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家。大巴车走到镇子便停了下来,秋收正忙,我决定自己回家。
接连拦了几辆车,都不是往家的方向。秋阳高照,鼻尖沁出细细汗珠,一转身瞥见卖单车的商店,怦然心动。
买辆单车骑回家,再赠与即将读初中的侄子,岂不乐哉。
这条路,我骑车走过无数遍。
夏日的麦秸,秋日的谷穗,曾将柏油道铺满,借助过往车辆的压力,脱粒。这是一条镇子通向各个村子的主干道,每逢周六,镇初中学子们一窝蜂从校园拥出,经由这条柏油路,再分散到各条乡间小路上。
一个个骑车少年,弓起身子,嘴里发出当时还叫电驴子的摩托车发动时粗壮而悠长的“嘟嘟”声,冲上厚厚的麦秸,撅起屁股,将全力集中在脚腿部,死蹬脚踏板。一个又一个,胜利穿越一片又一片“路障”。口哨声喝彩声在空气里飘荡。
也有得意忘形者,因为回首望同伴,连车带人歪倒在火烫厚实的麦秸堆里。接踵而来的骑车少年躲闪不及,哗啦啦倒下一片。有人喊疼,有人乐,有时还会合起伙来将肇事者好一顿挠痒……
一旁的农民伯伯,像深秋石榴一般,咧开了嘴。
春冬季,柏油路空空如也,是我們最好的竞技场。有次,初二(6)班两位男生彼此不服,一方下了战书,约定竞技场见。以3公里外的果园为限,谁先抵达终点,谁将是班级未来实力掌门人。
为了造势,他们公开征集裁判,比赛前还煞有介事地为每个选手增加了两名副手。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的班级拔河赛,输方不服,约战。
战事接连不断,以至于我等小女生每次回家,都不敢往路中央骑——即使那时车辆远不如现今密集。我小心翼翼沿着柏油路的边缘,谨慎前行。
女孩偶尔也飙车。我们不张扬,没战约,骑着骑着忽然说一句:“加速吧,看谁先到家!”脚下力度就大了。
是的,我们只为快点到家。
奶奶烙的油饼,妈妈包的饺子,香味在梦里萦绕不散。尤其是,十岁出头的年纪,哪里懂得统筹钱财——住校一周,前半截顿顿有肉有菜,后半截只能馒头果腹。回家,那可是某一小截生命最最重要的宏愿。
归家,又何尝不是贯穿一个人整场生命不落幕主题?无论18岁还是80岁。谁又能说那些恨不得生为火箭的赛车少年,不是在以他们独特的方式,阐述美好迫切的归家心?
相比之下,周日归校风景就舒缓多了。三五小友相伴骑行,边聊边侧目,左边总有俊朗少年从后面追赶至身侧,带来一股风,渐行渐远。我看见风吹进他们纯白色的确良衬衫里,鼓起一个好看的大包,不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心里惆怅满满的。
常有女孩,绕一个大大的圈子,只为套问出前日某位英勇骑车少年的姓名及所属班级。男孩在“战事”中不仅打败了对手,还俘获了女孩的心。情窦如花,“啪”一声,盛开,艳极。
读懂了情字,再看校园里骑单车载女孩行的画面,简直美极了。还有,泼辣大胆的美少女与男孩并排骑行,将左手交予男孩右手手心里,由男孩一人蹬脚踏板,两辆单车齐头并进。男孩汗珠迸发笑容灿烂,侧目看女孩陶醉紧闭的眼,以及长发飞扬,尖叫连连。
艳羡的目光可以结成网。
在没有电瓶车的年代,男孩用心用爱,为女孩独创了一份舒适惬意。我一直在想,后来电瓶车的发明,创意是不是来自于此。
这样纯美的初恋,即使无关正果,能经历就够了。
一路思绪飞扬,到家了。侄子今年13岁,他竟然尚未学会骑车!我惊愕了。
我年少时,学骑车的孩子像鱼潮,一拨拨的。如果你已经读到四年级还未学会骑单车,所有人都会提醒你:抓紧了啊。一如现在过了30岁还不结婚的女孩被催促一般。
其实哪里用等到四年级呢,二年级甚至更小,看着哥哥姐姐们学车,心里直痒,趁大人不注意,推了爷爷的大梁车,一路小跑在后面追。
推着推着,不知哪天就能站在脚踏板上小憩一会儿了。
再然后,突然哪天就会骑了。
单车只属于我们——侄子正发奋读书以赢得爷爷许诺的电瓶车,我们那一代人的青春,曾在麦秸上跳跃,在单车上飞舞。
这些美好,终将只活在我们记忆里。
编辑 / 孙鲁宁
接连拦了几辆车,都不是往家的方向。秋阳高照,鼻尖沁出细细汗珠,一转身瞥见卖单车的商店,怦然心动。
买辆单车骑回家,再赠与即将读初中的侄子,岂不乐哉。
这条路,我骑车走过无数遍。
夏日的麦秸,秋日的谷穗,曾将柏油道铺满,借助过往车辆的压力,脱粒。这是一条镇子通向各个村子的主干道,每逢周六,镇初中学子们一窝蜂从校园拥出,经由这条柏油路,再分散到各条乡间小路上。
一个个骑车少年,弓起身子,嘴里发出当时还叫电驴子的摩托车发动时粗壮而悠长的“嘟嘟”声,冲上厚厚的麦秸,撅起屁股,将全力集中在脚腿部,死蹬脚踏板。一个又一个,胜利穿越一片又一片“路障”。口哨声喝彩声在空气里飘荡。
也有得意忘形者,因为回首望同伴,连车带人歪倒在火烫厚实的麦秸堆里。接踵而来的骑车少年躲闪不及,哗啦啦倒下一片。有人喊疼,有人乐,有时还会合起伙来将肇事者好一顿挠痒……
一旁的农民伯伯,像深秋石榴一般,咧开了嘴。
春冬季,柏油路空空如也,是我們最好的竞技场。有次,初二(6)班两位男生彼此不服,一方下了战书,约定竞技场见。以3公里外的果园为限,谁先抵达终点,谁将是班级未来实力掌门人。
为了造势,他们公开征集裁判,比赛前还煞有介事地为每个选手增加了两名副手。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的班级拔河赛,输方不服,约战。
战事接连不断,以至于我等小女生每次回家,都不敢往路中央骑——即使那时车辆远不如现今密集。我小心翼翼沿着柏油路的边缘,谨慎前行。
女孩偶尔也飙车。我们不张扬,没战约,骑着骑着忽然说一句:“加速吧,看谁先到家!”脚下力度就大了。
是的,我们只为快点到家。
奶奶烙的油饼,妈妈包的饺子,香味在梦里萦绕不散。尤其是,十岁出头的年纪,哪里懂得统筹钱财——住校一周,前半截顿顿有肉有菜,后半截只能馒头果腹。回家,那可是某一小截生命最最重要的宏愿。
归家,又何尝不是贯穿一个人整场生命不落幕主题?无论18岁还是80岁。谁又能说那些恨不得生为火箭的赛车少年,不是在以他们独特的方式,阐述美好迫切的归家心?
相比之下,周日归校风景就舒缓多了。三五小友相伴骑行,边聊边侧目,左边总有俊朗少年从后面追赶至身侧,带来一股风,渐行渐远。我看见风吹进他们纯白色的确良衬衫里,鼓起一个好看的大包,不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心里惆怅满满的。
常有女孩,绕一个大大的圈子,只为套问出前日某位英勇骑车少年的姓名及所属班级。男孩在“战事”中不仅打败了对手,还俘获了女孩的心。情窦如花,“啪”一声,盛开,艳极。
读懂了情字,再看校园里骑单车载女孩行的画面,简直美极了。还有,泼辣大胆的美少女与男孩并排骑行,将左手交予男孩右手手心里,由男孩一人蹬脚踏板,两辆单车齐头并进。男孩汗珠迸发笑容灿烂,侧目看女孩陶醉紧闭的眼,以及长发飞扬,尖叫连连。
艳羡的目光可以结成网。
在没有电瓶车的年代,男孩用心用爱,为女孩独创了一份舒适惬意。我一直在想,后来电瓶车的发明,创意是不是来自于此。
这样纯美的初恋,即使无关正果,能经历就够了。
一路思绪飞扬,到家了。侄子今年13岁,他竟然尚未学会骑车!我惊愕了。
我年少时,学骑车的孩子像鱼潮,一拨拨的。如果你已经读到四年级还未学会骑单车,所有人都会提醒你:抓紧了啊。一如现在过了30岁还不结婚的女孩被催促一般。
其实哪里用等到四年级呢,二年级甚至更小,看着哥哥姐姐们学车,心里直痒,趁大人不注意,推了爷爷的大梁车,一路小跑在后面追。
推着推着,不知哪天就能站在脚踏板上小憩一会儿了。
再然后,突然哪天就会骑了。
单车只属于我们——侄子正发奋读书以赢得爷爷许诺的电瓶车,我们那一代人的青春,曾在麦秸上跳跃,在单车上飞舞。
这些美好,终将只活在我们记忆里。
编辑 / 孙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