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uxiaoshen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4年首次报道了医务人员因针刺伤而感染艾滋病以来[1],针刺伤所引发的职业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刺伤是一种由各种注射针、穿刺针、缝针等引发的意外针尖扎伤,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2]。护士作为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是发生针刺伤的最高危人群[3]。相关研究显示,国外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46%~50%[4-5],国内为88.9%~96.7%[6-7];毛秀英[8]报道国内护士年人均针刺伤的发生次数为3.5次/人.年,远远高于国外Smith等[5]研究的0.75次/人·年和Azadi等[9]研究的0.52次/人.年的报道。由此可见,国内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更高。针刺伤可引起20多种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乙肝病毒( HBV )、丙肝病毒( HCV )和艾滋病病毒( HIV )。经皮暴露于HBV、HCV、HIV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易感者感染的可能性分别约为6%~30%,1.8%,0.3%[10]。此外,针刺伤可使医务人员产生恐惧、害怕、焦虑、抑郁、忐忑不安、无可奈何等不同的心理压力[11-12]。针刺伤不仅危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还造成经济和卫生人力资源的浪费。由针刺伤所引发的费用主要包括为遭受针刺伤害的护理人员提供初始的和随访的治疗,与药物毒性作用和工时损失相关的费用,暴露后担心被感染的紧张心理反应所导致的治疗费用以及与HBV、HCV或HIV等血清阳转后的社会支出费用。对于作为家庭支柱的医务人员来说,针刺伤后一旦感染,甚至死亡,对家庭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而对于国家的卫生服务体系来说,一旦护理人员被感染,就会导致她们离开自己的岗位,从而减少护理人员的数量,对卫生人力资源缺乏的发展中国家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10]。与发生针刺伤相关的因素多且复杂,本文对国内外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归纳为个体差异因素、工作相关因素、医院安全氛围、病区组织因素和其他因素,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切实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中医院 ICU 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找出预防院内压疮发生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1年8月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通过查阅ICU压疮发生登记表及在住院期间的危重病特别护理记录单和住院病历,回顾性分析26例医院内获得性压疮( HAPU)患者发生院内压疮的分期、部位、压疮危险计分结果( Braden计分)、APACHEⅡ评分、发生时间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并根据发生压疮的原因制定护
目的 了解母婴同室病房产妇住院期间的体验,探究其主观感受与需求,增进护理人员对她们的了解。方法通过访谈形式收集15例产妇资料,将获得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对于接受过床旁护理的产妇认为体验有4方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得到产妇认可;产妇觉得部分床旁护理操作有待改进;渴望获取更多母婴护理信息;认为护士素质较高,很满意其提供的护理服务。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得到产妇好评,产妇希望得到“人性化”的服
营养不良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十分突出,使患儿新陈代谢不稳定,呼吸肌做功异常,免疫力下降易感染以及伤口愈合的迟缓,从而加重了临床医疗护理负担并且延长了患儿呼吸机置管日及住院日甚至导致患儿的死亡[1]。在国外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已经被证实不仅仅能帮助指导医护人员的操作,并且有助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预后,提高远期治愈率以及生长发育水平。但在国内,早期营养支持的理念和相关文章仍处于空白阶段,现就此进行综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县、乡级医院继续教育的现状,包括继续教育的对象、形式、内容、模式和临床作用,分析目前我国县、乡级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不足,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本地区特点的县、乡级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指明了方向。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7月开始全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前患者64例为对照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64例患者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从87.5%提高至96.9%,无一例责任差错事件和技术缺陷事件,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2,4.15,5.27;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循着静脉走向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静脉通道。 PICC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应用于美国新生儿科临床[1],于1996年在我国新生儿临床开展[2],PICC技术在新生儿科临床中的开展为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功救治开辟了循环通路[3],PICC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具有许多优势[4],是抢救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可缺少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疗法对早产儿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12月收治的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疗法,比较两组患儿胃残留及呕吐、腹胀的例数,胎粪排尽时间以及肠道营养热量达到418.4 kJ/( kg · d)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胃残留发生率为12.5%(6/48),呕吐发生率为10.4
目的 探讨院外健康护理指导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及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住院的年龄〉60岁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出院后,对照组患者回家后正常自然生活;干预组由护理人员每半月与受试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予以护理指导。并分别在出院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进
目的 探讨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高龄肺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住院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状况掌握、了解、不知道例数分别为19,10,1例,对照组分别为8,15,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在居家康复情况下对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4个社区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得分排在前3位的健康教育维度依次为:预防再卒中知识教育、居家紧急情况处理教育、康复训练教育;所有项目中得分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再卒中的危险因素、复发的症状、起居顺应四时的方法;所有项目中得分排在后3位的依次为:性生活教育、宣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