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镇水铁牛的视觉形式及其传播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ding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熙年间,河督张鹏翮在淮扬地区的险要河工上设立了十六件镇水铁牛,现存七件.淮扬铁牛自铭铁犀,外观却呈牛形,该做法糅合了中国传统思想里关于铁、犀和牛的镇水信仰.由于水利、交通等方面的原因,这些铁牛得到包括皇帝在内的多层次人群的关注,在被记述和图绘的同时,其视觉形式也发生传播,浙江镇海铁牛和京师清漪园铜牛均以此为设计原型.铜牛除保持镇水物的性质外,还融入了皇家园景的整体视觉营造.
其他文献
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罗汉题材的绘画,曾命丁观鹏、姚文瀚等宫廷画家创作了大量的罗汉画,还亲自对罗汉的名号和座次进行考订,并依章嘉国师编纂的《同文韵统》重定了罗汉的名号.十六罗汉的座次则与章嘉国师所编《诸佛菩萨圣像赞》中的一致,系遵循了藏地的传统.十八罗汉中的最后两位接纳的是汉地的降龙和伏虎.乾隆帝新定的罗汉位号有两个失误:第七和第八、第十七和第十八尊者的译名对译错误,位号锴置.本文对乾隆帝新定的罗汉位号、两个失误的详情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从中亦能窥见乾隆皇帝对于藏传佛教的认知和宗教取向.
两周铜器铭文中有遣器、赴器和行器,据铭文内容可以推知这些器铭都与丧葬活动有关,进而可以推知铭文所载铜器是为随葬而作,属于葬器.文章对两周铜器中所有遣器进行梳理,认为西周早期的否叔七器可视为遣策的源头,春秋早期的仲考父盘应该是战国之后流行的遣策之雏形.
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罗汉题材的绘画,曾命丁观鹏、姚文瀚等宫廷画家创作了大量的罗汉画,还亲自对罗汉的名号和座次进行考订,并依章嘉国师编纂的《同文韵统》重定了罗汉的名号.十六罗汉的座次则与章嘉国师所编《诸佛菩萨圣像赞》中的一致,系遵循了藏地的传统.十八罗汉中的最后两位接纳的是汉地的降龙和伏虎.乾隆帝新定的罗汉位号有两个失误:第七和第八、第十七和第十八尊者的译名对译错误,位号错置.本文对乾隆帝新定的罗汉位号、两个失误的详情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从中亦能窥见乾隆皇帝对于藏传佛教的认知和宗教取向.
自1899年学界发现甲骨文,至今已有120余年.关于甲骨文材料的总量,胡厚宣、孙亚冰、葛亮等学者均进行过整理,其中葛亮先生2019年的统计结果为16万片左右.本文系统整理了国内外公私机构现藏甲骨文材料中的整龟和整骨,共计411片,其上刻辞共2535条.此项统计工作,有助于古文字学、甲骨学和殷周史的教学与研究.
目前学者们对北魏宁懋石室的用途、图像结构和文化内涵还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尤其对后壁所谓“宁懋夫妇像”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对石室的形制和图像源流、宁懋本人的匠作经历作了检讨,对石室后壁的人物图像作了重新释读,认为宁懋右室既沿用了平城时期的房形石椁传统,又注入了更多中原化的艺术元素,还开创了一个丧葬艺术的先例——以“主仆图”来表现内宅生活的场景.宁懋石室可谓北魏迁洛前后丧葬艺术变迁、文化转型、匠作体制综合影响下的产物.
三星堆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为探索遗址出土的玉石器材质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征,本研究运用手持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和手持式拉曼分析仪,对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364件玉石器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显示:三星堆玉石器的玉料以闪石玉(“软玉”)为主,属于狭义的“玉石”;其他玉料包括蛇纹石玉、玛瑙、大理岩、石英岩等,属于广义的“玉石”;另有一定比例的砂岩、灰岩、板岩等“石质”材料.材质的组合和比例符合四川地区闪石玉的成矿原理,具备原料“就地取材”的条件.在主要器形中,玉凿的玉质显著好于玉璋和玉戈,体现了玉料选取与器
毓庆宫以太子宫肇建,其地位特殊、空间独特,使用功能几经变化,又留存较多资料,是清宫原状陈设复原研究的理想对象.本文以光绪朝《毓庆宫陈设档》为主,嘉庆、道光、咸丰、宣统朝陈设档为辅,结合样式雷图样、奏销档、君臣日记等,对照《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与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探讨毓庆宫(工字殿前殿)作为光绪帝典学之所的功能分区及其具体陈设.此研究成果亦可为清宫日常陈设的复原研究与展示提供参考.
2020年底,故宫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考古部对故宫造办处旧址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发掘清理出清代造办处建筑基址、排水沟、灶等及明早期大型建筑基础等遗迹,出土了元、明、清各朝的砖、瓦等建筑构件,以及陶、瓷、铜、铁、玻璃、骨等质地遗物.造办处旧址是迄今为止紫禁城内发现面积最大、遗迹类型最多样、时代序列最完整的遗址区[图一],也是紫禁城古今重叠型建筑考古的最重要实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