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拓展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也是小学生积累语言、开拓视野的最佳方式。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的。在新时代中,课外阅读已成为語文教学的重要要求。通过报纸、文学作品、影视剧、网络等途径进行语文学习,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二年级小学生为例,根据新课标的教育目标,教师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合理分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对阅读方法进行了分类,即分成综合性阅读、分项类阅读、做笔记划重点阅读、文学作品小说问题式阅读等方法,更好地指导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学习能力。
合理分配课外阅读时间
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较为接近于应试,因此,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许多家长和教师。并不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有些教师即使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也只是交代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辅导。然而,由于许多家长工作太忙,或者文化水平不够等,导致这种课外阅读方式并无法顺利地开展。因此,教师应合理分配小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外阅读培训。
从当前小学教育的情况来看,真正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籍是较少的。虽然书店里的读物种类看起来很多,但是适合10岁以下小学生的“精品”读物却是供不应求,而且大部分都来自于国外,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在购买与指导孩子选择书籍时,要正确引导孩子的思维,广泛选择题材,选择其思想性和科学性都较强的。由于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选择读物的语言要规范,文字优美一些,图文并茂,这样可以在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文学素养。小学一、二年级可以选择经典绘本进行阅读,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大卫系列》等直观化的绘本内容,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方法的分类指导
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分类阅读法 综合性课外阅读主要分为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和略读法等等。朗读法是指小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出声阅读,可以自己感受到作者的感情,体会语境,增强语感;朗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小学生对于文章中文字的发音,语句的停顿、语速以及语调。默读是指小学生用眼睛和大脑进行阅读;默读的时候,教师要使小学生明确其阅读的目的。例如,可以对小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精读大部分主要是由教师带领小学生对文章中的语句和段落进行仔细地揣摩和研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略读,比较类似于日常中的读报,带着重点和目的进行阅读,只是为了抓住自己想看到的内容,弄清文章的主旨或脉络。
课外阅读的分项类阅读法 分项类阅读主要是指解词释句的方法,对文章进行结构性的分析,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小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例如,教师一般的问题中都会提问其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这种问题,作者的情感思想一般都可以从其字里行间中看出来,有的表达的较为含蓄,有的则是直抒胸臆。关于文章的主旨问题,教师在让学生回答其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地多看几遍,先分析文章结构,作者一般会采用总分总、总分或分总的形式来表达文章的主旨。因此,分项类阅读对于回答问题、理解文章、归纳思想非常有益。
运用阅读笔记法进行课外阅读 运用阅读笔记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对文章进行划重点,归纳写标题,写读后感或读书心得,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阅读手段。这种方式与精读比较类似,认真阅读文章,对文章中自己需要的东西进行批注,划分其重点,小学生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标记,等通读完文章后,对这类词句进行查阅,加深理解,再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阅读。这时,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近一层,理顺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以便解决其问题。当然,对于不同的文章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而运用阅读笔记方法较为适用于日常的课外阅读。例如,小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或其他古典名著时,要在精读的同时运用阅读笔记法细细地品味书中的一字一句,从而体会作者想表达的含义,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这种课外著作可能较为困难,但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多媒体的手段,尽量让这些名著更加浅显易懂。这样,可以培养小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知。
文学作品问题式阅读法 问题式阅读,就是指小学生在阅读时应该较为缓慢,与默读相结合,带着问题去阅读文学作品。对于诗歌阅读,则要根据前后词句的意思,注意其语调的变化,从诗歌的隐喻或词语的组合中感受作品的情感与主题。
结束语
语文教师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不能只是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留给小学生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更要教会小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艳,孙采文.中高学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06):106-113.
[2]王建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三位联动”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8):17-19.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实验小学)
合理分配课外阅读时间
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较为接近于应试,因此,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许多家长和教师。并不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有些教师即使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也只是交代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辅导。然而,由于许多家长工作太忙,或者文化水平不够等,导致这种课外阅读方式并无法顺利地开展。因此,教师应合理分配小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外阅读培训。
从当前小学教育的情况来看,真正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籍是较少的。虽然书店里的读物种类看起来很多,但是适合10岁以下小学生的“精品”读物却是供不应求,而且大部分都来自于国外,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在购买与指导孩子选择书籍时,要正确引导孩子的思维,广泛选择题材,选择其思想性和科学性都较强的。由于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选择读物的语言要规范,文字优美一些,图文并茂,这样可以在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文学素养。小学一、二年级可以选择经典绘本进行阅读,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大卫系列》等直观化的绘本内容,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方法的分类指导
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分类阅读法 综合性课外阅读主要分为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和略读法等等。朗读法是指小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出声阅读,可以自己感受到作者的感情,体会语境,增强语感;朗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小学生对于文章中文字的发音,语句的停顿、语速以及语调。默读是指小学生用眼睛和大脑进行阅读;默读的时候,教师要使小学生明确其阅读的目的。例如,可以对小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精读大部分主要是由教师带领小学生对文章中的语句和段落进行仔细地揣摩和研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略读,比较类似于日常中的读报,带着重点和目的进行阅读,只是为了抓住自己想看到的内容,弄清文章的主旨或脉络。
课外阅读的分项类阅读法 分项类阅读主要是指解词释句的方法,对文章进行结构性的分析,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小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例如,教师一般的问题中都会提问其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这种问题,作者的情感思想一般都可以从其字里行间中看出来,有的表达的较为含蓄,有的则是直抒胸臆。关于文章的主旨问题,教师在让学生回答其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地多看几遍,先分析文章结构,作者一般会采用总分总、总分或分总的形式来表达文章的主旨。因此,分项类阅读对于回答问题、理解文章、归纳思想非常有益。
运用阅读笔记法进行课外阅读 运用阅读笔记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对文章进行划重点,归纳写标题,写读后感或读书心得,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阅读手段。这种方式与精读比较类似,认真阅读文章,对文章中自己需要的东西进行批注,划分其重点,小学生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标记,等通读完文章后,对这类词句进行查阅,加深理解,再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阅读。这时,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近一层,理顺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以便解决其问题。当然,对于不同的文章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而运用阅读笔记方法较为适用于日常的课外阅读。例如,小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或其他古典名著时,要在精读的同时运用阅读笔记法细细地品味书中的一字一句,从而体会作者想表达的含义,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这种课外著作可能较为困难,但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多媒体的手段,尽量让这些名著更加浅显易懂。这样,可以培养小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知。
文学作品问题式阅读法 问题式阅读,就是指小学生在阅读时应该较为缓慢,与默读相结合,带着问题去阅读文学作品。对于诗歌阅读,则要根据前后词句的意思,注意其语调的变化,从诗歌的隐喻或词语的组合中感受作品的情感与主题。
结束语
语文教师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不能只是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留给小学生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更要教会小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艳,孙采文.中高学段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06):106-113.
[2]王建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三位联动”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8):17-19.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