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立德树人,必须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长期以来,东城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先后下发了《东城区初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探索出了“数字德育”“蓝天工程”“我能行”“和谐教育”“快乐教育”“宏志教育”等一些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等称号。
发展素质教育,要突出“五育并举”。东城区教委坚持德育是主导、智育重能力、体育推普及、美育促发展、劳动教育见实效。通过贯穿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建立起成熟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立德。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在“五育”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东城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六大育人途径,暨“建设德育干部队伍、推动德育课程创新、展示特色德育活动、创新网络育人模式、拓宽德育工作氛围、加强常态育人评价”,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实现育德育才相统一。
为了贯彻落实东城区教育大会提出的“建立一批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开辟多条具有东城特点的教育活动实践路线图”要求,东城统筹优化全区教育资源,区委宣传部、区委党史办、区文旅局和区委教工委、区教委在相关资源单位的支持下,确定了17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6家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并在近期发布了小学版、中学版《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地图》。这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成为学生第二思政课堂、教师教学研究基地、家庭亲子活动场所,让红色基因渗透到家校教育和研学旅行中去。未来,东城区将着力进行辖区内红色基因挖掘,辖区外红色文化拓展,升级红色文化教育地图2.0、3.0版本,将涵盖京津冀以及更广阔区域的红色文化,让学生、学校和家长可以充分知晓、了解东城红色文化,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启智。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的教育。加强教学改革,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在广大青少年儿童全面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发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有所教与终身受益作为衡量人智育发展的重要标准,从学习伊始就建立起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强“减负”策略研究,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进,减少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反对各种形式的“抢跑”,让孩子阳光、自信、愉悦地成长。
健体。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身心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健康保证。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广“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发展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2项以上体育技能;助力冬奥,推动“冰雪运动”,制定实施《东城区校园冰雪运动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通过全面普及冬季奥林匹克教育、冰雪运动项目,培养冬奥及冰雪运动教师队伍,搭建冰雪运动发展平台,增加冰雪实践和体验,巩固强化高水平人才梯队建设等系列举措,让学生至少参与1项冰雪运动,实现冬奥教育、冰雪运动在全区中小学校全覆盖;通过共享区域内各级各类运动场所,缓解学校运动场地不足的迫切需求,并利用“疏整促”腾出的空间,优先满足教育需求,支持运动场地建设;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培养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为学生成长提供贴心服务,为学校决策提供支持,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育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培养广大青少年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综合能力,提高青少年审美和人文素养。保障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1项艺术特长,深入开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发挥育人作用,将戏剧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课程资源,让课堂教学成为戏剧创编、展示与交流的主阵地。如今,全区100%的学校都建起了“戏剧社”,并借助“戏剧东城”区域优势,使22所小学与国家大剧院等社会专业团体及高等院校建立合作,还有9所中小学实施了“学院制”英文戏剧课程。截至目前,全区拥有5个北京市金帆话剧团,11个区级星光戏剧团,评选出了25个区级戏剧教育特色学校。教师和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多达1100个,其中,优秀剧目已先后编辑成了两册“剧本集”,区内戏剧类艺术场所也将免费向教育开放,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臺。
尚劳。东城拟出台《东城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校内外资源相结合,盘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师资源,建设区域国防安全教育、军事训练、农事实践、职业体验等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通过日常家务、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依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观念。
发展素质教育,要突出“五育并举”。东城区教委坚持德育是主导、智育重能力、体育推普及、美育促发展、劳动教育见实效。通过贯穿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建立起成熟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立德。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在“五育”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东城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六大育人途径,暨“建设德育干部队伍、推动德育课程创新、展示特色德育活动、创新网络育人模式、拓宽德育工作氛围、加强常态育人评价”,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实现育德育才相统一。
为了贯彻落实东城区教育大会提出的“建立一批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开辟多条具有东城特点的教育活动实践路线图”要求,东城统筹优化全区教育资源,区委宣传部、区委党史办、区文旅局和区委教工委、区教委在相关资源单位的支持下,确定了17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6家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并在近期发布了小学版、中学版《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地图》。这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成为学生第二思政课堂、教师教学研究基地、家庭亲子活动场所,让红色基因渗透到家校教育和研学旅行中去。未来,东城区将着力进行辖区内红色基因挖掘,辖区外红色文化拓展,升级红色文化教育地图2.0、3.0版本,将涵盖京津冀以及更广阔区域的红色文化,让学生、学校和家长可以充分知晓、了解东城红色文化,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启智。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的教育。加强教学改革,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在广大青少年儿童全面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发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有所教与终身受益作为衡量人智育发展的重要标准,从学习伊始就建立起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强“减负”策略研究,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进,减少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反对各种形式的“抢跑”,让孩子阳光、自信、愉悦地成长。
健体。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身心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健康保证。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广“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发展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2项以上体育技能;助力冬奥,推动“冰雪运动”,制定实施《东城区校园冰雪运动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通过全面普及冬季奥林匹克教育、冰雪运动项目,培养冬奥及冰雪运动教师队伍,搭建冰雪运动发展平台,增加冰雪实践和体验,巩固强化高水平人才梯队建设等系列举措,让学生至少参与1项冰雪运动,实现冬奥教育、冰雪运动在全区中小学校全覆盖;通过共享区域内各级各类运动场所,缓解学校运动场地不足的迫切需求,并利用“疏整促”腾出的空间,优先满足教育需求,支持运动场地建设;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培养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为学生成长提供贴心服务,为学校决策提供支持,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育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培养广大青少年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综合能力,提高青少年审美和人文素养。保障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1项艺术特长,深入开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发挥育人作用,将戏剧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课程资源,让课堂教学成为戏剧创编、展示与交流的主阵地。如今,全区100%的学校都建起了“戏剧社”,并借助“戏剧东城”区域优势,使22所小学与国家大剧院等社会专业团体及高等院校建立合作,还有9所中小学实施了“学院制”英文戏剧课程。截至目前,全区拥有5个北京市金帆话剧团,11个区级星光戏剧团,评选出了25个区级戏剧教育特色学校。教师和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多达1100个,其中,优秀剧目已先后编辑成了两册“剧本集”,区内戏剧类艺术场所也将免费向教育开放,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臺。
尚劳。东城拟出台《东城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校内外资源相结合,盘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师资源,建设区域国防安全教育、军事训练、农事实践、职业体验等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通过日常家务、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依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