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urn”交通组织的适用性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hom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各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叉口交通拥堵较为严重,而交叉口左转交通带来的交通冲突点最多,因此许多城市为缓解交叉口交通拥堵,针对左转交通问题,在交叉口上采用“U-turn”交通组织方式。
  “U-turn”也称远引掉头,是与路口禁左相配套的、疏导左转车辆的交通组织方法,即左转车辆在禁左路口右转后,在下游某允许掉头的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回转掉头,或禁左路口先直行再回转掉头,最后于路口右转,从而间接实现左转。“U-turn”由国外交通专家提出,多年前在国外已有实例,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也尝试在部分合适的路口实行远引掉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就总体而言,对该方法的实施欠缺通盘的考虑。
  “U-turn”交通组织方式对城市交叉口、路段硬件条件、路口交通流特征等因素要求较高,并非任何交叉口都适用,在不合适的交叉口上运用反而将带来更严重的交通问题,依据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其所需条件如下:
  1.掉头路段需一定宽度的中央绿化带,以此满足掉头车辆足够的转弯半径。掉头路段中央绿化带所需最低宽度尚无定论,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小型车转弯半径最低为6米,中型车转弯半径为8-10米,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车行道宽度通常为3.5-3.75米,假定转弯半径取下限,车行道宽度取上限,则满足小型车掉头的路段需至少4.5米宽的中央绿化带(6*2-2*3.75),满足中型车掉头的路段至少需至少8.5米宽的中央绿化带(8*2-2*3.75)。
  2.路段掉头处对向车流为非饱和流。若对向车流交通较为拥堵,掉头车辆很难归入对向车流中,并变道至右转车道,且将引起严重的交通冲突及拥堵。
  3.交叉口距路段掉头处需有合理的距离。距离不应过近,才能保证足够的交织长度,避免掉头距离过近,短距离变道引起的路段交通拥堵。距离过远增加机动车绕行距离,带来更大的延误。且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很大程度上决定路段掉头距交叉口距离。
  因此通常“U-turn”设置在如下交叉口:
  1.因道路条件限制不能设置左转专用道,不能进行多相位控制。
  2.干路与支路相交,支路左转对交叉口影响较大,可将支路左转变为“U-turn”。
  3.路口左转交通量占路口总交通量比例小,对向车流量巨大。
  通常许多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主要集中于老城区,因此往往将“U-turn”交通组织运用到老城区交叉口上,以南昌老城区为例,“U-turn”目前不适宜在南昌市老城区运用,主要原因为:
  1.老城区内道路硬件条件达不到适用条件要求。老城区内绝大多数道路无4.5米宽的中央绿化隔离带,且4.5米的宽度仅为小型车转弯需求,若考虑中型车转弯需求,则至少应为8.5米。
  2.反而将进一步增大路口附近拥堵。老城区交叉口处路段交通负荷度较高,若采用专利报告中交通组织方式,大量车辆路段掉头,掉头处交通拥堵可能性大,大量掉头车辆掉头后汇入对向车流同样易引起拥堵,汇入对向车流之后还需由左转道变道至右转道,上述新增的交通冲突点将进一步加大交通冲突及拥堵,道路无法承受,效果甚至不如普通信控路口。
  3.受路网条件制约,合理的交织长度无法保证。老城区路网较密,交叉口距路段掉头处合理的距离很难保证,短距离的掉头、合流及左转道变道至右转弯,进一步加大了交通冲突及拥堵。
  4.将加大周边路口交通拥堵程度。“U-turn”交通组织方式通常为解决个别交叉口延误时间问题,很难在区域内大量推广,当个别交叉口通行能力得到提升之后,势必造成堵点转移,相邻路口交通拥堵将更严重。我市老城区高峰时段大部分干路交叉口交通拥堵严重,“U-turn”解决单个交叉口拥堵,增加相邻路口交通拥堵的方式并不适合在老城区运用。
  5.难适用于老城区大量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量的情况。老城区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量較大的情况不利于“U-turn”交通组织。在无行人及非机动车立体过街设施的情况下,主要道路人行及非机动车将无法过街,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因此,“U-turn”交通组织的运用应谨慎,实施前应对交叉口及其周边交通应有充分调查及分析,并对掉头点的选址、配套交通设施的设置和交通组织方案的设计等方面进行精心研究及系统规划,宜运用交通仿真对远引掉头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案比选,从而确定交叉口是否或采用何种“U-turn”交通组织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恺.张宁.黄卫.平交路口远引掉头技术应用研究的思考.《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6年第4卷第4期.
  [2] 张宁.陈恺.何铁军.黄卫.远引掉头方式下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长安大学学报》2009年第29卷第1期.
  [3] 翟忠民.《道路交通组织优化》.人民交通出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各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和各个自然保护区一直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先后通过保护区立法、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交流与合作等来规范自然保护区工作,并推出了示范保护区工程,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积累并总结适合我国国情和保护区区情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全面推动了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探析  Abstract: our nature reserve
期刊
摘要:分析了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指出了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结构优化中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优化,优化理论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high build
期刊
摘要:在硬岩质隧道施工中,隧道超欠挖施工是不能避免的,它不仅会对工程质量与安全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工程的造价。本文介绍了硬岩质隧道超欠挖技术的成因,硬岩质隧道超欠挖技术影响因素,硬岩质隧道超欠挖技术控制措施,硬岩质隧道超欠挖技术对造价的影响,希望对以后的施工生产、现场的预算及成本控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超欠挖;隧道;造成成本  Abstract: in the hard rock mass in
期刊
摘要: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与调整的科学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文章主要就现阶段公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公路工程 施工 成本管理与控制  Abstract: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ma
期刊
摘要:在新的世纪,我国的建设目标是以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为建筑装饰业提供了极佳机遇。影响建设装修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决策因素和组织因素。具体说来就是人、机、料、法、环。   关键词:装修工程、人员、工程机械、材料  Abstract: in the new century,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goal is to economic constructi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公路隧道裂缝预防措施[1]的实用性及可行性。 方法 根据其不同成因可分别采用严格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振捣和养护设置变形缝地基补强加强中隔墙中导洞的侧壁支撑加固变形边坡消除偏压洞内注浆加固以及地表注浆加固等方法进行处理[2] 结论加固了公路隧道,大大减少了产生裂缝的几率 结果 对公路隧道裂缝预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路隧道 裂缝 混泥土 养护 预防  Abstract: objecti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某独塔双索面结构桥梁,对该桥梁采取静力荷载试验,研究在荷载作用下该桥控制截面的应变和重要部位的变形情况,实测控制截面的应力、应变大小及分布规律,量测荷载作用下的桥梁变形情况,进而掌握桥跨结构的工作状态及承载能力。  关键词:桥梁检测;静载试验;应变;变形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a single tower bridge and double cable
期刊
摘要:作者主要对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所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仅给予参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author mainly to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ss concrete crack the causes and control method analysis; Only give
期刊
前言:梅花(Prunus mume)是原产我国的独特花卉,距今已有3200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代表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英勇奋斗的高贵品质。她与我国人民的风俗、习惯、生话、文学、艺术等精神文明方面,有着久长而密切的联系,是友谊、长寿、胜利与幸福的象征[1]。  梅花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及整个长江流域,直至闽、台的山区,遍布11个省、区。据的《中国梅花的品
期刊
提要:跨越既有电气化铁路拆除桥梁具有桥梁跨度大,梁体重量大,吊距远,桥梁分解及吊除需在封锁限时下施工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采用绳锯、盘锯对桥梁进行分解,架桥机结合大型汽车吊吊移主梁解决了这一难题。  关键词:电汽化铁路 桥梁分解限时施工  Abstract: electrified railway bridge across both removed with bridge span, the b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