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地市级党报资料室在新形势下如何找准和确定自身定位,并对资料室的特色构建和如何提供优质服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市报 资料室 定位 管理
地市报也称地市级党报,是我国现有的三级党报体系即中央党报、省级党报、城(地)市党报的有机组成部分。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了我国报纸行业的主流媒体体系,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公信力。地市报资料室是收集、存贮、提供信息并指导其读者利用的以促进新闻活动为主要职能的专业机构,是地市级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报社曾提出“采、编、资”一体化的口号,反映了资料室在报社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加强和完善地市报资料室的建设,使之在新闻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市报资料室的定位
定位在物理学中是指用仪器对物体所在位置进行测量,经测量后所确定的坐标。在社会学中是指把事物放在适当的地位以显示其存在和价值。根据定位理论,企业定位一般包括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品牌定位三个方面。目前各报社的运作模式是企业化管理,因此,市场定位即消费者目标和消费群体就是读者,产品定位就是内容,而品牌定位就是根据读者群体的差异化,不断改善版面形式和内容,推出别具一格的文化精神产品。
作为报社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料室,其三定位简言之就是编辑记者、库藏内容和资料特色。
地市报资料室应时时牢记地市级党报“姓党”
党报是我党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重要新闻手段、宣传工具、舆论阵地和思想武器。党报工作人员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是党最需要、最重视、最信任的力量之一。作为党报一员,地市报资料室的每个人都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政治家办报”、“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在坚持党性原则上,不允许有任何的含糊和动摇”,坚决地、毫不迟疑地争当唱响主旋律的排头兵。
地市报资料室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明确的“党报姓党”观念,牢记自身所担负的历史责任,不忘自己的职责和身份,处处维护党的形象,做到思想健康,言谈得体,举目端庄,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和表率影响,使资料室形成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变成编采人员汲取知识、陶冶情操的“芝兰之室”,这是对每一个合格的党报资料室的起码要求。
地市报资料室要处处不忘地市级党报“接地”
我国地域广阔,风情各异。但长期以来,我国三级党报的读者定位都是各级党政干部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天所刊登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政务报道、工作报道和国际新闻,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党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究其原因,找不准定位,打不开市场、推不出精品是问题的关键。
地市报没有地方特色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目前我国有地市报200多家,在互闻网和其它现代媒体的冲击下,大多数面临着生存挑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接地”这一要害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接地气、图生存、求发展”呢?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改革步伐和看清当地特点、处处扬已所长就是两个主要的手段。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都逐步显示出了自身的变化,有的地方商贸兴盛,有的地方旅游业发达,地市报资料人员必须学会重视和研究这些当地的深刻变化,认清和抓住新生读者群体,及时改变修正工作定位,把他们的阅读兴奋点作为自己工作的风向标。
“接地”原则是地市报资料室的主要工作准则。如果说记者是新闻战线冲锋陷阵的战士,那么资料室就是提供先进武器和充盈弹药的军火库,而且有根据自身特点精心研制的“秘密武器”。有了它,前方战士就能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
地方报具有得天独厚的“接地”优势。更可喜的是根据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小城镇、中小城市以及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点,而城市人口又是报纸读者的主体,从这一角度展望,地市报将大有发展余地。资料室人员应树立起坚定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姿态投身改革,面对挑战,以准确的定位争创特色资料室和品牌资料室,为采编人员提供更多更有分量的材料支持,为地市报纸的发展做出贡献。
资料室的构建要彰显人文精神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思想的深入,以人为本在我国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逐步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并激发出强大的活力。地市报资料室的构建和发展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引进先进理念。
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核心内容是依靠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激发人的热情,挖掘人的潜力。资料室的所有活动都是靠人实现的,人是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资料室从业者是工作的主体。因此,他们是资料室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报社要切实改变“以书为本”的传统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全新意识,把着眼点和重心从习惯上的主要注重硬件建设,转变到首先实现人性化管理上来。
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必须重新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实施“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创造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从而激发和调动从业人员的潜能。首先要注重提高从业者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资料室不仅是地市报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柱,而且肩负着振兴新闻事业的神圣使命。资料室从业人员应争做道德的模范、业务的骨干、报社的精英。其次要站在人文关怀的高度,切实贯彻平等、尊严、人格的人文主义精神,充分发扬民主,关心他们的需求,尊重每个成员平等参与资料室建设和管理的权利,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再次,要采取多种手段和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接受新鲜事物,掌握前沿技能,将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与高效优质服务相融合,从而造就出源源不断的德才兼备的资料管理人才。
资料室的服务要铭记读者至上
“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是资料室工作的准则。地市报资料室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本单位的编辑、记者,采编人员最重要的素质,除了具有对新闻的敏感性和写作能力外,还包括善于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重点就是事前了解采访对象,搜集、查找和恰当利用相关资料。一个记者是否善于利用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能表明其写作水平的高低。一篇文章、一张报纸面世,能否在读者中留下印象、带来反响,主要取决于其内容反映的深度、厚度和广度,这种读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就在于文章中相关资料的蕴含量。由此可见,资料工作在新闻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新闻资料的价值如此重要,并不是所有的编采人员都能意识到的,有的意识到了,但或由于人的惰性而放弃,或由于查找的困难而却步。种种原因,使得本应成为新闻战线重要阵地的资料室,时时出现门庭冷落或失望而归的尴尬。要改变这种状况,能否做到“读者至上”是资料室工作最重要的环节。资料室从业人员必须学会换位思考,习惯站在编采人员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岗位和要求所从事的工作,急编采人员所急,想编采人员所想,供编采人员之需。而要做到这一点,报社就要注意适当安排和吸收他们参与全局性的新闻策划活动,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报道要点和动向,以便他们早准备、早整理、早提供。在日常工作中,资料室工作人员要学会善于引导编采人员利用新闻资料,争取成为资料室的“信息领航员”和“信息工程师”,并满腔热情地接待每一位读者,比如对查阅者主动介绍资料的分类、存放、管理情况,主动推荐有关书籍和相关材料,热情耐心地帮助读者辨别、查找等等。另外还要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览和提示资料室所拥有的各类知识载体,帮助采编人员掌握最简便、最快捷的查阅方法,做采编人员不可或缺的知心朋友和得力助手,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把资料室培育成采编人员离不开的“阳光、空气和水”。
资料室的库藏要突出地方特点
要为地市报采编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支持,需要做大量繁杂细致而又条理系统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而千头万绪的着眼点都不能离开“地方特点”这条主线。地方文献蕴含着鲜活的本土生命基因,是地市报资料室的主要收藏内容和库藏特色,对新闻工作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资料室工作人员应下大功夫研究和制定出合理的、尽可能实现的资料征集长期规划、奋斗目标和落实保证措施,开展阶段性的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
首先是选好角度,找准切入点。笔者所在的地区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但这个城市又有着其它城市所不具备的有声有色的厚重历史、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如世人皆知的武王伐纣、孔丘讲学、姜尚垂钓、比干剖心,以及毛遂自荐、张良刺秦、官渡之战、陈桥兵变等都源于这方热土。当代又先后涌现出全国著名劳模史来贺、“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好榜样”吴金印、“中国十大女杰”之一刘志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十年如一日永不褪色的老共产党员郑永和等一大批轰动全国的英模群体,以及带领山区人民致富的部队转业军人张荣锁、带领企业连创佳绩、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河南孟电集团总经理范海涛等等,都引起了各大媒体关注。近年来,这个城市又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园林城市”等多项光荣称号。这些优秀的人文历史和现代信息资源,共同构成了有别于其它地方的独特风貌,把这些宝贵信息认真搜集整理出来,不仅对报社的工作大有裨益,而且在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十分强烈和广泛的影响,得到了领导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其次要做好规划,确保可行性。地方文献资料内容宽泛、形式多样,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要抓主弃次、捡大放小,但根本的衡量标准是价值,因为有时反映一件事物本质的甚至只是一张图表、一张照片。资料室工作人员应依靠报社党委和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尽可能多地利用行政手段和地方法规推进实施,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取得各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努力构建起区域性的征集网络,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方针,共同开展工作。
总之,做好定位和强化管理是地市报资料室腾飞的双翼,通过努力,地市报一定能够出现更多资源鲜活、独具一格、别人“偷不走、买不到、学不会、丢不了”的具有浓郁自身风格的特色资料室。
(作者单位:新乡日报社资料室)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地市报 资料室 定位 管理
地市报也称地市级党报,是我国现有的三级党报体系即中央党报、省级党报、城(地)市党报的有机组成部分。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了我国报纸行业的主流媒体体系,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公信力。地市报资料室是收集、存贮、提供信息并指导其读者利用的以促进新闻活动为主要职能的专业机构,是地市级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报社曾提出“采、编、资”一体化的口号,反映了资料室在报社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加强和完善地市报资料室的建设,使之在新闻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市报资料室的定位
定位在物理学中是指用仪器对物体所在位置进行测量,经测量后所确定的坐标。在社会学中是指把事物放在适当的地位以显示其存在和价值。根据定位理论,企业定位一般包括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品牌定位三个方面。目前各报社的运作模式是企业化管理,因此,市场定位即消费者目标和消费群体就是读者,产品定位就是内容,而品牌定位就是根据读者群体的差异化,不断改善版面形式和内容,推出别具一格的文化精神产品。
作为报社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料室,其三定位简言之就是编辑记者、库藏内容和资料特色。
地市报资料室应时时牢记地市级党报“姓党”
党报是我党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重要新闻手段、宣传工具、舆论阵地和思想武器。党报工作人员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是党最需要、最重视、最信任的力量之一。作为党报一员,地市报资料室的每个人都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政治家办报”、“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在坚持党性原则上,不允许有任何的含糊和动摇”,坚决地、毫不迟疑地争当唱响主旋律的排头兵。
地市报资料室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明确的“党报姓党”观念,牢记自身所担负的历史责任,不忘自己的职责和身份,处处维护党的形象,做到思想健康,言谈得体,举目端庄,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和表率影响,使资料室形成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变成编采人员汲取知识、陶冶情操的“芝兰之室”,这是对每一个合格的党报资料室的起码要求。
地市报资料室要处处不忘地市级党报“接地”
我国地域广阔,风情各异。但长期以来,我国三级党报的读者定位都是各级党政干部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天所刊登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政务报道、工作报道和国际新闻,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党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究其原因,找不准定位,打不开市场、推不出精品是问题的关键。
地市报没有地方特色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目前我国有地市报200多家,在互闻网和其它现代媒体的冲击下,大多数面临着生存挑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接地”这一要害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接地气、图生存、求发展”呢?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改革步伐和看清当地特点、处处扬已所长就是两个主要的手段。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都逐步显示出了自身的变化,有的地方商贸兴盛,有的地方旅游业发达,地市报资料人员必须学会重视和研究这些当地的深刻变化,认清和抓住新生读者群体,及时改变修正工作定位,把他们的阅读兴奋点作为自己工作的风向标。
“接地”原则是地市报资料室的主要工作准则。如果说记者是新闻战线冲锋陷阵的战士,那么资料室就是提供先进武器和充盈弹药的军火库,而且有根据自身特点精心研制的“秘密武器”。有了它,前方战士就能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
地方报具有得天独厚的“接地”优势。更可喜的是根据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小城镇、中小城市以及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点,而城市人口又是报纸读者的主体,从这一角度展望,地市报将大有发展余地。资料室人员应树立起坚定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姿态投身改革,面对挑战,以准确的定位争创特色资料室和品牌资料室,为采编人员提供更多更有分量的材料支持,为地市报纸的发展做出贡献。
资料室的构建要彰显人文精神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思想的深入,以人为本在我国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逐步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并激发出强大的活力。地市报资料室的构建和发展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引进先进理念。
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核心内容是依靠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激发人的热情,挖掘人的潜力。资料室的所有活动都是靠人实现的,人是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资料室从业者是工作的主体。因此,他们是资料室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报社要切实改变“以书为本”的传统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全新意识,把着眼点和重心从习惯上的主要注重硬件建设,转变到首先实现人性化管理上来。
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必须重新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实施“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创造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从而激发和调动从业人员的潜能。首先要注重提高从业者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资料室不仅是地市报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柱,而且肩负着振兴新闻事业的神圣使命。资料室从业人员应争做道德的模范、业务的骨干、报社的精英。其次要站在人文关怀的高度,切实贯彻平等、尊严、人格的人文主义精神,充分发扬民主,关心他们的需求,尊重每个成员平等参与资料室建设和管理的权利,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再次,要采取多种手段和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接受新鲜事物,掌握前沿技能,将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与高效优质服务相融合,从而造就出源源不断的德才兼备的资料管理人才。
资料室的服务要铭记读者至上
“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是资料室工作的准则。地市报资料室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本单位的编辑、记者,采编人员最重要的素质,除了具有对新闻的敏感性和写作能力外,还包括善于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重点就是事前了解采访对象,搜集、查找和恰当利用相关资料。一个记者是否善于利用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能表明其写作水平的高低。一篇文章、一张报纸面世,能否在读者中留下印象、带来反响,主要取决于其内容反映的深度、厚度和广度,这种读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就在于文章中相关资料的蕴含量。由此可见,资料工作在新闻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新闻资料的价值如此重要,并不是所有的编采人员都能意识到的,有的意识到了,但或由于人的惰性而放弃,或由于查找的困难而却步。种种原因,使得本应成为新闻战线重要阵地的资料室,时时出现门庭冷落或失望而归的尴尬。要改变这种状况,能否做到“读者至上”是资料室工作最重要的环节。资料室从业人员必须学会换位思考,习惯站在编采人员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岗位和要求所从事的工作,急编采人员所急,想编采人员所想,供编采人员之需。而要做到这一点,报社就要注意适当安排和吸收他们参与全局性的新闻策划活动,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报道要点和动向,以便他们早准备、早整理、早提供。在日常工作中,资料室工作人员要学会善于引导编采人员利用新闻资料,争取成为资料室的“信息领航员”和“信息工程师”,并满腔热情地接待每一位读者,比如对查阅者主动介绍资料的分类、存放、管理情况,主动推荐有关书籍和相关材料,热情耐心地帮助读者辨别、查找等等。另外还要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览和提示资料室所拥有的各类知识载体,帮助采编人员掌握最简便、最快捷的查阅方法,做采编人员不可或缺的知心朋友和得力助手,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把资料室培育成采编人员离不开的“阳光、空气和水”。
资料室的库藏要突出地方特点
要为地市报采编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支持,需要做大量繁杂细致而又条理系统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而千头万绪的着眼点都不能离开“地方特点”这条主线。地方文献蕴含着鲜活的本土生命基因,是地市报资料室的主要收藏内容和库藏特色,对新闻工作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资料室工作人员应下大功夫研究和制定出合理的、尽可能实现的资料征集长期规划、奋斗目标和落实保证措施,开展阶段性的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
首先是选好角度,找准切入点。笔者所在的地区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但这个城市又有着其它城市所不具备的有声有色的厚重历史、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如世人皆知的武王伐纣、孔丘讲学、姜尚垂钓、比干剖心,以及毛遂自荐、张良刺秦、官渡之战、陈桥兵变等都源于这方热土。当代又先后涌现出全国著名劳模史来贺、“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好榜样”吴金印、“中国十大女杰”之一刘志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十年如一日永不褪色的老共产党员郑永和等一大批轰动全国的英模群体,以及带领山区人民致富的部队转业军人张荣锁、带领企业连创佳绩、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河南孟电集团总经理范海涛等等,都引起了各大媒体关注。近年来,这个城市又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园林城市”等多项光荣称号。这些优秀的人文历史和现代信息资源,共同构成了有别于其它地方的独特风貌,把这些宝贵信息认真搜集整理出来,不仅对报社的工作大有裨益,而且在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十分强烈和广泛的影响,得到了领导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其次要做好规划,确保可行性。地方文献资料内容宽泛、形式多样,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要抓主弃次、捡大放小,但根本的衡量标准是价值,因为有时反映一件事物本质的甚至只是一张图表、一张照片。资料室工作人员应依靠报社党委和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尽可能多地利用行政手段和地方法规推进实施,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取得各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努力构建起区域性的征集网络,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方针,共同开展工作。
总之,做好定位和强化管理是地市报资料室腾飞的双翼,通过努力,地市报一定能够出现更多资源鲜活、独具一格、别人“偷不走、买不到、学不会、丢不了”的具有浓郁自身风格的特色资料室。
(作者单位:新乡日报社资料室)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