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自实施以来,我发现在备课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备课前要钻研教学大纲
通读、熟悉、钻研教材,找 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考核的依据,因此要重視 大纲的学习。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可以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驾驭 教材。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读一课书或一个单元,必须通读全册教材,有条件时应通读全套教材。不仅通读, 还要熟读、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 都有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制定出每单元和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就不能 在处理教材时突出重点。
如教材对音标和拼读规则的教学安排就是一个例子:本教材为了使学生识记单词,共安排了三个循环,由 浅入深地结合单词把拼读规则、音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循环是第四单元至第八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 单词中字母的排列,教会学生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闭音节中的读单音;第二个循环是第九单元至第十六单 元。在这一循环中,老师要教会学生认读40个国际音标符号和学会一些拼读规则;第三个循环是第十七单元至 第二十九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归纳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进一步学会一些常用的拼读规则和几个国际 音标符号。老师如果注意到教材的这个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教会学生用音、形、义结合 的方法记忆单词,不是教学生死背拼读规则,而是教学生在读、记单词时会用拼读规则,就是看到符合拼读规 则的单词,能基本正确地读出来;听到符合拼读规则的词的读音,能拼出这个词来。学生具备了把词的音与形 联系起来的能力,再通过图片或实物记词义,他们记词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二、备课时不要受课次顺序的限制,而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按单元备课比按课次顺序备课更可以突出重点,对重点练的机会会更多,因而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还能 够通过多练达到熟练掌握。以第十五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是学“时间表达法”和“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的内 容。如果按书上的课次顺序教,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接触不到时间表达法,到第二、三节课才能学到这个内容, 而第四节课是单元复习课,课文里也没有再出现“现在是几点几分”这类句子。是用两节课的时间学、练时间 表达法呢,还是把这个内容分散在四节课的时间学?当然用四课时,学生会练得更熟。因此,我以为重新安排 一下每节课的内容比较好。要学时间表达法,首先要记熟数词,尤其是1-60。所以我认为第一节课先学第57课 的数词,然后学第58课第二部分:What's the time?It's….这节课让学生把这两个内容学熟;第二节课先用一 点时间复习第一节所学内容,再学第59课的歌,通过这首歌,又可以巩固It'stime to do something这个句子 ;第三节先复习第一、二节所学内容,再学第57课第一部分和第58课第一部分,这三小段是互相关联的,学完 还可以让学生表演。学完这三小段,再学第58课第三部分和第59课第一部分,学完也让学生表演。如时间不够 ,这两个表演都可以留到第四节做,第四节再学第60课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最后作第59课的游戏BINGO。
三、备课时应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英语的特殊规律考虑教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问题的过程,它包括从不知到知、到会、到熟练掌握几个步骤。人们识识问题一般是 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超越学生现 阶段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旧单词引出新句型、用旧句型引出新词汇,这个做法是符合学 生的认识规律的。有的老师喜欢把生词写在小黑板上,一个一个地带读,带着拼,这种方法不大好。因为孤立 地记单词是难以记住的,即使一时记住了,到头来还是不会用。老师应该把词放在上、下文的句子里教,这样 不但容易记,而且记住以后也会用。
教学中要重视第一次感知。感知印象是否深刻,关键在于学生在感知过程中是否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学 习过程中,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是提高识记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在教新词、句子或课文过程中使用实 物和图片,使学生边看实物或图片,边听老师说这个词和句子,边想词义,词的拼写形式或句义,边说或边写 这些词。这样眼看、耳听、脑想、口说、手写,几种动作有机配合、协调活动,就能大大提高识记效果。
心理学家经过实验研究证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根据这个规律,为了防止遗忘现象的发 生,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及时复习。结合新词复习旧词、结合新句型复习旧句型、结合新内容复习旧内容等都是 常用的一些教法。当学到一个新词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一个一个地说出、拼出已学过的与这个新词有关的一 串词。当学生在堂上你一个我一个地拼读这些词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很浓。这样做既起到复习作用,又形成 一种无形的竞争气氛,课上花的时间少,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经常性的复习,效果是显著的。
四、备课时应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教法
备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钻研教材,一方面是了解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了解学生比钻研教 材更难,因为教材是固定了的,而学生的思想是经常变化的,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此外,学生的 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老师如不注意这一点,就要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此 外,配合这套教材有一本写得很详细的教师用书,这本教师用书是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用的,切不可原封不动 地照搬教师用书的每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每项练习内容。因为教师用书的编写者不可能考虑所有学生的情 况,而作为教师就应在备课、教课过程中考虑自己的全部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此,教师一 定要结合班上的实际使用教师用书,更不可以为有了教师用书就可以不备课,那样做将会给教学带来不良的结 果。
总之,备课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备一节好课更难。然而,只要我们 认真学习新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掌握教法,就能备出一节很好的优质课来。
一、备课前要钻研教学大纲
通读、熟悉、钻研教材,找 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考核的依据,因此要重視 大纲的学习。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可以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驾驭 教材。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读一课书或一个单元,必须通读全册教材,有条件时应通读全套教材。不仅通读, 还要熟读、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 都有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制定出每单元和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就不能 在处理教材时突出重点。
如教材对音标和拼读规则的教学安排就是一个例子:本教材为了使学生识记单词,共安排了三个循环,由 浅入深地结合单词把拼读规则、音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循环是第四单元至第八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 单词中字母的排列,教会学生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闭音节中的读单音;第二个循环是第九单元至第十六单 元。在这一循环中,老师要教会学生认读40个国际音标符号和学会一些拼读规则;第三个循环是第十七单元至 第二十九单元。在这一循环中,通过归纳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进一步学会一些常用的拼读规则和几个国际 音标符号。老师如果注意到教材的这个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教会学生用音、形、义结合 的方法记忆单词,不是教学生死背拼读规则,而是教学生在读、记单词时会用拼读规则,就是看到符合拼读规 则的单词,能基本正确地读出来;听到符合拼读规则的词的读音,能拼出这个词来。学生具备了把词的音与形 联系起来的能力,再通过图片或实物记词义,他们记词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二、备课时不要受课次顺序的限制,而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按单元备课比按课次顺序备课更可以突出重点,对重点练的机会会更多,因而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还能 够通过多练达到熟练掌握。以第十五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是学“时间表达法”和“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的内 容。如果按书上的课次顺序教,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接触不到时间表达法,到第二、三节课才能学到这个内容, 而第四节课是单元复习课,课文里也没有再出现“现在是几点几分”这类句子。是用两节课的时间学、练时间 表达法呢,还是把这个内容分散在四节课的时间学?当然用四课时,学生会练得更熟。因此,我以为重新安排 一下每节课的内容比较好。要学时间表达法,首先要记熟数词,尤其是1-60。所以我认为第一节课先学第57课 的数词,然后学第58课第二部分:What's the time?It's….这节课让学生把这两个内容学熟;第二节课先用一 点时间复习第一节所学内容,再学第59课的歌,通过这首歌,又可以巩固It'stime to do something这个句子 ;第三节先复习第一、二节所学内容,再学第57课第一部分和第58课第一部分,这三小段是互相关联的,学完 还可以让学生表演。学完这三小段,再学第58课第三部分和第59课第一部分,学完也让学生表演。如时间不够 ,这两个表演都可以留到第四节做,第四节再学第60课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最后作第59课的游戏BINGO。
三、备课时应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英语的特殊规律考虑教法
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问题的过程,它包括从不知到知、到会、到熟练掌握几个步骤。人们识识问题一般是 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超越学生现 阶段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旧单词引出新句型、用旧句型引出新词汇,这个做法是符合学 生的认识规律的。有的老师喜欢把生词写在小黑板上,一个一个地带读,带着拼,这种方法不大好。因为孤立 地记单词是难以记住的,即使一时记住了,到头来还是不会用。老师应该把词放在上、下文的句子里教,这样 不但容易记,而且记住以后也会用。
教学中要重视第一次感知。感知印象是否深刻,关键在于学生在感知过程中是否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学 习过程中,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是提高识记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在教新词、句子或课文过程中使用实 物和图片,使学生边看实物或图片,边听老师说这个词和句子,边想词义,词的拼写形式或句义,边说或边写 这些词。这样眼看、耳听、脑想、口说、手写,几种动作有机配合、协调活动,就能大大提高识记效果。
心理学家经过实验研究证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根据这个规律,为了防止遗忘现象的发 生,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及时复习。结合新词复习旧词、结合新句型复习旧句型、结合新内容复习旧内容等都是 常用的一些教法。当学到一个新词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一个一个地说出、拼出已学过的与这个新词有关的一 串词。当学生在堂上你一个我一个地拼读这些词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很浓。这样做既起到复习作用,又形成 一种无形的竞争气氛,课上花的时间少,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经常性的复习,效果是显著的。
四、备课时应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教法
备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钻研教材,一方面是了解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了解学生比钻研教 材更难,因为教材是固定了的,而学生的思想是经常变化的,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此外,学生的 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老师如不注意这一点,就要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此 外,配合这套教材有一本写得很详细的教师用书,这本教师用书是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用的,切不可原封不动 地照搬教师用书的每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每项练习内容。因为教师用书的编写者不可能考虑所有学生的情 况,而作为教师就应在备课、教课过程中考虑自己的全部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此,教师一 定要结合班上的实际使用教师用书,更不可以为有了教师用书就可以不备课,那样做将会给教学带来不良的结 果。
总之,备课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备一节好课更难。然而,只要我们 认真学习新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掌握教法,就能备出一节很好的优质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