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推拿手法与刃针结合镇痛的作用规律及其与腧穴作用的特异性。方法 對2009年2月——2012年11月期间来本院针推门诊就诊的12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集其病史、临床体征、辅助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治疗上采取推拿手法加刃针节点治疗,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使其经络通畅,血脉调和,改善筋肉功能的基础上观察患者治疗后对疼痛的感知情况,同时探求手法与刃针在操作过程中的作用力度、时间与慢性疼痛镇痛作用的关系。结果 经三组对比治疗,手法组30例患者中治愈25例,显效3例,好转2例;对照组针刺组30例、中药外敷组30例,分别是治愈18例、16例;显效4例、5例;好转4例、5例。所有患者对本治疗方法认可。结论 推拿操作者对本病的认知程度,治疗选穴和手法应用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疼痛的缓解时间。另外,推拿时间的长短、推拿力度的大小,刃针节点的选择,以及患者接受手法治疗的耐受力和信心,对本病的转规有着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推拿与刃针;推拿与刃针结合镇痛作用观察;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对比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6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06-02
慢性疼痛是临床上疼痛病证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病程大多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肉体与精神方面的痛苦较大,其治疗难度也较急性疼痛为大。以致治疗时间亦长,治疗费用亦高。许多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常不敢扫地,不敢拧毛巾,端东西时常瞬间疼痛加重而摔坏东西,肘关节不能随意活动。经常靠止痛药片,局部封闭来度日,且治疗好转停药后病情又加重,造成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该病的有效治疗,不仅是患者期待的问题,也是推拿工作者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从推拿科成为临床一线科室以来,针对慢性疼痛寻求有效的镇痛方法,已成为本专业研究的热点。众所周知,推拿手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手法下面都蕴藏着深奥的祛病哲理,而新兴的刃针节点疗法打破了传统针刺疗法之常规,使治疗部位的点变成了线和面。因此,进一步探索推拿手法与刃针结合作用于机体、经络、腧穴、对慢性疼痛的镇痛规律,提高镇痛作用,是推拿手法与其他方法结合临床镇痛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120例病例均来自本院针灸推拿科门诊,120例患者中男43例,女77例;年龄:23-66岁,平均44.5岁;病程;1-4年,平均2.5年。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形式分为四组,将其中的30例定为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刃针节点治疗;对比组又分为三组,分别为针刺组,中药外敷组,西药组,每组30例。
第二疗程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病人逐步对每种治疗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配合,因此,治愈、显效率明显增加,同时患者间也有了比较心理,许多针刺、中药外敷患者要求手法治疗,经解释征得患者同意后,作第三疗程治疗。
第三疗程可以看出,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治愈率高的是手法刃针组80.33%,其次是针刺组60%,其次是中药外敷组53.33%。经半年至一年对治愈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结果手法治愈的25例中无一例复发;针刺治愈的18例中,一例复发;中药外敷治愈的16例中,两例联系电话不通,其他无复发。从上述治愈率不难看出,手法组的治愈率高于针刺组和中药外敷组,且经随访证实。说明推拿手法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确切有效。
4 讨 论
肱骨外上髁炎是推拿科常见的疼痛病证之一,以缓慢发病,一般病史有较长,反复发作为特点,常导致患者情绪改变,郁闷不舒。多数女性患者就诊时已经多方治疗,情绪低落,痛苦不堪。有的患者常因本病日久,经常打碎碗、水壶等而内疚;经常因睡眠时肘部活动而痛醒,以致夜不能寐,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因此,为求得一有效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四处求医,其结果只是短暂缓解。就本病而言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以淤阻脉络,闭塞不通,气血失调,筋脉失养为证。治当活血通络,舒筋散结。方中手法配刃针具有舒筋活血,理筋整复,调和气血,松解粘连的作用。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求手法深沉、柔和,重而不滞,刚柔互济,刃针切口小,基本无痛且松解效果明显。两者配合以其达到筋顺,气畅、血和之目的。本篇着重介绍了推拿手法与刃针配合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作为对慢性痛疼肱骨外上髁炎治疗的一点见解;在治疗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此病虽小,但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仅是肉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所以推拿手法与刃针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解除患者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使患者从精神上得到安慰,充分体现了推拿手法与刃针结合对本病有着较好的调节作用。在对比治疗过程中,各种方法间的配合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关键词】 推拿与刃针;推拿与刃针结合镇痛作用观察;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对比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6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06-02
慢性疼痛是临床上疼痛病证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病程大多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肉体与精神方面的痛苦较大,其治疗难度也较急性疼痛为大。以致治疗时间亦长,治疗费用亦高。许多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常不敢扫地,不敢拧毛巾,端东西时常瞬间疼痛加重而摔坏东西,肘关节不能随意活动。经常靠止痛药片,局部封闭来度日,且治疗好转停药后病情又加重,造成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该病的有效治疗,不仅是患者期待的问题,也是推拿工作者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从推拿科成为临床一线科室以来,针对慢性疼痛寻求有效的镇痛方法,已成为本专业研究的热点。众所周知,推拿手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手法下面都蕴藏着深奥的祛病哲理,而新兴的刃针节点疗法打破了传统针刺疗法之常规,使治疗部位的点变成了线和面。因此,进一步探索推拿手法与刃针结合作用于机体、经络、腧穴、对慢性疼痛的镇痛规律,提高镇痛作用,是推拿手法与其他方法结合临床镇痛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120例病例均来自本院针灸推拿科门诊,120例患者中男43例,女77例;年龄:23-66岁,平均44.5岁;病程;1-4年,平均2.5年。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形式分为四组,将其中的30例定为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刃针节点治疗;对比组又分为三组,分别为针刺组,中药外敷组,西药组,每组30例。
第二疗程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病人逐步对每种治疗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配合,因此,治愈、显效率明显增加,同时患者间也有了比较心理,许多针刺、中药外敷患者要求手法治疗,经解释征得患者同意后,作第三疗程治疗。
第三疗程可以看出,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治愈率高的是手法刃针组80.33%,其次是针刺组60%,其次是中药外敷组53.33%。经半年至一年对治愈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结果手法治愈的25例中无一例复发;针刺治愈的18例中,一例复发;中药外敷治愈的16例中,两例联系电话不通,其他无复发。从上述治愈率不难看出,手法组的治愈率高于针刺组和中药外敷组,且经随访证实。说明推拿手法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确切有效。
4 讨 论
肱骨外上髁炎是推拿科常见的疼痛病证之一,以缓慢发病,一般病史有较长,反复发作为特点,常导致患者情绪改变,郁闷不舒。多数女性患者就诊时已经多方治疗,情绪低落,痛苦不堪。有的患者常因本病日久,经常打碎碗、水壶等而内疚;经常因睡眠时肘部活动而痛醒,以致夜不能寐,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因此,为求得一有效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四处求医,其结果只是短暂缓解。就本病而言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以淤阻脉络,闭塞不通,气血失调,筋脉失养为证。治当活血通络,舒筋散结。方中手法配刃针具有舒筋活血,理筋整复,调和气血,松解粘连的作用。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求手法深沉、柔和,重而不滞,刚柔互济,刃针切口小,基本无痛且松解效果明显。两者配合以其达到筋顺,气畅、血和之目的。本篇着重介绍了推拿手法与刃针配合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作为对慢性痛疼肱骨外上髁炎治疗的一点见解;在治疗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此病虽小,但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仅是肉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所以推拿手法与刃针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解除患者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使患者从精神上得到安慰,充分体现了推拿手法与刃针结合对本病有着较好的调节作用。在对比治疗过程中,各种方法间的配合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