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历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个:它是全国唯一的两个帝王合葬墓。一男一女,一个是大唐的高宗皇帝,一个是大周的则天皇帝。自公元706年5月18日武则天与丈夫李治在此合葬后,距今已1300多年。陵内地宫中藏着大量的珍宝和秘密,堪称“世界第九奇迹”。金银珠宝,让鸡鸣狗盗之徒馋涎欲滴;文史秘轶,则令文人学者望眼欲穿。谁不想在有生之年一睹乾陵地宫中的奇珍异宝?乾陵能否发掘?何时发掘?
唯一未被盗掘的唐帝陵
武则天死后被葬入乾陵,在地宫陪伴着她的丈夫李治,但幽门重闭并没有给她和她的丈夫带来安宁。千百年来,不同的人为着不同的目的,一再把目光停留在这块神秘的宝地,并且演绎出各种各样的故事。
公元880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破潼关、入长安,称齐帝。黄巢曾派大将王璠盗掘乾陵。王璠领命后,驻军乾陵,经过反复勘察,下令士兵从梁山主峰西南方进行开挖,经过几个月的挖掘,也未找到乾陵地宫的入口,只留下一条小沟岔──“黄巢沟”。
为何如此?这是由于乾陵地宫入口处的地表做了非常巧妙的伪装处理:把当年开凿地宫时出的废石渣,搬运到一公里之外,给后世盗墓者以误导。
五代耀州史温韬,是有官衔的大盗墓贼。他财大气粗,公然驱动数万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发掘乾陵,不料人马才上梁山,霎时黑云密布,电闪雷鸣,人马被暴雨冲下了山,随之天气又忽然转晴。温韬惶恐中忧惧自己盗墓之举忤逆天意,从此绝了发掘乾陵的念头。
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亲率一团人马,也想学学孙殿英炸慈禧墓的样子,以军事演习作为幌子,炸开墓道旁的三层岩石。据传说,爆炸声中一团黑烟腾空而起,在空中扭结成一条黑龙,黑龙一声怒吼,最先发掘乾陵的7个山西籍士兵被吓得喷血而死,其他人落荒而逃。人们传说,“武则天是山西文水县人,最恨她老家的人来掘她的墓!”
以上传闻,有的见诸史书,也有的是民间流传,是真是讹,人言言殊,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乾陵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陵。
乾陵未曾被盗掘,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它的庞大和坚固。
1958年“大跃进”时期,西兰公路复修需大量石料,乾陵附近农民便到梁山上放炮炸石。11月27日下午,农民贺某又点了一炮,这一炮正好是在乾陵墓道金刚墙外三四米处,“轰”的一声,半空中飞出几个石条。只见这些石条为人工打造,上面有字,还连着像钢筋一样的铁条,就连忙向乾县政府办公室报告:一不小心将姑婆(武则天)的陵墓炸开了!
乾县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立即向省文物主管部门报告,省文管会杨正兴、雒仲儒等人随即进驻乾陵勘查。
1960年4月3日,考古工作者终于在梁山主峰的南面中腰处找到了通往乾陵地宫的大门──乾陵隧道之门。这隧道也叫“羡道”或“诞道”,在这条长约63米、宽近4米的隧道里,共选砌了39层、约4000余块大小不同、重达1吨至2吨的石条,在每块石条上面还凿出燕尾凹槽,用铁质燕尾板镶嵌在其中,缝隙之间,再浇筑铁锡浆液,从而使石条上下浑然一体,说乾陵固若金汤,一点也不过分。
陕西发现乾陵隧道,引起上上下下的关注。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史学家、大文豪郭沫若1960年提议发掘乾陵。然而,周恩来总理权衡利弊,思之再三,在《乾陵发掘计划》上提笔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宝物几何 浮想连翩
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入选。
为了给将来发掘乾陵积累经验并全面认识乾陵,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陕西省从1960年到1972年先后发掘了一座公主墓、两座太子墓、两个大臣墓等5座陪葬墓。这些墓均坐北朝南,墓道为斜坡形,系土洞式砖砌,墓道两侧均有壁画,随葬品丰富多彩。
5座陪葬墓均有盗洞,有的盗洞下有尸骨,墓道内遗有零散的金、银、玉器等,公主墓室东边盗洞下靠墙处有一死人骨架。乾陵陪葬墓道的小龛里,置放了许多陪葬品,多为三彩马、三彩俑、三彩骆驼、三彩生活器皿;另外还有许多陶制品,如陶灶、陶仓、陶井、陶制家禽以及铜制的铲、壶、镜及木俑等。
地宫墓道中的唐三彩造型别致、釉色清新、色彩绚丽、巧夺天工,如肃穆的文臣俑、彪悍的武士俑、高髻裙衣的仕女俑、翩翩起舞的娱乐俑、深目高鼻的胡俑、满载丝绸的骆驼、形态各异的马、牛、羊、鸡、猪、犬,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写实性极强,好像一部历史的望远镜。而仪卫、侍女、阙楼、马球、客使以及观鸟扑蝉、牵狗架鹰等壁画,以及石椁线刻画等又为后人研究考证唐代的宫廷生活、友好往来、体育运动、府兵制度、服饰发型等,提供了宝贵资料和艺术珍品。
乾陵壁画美妙绝伦
乾陵壁画绘于公元八世纪初期,出自唐人之手,较之传世的一批“唐画”真实性更强,能够真实地体现唐代宫廷及民间生活风貌,是珍贵罕见的形象化史料。就其单幅壁画而言,面积最大已达50多平方米。李贤墓有50多组画,近景人物约2米,可谓巨幅壁画。懿德墓比较完整的有40幅,永泰墓长达87.5米,计3座墓壁画整体面积,就达800多平方米,若按当时完整的壁画计算,估计也超过了1000平方米。其中,著名的《宫女图》、《马球图》、《观鸟捕蝉图》、《客使图》、《狩猎出行图》等堪称古代壁画艺术之最。
1987年,法门寺地宫中唐代1000多件珍宝出土面世,轰动了中国和世界。这批令人惊叹的国之重宝,也引起陕西省领导和文物专家的思考:法门寺出土文物中有西方的玻璃器皿、金银器、钱币以及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等,比法门寺地宫还大、珍室也还多的乾陵地宫肯定也会有,而且数量会更多、品种会更繁。
据推测,乾陵地宫内的文物可分以下几类:金、银、铜、铁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工艺品;陶、瓷、玻璃、琉璃等所制的各类器具及装饰物;包括雕塑、石画像、石雕像、动物和人物俑及石棺、石函和容器在内的石质品;此外还有珊瑚、玛瑙、玉石、骨、角、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及装饰物以及纸张、书籍、字画、丝绸和麻织物、漆木器、皮革、壁画、朱墨题刻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墨宝。史传唐太宗深爱王羲之书法,尤其是珍品中的珍品《兰亭序》,他生前遗命将《兰亭序》殉葬。然而,残唐五代耀州刺史、大盗墓贼温韬盗掘了唐太宗的陵墓昭陵,在他列出的盗宝清单上,却没有《兰亭序》。因此民间另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可以说,乾陵中的文物价值连城,有朝一日能够科学发掘,必将石破天惊,成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奇迹”!
唯一未被盗掘的唐帝陵
武则天死后被葬入乾陵,在地宫陪伴着她的丈夫李治,但幽门重闭并没有给她和她的丈夫带来安宁。千百年来,不同的人为着不同的目的,一再把目光停留在这块神秘的宝地,并且演绎出各种各样的故事。
公元880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破潼关、入长安,称齐帝。黄巢曾派大将王璠盗掘乾陵。王璠领命后,驻军乾陵,经过反复勘察,下令士兵从梁山主峰西南方进行开挖,经过几个月的挖掘,也未找到乾陵地宫的入口,只留下一条小沟岔──“黄巢沟”。
为何如此?这是由于乾陵地宫入口处的地表做了非常巧妙的伪装处理:把当年开凿地宫时出的废石渣,搬运到一公里之外,给后世盗墓者以误导。
五代耀州史温韬,是有官衔的大盗墓贼。他财大气粗,公然驱动数万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发掘乾陵,不料人马才上梁山,霎时黑云密布,电闪雷鸣,人马被暴雨冲下了山,随之天气又忽然转晴。温韬惶恐中忧惧自己盗墓之举忤逆天意,从此绝了发掘乾陵的念头。
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亲率一团人马,也想学学孙殿英炸慈禧墓的样子,以军事演习作为幌子,炸开墓道旁的三层岩石。据传说,爆炸声中一团黑烟腾空而起,在空中扭结成一条黑龙,黑龙一声怒吼,最先发掘乾陵的7个山西籍士兵被吓得喷血而死,其他人落荒而逃。人们传说,“武则天是山西文水县人,最恨她老家的人来掘她的墓!”
以上传闻,有的见诸史书,也有的是民间流传,是真是讹,人言言殊,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乾陵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陵。
乾陵未曾被盗掘,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它的庞大和坚固。
1958年“大跃进”时期,西兰公路复修需大量石料,乾陵附近农民便到梁山上放炮炸石。11月27日下午,农民贺某又点了一炮,这一炮正好是在乾陵墓道金刚墙外三四米处,“轰”的一声,半空中飞出几个石条。只见这些石条为人工打造,上面有字,还连着像钢筋一样的铁条,就连忙向乾县政府办公室报告:一不小心将姑婆(武则天)的陵墓炸开了!
乾县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立即向省文物主管部门报告,省文管会杨正兴、雒仲儒等人随即进驻乾陵勘查。
1960年4月3日,考古工作者终于在梁山主峰的南面中腰处找到了通往乾陵地宫的大门──乾陵隧道之门。这隧道也叫“羡道”或“诞道”,在这条长约63米、宽近4米的隧道里,共选砌了39层、约4000余块大小不同、重达1吨至2吨的石条,在每块石条上面还凿出燕尾凹槽,用铁质燕尾板镶嵌在其中,缝隙之间,再浇筑铁锡浆液,从而使石条上下浑然一体,说乾陵固若金汤,一点也不过分。
陕西发现乾陵隧道,引起上上下下的关注。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史学家、大文豪郭沫若1960年提议发掘乾陵。然而,周恩来总理权衡利弊,思之再三,在《乾陵发掘计划》上提笔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宝物几何 浮想连翩
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入选。
为了给将来发掘乾陵积累经验并全面认识乾陵,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陕西省从1960年到1972年先后发掘了一座公主墓、两座太子墓、两个大臣墓等5座陪葬墓。这些墓均坐北朝南,墓道为斜坡形,系土洞式砖砌,墓道两侧均有壁画,随葬品丰富多彩。
5座陪葬墓均有盗洞,有的盗洞下有尸骨,墓道内遗有零散的金、银、玉器等,公主墓室东边盗洞下靠墙处有一死人骨架。乾陵陪葬墓道的小龛里,置放了许多陪葬品,多为三彩马、三彩俑、三彩骆驼、三彩生活器皿;另外还有许多陶制品,如陶灶、陶仓、陶井、陶制家禽以及铜制的铲、壶、镜及木俑等。
地宫墓道中的唐三彩造型别致、釉色清新、色彩绚丽、巧夺天工,如肃穆的文臣俑、彪悍的武士俑、高髻裙衣的仕女俑、翩翩起舞的娱乐俑、深目高鼻的胡俑、满载丝绸的骆驼、形态各异的马、牛、羊、鸡、猪、犬,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写实性极强,好像一部历史的望远镜。而仪卫、侍女、阙楼、马球、客使以及观鸟扑蝉、牵狗架鹰等壁画,以及石椁线刻画等又为后人研究考证唐代的宫廷生活、友好往来、体育运动、府兵制度、服饰发型等,提供了宝贵资料和艺术珍品。
乾陵壁画美妙绝伦
乾陵壁画绘于公元八世纪初期,出自唐人之手,较之传世的一批“唐画”真实性更强,能够真实地体现唐代宫廷及民间生活风貌,是珍贵罕见的形象化史料。就其单幅壁画而言,面积最大已达50多平方米。李贤墓有50多组画,近景人物约2米,可谓巨幅壁画。懿德墓比较完整的有40幅,永泰墓长达87.5米,计3座墓壁画整体面积,就达800多平方米,若按当时完整的壁画计算,估计也超过了1000平方米。其中,著名的《宫女图》、《马球图》、《观鸟捕蝉图》、《客使图》、《狩猎出行图》等堪称古代壁画艺术之最。
1987年,法门寺地宫中唐代1000多件珍宝出土面世,轰动了中国和世界。这批令人惊叹的国之重宝,也引起陕西省领导和文物专家的思考:法门寺出土文物中有西方的玻璃器皿、金银器、钱币以及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等,比法门寺地宫还大、珍室也还多的乾陵地宫肯定也会有,而且数量会更多、品种会更繁。
据推测,乾陵地宫内的文物可分以下几类:金、银、铜、铁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工艺品;陶、瓷、玻璃、琉璃等所制的各类器具及装饰物;包括雕塑、石画像、石雕像、动物和人物俑及石棺、石函和容器在内的石质品;此外还有珊瑚、玛瑙、玉石、骨、角、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及装饰物以及纸张、书籍、字画、丝绸和麻织物、漆木器、皮革、壁画、朱墨题刻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墨宝。史传唐太宗深爱王羲之书法,尤其是珍品中的珍品《兰亭序》,他生前遗命将《兰亭序》殉葬。然而,残唐五代耀州刺史、大盗墓贼温韬盗掘了唐太宗的陵墓昭陵,在他列出的盗宝清单上,却没有《兰亭序》。因此民间另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可以说,乾陵中的文物价值连城,有朝一日能够科学发掘,必将石破天惊,成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