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用来分析学习的新视角,让学习者凭借自己的“合法”身份去“参与”到“实践共同体”的各种真实的工作活动中,进而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知识水平,实现从新手到专家的身份转变,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教师”“教材”“教法”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学主导力量、教学内容的适切程度,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三教”改革的成效通过影响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来影响职教改革的成效。理解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可以从课程体系体现“任务难度递增”、课程组织体现“从宏观到局部”、实
【机 构】
: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用来分析学习的新视角,让学习者凭借自己的“合法”身份去“参与”到“实践共同体”的各种真实的工作活动中,进而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知识水平,实现从新手到专家的身份转变,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教师”“教材”“教法”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学主导力量、教学内容的适切程度,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三教”改革的成效通过影响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来影响职教改革的成效。理解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可以从课程体系体现“任务难度递增”、课程组织体现“从宏观到局部”、实
其他文献
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给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发展空间。新文科专业建设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方协同育人。新文科视域下新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通过“一贯彻、二并行、五融合”的路径,即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核心和价值导向,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始终,强调英语知识与商务技能并行的培养模式,走培养主体融合、课程体系融合、课程内容融合、学习方式融合和教学过程融合的道路,满足社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传统剧目《苏文表借衣》作为文南词的独有剧目一直在舞台上盛演不衰,这一戏剧故事的演变更绽放出独特光彩。20世纪50年代整理的手抄本和2010年高荣生改编本两个版本的《苏文表借衣》在题材上均沿袭了传统发迹变泰题材戏曲中“明辱暗助”的情节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在戏曲发迹变泰的叙事疆域内,手抄本《苏文表借衣》突破以“被辱者”为主体的固有叙述方式,将大量篇幅聚焦“激励者”身上,形成观感上的主体置换,表达出符合时代的主题思想;同时,在这一模式不断发展和创作主体变化情况下,叙事策略较同题材古代戏曲
宋元之际的浙江儒士任士林,虽饱读诗书,然命运坎坷,一生未曾登科、出仕。然而作为易代之际的儒士,其一生之命运遭际,颇具代表性。由于史料的匮乏,学界关于任士林之生平情况,所知不多。本研究以赵孟頫所撰《任叔实墓志铭并序》一文为基本史料,再征诸正史、方志、家谱及其它史料,对其家世和生平活动进行深入考证,间有辩证。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其中技能型人力资本供需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主要途径.通过以耦合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尝试分析两者之间的作
商务英语课程是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运用能力融合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批判性思维薄弱的问题。而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广泛推行和运用的教学方式,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探讨在商务英语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以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讨论案例在真实性、实施过程以及开放性三方面的特征,以论证在商务英语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非遗教育是现代大学的新使命。通过运用扎根理论,探究闽台非遗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主体因素(闽台双方办学模式、办学体制和教学方式)、耦合因素(文化耦合、沟通渠道和合作经历)以及环境因素(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从顶层设计优化环境、产教融合拓宽合作渠道、理实融合提升合作质量等方面来确保交流合作顺利进行。
“十四五”时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以新发展理念作为编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须将其内化到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框架中。在新发展理念下,“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要以创新理念构建服务科技强国的共生教育、以协调理念构建优质高效的均衡教育、以绿色理念形成因材施教的适切教育、以开放理念建成多元路径的融合教育、以共享理念建成面向人人的完整教育。在职业教育规划编制中,要摆脱路径依赖,实现变轨发展;构建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机制,注重多元融合;遵循教育规律、育人规律办学,形成持续生态;树立开放意识
三二分段学生从高职院校进入本科高校进行专业学习,存在角色转变、课程学习以及文化认同问题,为此在学生管理、体系构建和平台搭建三方面提出解决途径:在学生管理方面,既要关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科技平台建设与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契合度,并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创新平台为例,提出了在高职院校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贯穿学生工匠精神培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重要使命和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堂发挥政治导向作用的要求,因此,在高职思政课堂中弘扬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工匠精神为培育目标的高职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路径具体包括:以工匠精神为依据,优化思政教学内容;以工匠精神为基石,创新思政教学方法;以工匠精神为引导,打造思政教学队伍;以工匠精神为目标,营造思政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