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北沦陷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为寻求与党中央恢复联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党中央;联系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最令抗联官兵痛苦忧虑的事情,既不是敌人不断的疯狂军事“大讨伐”、严厉的经济封锁,也不是弹尽粮绝、挨饿受冻,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敌人武器与粮食,而是孤悬敌后,得不到党中央的领导与指示。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1933年4月下旬,中共满洲省委开始正式接受上海中央局(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下简称“中共代表团”或“代表团”)的双重领导。1935年2月,上海中央局遭到大破坏,东北党组织、抗联部队与党中央失掉了联系。1936年1月,中共代表团正式撤销满洲省委,东北各地党组织和抗日联军失去了统一的领导;而代表团又远在莫斯科,由于主客观原因这种领导关系也时断时续,抗联实际上处于无上级管理状态。1937年以后,抗联与代表团的联系彻底中断。面对敌强我弱、孤悬敌后、被分割包围的严峻形势,抗联必须迅速恢复与党中央的联系,以解决抗日斗争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此,他们一方面独立地完全靠自己摸索,坚持领导以游击战争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性的抗日运动,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寻求与党中央建立联系。东南满方面,为声援中央红军1936年2月东征抗日,打通与党中央的直接联系,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南满省委书记魏拯民决定采取军事行动。6月、11月,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师分别进行了西征。由于大批日伪军警日夜围堵,加之第二次西征限于天气的原因,两次西征均未达到预期目的。
1938年5月11日,第一路军总部与南满省委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决定,为了和党中央取得联系,抽调人员补充第三师,在适当时机再次进行西征。6月底,一师师长程斌等叛变使第一路军面临紧急而又十分严峻的形势。7月中旬,杨靖宇主持召开会议,取消原定的西征计划,准备派人去关内与党中央取得联络。但由于敌人严密封锁,未能实现。
1940年3月中旬,魏拯民主持召开干部会议,决定派陈秀明(李明山)赴苏联,以便通过苏联的帮助恢复与党中央的联系。4月,魏拯民给代表团写的报告中谈到:“在1935年秋季,……就完全断绝了中央与北满的关系,因而也就得不到中央的具体指示与中央所发行的文件与通讯……。一切的工作,都是幼稚的。我们有如在大海中失去了舵手的小舟,有如双目失明的孩提,东碰西撞,不知所从。……我们终日所希望的,就是不要再度长期中断了联络。”①但未见回音。
吉东方面,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曾多次派人寻求与党中央取得联系,并于1938年1月受吉东省委临时会议的派遣亲自去苏联远东比金,试图会见代表团代表杨春山。他先后两次写信给杨春山,表达了希望“能于迅速接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代表团的关系”。回信告知:此地联络站已取消,中共代表团已于1937年秋停止对满洲党的领导,改由中央政治局与满洲党建立领导关系,在未建起新关系前,应独立工作。②周保中返回东北后,一直期待着党中央派人来建立联系,但一直没有音讯。
1938年10月中下旬,周保中派秘书到关内,带去他写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现在我们对于中央的迫切请求,就是要赶快建立中央对东北的领导联系和有最大效力的解决一切斗争问题。”③
1940年9月,王鹏受党中央派遣由山东经海路来到东北。周保中打算待有机会让他从苏联通过新疆去延安,以与党中央建立联系,但因苏方答复难以做到而未果。
北满方面,为了打通与党中央的联系,解决种种问题,第三军曾派一团团长刘海涛、青年团珠河县委书记晓梦(韩光),北满临时省委派执委朱新阳等去莫斯科向代表团汇报工作,但都未被派回来。
1937年下半年,中共北满临时执委会主席、第三军军长赵尚志接连给代表团写信,希望得到国际与中央的直接领导和帮助:“我们累次派交通员关系去,已送过很多文件,除今夏日来一次交通外,连我们派送过去的人也没有回来一个。”“我们要求中央经常的、及时的给予我们以正式的直接关系的指示。……我们坚决要求中央能切实的派负责人员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④然而,代表团对这些信件未作任何指示或答复。
1938年后,东北抗日游击运动进入极端艰难困苦时期。为解决斗争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抗联各部从未间断寻求与党中央的联系,但因种种缘故,皆未实现。
1939年9月中旬,北满省委又派常委冯仲云赴苏,寻求苏联的援助及与党中央的联系。1940年1月,吉东、北满省委代表联席会议在苏联伯力召开。会议期间,赵尚志、周保中、冯仲云要求通过苏联的协助尽快与党中央恢复联系。苏方当时应诺,后未兑现。
3月24日,周保中和冯仲云以吉东省委和北满省委代表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写了一份报告(由伯力转交),内中提出:“我们现在向党中央唯一的请求,就是要得到联系的建立和新的指示。”⑤
6月12日,周保中、赵尚志联名致信苏方代表王新林,强调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必要与中共中央取得直接联系,希望苏方协助达成。但苏方没有回音。8月初,赵尚志作为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全权代表赴苏与王新林面商有关请求军事与技术支援、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等问题。苏方态度并不积极。
由于苏方宣称将有中共中央代表参加12月召开的“第二次伯力会议”,所以,抗联各部领导人怀着热切的心情齐聚伯力,但中央代表没有出现。会间及会后,抗联一再请求苏方设法代为接通与中共中央的联系,都未能如愿。
1945年10月20日,周保中等在沈阳向中共中央东北局做了初步汇报,移交了抗联全部党的关系及党费、档案等。东北抗联终于回到了党的怀抱。
在孤悬敌后的险恶境遇下,东北抗联一直寻求与党中央的联系,虽因种种缘故皆未实现,但充分体现了他们一心向党的热切情怀。同时,他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抗日必胜的坚定信念,为实现民族的自由、独立和解放,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正如冯仲云所说:“他们的精神是不朽的,他们的志气是超卓的,他们的毅力是坚决的,他们都能整个的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和勇敢的精神。”⑥
注释
①王承礼:东北抗联史(下),第711页。
②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下转55页)(上接53页)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第五十一册,第173页。
同②,甲第五十三册,第109页。
④同②,甲第二十三册,第379页。
⑤同②,甲第二十九册,第132页。
⑥冯仲云: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97页。
参考文献
[1]赵俊清:赵尚志传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第3版
[2]赵俊清:周保中传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
[3]赵俊清:杨靖宇传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2版
[4]《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孙桂娟(1967-),汉族,研究生毕业,现工作于东北烈士纪念馆研究部,副研究馆员。
【关键词】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党中央;联系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最令抗联官兵痛苦忧虑的事情,既不是敌人不断的疯狂军事“大讨伐”、严厉的经济封锁,也不是弹尽粮绝、挨饿受冻,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敌人武器与粮食,而是孤悬敌后,得不到党中央的领导与指示。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1933年4月下旬,中共满洲省委开始正式接受上海中央局(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下简称“中共代表团”或“代表团”)的双重领导。1935年2月,上海中央局遭到大破坏,东北党组织、抗联部队与党中央失掉了联系。1936年1月,中共代表团正式撤销满洲省委,东北各地党组织和抗日联军失去了统一的领导;而代表团又远在莫斯科,由于主客观原因这种领导关系也时断时续,抗联实际上处于无上级管理状态。1937年以后,抗联与代表团的联系彻底中断。面对敌强我弱、孤悬敌后、被分割包围的严峻形势,抗联必须迅速恢复与党中央的联系,以解决抗日斗争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此,他们一方面独立地完全靠自己摸索,坚持领导以游击战争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性的抗日运动,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寻求与党中央建立联系。东南满方面,为声援中央红军1936年2月东征抗日,打通与党中央的直接联系,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南满省委书记魏拯民决定采取军事行动。6月、11月,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师分别进行了西征。由于大批日伪军警日夜围堵,加之第二次西征限于天气的原因,两次西征均未达到预期目的。
1938年5月11日,第一路军总部与南满省委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决定,为了和党中央取得联系,抽调人员补充第三师,在适当时机再次进行西征。6月底,一师师长程斌等叛变使第一路军面临紧急而又十分严峻的形势。7月中旬,杨靖宇主持召开会议,取消原定的西征计划,准备派人去关内与党中央取得联络。但由于敌人严密封锁,未能实现。
1940年3月中旬,魏拯民主持召开干部会议,决定派陈秀明(李明山)赴苏联,以便通过苏联的帮助恢复与党中央的联系。4月,魏拯民给代表团写的报告中谈到:“在1935年秋季,……就完全断绝了中央与北满的关系,因而也就得不到中央的具体指示与中央所发行的文件与通讯……。一切的工作,都是幼稚的。我们有如在大海中失去了舵手的小舟,有如双目失明的孩提,东碰西撞,不知所从。……我们终日所希望的,就是不要再度长期中断了联络。”①但未见回音。
吉东方面,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曾多次派人寻求与党中央取得联系,并于1938年1月受吉东省委临时会议的派遣亲自去苏联远东比金,试图会见代表团代表杨春山。他先后两次写信给杨春山,表达了希望“能于迅速接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代表团的关系”。回信告知:此地联络站已取消,中共代表团已于1937年秋停止对满洲党的领导,改由中央政治局与满洲党建立领导关系,在未建起新关系前,应独立工作。②周保中返回东北后,一直期待着党中央派人来建立联系,但一直没有音讯。
1938年10月中下旬,周保中派秘书到关内,带去他写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现在我们对于中央的迫切请求,就是要赶快建立中央对东北的领导联系和有最大效力的解决一切斗争问题。”③
1940年9月,王鹏受党中央派遣由山东经海路来到东北。周保中打算待有机会让他从苏联通过新疆去延安,以与党中央建立联系,但因苏方答复难以做到而未果。
北满方面,为了打通与党中央的联系,解决种种问题,第三军曾派一团团长刘海涛、青年团珠河县委书记晓梦(韩光),北满临时省委派执委朱新阳等去莫斯科向代表团汇报工作,但都未被派回来。
1937年下半年,中共北满临时执委会主席、第三军军长赵尚志接连给代表团写信,希望得到国际与中央的直接领导和帮助:“我们累次派交通员关系去,已送过很多文件,除今夏日来一次交通外,连我们派送过去的人也没有回来一个。”“我们要求中央经常的、及时的给予我们以正式的直接关系的指示。……我们坚决要求中央能切实的派负责人员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④然而,代表团对这些信件未作任何指示或答复。
1938年后,东北抗日游击运动进入极端艰难困苦时期。为解决斗争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抗联各部从未间断寻求与党中央的联系,但因种种缘故,皆未实现。
1939年9月中旬,北满省委又派常委冯仲云赴苏,寻求苏联的援助及与党中央的联系。1940年1月,吉东、北满省委代表联席会议在苏联伯力召开。会议期间,赵尚志、周保中、冯仲云要求通过苏联的协助尽快与党中央恢复联系。苏方当时应诺,后未兑现。
3月24日,周保中和冯仲云以吉东省委和北满省委代表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写了一份报告(由伯力转交),内中提出:“我们现在向党中央唯一的请求,就是要得到联系的建立和新的指示。”⑤
6月12日,周保中、赵尚志联名致信苏方代表王新林,强调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必要与中共中央取得直接联系,希望苏方协助达成。但苏方没有回音。8月初,赵尚志作为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全权代表赴苏与王新林面商有关请求军事与技术支援、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等问题。苏方态度并不积极。
由于苏方宣称将有中共中央代表参加12月召开的“第二次伯力会议”,所以,抗联各部领导人怀着热切的心情齐聚伯力,但中央代表没有出现。会间及会后,抗联一再请求苏方设法代为接通与中共中央的联系,都未能如愿。
1945年10月20日,周保中等在沈阳向中共中央东北局做了初步汇报,移交了抗联全部党的关系及党费、档案等。东北抗联终于回到了党的怀抱。
在孤悬敌后的险恶境遇下,东北抗联一直寻求与党中央的联系,虽因种种缘故皆未实现,但充分体现了他们一心向党的热切情怀。同时,他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抗日必胜的坚定信念,为实现民族的自由、独立和解放,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正如冯仲云所说:“他们的精神是不朽的,他们的志气是超卓的,他们的毅力是坚决的,他们都能整个的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和勇敢的精神。”⑥
注释
①王承礼:东北抗联史(下),第711页。
②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下转55页)(上接53页)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第五十一册,第173页。
同②,甲第五十三册,第109页。
④同②,甲第二十三册,第379页。
⑤同②,甲第二十九册,第132页。
⑥冯仲云: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97页。
参考文献
[1]赵俊清:赵尚志传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第3版
[2]赵俊清:周保中传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
[3]赵俊清:杨靖宇传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2版
[4]《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孙桂娟(1967-),汉族,研究生毕业,现工作于东北烈士纪念馆研究部,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