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密码。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应把群众作为“圈内人”,并不断扩大自己的“群众圈”。不管是生活圈、朋友圈,都首先应该是群众圈。毛主席曾生动指出:“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把拥护支持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拥护支持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就得不断扩大“群众圈”,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
扩大自己的“群众圈”,坚守人民立场是前提。坚定人民立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百年党史的字里行间,深刻回答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仍任重道远。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面對更加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扩大自己的“群众圈”,才能站稳人民立场,从群众最期盼、最紧迫、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多做些雪中送炭的实事,少做些花上垒花的虚功,不让群众“雾里看花”,不给群众开“空头支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向民族复兴的每一步迈进,都是一次知重负重的艰难攀爬,都是一次披荆斩棘的闯关夺隘。只有时时处处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大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上,才能以百姓之心为心,涵养人民情怀,秉承公仆本色,与群众真正想到一起、站在一起、奋斗在一起,把人民至上的理念付诸改革发展的全部实践,不断厚植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扩大自己的“群众圈”,保持血肉联系是关键。我们党从人民中来,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读懂百年党史,就能明白人民群众为什么信赖党、拥护党、紧跟党,就能知道党的根基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深入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要不断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接地气、通下情、面对面”说好“群众话”,实打实掌握“百姓情”,从群众的“微表情”“话外音”中看出需求,听准诉求,了解心声,集众智于一身,纳百策于一处,真正激活群众动能,才能在汇民声、听民意之路上走得更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谋求最大公约数、绘出最大同心圆。
如今,时代进步了,干群关系却疏远了,党员干部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却低了。这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更寒了人民群众的心。
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要将理论政策、知识技能“翻译”成符合老百姓“听觉习惯”的乡村俚语,以沉入基层的“泥土味”换来干群之间的“亲情味”。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党凝聚起了亿万人民的力量,在新时代的逐梦征程上一往无前。
扩大自己的“群众圈”,始终为民尽责是根本。一个领导干部心中有没有人民,关键看心中是否装着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真正的人民勤务员,关键看解决了多少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
领导领导,领路引导;干部干部,先干一步。既然选择了从政,就要心系万家灯火、情牵百姓忧乐。困难再大,大不过人的意志;挑战再多,多不过人的智慧。只有奔着问题去、瞄准矛盾走、敢啃硬骨头、勇挑重担子,才能不惧山高路远,不畏风狂雨骤,“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在群众“最盼”上下苦功、“最急”上见真功、“最忧”上亮硬功,竭尽全力解决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奋进新征程,党的干部只要敢于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到工作难推进的地方去,同那里的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就能用实干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赢得群众的掌声。若是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享福不想出力,势必就辜负了人民的期待、愧对党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