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到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整合多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资源,形成以多媒体辅助、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下是笔者在初中物理《运动的相对性》中的教学感悟。
《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引出课题“运动相对性”。观看视频:“海啸,火山爆发,天上运动的云,山上流下的瀑布,海里游的动物,地上奔跑的动物、微生物的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路径,彗星飞临地球,神州九号升空,天体运动。”用一句话描述看到的现象,从而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描述运动和静止,实物展台展示。“猜一猜,议一议:谁在动(实物展示三辆汽车的位置),你认为哪辆车运动了,哪辆车没动(静止),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通过讨论得出运动和静止的定义,然后通过PPT进行一个巩固练习,图片为摄像机记录运动员赛跑的情景,让学生讨论运动和静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三环节: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游戏:“用乒乓板运送篮球,比一比哪组快?”提出问题:“你看到的篮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理由是什么?”提问比赛的人和在座的人,得出同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也可是运动的,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的,引出运动的相对性。议一议:“书本图片中小明和小华谁说的对?你支持谁的观点,你的理由是什么?”播放视频:“‘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诗句中的研究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运动状态怎么样?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用Flash动画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判断云和月的运动情况。
第四环节:运动相对性应用。播放视频:“空中加油机,接力赛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与社会紧密相联系,设计并描述小车在桌面上处于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时的各种情况,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纸风车的转动理解风洞中的飞机,再播放视频“风洞中的飞机”。
具体教学感悟
多媒体重在提供各种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时直接获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晰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分析、归纳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笔者认为本课教学之所以取得成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创设思维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学生对物理学科感到既陌生又好奇,激发其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可以使枯燥、抽象、呆板的物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观看到事实情景再现,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引起强烈兴奋,使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比如,通过播放海啸等视频,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情绪高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再顺势用一句话描述看到的现象引出课题,可谓水到渠成。
呈现形象生动,加深概念理解 学生掌握知识,一般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丰富,就能为进一步形成概念,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打好基础。学生对教材缺乏感性知识,光凭教师的巧舌如簧的口头说教,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困难之一。比如,对于气流作为参照物,学生缺乏生活感受;而播放视频“风洞中的飞机”,能加深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然后再讲解《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拍摄技巧(背景拍摄法),学生已经理解了运动的相对性,比较容易得出观众是把孙悟空身后的蓝天白云作为参照物的。这样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还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顺利完成探究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多媒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化为生动有趣,使得教材内容得以直观再现,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突破,极富表现力,易于学生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即使老师讲了很多遍,学生仍无法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所要教授的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难点,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解决。
扩大知识容量,强化思维训练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往往是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学生听得多,实际动手得少。为赶时间,老师讲得口干舌操,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课堂效率低。针对以上问题就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大量的文字描述、资料、图片、试题等制作PPT,通过PPT的利用增加课堂容量,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不断得到冲击,思维得到训练,增大了信息量,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拓宽信息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提供资源环境,让学生感受最新的时事动态,突破教参书的限制。利用学校、社会和网络的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极大地扩充了知识量。比如,学生通过观看空中加油的动画,仔细观察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受油机的运动特点,能准确判断出两者必须保持相对静止,学生通过对空中加油机、神州九号与天空一号对接的视频观看,激发了对探究高科技现象中物理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爱国热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引出课题“运动相对性”。观看视频:“海啸,火山爆发,天上运动的云,山上流下的瀑布,海里游的动物,地上奔跑的动物、微生物的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路径,彗星飞临地球,神州九号升空,天体运动。”用一句话描述看到的现象,从而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描述运动和静止,实物展台展示。“猜一猜,议一议:谁在动(实物展示三辆汽车的位置),你认为哪辆车运动了,哪辆车没动(静止),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通过讨论得出运动和静止的定义,然后通过PPT进行一个巩固练习,图片为摄像机记录运动员赛跑的情景,让学生讨论运动和静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三环节: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游戏:“用乒乓板运送篮球,比一比哪组快?”提出问题:“你看到的篮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理由是什么?”提问比赛的人和在座的人,得出同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也可是运动的,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的,引出运动的相对性。议一议:“书本图片中小明和小华谁说的对?你支持谁的观点,你的理由是什么?”播放视频:“‘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诗句中的研究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运动状态怎么样?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用Flash动画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判断云和月的运动情况。
第四环节:运动相对性应用。播放视频:“空中加油机,接力赛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与社会紧密相联系,设计并描述小车在桌面上处于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时的各种情况,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纸风车的转动理解风洞中的飞机,再播放视频“风洞中的飞机”。
具体教学感悟
多媒体重在提供各种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时直接获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晰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分析、归纳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笔者认为本课教学之所以取得成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创设思维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学生对物理学科感到既陌生又好奇,激发其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可以使枯燥、抽象、呆板的物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观看到事实情景再现,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引起强烈兴奋,使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比如,通过播放海啸等视频,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情绪高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再顺势用一句话描述看到的现象引出课题,可谓水到渠成。
呈现形象生动,加深概念理解 学生掌握知识,一般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丰富,就能为进一步形成概念,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打好基础。学生对教材缺乏感性知识,光凭教师的巧舌如簧的口头说教,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困难之一。比如,对于气流作为参照物,学生缺乏生活感受;而播放视频“风洞中的飞机”,能加深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然后再讲解《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拍摄技巧(背景拍摄法),学生已经理解了运动的相对性,比较容易得出观众是把孙悟空身后的蓝天白云作为参照物的。这样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还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顺利完成探究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多媒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化为生动有趣,使得教材内容得以直观再现,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突破,极富表现力,易于学生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即使老师讲了很多遍,学生仍无法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所要教授的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难点,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解决。
扩大知识容量,强化思维训练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往往是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学生听得多,实际动手得少。为赶时间,老师讲得口干舌操,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课堂效率低。针对以上问题就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大量的文字描述、资料、图片、试题等制作PPT,通过PPT的利用增加课堂容量,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不断得到冲击,思维得到训练,增大了信息量,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拓宽信息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提供资源环境,让学生感受最新的时事动态,突破教参书的限制。利用学校、社会和网络的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极大地扩充了知识量。比如,学生通过观看空中加油的动画,仔细观察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受油机的运动特点,能准确判断出两者必须保持相对静止,学生通过对空中加油机、神州九号与天空一号对接的视频观看,激发了对探究高科技现象中物理问题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爱国热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