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受众的信息获取有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各类资讯、海量信息,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融入我们生活的同时,也给传统电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影响。它正在挤压人们接触电视的时间,正在迅速“蚕食”着电视的市场。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电视在新媒体“包围”下的困境,探寻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选择差异化路线,以实现电视传媒的自我突破,获得新的竞争点。
【关键词】传统电视新媒体束缚与突破
作为一个视听兼备的媒体,电视过去是何等的风光?!但是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冲击下,它黯淡失色,新媒体正以其强大的优势剥离着一批又一批观众,以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为承载体的网络电视、数字杂志、手机报等新媒体以黑马的姿态迅速充斥着媒体界,尤其是伴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的发展,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传播信息的载体,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过去十年间,互联网网民总体数量呈现出爆发性增长,不可避免地分流了部分电视观众。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2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而网民的增加,稀释了看电视的受众人群。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在研究中发现,在电视媒体流失的观众中,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观众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这说明互联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明显高于电视媒体,电视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然结束。
严峻的形势下,传统电视如何才能更好地与新媒体同生共存,并在新一轮的角逐中争得更多话语权?笔者以传统电视为参照,分析当下的实践,努力为化解困局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束缚一:单向传播方式,互动空间不足
传统电视媒体最大缺陷就是单向线性传播,选择性差,播出时间固定化。过去,它一直是单向点对面的播出,我播你看,信息由信源向信宿传播,而不能进行应有的反馈。受众只能被动的按照播出顺序观看节目,很难实现双向互动。电视传输的这一缺陷使得观众很难对某一信息留下深刻印象,不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而相比电视节目僵化的播出程序,新媒体的非线性传播,可以实现互动交流、点到点沟通。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收看相应的节目;可以按照各自的情况,决定收看的时间、地点和收看方式;甚至可以决定收视过程中在哪里停下,在哪里快进,在哪里跳过,以及重复看多少遍,等等。传统电视的黄金时间概念在新媒体中变得不再有意义,自由观看成了新媒体的魅力所在。
束缚二:形式单一呆板,节目有待创新
当前,受众信息需求日新月异,审美情趣日益多元,但是落后的节目生产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求,新闻报道形式呆板、内容单一,是观众流失的原因之一。举目全国,国内电视新闻类节目形态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多是相互模仿,可视性差。尤其是时政新闻、会议新闻暮气沉沉,缺少生动性。即使是社会新闻,报道内容上的粗浅表面,报道语言上干瘪生硬,说教味浓、感染力不够,在信息采集加工方式上、在文稿撰写甚至是镜头编辑上,电视新闻都有待于进一步创新。
束缚三:栏目定位模糊,缺乏个性化品牌
在倡导差异化竞争的当下,城市台间栏目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除了新闻频道,其他频道的定位同各自所设置的栏目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脱节,专业频道不专业,有点名不副实。比如,合肥广播电视台现有12个电视频道,生活频道本应以“服务民生”类为主题,可栏目却充斥着杀人案件;财经频道本应以“创造财富”为宗旨,记者却忙碌着鸡毛蒜皮的车祸突发;法制频道本应以“普法教育”为主线,可栏目中却是文化休闲、会展开业等无所不包,……这些栏目各自为阵,甚至各频道记者经常私下交流文稿素材,如此一来,各个频道播出内容互相重叠,大同小异。这种模糊的战略定位,内耗很大,实际上削弱了城市台的竞争力,长期以往必然失去本来已经巩固的受众群体。
束缚四:时效性差,更新速度慢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然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时效性成为电视报道的竞争短板。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一条新闻的播出需要经历采访、配音、制作、审查、上传、播出等程序,这使得新闻事件发生和新闻播出之间的时间差大大增加,导致“第一时间”的传播效果被严重削弱。而对于新媒体而言,通过手机、网络发布信息尽在掌控之中。很显然,在报道突发事件上,电视不及网络反应迅速,不及微博实时直播或微信即时推送。
病树前头万木春!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传统电视不能仅仅停留于缝缝补补式的零碎化调整、改变,而应从新媒体时代节目的运营规律与发展趋势的战略高度出发,对电视新闻类节目进行全新定位,并在内容、互动、品牌塑造、传播形式等方面不断强化,以在多元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
第一,拓展传播渠道,增加互动环节
新媒体传播信息的突出优势就是互动性。传统媒体应吸纳和借鉴其技术和特长,利用微信、短信、电话、网络、微博等为观众参与新闻节目提供更加顺畅的渠道。
今年4月,合肥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微信号:hfbtv1,内设“关于我们”、“互动专区”、“我要爆料”三个小版块,对于合肥重大新闻事件,通过官方微信进行新闻的及时发布。“女神约你去踏春”、“安徽早餐第一街”……新闻频道根据每天的节目看点,每天推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互动话题,与微信网友边看节目边互动,并根据用户的留言,即时进行回复,真正实现与用户一对一的交流,拉近电视和观众的距离。适时的消息推送不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用户互动渠道,也标志着合肥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内容营销上跨入了微信时代。
目前,湖北卫视、西安广播电视台、湖南卫视等都已纷纷推出微信合作模式,借助微信平台上的巨大流量,电视媒体突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转而开始发动互动参与的竞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举动,这对聚集人气,提升观众参与度和活跃度的作用不容小觑。
第二,丰富报道手段,增强电视创新力 如今,电视特技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奇妙。它为我们制作特殊效果提供了方便,为我们修正前期拍摄的不足提供了可能。例如,在合肥广播电视台《魅力名城》栏目中,在编辑黄山画面时,制作人员就采用了连续叠划的特技效果,使云雾缠绕的黄山看起来风光无限,给观众带来美的体验。
动画在新闻节目中可以起到补充作用。有时一些关键的画面不能拍摄到,制作一段动画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比如,在做车祸报道、灾难性事故等新闻报道中,可以运用动画手段来帮助观众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使观众对整个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音效的作用也不可低估。除了运用好同期声、现场声外,配乐非常重要。在一些软新闻里,适当地配上一段音乐更能增加新闻的传播效果。
第三,向深度新闻转变,创建特色栏目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一些快餐化报道往往停留在表层,浅尝辄止,缺少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电视媒体可以发挥所长,在深度调查上下功夫,挖掘表象之后的新闻本质,力求以个性的栏目打动受众。
首先,在策划上做文章,在近期热点话
题中找选题。深度报道的选材要把着眼点放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老百姓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如合肥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每晚9:30推出的“首席看点”,都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社保、医疗、楼市、股市、劳动就业等问题来展开的。它对丑恶现象予以监督揭露,对政策规划及时梳理解读,对社会正能量大力弘扬引导……一系列的热点话题被记者精心整合后,以深度报道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提升了舆论引导力,而且进一步树立起地方台的形象。
其次,立足本土化,在贴近性上下功
夫。今年4月13日上午,38岁的陈运涛为儿子筹钱治病,头戴马面面具跪在合肥街头“扮马让人骑”。合肥广播电视台接到观众热线后,派出记者持续地对这一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很多热心观众看过电视后打来电话,想要献出一份爱心,去挽救这个困难家庭。后来,我们的记者及主播带着观众三万元善款,赶到医院解了他们燃眉之急。这个连续报道通过不断地跟拍,用大量的外景画面交代新闻背景,用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将一个困难家庭盼望救助的境况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使得它成为本地观众收视的焦点。这件事表明,作为一个省会媒体,仍然拥有相对固定的、数量众多的收视群体。
未来的发展中,地方台可以利用独有的地域文化,制作出不同类型的贴近性报道。这不仅是一条重要的生存之道,更可以带动收视率提高,展示出地方台的整体水平。
第四,强化时效性,追求直播常态化
提高时效,除了记者、编辑内练素质、高效运转外,当下各个电视台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追求直播常态化。
电视直播具有信息采集、信息接受完全同步的特点,是目前电视媒体区别于其他媒体最大的优势。虽然网络也可以进行直播,但是其内容资源远不及电视媒体丰富。2013年5月30日,合肥骆岗机场关闭谢幕,新桥国际机场展翅腾飞。围绕着旧机场的搬迁转场、新机场正式启用,合肥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精心组织,《梦想新起航——新桥机场启用特别直播》震撼推出,它以史诗般的场面展现了骆岗机场的旧貌和新桥机场的新颜,通过对通航仪式的举行、第一架航班起飞、第一架航班落地等全方位即时性的报道,让观众对这座空中桥梁的了解与传播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以说,这场直播将电视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后,电视直播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合肥市的各个方面,高考进行时、春运第一天……一个个大型直播把新闻的时效性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对重大事件在第一时间做出现场同步的报道,这是电视新闻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今后各类现场新闻报道将成为电视台的“家常便饭”,能否打好“直播战”也将成为检验电视队伍实力的重要标尺。
结语
与新媒体相比,内容、信任度和影响力是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所在。在多元竞争格局中,电视媒体需实现自身精确定位,因势利导,为我所用,积极探索新的报道模式,整合自身及外部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求得生存和长足的发展,从而为未来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传统电视新媒体束缚与突破
作为一个视听兼备的媒体,电视过去是何等的风光?!但是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冲击下,它黯淡失色,新媒体正以其强大的优势剥离着一批又一批观众,以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为承载体的网络电视、数字杂志、手机报等新媒体以黑马的姿态迅速充斥着媒体界,尤其是伴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的发展,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传播信息的载体,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过去十年间,互联网网民总体数量呈现出爆发性增长,不可避免地分流了部分电视观众。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2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而网民的增加,稀释了看电视的受众人群。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在研究中发现,在电视媒体流失的观众中,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观众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这说明互联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明显高于电视媒体,电视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然结束。
严峻的形势下,传统电视如何才能更好地与新媒体同生共存,并在新一轮的角逐中争得更多话语权?笔者以传统电视为参照,分析当下的实践,努力为化解困局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束缚一:单向传播方式,互动空间不足
传统电视媒体最大缺陷就是单向线性传播,选择性差,播出时间固定化。过去,它一直是单向点对面的播出,我播你看,信息由信源向信宿传播,而不能进行应有的反馈。受众只能被动的按照播出顺序观看节目,很难实现双向互动。电视传输的这一缺陷使得观众很难对某一信息留下深刻印象,不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而相比电视节目僵化的播出程序,新媒体的非线性传播,可以实现互动交流、点到点沟通。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收看相应的节目;可以按照各自的情况,决定收看的时间、地点和收看方式;甚至可以决定收视过程中在哪里停下,在哪里快进,在哪里跳过,以及重复看多少遍,等等。传统电视的黄金时间概念在新媒体中变得不再有意义,自由观看成了新媒体的魅力所在。
束缚二:形式单一呆板,节目有待创新
当前,受众信息需求日新月异,审美情趣日益多元,但是落后的节目生产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求,新闻报道形式呆板、内容单一,是观众流失的原因之一。举目全国,国内电视新闻类节目形态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多是相互模仿,可视性差。尤其是时政新闻、会议新闻暮气沉沉,缺少生动性。即使是社会新闻,报道内容上的粗浅表面,报道语言上干瘪生硬,说教味浓、感染力不够,在信息采集加工方式上、在文稿撰写甚至是镜头编辑上,电视新闻都有待于进一步创新。
束缚三:栏目定位模糊,缺乏个性化品牌
在倡导差异化竞争的当下,城市台间栏目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除了新闻频道,其他频道的定位同各自所设置的栏目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脱节,专业频道不专业,有点名不副实。比如,合肥广播电视台现有12个电视频道,生活频道本应以“服务民生”类为主题,可栏目却充斥着杀人案件;财经频道本应以“创造财富”为宗旨,记者却忙碌着鸡毛蒜皮的车祸突发;法制频道本应以“普法教育”为主线,可栏目中却是文化休闲、会展开业等无所不包,……这些栏目各自为阵,甚至各频道记者经常私下交流文稿素材,如此一来,各个频道播出内容互相重叠,大同小异。这种模糊的战略定位,内耗很大,实际上削弱了城市台的竞争力,长期以往必然失去本来已经巩固的受众群体。
束缚四:时效性差,更新速度慢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然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时效性成为电视报道的竞争短板。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一条新闻的播出需要经历采访、配音、制作、审查、上传、播出等程序,这使得新闻事件发生和新闻播出之间的时间差大大增加,导致“第一时间”的传播效果被严重削弱。而对于新媒体而言,通过手机、网络发布信息尽在掌控之中。很显然,在报道突发事件上,电视不及网络反应迅速,不及微博实时直播或微信即时推送。
病树前头万木春!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传统电视不能仅仅停留于缝缝补补式的零碎化调整、改变,而应从新媒体时代节目的运营规律与发展趋势的战略高度出发,对电视新闻类节目进行全新定位,并在内容、互动、品牌塑造、传播形式等方面不断强化,以在多元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
第一,拓展传播渠道,增加互动环节
新媒体传播信息的突出优势就是互动性。传统媒体应吸纳和借鉴其技术和特长,利用微信、短信、电话、网络、微博等为观众参与新闻节目提供更加顺畅的渠道。
今年4月,合肥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微信号:hfbtv1,内设“关于我们”、“互动专区”、“我要爆料”三个小版块,对于合肥重大新闻事件,通过官方微信进行新闻的及时发布。“女神约你去踏春”、“安徽早餐第一街”……新闻频道根据每天的节目看点,每天推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互动话题,与微信网友边看节目边互动,并根据用户的留言,即时进行回复,真正实现与用户一对一的交流,拉近电视和观众的距离。适时的消息推送不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用户互动渠道,也标志着合肥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内容营销上跨入了微信时代。
目前,湖北卫视、西安广播电视台、湖南卫视等都已纷纷推出微信合作模式,借助微信平台上的巨大流量,电视媒体突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转而开始发动互动参与的竞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举动,这对聚集人气,提升观众参与度和活跃度的作用不容小觑。
第二,丰富报道手段,增强电视创新力 如今,电视特技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奇妙。它为我们制作特殊效果提供了方便,为我们修正前期拍摄的不足提供了可能。例如,在合肥广播电视台《魅力名城》栏目中,在编辑黄山画面时,制作人员就采用了连续叠划的特技效果,使云雾缠绕的黄山看起来风光无限,给观众带来美的体验。
动画在新闻节目中可以起到补充作用。有时一些关键的画面不能拍摄到,制作一段动画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比如,在做车祸报道、灾难性事故等新闻报道中,可以运用动画手段来帮助观众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使观众对整个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音效的作用也不可低估。除了运用好同期声、现场声外,配乐非常重要。在一些软新闻里,适当地配上一段音乐更能增加新闻的传播效果。
第三,向深度新闻转变,创建特色栏目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一些快餐化报道往往停留在表层,浅尝辄止,缺少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电视媒体可以发挥所长,在深度调查上下功夫,挖掘表象之后的新闻本质,力求以个性的栏目打动受众。
首先,在策划上做文章,在近期热点话
题中找选题。深度报道的选材要把着眼点放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老百姓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如合肥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每晚9:30推出的“首席看点”,都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社保、医疗、楼市、股市、劳动就业等问题来展开的。它对丑恶现象予以监督揭露,对政策规划及时梳理解读,对社会正能量大力弘扬引导……一系列的热点话题被记者精心整合后,以深度报道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提升了舆论引导力,而且进一步树立起地方台的形象。
其次,立足本土化,在贴近性上下功
夫。今年4月13日上午,38岁的陈运涛为儿子筹钱治病,头戴马面面具跪在合肥街头“扮马让人骑”。合肥广播电视台接到观众热线后,派出记者持续地对这一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很多热心观众看过电视后打来电话,想要献出一份爱心,去挽救这个困难家庭。后来,我们的记者及主播带着观众三万元善款,赶到医院解了他们燃眉之急。这个连续报道通过不断地跟拍,用大量的外景画面交代新闻背景,用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将一个困难家庭盼望救助的境况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使得它成为本地观众收视的焦点。这件事表明,作为一个省会媒体,仍然拥有相对固定的、数量众多的收视群体。
未来的发展中,地方台可以利用独有的地域文化,制作出不同类型的贴近性报道。这不仅是一条重要的生存之道,更可以带动收视率提高,展示出地方台的整体水平。
第四,强化时效性,追求直播常态化
提高时效,除了记者、编辑内练素质、高效运转外,当下各个电视台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追求直播常态化。
电视直播具有信息采集、信息接受完全同步的特点,是目前电视媒体区别于其他媒体最大的优势。虽然网络也可以进行直播,但是其内容资源远不及电视媒体丰富。2013年5月30日,合肥骆岗机场关闭谢幕,新桥国际机场展翅腾飞。围绕着旧机场的搬迁转场、新机场正式启用,合肥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精心组织,《梦想新起航——新桥机场启用特别直播》震撼推出,它以史诗般的场面展现了骆岗机场的旧貌和新桥机场的新颜,通过对通航仪式的举行、第一架航班起飞、第一架航班落地等全方位即时性的报道,让观众对这座空中桥梁的了解与传播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以说,这场直播将电视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后,电视直播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合肥市的各个方面,高考进行时、春运第一天……一个个大型直播把新闻的时效性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对重大事件在第一时间做出现场同步的报道,这是电视新闻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今后各类现场新闻报道将成为电视台的“家常便饭”,能否打好“直播战”也将成为检验电视队伍实力的重要标尺。
结语
与新媒体相比,内容、信任度和影响力是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所在。在多元竞争格局中,电视媒体需实现自身精确定位,因势利导,为我所用,积极探索新的报道模式,整合自身及外部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求得生存和长足的发展,从而为未来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