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是我下乡插队的第三个年头。那一年风调雨顺,加上我勤扒苦做,年终分红破天荒地分得了15元现款。一天赶集时我狠狠心,决定下顿馆子,弥补一下肚子的长期亏空。
在镇上那家唯一的小饭馆门口,我刚要进去,忽听身后有人吆喝:“谁买单车,谁买单车,便宜呀!”我好奇地扭头一看,见一个中年汉子推着辆插着草标的单车,边走边吆喝。我眼睛一亮:“多少钱?”“你要真买,这个数。”他竖起了两个指头。
20元,价钱倒还说得过去,我心中暗想,于是近前细看起来。谁知这车粗看还行,细瞧却叫人扫兴。它无铃,无闸,无锁,遍体锈迹斑斑,没有一点儿亮光,显得老态龙钟,憔悴不堪。更奇的是,它的前轮外胎几乎磨平,有好几处地方,内胎探头探脑地要挤出来。车主倒是会穷对付,在破损处另绑了一层半尺左右的外胎,我数了数,嗬,竟有三截。
我撇了撇嘴:“就你这破驴(当地老乡习惯把单车叫洋驴子,我也入乡随俗),还要20元?”
“你别光看外胎呀,这可是名牌车———加重‘永久’!你瞧这车的骨架,多硬朗!前叉、后叉、三角架,没磕没碰没变形。还有这加重的后轮,稳着呢,驮上两三百斤东西保证没问题!”
听他这么一说,我的心又动了。老实说,我从小学五年级学会骑车的那天起,就开始做买车的美梦了。下乡以后,这种愿望愈加强烈。要知道,我插队的地方离最近的集镇也有十几里地,赶一趟集,来回光走路就要花去四五个小时。有了洋驴子,那以后咱可就“解放”喽!
想到这儿,我毅然决定买车。可翻遍口袋,甚至连几个钢镚也加上了,只有17元。
中年汉子迟疑了好一会儿,最后无可奈何地答应了。于是,18岁的我就成了这辆骑一圈颠三颠(前胎上有三道坎呢)的瘸洋驴的新主人。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辆瘸洋驴进门不久就给我带来一个小小的机遇。公社驻大队工作组知晓我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决定吸收我参加一个重要的外调工作。我简直有点儿受宠若惊。要知道我家庭出身不好,充其量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之列,现在组织上不惜丧失“原则”,对我如此重用,细想还真是沾了瘸洋驴的光。于是,在以后的三个多月,我骑着这辆瘸洋驴,风里来雨里去,不知疲倦地颠簸在宿迁、古邳、睢宁的集镇和乡间小路上。这辆瘸洋驴也真争气,虽然灰头土脸,全身零件“咣当”作响,但从未中途罢过工。
外调归来后,我的瘸洋驴倍受队里年轻人的青睐,因为它可是“庄中第一驴”呀,谁都想学着骑两圈过过瘾,赶赶时髦。
最有趣的是瘸洋驴还做过一次相亲道具,“骗”来一个媳妇。庄上一个叫丁宝的大龄青年,眼瞅着奔三十了,可因为家中贫寒,相了幾次亲都黄了。他不会骑车,现学又来不及,没办法,为给自己添点底气,借了我的瘸洋驴,推着走了十几里去和姑娘见面。戏演得相当出色,对方一看他是“有车一族”,以为其家境殷实,爽快地订了婚。殊不知,丁宝上门时穿的胶底棉鞋和半新的带毛领短大衣,也是找我借的全套行头。
1973年2月初的一天,我就要离开那个叫小丁庄的地方,到遥远的外地去谋生了。为了凑足路费,还是在那个灰蒙蒙的集镇,那辆见证人生苦乐、一步三颠的瘸洋驴,被我用14元的价格忍痛卖掉了。
在镇上那家唯一的小饭馆门口,我刚要进去,忽听身后有人吆喝:“谁买单车,谁买单车,便宜呀!”我好奇地扭头一看,见一个中年汉子推着辆插着草标的单车,边走边吆喝。我眼睛一亮:“多少钱?”“你要真买,这个数。”他竖起了两个指头。
20元,价钱倒还说得过去,我心中暗想,于是近前细看起来。谁知这车粗看还行,细瞧却叫人扫兴。它无铃,无闸,无锁,遍体锈迹斑斑,没有一点儿亮光,显得老态龙钟,憔悴不堪。更奇的是,它的前轮外胎几乎磨平,有好几处地方,内胎探头探脑地要挤出来。车主倒是会穷对付,在破损处另绑了一层半尺左右的外胎,我数了数,嗬,竟有三截。
我撇了撇嘴:“就你这破驴(当地老乡习惯把单车叫洋驴子,我也入乡随俗),还要20元?”
“你别光看外胎呀,这可是名牌车———加重‘永久’!你瞧这车的骨架,多硬朗!前叉、后叉、三角架,没磕没碰没变形。还有这加重的后轮,稳着呢,驮上两三百斤东西保证没问题!”
听他这么一说,我的心又动了。老实说,我从小学五年级学会骑车的那天起,就开始做买车的美梦了。下乡以后,这种愿望愈加强烈。要知道,我插队的地方离最近的集镇也有十几里地,赶一趟集,来回光走路就要花去四五个小时。有了洋驴子,那以后咱可就“解放”喽!
想到这儿,我毅然决定买车。可翻遍口袋,甚至连几个钢镚也加上了,只有17元。
中年汉子迟疑了好一会儿,最后无可奈何地答应了。于是,18岁的我就成了这辆骑一圈颠三颠(前胎上有三道坎呢)的瘸洋驴的新主人。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辆瘸洋驴进门不久就给我带来一个小小的机遇。公社驻大队工作组知晓我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决定吸收我参加一个重要的外调工作。我简直有点儿受宠若惊。要知道我家庭出身不好,充其量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之列,现在组织上不惜丧失“原则”,对我如此重用,细想还真是沾了瘸洋驴的光。于是,在以后的三个多月,我骑着这辆瘸洋驴,风里来雨里去,不知疲倦地颠簸在宿迁、古邳、睢宁的集镇和乡间小路上。这辆瘸洋驴也真争气,虽然灰头土脸,全身零件“咣当”作响,但从未中途罢过工。
外调归来后,我的瘸洋驴倍受队里年轻人的青睐,因为它可是“庄中第一驴”呀,谁都想学着骑两圈过过瘾,赶赶时髦。
最有趣的是瘸洋驴还做过一次相亲道具,“骗”来一个媳妇。庄上一个叫丁宝的大龄青年,眼瞅着奔三十了,可因为家中贫寒,相了幾次亲都黄了。他不会骑车,现学又来不及,没办法,为给自己添点底气,借了我的瘸洋驴,推着走了十几里去和姑娘见面。戏演得相当出色,对方一看他是“有车一族”,以为其家境殷实,爽快地订了婚。殊不知,丁宝上门时穿的胶底棉鞋和半新的带毛领短大衣,也是找我借的全套行头。
1973年2月初的一天,我就要离开那个叫小丁庄的地方,到遥远的外地去谋生了。为了凑足路费,还是在那个灰蒙蒙的集镇,那辆见证人生苦乐、一步三颠的瘸洋驴,被我用14元的价格忍痛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