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刃针结合吴茱萸热奄包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刃针结合吴茱萸热奄包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腰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0.63%(29/32),治疗后第1、2个疗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量表各项内容评分及总分均呈明显升高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金项目】
:
广东省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19091015456869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刃针结合吴茱萸热奄包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刃针结合吴茱萸热奄包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腰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0.63%(29/32),治疗后第1、2个疗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量表各项内容评分及总分均呈明显升高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其他文献
“固本培元”法是新安医学固本培元学术流派众多医家在临证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特色治法。该文阐述“固本培元”法的作用机制,简述新安医学各医家“固本培元”学术思想,强调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法对亚健康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压力增大,郁证发病率逐年上升,多数患者伴有躯体化症状,影响心身健康。张彪主任认为,郁证的治疗应以从肝论治为主,心、脾、肺论治为辅,辨证阴阳,做到“形神合一”。该文介绍张彪主任采用“从肝论治、安神养心、兼顾肺脾、当分阴阳”法治疗郁证的经验。
邵祖燕教授从事中医临床60余载,致力于脾胃病的研究,发现中医药诊疗顽固性便秘有独特的优势,根据“百病生于气”理论,临床从气论治顽固性便秘,通过健脾益气以行气消滞,宣发肺气以通肠腑,调节脾胃以升降气机、疏肝理气以畅木气,效果显著。该文介绍邵祖燕教授从气论治顽固性便秘经验。
该文总结分析姚娓教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治疗经验,从五运六气的角度分析新冠肺炎“伏燥兼湿”的病机及燥湿共存、燥湿转化的主要病理特点,运用运气学说中“燥湿互济”理论指导新冠肺炎的辨治,以燥湿为纲提出新冠肺炎常见的6种证型,并推荐相应治法,以期为新冠肺炎的中医药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上星穴是孙思邈“十三鬼穴”之一,是位于督脉上的第23个经穴,又称“鬼堂穴”“明堂穴”“神堂穴”。针灸该穴具有升阳益气、醒脑提神的作用。该文总结上星穴的穴名由来、穴位定位、刺灸方法、常用配伍、主治和适应证等,以期为临床医生应用该穴提供参考。
牛兴东教授认为脾胃病发病过程虽复杂,但其病机不离气机失调与瘀血阻络,且与气血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肝胆、脾胃,临床应遵循“肝胃同治”法,根据“调气活血”理论治疗脾胃病。
该文介绍刘怀珍主任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经验。刘怀珍主任认为,脾虚肝郁为消渴合并郁证的常见证型,提出“脾虚致消,因病而郁”与“肝郁致消,因病而郁”的观点,且二者相互影响,由此产生诸多变证,治疗应以“健脾疏肝,化痰安神”为主,采用逍遥散合温胆汤加减,疗效显著。
隔物灸脐法利用穴位、灸法和药物三重作用发挥效力,不同的灸量、药物可对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发挥出不同的作用。该文探讨隔物灸脐法基本作用机制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
清肺排毒汤对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症状及全身症状、促进患者痊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清肺排毒汤中多个经方的组合,探讨该方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机制,从《伤寒杂病论》经方体系中阐释该方在此次疫情中应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新冠肺炎的治疗与辨证施治提供思路与参考。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噪声污染的日益严重,耳鸣、耳聋愈加多见。笔者在临床学习过程中观察发现针刺颈夹脊穴对于改善耳鸣、耳聋具有良好的效果,并在翻阅古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众多医家早已对夹脊穴与耳鸣、耳聋的密切关系及针刺夹脊穴治疗耳鸣、耳聋经验有了诸多论著。本文将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耳鸣、耳聋的经验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