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尽如人意,不但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就是距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学生成才和发展的需要,因而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上发现目前制约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因素,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就业指导 制约因素 对策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的连续扩招,给高校就业学生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高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压力也给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有哪些因素制约了就业指导发挥作用,而高校就业指导又应如何联系毕业生和社会,开拓高校就业工作的新局面呢?
一、制约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观因素
1.学校有关部门重视力度不足
由于高校仍沿袭计划经济的办学思想,重视招生,不重视就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学校就业以及就业指导工作上的不够重视。 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历来就存在着“重招生、培养轻就业”的现象,使招生、培养、就业严重脱节,这种现象的存在当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但毕业就业制度改革已连续多年,仍然有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停滞不前。虽然,国家教委在1995年就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而很多高校至今还未开设此课;有的高校,至今为止,还未建立相应的就业指导机构。存在这种现象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的领导雇和管理层,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认为大学生就业指与可有可无,搞不搞无碍大局,有的片面狭隘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等。他们都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以及其对高教改制改革、育人模式的改变将产生的影响,更看不到它在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方面走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就业指导人员的就业指导意识、能力相对较差
目前在学校就业指导队伍水平不容乐观就业指导是一门新型的应用学科,还处在起步阶段,毕竟对它有深刻研究的人还很少。担任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一般是由其他行政岗位上转过来的,有的则是刚刚毕业的学生,由被指导者转变为指导者,两种都未经过真正的在岗或岗前培训,加之没有时间进行进修,其就业指导意识、能力相对较差,有的只是在平时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学习到的零散知识,理论知识比较缺乏,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面很广,要求指导教师要掌握相应的教育学、人才学、心理学、人际关系等多学科的知识。而后者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往往实际的工作经验欠缺,因而,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效果可想而知。
3.学生对自身就业指导的认识不够全面
目前在校的许多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误区。据了解,大部分毕业生在上大四之前甚至不知道学校有就业指导中心这个部门,更别提有多了解和认识了。而且目前高校学生对就业存在的“等、靠、要”、“恐惧”、“迷茫”等心理也造成了对就业指导工作的不理解和不了解。在部分同学的观念中,“就业指导”也就是请有关领导讲讲就业形势、用人单位、成功校友开设几个讲座而已,根本不知道就业指导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全程教育和指导。大学生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国家“包分配”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为就业而学习,终生学习”的正确信念,才能最终突破就业难的困难。
二、制约高校就业指导客观因素
1.就业指导经费、设施、人员不足
目前多数学校就业部门经费不足、人才缺乏、场所紧张,很多工作开展不起来,很多活动无法搞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目前许多高校面临着扩大招生的情况,学校的各方面开支、费用大幅度增加,因而使得毕业生就业经费相对减少。许多学校的就业机目前缺少固定的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手段、条件,如:资料室、网上求职的设备、咨询室、洽谈室等等。此外,除了经费、设施的不足,高校就业指导老师队伍的人数也因为扩招而显的相对缺乏,部分学校远远达不到国务院〔2002〕18号文所规定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的比例,这些从客观上严重制约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2.就业指导教材不够系统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一项关系到高校深化改革的系统工程,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仅仅是停留在发放读本、集体订阅杂志或报刊等形式上,有的学校开课了,但教材是自编自写的讲稿,分散凌乱,没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可以说现在全国就没有几套成系统的就业指导教材供学生学习。此外,由于某些学校根本不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只是在应付着每天的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有关教材从而去实现教授就业指导课。
3.就业指导人员的整体素质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都比较少,而且每天忙于事务工作,根本沒有时间进修提高或继续接受教育,以提高自己的素质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来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就业调查等等。可见,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整体素质的滞后性也严重制约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解决制约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把就业指导教育纳入德育教育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就要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切实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为毕业生提供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就业指导要从新生进校时抓起,从学生一入学就对他们进行未来择业预测和设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择业应具备的素质,使学生早做准备,并将这种就业指导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甚至将其提升到学校“两课”重视程度上。应并逐步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并计入学分,从大一的入学教育、大二大三的在校教育到大四的毕业教育,恰当安排就业指导的时间和内容。从就业指导的时间安排而言,应该把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前伸至他们入学之初,并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
2.提高各级主管部门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
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新的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发展和稳定,学校就业率的高低及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发展规模。因此,学校要从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把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成才作为学校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就业工作仅靠就业指导一个部门妥善解决是不够的,必须调动全校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学校应该将招生与就业工作结合起来,达成“没有就业就不能或限制招生”的观念,促进了各单位尤其是上级各部门对就业工作的关注,提高各级主管部门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
3.各级主管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障
高校各级主管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所必须的办公条件、人员等,逐步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在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同时,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其次,要保证就业工作所需经费。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就业工作的基本需要,按照毕业生人数确定核拨标准并据此列入学校当年的预算予以重点保证和落实。所核拨的经费要确保用于与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就业指导、市场调查、信息交流、供需见面等日常工作和一些大型招聘活动,不得挪作他用。
总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不可能一劳永逸,这要求各部门、各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遵守市场规律,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抓住机遇,合理的培育人才,努力实现高校学生最大限度就业。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柳伟.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及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
[关键词]就业指导 制约因素 对策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的连续扩招,给高校就业学生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高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压力也给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有哪些因素制约了就业指导发挥作用,而高校就业指导又应如何联系毕业生和社会,开拓高校就业工作的新局面呢?
一、制约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观因素
1.学校有关部门重视力度不足
由于高校仍沿袭计划经济的办学思想,重视招生,不重视就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学校就业以及就业指导工作上的不够重视。 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历来就存在着“重招生、培养轻就业”的现象,使招生、培养、就业严重脱节,这种现象的存在当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但毕业就业制度改革已连续多年,仍然有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停滞不前。虽然,国家教委在1995年就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而很多高校至今还未开设此课;有的高校,至今为止,还未建立相应的就业指导机构。存在这种现象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的领导雇和管理层,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认为大学生就业指与可有可无,搞不搞无碍大局,有的片面狭隘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等。他们都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以及其对高教改制改革、育人模式的改变将产生的影响,更看不到它在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方面走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就业指导人员的就业指导意识、能力相对较差
目前在学校就业指导队伍水平不容乐观就业指导是一门新型的应用学科,还处在起步阶段,毕竟对它有深刻研究的人还很少。担任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一般是由其他行政岗位上转过来的,有的则是刚刚毕业的学生,由被指导者转变为指导者,两种都未经过真正的在岗或岗前培训,加之没有时间进行进修,其就业指导意识、能力相对较差,有的只是在平时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学习到的零散知识,理论知识比较缺乏,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面很广,要求指导教师要掌握相应的教育学、人才学、心理学、人际关系等多学科的知识。而后者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往往实际的工作经验欠缺,因而,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效果可想而知。
3.学生对自身就业指导的认识不够全面
目前在校的许多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误区。据了解,大部分毕业生在上大四之前甚至不知道学校有就业指导中心这个部门,更别提有多了解和认识了。而且目前高校学生对就业存在的“等、靠、要”、“恐惧”、“迷茫”等心理也造成了对就业指导工作的不理解和不了解。在部分同学的观念中,“就业指导”也就是请有关领导讲讲就业形势、用人单位、成功校友开设几个讲座而已,根本不知道就业指导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全程教育和指导。大学生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国家“包分配”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为就业而学习,终生学习”的正确信念,才能最终突破就业难的困难。
二、制约高校就业指导客观因素
1.就业指导经费、设施、人员不足
目前多数学校就业部门经费不足、人才缺乏、场所紧张,很多工作开展不起来,很多活动无法搞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目前许多高校面临着扩大招生的情况,学校的各方面开支、费用大幅度增加,因而使得毕业生就业经费相对减少。许多学校的就业机目前缺少固定的场所和必备的工作手段、条件,如:资料室、网上求职的设备、咨询室、洽谈室等等。此外,除了经费、设施的不足,高校就业指导老师队伍的人数也因为扩招而显的相对缺乏,部分学校远远达不到国务院〔2002〕18号文所规定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的比例,这些从客观上严重制约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2.就业指导教材不够系统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一项关系到高校深化改革的系统工程,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仅仅是停留在发放读本、集体订阅杂志或报刊等形式上,有的学校开课了,但教材是自编自写的讲稿,分散凌乱,没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可以说现在全国就没有几套成系统的就业指导教材供学生学习。此外,由于某些学校根本不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只是在应付着每天的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有关教材从而去实现教授就业指导课。
3.就业指导人员的整体素质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都比较少,而且每天忙于事务工作,根本沒有时间进修提高或继续接受教育,以提高自己的素质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来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就业调查等等。可见,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整体素质的滞后性也严重制约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解决制约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把就业指导教育纳入德育教育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就要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切实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为毕业生提供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就业指导要从新生进校时抓起,从学生一入学就对他们进行未来择业预测和设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择业应具备的素质,使学生早做准备,并将这种就业指导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甚至将其提升到学校“两课”重视程度上。应并逐步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并计入学分,从大一的入学教育、大二大三的在校教育到大四的毕业教育,恰当安排就业指导的时间和内容。从就业指导的时间安排而言,应该把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前伸至他们入学之初,并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
2.提高各级主管部门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
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新的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发展和稳定,学校就业率的高低及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发展规模。因此,学校要从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把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成才作为学校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就业工作仅靠就业指导一个部门妥善解决是不够的,必须调动全校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学校应该将招生与就业工作结合起来,达成“没有就业就不能或限制招生”的观念,促进了各单位尤其是上级各部门对就业工作的关注,提高各级主管部门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
3.各级主管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障
高校各级主管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所必须的办公条件、人员等,逐步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在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同时,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其次,要保证就业工作所需经费。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就业工作的基本需要,按照毕业生人数确定核拨标准并据此列入学校当年的预算予以重点保证和落实。所核拨的经费要确保用于与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就业指导、市场调查、信息交流、供需见面等日常工作和一些大型招聘活动,不得挪作他用。
总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不可能一劳永逸,这要求各部门、各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遵守市场规律,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抓住机遇,合理的培育人才,努力实现高校学生最大限度就业。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柳伟.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及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