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提升学校教育内涵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和谐中创新,着力构建新形势下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新型示范初中。
一、凝练学校的文化底蕴,实现目标育人
学校文化底蕴是学校的办学方向、理念、目标、特色、思路的一种综合体现,更是办学成效的结晶体现,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多年来,我校一贯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教育理念,确定了“凝练底蕴深厚的陆中文化”的办学思路。
二、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实现教书育人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实施内涵发展的第一要素。
1.建设学习型师资。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教师树立共同的办学理念远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能力超群、善于创新,使学校成为“区内领先、市级有名”的先进学校。聚集学科教师学习群体,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协调合作的学科教师群体。学科教师群体具备持久的聚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倡导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教师群体要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具备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不断变革的能力。
2.完善机制,营造氛围。鼓励教师展示特长,舒展才华,建立既鼓励竞争又提倡合作,既鼓励个别冒尖又促进整体提高的管理机制,营造宽松、民主的工作氛围,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教师文化。我校出台了《内涵发展三年规划》、《校本研究三年规划》等措施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理论素养、师德素养、人格魅力,以教师爱心的传递、文化的传承、创造的灵感来引领学生。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注重以目标鼓舞人,调动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坚持“看主流,重实绩,不求全责备”的原则,为教师的成功创造条件。考虑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设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加强梯队建设,促其发挥作用,提高层次。对青年教师,关注他们的成长,严格管理,为他们创设各种平台,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比赛。坚持学校以师为本、科研为兴师之本,以“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为基本思路,兴科研,强队伍,提质量。
三、重视管理文化建设,实现管理育人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快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管理——这个“办学软件”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领导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树立“行政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的观念。班子要带头学习,勤于实践,讲奉献;不断丰富知识涵养,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政治、业务理论水平,提高岗位工作能力,提高自身威信。干部强化“四个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树立“三个形象”(政治形象、工作形象、作风形象),弘扬“两个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实现“一个目标”(创建省学术名校)。
2.不断改进内部管理体制。(1)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根据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干部竞争上岗。(2)实施教师班主任聘任制。按照“透明、公平、择优”的原则,在教职工聘任中引入逐级评聘机制,最终由班主任决定聘任本班任课老师,从而合理分流安排各类教职工,各尽所能,各施其才。(3)完善考评制度。本着“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实行定性与定量、过程和结果、集体和个体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教职工进行德、能、勤、绩综合考核,真正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
3.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遵循学校发展规律,每学年学校教代会都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先后出台了《陆中全员学习制度》、《陆中教学成果管理制度》、《陆中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陆中德育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制度上不断创新,以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
四、注重学生的文化建设,实现过程育人
近年来,学校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注重学生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走全面发展、特长发展、持续发展之路。
1.倡导班级文化建设。一是抓好班级教导制工作,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三方组建,构建师师、师生、生生三结合的互动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管理中。二是推进双值日班长制,建设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起表率作用的班干部队伍,从而建立起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集体。三是渗透班级文化,各班针对班级特点提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在班训、教室布置方面呈现鲜明的个性特征。
2.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亲历实证、体验感悟”的过程正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对生命成长的体验和感悟过程,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我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由学生参与升旗和讲话,接受思想教育,按计划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坚持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文艺演出、征文、演讲比赛;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军训,在节假日开展社会调查、校本研究与实践,等等。
4.加强学生组织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学生队、团组织的建设,让学生在自己的阵地上培养能力。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有:学生会、团支部、校园广播站、文学社、书画社、《银杏苑》校刊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标。
五、关注环境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布局合理、优美整洁、生机勃勃、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定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我校创设具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让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让每面墙、每扇门、每条路、每个角落都具有充满文化气息,体现人文精神,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作用全校师生。
1.绿化环境,美化校园。我校通过多年的努力,校园绿树成荫,四季绚丽,绿化面积占学校面积的42%,已形成了园林化的布局,我校也被命名为“无锡市园林化先进单位”。徜徉在校园里,人的心情舒畅,心灵也随之净化。
2.精心设计,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我校大门广场有一座功德碑,记载着社会知名人士对学校的关心和爱心,教学大楼上是醒目的办学理念、目标、三风一训等,大橱窗内有学校的荣誉和各个时期的教育中心内容;紫藤架、植物园、英语角是学生课间休息的好去处,也是进行英语对话、晨读背诵的场所;教学楼每层楼拐弯处的墙壁上分别有“说话轻,脚步轻,上下楼梯靠右行”的温馨提示;每层楼教室的走廊都悬挂着学生的书画作品;塑胶场地的护网上悬挂着唐诗宋词,让学生可以每日一读,时刻感受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境。
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努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积极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学校总体布局的和谐统一,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
一、凝练学校的文化底蕴,实现目标育人
学校文化底蕴是学校的办学方向、理念、目标、特色、思路的一种综合体现,更是办学成效的结晶体现,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多年来,我校一贯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教育理念,确定了“凝练底蕴深厚的陆中文化”的办学思路。
二、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实现教书育人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实施内涵发展的第一要素。
1.建设学习型师资。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教师树立共同的办学理念远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能力超群、善于创新,使学校成为“区内领先、市级有名”的先进学校。聚集学科教师学习群体,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协调合作的学科教师群体。学科教师群体具备持久的聚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倡导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教师群体要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具备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不断变革的能力。
2.完善机制,营造氛围。鼓励教师展示特长,舒展才华,建立既鼓励竞争又提倡合作,既鼓励个别冒尖又促进整体提高的管理机制,营造宽松、民主的工作氛围,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教师文化。我校出台了《内涵发展三年规划》、《校本研究三年规划》等措施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理论素养、师德素养、人格魅力,以教师爱心的传递、文化的传承、创造的灵感来引领学生。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注重以目标鼓舞人,调动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坚持“看主流,重实绩,不求全责备”的原则,为教师的成功创造条件。考虑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设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加强梯队建设,促其发挥作用,提高层次。对青年教师,关注他们的成长,严格管理,为他们创设各种平台,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比赛。坚持学校以师为本、科研为兴师之本,以“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为基本思路,兴科研,强队伍,提质量。
三、重视管理文化建设,实现管理育人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快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管理——这个“办学软件”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领导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树立“行政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的观念。班子要带头学习,勤于实践,讲奉献;不断丰富知识涵养,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政治、业务理论水平,提高岗位工作能力,提高自身威信。干部强化“四个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树立“三个形象”(政治形象、工作形象、作风形象),弘扬“两个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实现“一个目标”(创建省学术名校)。
2.不断改进内部管理体制。(1)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根据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干部竞争上岗。(2)实施教师班主任聘任制。按照“透明、公平、择优”的原则,在教职工聘任中引入逐级评聘机制,最终由班主任决定聘任本班任课老师,从而合理分流安排各类教职工,各尽所能,各施其才。(3)完善考评制度。本着“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实行定性与定量、过程和结果、集体和个体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教职工进行德、能、勤、绩综合考核,真正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
3.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遵循学校发展规律,每学年学校教代会都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先后出台了《陆中全员学习制度》、《陆中教学成果管理制度》、《陆中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陆中德育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制度上不断创新,以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
四、注重学生的文化建设,实现过程育人
近年来,学校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注重学生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走全面发展、特长发展、持续发展之路。
1.倡导班级文化建设。一是抓好班级教导制工作,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三方组建,构建师师、师生、生生三结合的互动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管理中。二是推进双值日班长制,建设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起表率作用的班干部队伍,从而建立起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集体。三是渗透班级文化,各班针对班级特点提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在班训、教室布置方面呈现鲜明的个性特征。
2.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亲历实证、体验感悟”的过程正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对生命成长的体验和感悟过程,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我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由学生参与升旗和讲话,接受思想教育,按计划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坚持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文艺演出、征文、演讲比赛;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军训,在节假日开展社会调查、校本研究与实践,等等。
4.加强学生组织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学生队、团组织的建设,让学生在自己的阵地上培养能力。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有:学生会、团支部、校园广播站、文学社、书画社、《银杏苑》校刊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标。
五、关注环境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布局合理、优美整洁、生机勃勃、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定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我校创设具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让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让每面墙、每扇门、每条路、每个角落都具有充满文化气息,体现人文精神,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作用全校师生。
1.绿化环境,美化校园。我校通过多年的努力,校园绿树成荫,四季绚丽,绿化面积占学校面积的42%,已形成了园林化的布局,我校也被命名为“无锡市园林化先进单位”。徜徉在校园里,人的心情舒畅,心灵也随之净化。
2.精心设计,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我校大门广场有一座功德碑,记载着社会知名人士对学校的关心和爱心,教学大楼上是醒目的办学理念、目标、三风一训等,大橱窗内有学校的荣誉和各个时期的教育中心内容;紫藤架、植物园、英语角是学生课间休息的好去处,也是进行英语对话、晨读背诵的场所;教学楼每层楼拐弯处的墙壁上分别有“说话轻,脚步轻,上下楼梯靠右行”的温馨提示;每层楼教室的走廊都悬挂着学生的书画作品;塑胶场地的护网上悬挂着唐诗宋词,让学生可以每日一读,时刻感受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境。
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努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积极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学校总体布局的和谐统一,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