本级机关行政级别的待遇,助理审计师享受本级机关中层待遇。级别晋升办法可根据人员工作年限、工作业绩、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等具体情况制定。
3.5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4.注重激励,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4.1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审计工作绩效评估制度,对审计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进行公正、客观、全面考核评价。全面深入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特长, 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审计人员日常管理,及时发现、选拔和培养优秀专业审计人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兑现相关奖惩。
4.2实行职级待遇制度。受传统管理体制影响,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免疫系统”和专业性较强的业务部门,审计机关管理相对封闭,审计干部上升渠道狭窄,交流渠道不多。实行审计人员职业等级制度后,级别较高的主任审计师、高级审计师和审计师工资待遇有望达到甚至超过本级机关领导班子待遇水平,助理审计师可享受本级机关中层待遇,这将极大地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审计工作质量。
4.3创新干部选拔机制。完善公推公选、公开选拔等竞争上岗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和晋升机制,为广大审计干部提供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年轻审计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参考文献:
[1]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12.08.
[2]郭宪军.浅谈审计人员素质现状、成因及对策[J].四川会计,2013(4).
[3]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14(2).
关键词:审计 队伍 建设
201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提出了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并明确了强化审计机关领导、改革审计管理模式、推进职业化建设、健全职责保障机制等具体措施。为适应经济发展、发挥审计职能、实行审计全覆盖,必须打造一支政治可靠、结构合理、专业过硬、作风优良的审计人才队伍。
一、审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审计专业人才总量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审计工作的领域不断延伸, 审计任务日益繁重。然而,与繁重的任务相比,审计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影响了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基层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如西部某县审计局总共13人,一线审计人员仅5人,全年审计项目260项,人均审计项目50余个,审计力量相当薄弱。
2.审计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专业结构单一。审计专业人员中, 审计、会计等专业人员占绝大多数,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法律、管理等专业人才相对不足。以中部某县审计局为例,全局7名一线审计人员,6人均为会计审计类专业人员,仅1人是工程造价类专业人员,而工程建设资金审计任务占该局全年审计任务近40%。二是人员年龄偏大。该局共21人,45岁以上的人员有13人,占62%,其中有5人超过50岁。三是一线人员较少。该局21名在职人员中,局领导7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含副科级领导)6名,综合管理人员7名,一线审计人员仅7名。
3.队伍管理制约因素多。现行管理体制下,审计机关作为政府工作部门,其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经费拨付、设备购置等均受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和制约。由于专业性较强 ,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对外交流较难,审计工作急需的工程造价等人才进不来,部分不适合审计专业工作的人员出不去,影响了审计队伍整体战斗力,制约了审计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4.工作激励机制不完善。受单位级别和职数限制,审计人员特别是基层审计人员上升通道极为狭窄,待遇普遍较低。县级审计机关为正科级建制,科级职数极少,大多数审计人员干到退休还是科员。低待遇和高付出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审计人员缺乏归属感和成就感,难以激发工作热情。同时,审计机关实行的是行政管理体制,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1.拓宽渠道,增加审计人才总量。一是争取增量。根据审计工作任务增加情况,积极向政府申请增加人员编制。在新增人员时,结合审计工作实际需要和工作重点难点,兼顾人员专业结构优化,重点引进工程造价、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并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确保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二是用好存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现有审计专业人员进行工程预决算、信息技术、法律等方面有針对性的培训,努力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三是借助“外脑”。根据需要,从当地人大政协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请相关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审计员,在有相关专业方面的审计任务时,召集兼职审计员参与审计工作,这样既可以发挥其专业特长,又能缓解审计力量不足问题。
2.多管齐下,优化审计队伍结构。
2.1科学配置人员。审计机关应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全面梳理,按不同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配置,重点向基层和审计工作一线倾斜,大幅压缩行政、后勤等非审计业务岗位人员。
2.2改进培训方式。根据审计工作全覆盖的目标,针对领导岗位、管理岗位、审计岗位等不同岗位和人员不同专业背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审计案例讲解为主要培训方式,强化师生互动,提升培训效果。适应审计信息化发展趋势,通过在线培训教育方式,扩大培训覆盖面,及时更新培训内容。
2.3培养复合人才。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需要,依托高等院校,大力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掌握工程造价、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鼓励审计人员在岗自学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审计业务能力。
3.创新体制,提高队伍管理水平。按照《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审计机关领导、审计管理模式、职业化建设、审计职责保障机制。
3.1改革审计领导体制。增强审计独立性,探索实行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减少地方政府及部门的行政干预。市县审计机关新进人员由省级审计机关会同人事、编制部门统一招考,市县审计机关工作经费由省级财政统一解决,审计人员职务晋升按下管一级的方式由本级或上级审计机关管理。
3.2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探索审计专业技术与综合管理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制定审计职业准入具体标准,把好人员进口关。结合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探索建立审计职级制度。按审计人员不同专业等级,安排不同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
3.3完善岗位设置制度。根据审计工作实际,审计机关人员岗位可按以下三类分别设置:一是行政领导岗位,一般为局领导班子成员;二是专业技术岗位,可分为首席审计师、高级审计师、中级审计师、助理审计师和审计员五个级别;三是综合管理岗位,按精简高效原则,视审计机关行政管理具体情况设置。
3.4探索职业等级制度。可参照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将审计专业人员大致分为12个等级:审计员1-2级,助理审计师3-5级,审计师6-8级,高级审计师9-10级,主任审计师11-12级。明确不同级别对应的工作待遇:主任审计师享受比本级机关行政级别高2级的待遇,高级审计师享受比本级机关行政级别高1级的待遇,审计师享受相当于本级机关行政级别的待遇,助理审计师享受本级机关中层待遇。级别晋升办法可根据人员工作年限、工作业绩、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等具体情况制定。
3.5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4.注重激励,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4.1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审计工作绩效评估制度,对审计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进行公正、客观、全面考核评价。全面深入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特长, 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审计人员日常管理,及时发现、选拔和培养优秀专业审计人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兑现相关奖惩。
4.2实行职级待遇制度。受传统管理体制影响,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免疫系统”和专业性较强的业务部门,审计机关管理相对封闭,审计干部上升渠道狭窄,交流渠道不多。实行审计人员职业等级制度后,级别较高的主任审计师、高级审计师和审计师工资待遇有望达到甚至超过本级机关领导班子待遇水平,助理审计师可享受本级机关中层待遇,这将极大地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审计工作质量。
4.3创新干部选拔机制。完善公推公选、公开选拔等竞争上岗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和晋升机制,为广大审计干部提供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年轻审计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参考文献:
[1]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12.08.
[2]郭宪军.浅谈审计人员素质现状、成因及对策[J].四川会计,2013(4).
[3]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