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群关系和谐化的几个着力点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54202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党的领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问题是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党群关系的和谐化。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群关系;构建;关键
   [中图分类号] D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06-0034-02
  
  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以新观念和新思路探索党群关系和谐化的途径,并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第一,从价值取向上,把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定位于完成人民群众特定历史使命的工具
  
  共产党最初是作为体制外政党存在的,它一开始就是具有群众性的政党,离开了群众便无法生存。共产党对于党群关系的基本观念,就是列宁所说的:“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成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1]政党和政党领袖都是从人民群众中产生的,人民群众对于政党和政党领袖有选择的权力。在党群关系中,人民群众是最终决定力量。
  党的领导资格不是自封的,需要经过人民的认可。正如邓小平所说:“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2]从这一观点出发,“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3]在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在执政理念上,树立合法性意识,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合法性问题就是党的执政能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支持和拥护,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程度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和检验党执政地位是否稳固的最终尺度。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时期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而另一个时期执政党也有可能会因为错误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或者因为自身建设上存在的致命缺陷损害了它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或者因为没有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最终使党失去了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出现人民群众同执政党离心离德的局面。而执政的群众基础一旦崩溃,执政党必然会变成孤家寡人,失去自身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苏联发生剧变的时候,由于共产党已经严重脱离群众,已经不能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对于苏共的垮台,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甚至大多数普通党员都抱着一种漠然的态度,甚至以一种看热闹的心态来看待苏共经营70多年的社会主义政权轰然倒塌。这是苏联共产党的最大悲哀,更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汲取的深刻教训。
  
  第三,在决策机制上,保证党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制定并执行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广大群众基本上是满意的。但在某些具体政策措施上,也有缺点和失误。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要保证决策正确,执行有效,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和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和执行程序。
  群众路线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的路线方针,其价值性内涵要求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要求执政党的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地服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群众路线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领导方法,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4]由此可见,群众路线既具有价值层面的意义,也具有操作层面的意义。为了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各级组织的各项工作中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就必须使群众路线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使党的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四,在党的建设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防止在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腐败问题的严重挑战。在1989年时,邓小平就指出:“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新的领导要首先抓这个问题。”[5]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反腐败斗争,在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治力度的同时,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体制创新,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使公共权力的行使处于严格的控制之下。当前,尽管党内有部分以权谋私的腐败分子,但并未形成共同行动的团体,因此断言党内已经出现既得利益集团还缺乏足够的理由。同时也必须看到,这种危险性是存在的,既得利益集团在个别地方个别部门有正在逐渐形成的趋势。江泽民同志尖锐地指出过这一点:“由于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党内有一些人逐渐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他们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把自己的地位、影响和工作条件,看成是自己的所谓既得利益,不是用这些职权和条件来为党、为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用来为自己捞取不合理的、非法的私利。他们甚至把这些东西看成是谁也碰不得、动不得的私有财产,想方设法地要去维护和扩大这种所谓既得利益。这是十分危险的。”[6]
  
  第五,从民主发展的视角,扩大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实现执政党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当前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增加有关竞选内容,增加选民对候选人了解的透明度,使选举过程真正能够反映和体现选民意志;二是健全和完善听证制度,对凡是与群众利益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行政决策,都应该举行听证会,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使决策做到民主化、科学化;三是完善群众民主评议制度,把对领导干部的思想要求和制度保证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人民群众评价的权重,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如何,应主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惟有如此,才能确保我们党和党员干部永不脱离群众。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着力做好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要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确保群众合理的利益要求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党必须加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进。
  
  注释
  [1]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7页。
  [2][3]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00页。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
  [6]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第109页。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柳波
其他文献
本文主旨在于揭示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人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仁义礼智信”是
美国十九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以清新洗练、别具一格的笔触,在她的1775首诗作中抒写了自己对人生、宗教、自然、爱情等诸多主题的睿智思考和独到见解。与艾伦.坡和惠特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