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见戴笠
电视剧《潜伏》中,天津站行动队马队长初次受戴笠召见的一出,好比是国内观众在银幕上与戴笠谋面的隐喻。
这条一脸凶悍的汉子,如果戴上个破毡帽、斜挎支驳壳枪,就是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反特片”里典型的特务形象。得知戴老板莅临,他特意给自己换上一身西服。
到底是“戴局长”、“戴老板”还是“戴主任”,连个称谓也拿不准。只能一个人关起门来反复操练立正、行礼,总算把“尊敬的戴局长”说利索了。
万事具备,却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会面取消”。还没见到人,就被耍了,空余马队长一脸挫相。
在现实中,军统派驻北平、上海等地的外勤人员,想要见一次戴笠可不是容易的事。戴笠下站巡视,通常总是另负使命,用上海站站长陈恭澍的话说,是“运作北平等地政治关系之更高阶层的事务”。以至于其属下,得一封戴笠本人署发的电报则视为珍迹,更不要说戴笠的亲笔函了。
白面戴笠
《潜伏》中戴笠的亮相,可谓惊艳。奶油包包头,鼻梁直,浓眉大眼,颇有几分英气,比对真戴笠的私照,也可谓神形兼备。
剧中的戴笠面对属下干将变节,沉吟了片刻,不动声色地问秘书:“这个人的父母、老婆、孩子呢?”答:“都在南京鸡鹅巷,他对‘家规’很清楚。”
戴笠一皱眉,落下三个字:“他该死。”
有关南京鸡鹅巷53号,戴笠生前,军统的家属被统一安置于此。戴笠这么做,既为解除属下的后顾之忧,“务使其一心报国”,也是控制属下的手段,迫使其压上身家性命,不得有丝毫隐瞒。军统殉职者的家属,则会得到终身安置。
黑脸戴笠
《潜伏》之后,各种版本的戴笠迭出,《旗袍》、《特战先锋》等剧中,戴笠被演成了一副“黑脸”。
《旗袍》的故事有一条复线发生在戴笠和丁默群(原型为汪伪特务机关负责人丁默村)之间,为争夺一对金编钟,戴笠欲置丁于死地。
负责执行任务的军统上海站办事不力,“黑脸”戴笠对他的亲信、上海站站长丝毫不留情面,以手比枪:“我真想一枪毙了你!”
历史真实情况是,戴笠怒气最盛的一次,确实是冲时任上海站站长陈恭澍发火。戴笠亲赴越南督办暗杀汪精卫,结果“操刀手”陈恭澍一击扑空。事后,戴笠拍去一封电报:“兄乎!河内一击未成,竟胆小如鼠尔!”
陈恭澍和戴笠的关系从此有了芥蒂,陈恭澍为避戴笠责难,此后曾进入汪伪特务机关效命。但不同于其他叛徒,他始终没有出卖原军统上海站的老同事。戴笠念其旧功和难处,也终未下对陈的诛杀令。
戴笠和下属
戴笠话虽不多,属下都对其毕恭毕敬,颇有些不怒自威的派头。《潜伏》里戴笠巡视天津站,声明有两个目的:一是治理贪污,二是处置纳妾。
自知两项全中的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坐立不安起来,“戴笠可是翻脸不认人的”。
史料里可见,军统局家规甚严,其中包括抗战期间不得婚娶。日常执行纪律所引用的法规,比所有刑法、海陆空军法的总和还多。更多时候,执行纪律全凭戴笠一句话,“他说不许就不许,又有谁敢不听?”
至于在《旗袍》里,下属甚至背着戴笠嚼他和蝴蝶的舌头,这样的事几乎绝不容许发生。在军统高级将领唐纵的日记里,言及戴笠的私生活,他只提到戴在应酬上花费太多。
雨农含泪
在电视剧《海狼行动》中,导演潘军尝试给戴笠安插一段感情戏。
在开场长达五分钟的序幕里,长镜头从壁炉上方的“国父”孙中山像,依次扫过画像下的烛台,一杯水抓在颤抖的手中,然后是蒋介石和戴笠的“合照”。此时,另一只手跃入镜头,拂过相片上的蒋公。镜头对准戴笠时,他的眼中竟噙着泪花。
剧情的背景设置在1937年12月,国军败走南京,戴笠为“随委员长入川暂避”,在鸡鹅巷的军统所在地整理故旧,准备撤离。一组抒情化的镜头,竟解构了特务头子的忧国之思。
早年,戴笠曾对至交胡宗南袒露过追随蒋介石的心迹。“当年校长在广东发迹时,上海报纸上已登出‘蒋介石其龙乎’的大字标题,可惜我见识不到,看了报,既怀疑,又有些相信。若是早个一年半载去投奔,难道不是军校前几期的老大哥吗?”
想了解他,这些书对你有用
1.《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
作者:(美)魏斐德
当属目前层次最高的戴笠研究著作,作者是美国汉学“三杰”之一、伯克利学派的宗师。魏斐德集生命最后十年之力,依旧保持每天只睡四小时的治学强度,倾力揭开戴笠之谜。虽然所运用的史料,仍多限于当事人回忆录,但以魏斐德治民国警察和地下社会研究的专长,此书展开的戴笠研究视野,远胜同类著作。
2.《我的特务生涯》
作者:沈醉
沈醉18岁即入军统,28岁戳升军统少将,他是1949年后留在大陆和戴笠最亲近的人。作为降将,沈醉的著作也会受到质疑。美国汉学家魏斐德曾在他的书中写到:“对沈醉的材料,我都保有一丝怀疑。”这固然是受沈醉成书时特定的政治氛围所限,但书中的他仍不脱轻狂的形迹。
3《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
作者:陈恭澍
这套从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引进的图书,目前在国内出版了头两本。陈恭澍历任军统北平站、上海站站长,耸动听闻的“军统四大杀手”之一,实际上却未发过一弹。进入陈恭澍的回忆,很容易嗅出《潜伏》、《借枪》等谍战剧的蛛丝马迹。“老板”戴笠是个让人又敬又畏的角色,一身功勋如陈恭澍,还曾因一桩失败的刺杀,畏戴笠加罪而独自远走。
4.《在蒋介石身边的八年》
作者:唐纵
在蒋介石倡导的新生活运动的影响下,很多国民党将官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作为“军统三巨头”之一的唐纵,就保留下了一份从1927年到1946年的宝贵记录。这二十年的跨度,恰是戴笠从联络组时期投身秘密工作,到戴笠殒命、军统随后改制为保密局的区间。
电视剧《潜伏》中,天津站行动队马队长初次受戴笠召见的一出,好比是国内观众在银幕上与戴笠谋面的隐喻。
这条一脸凶悍的汉子,如果戴上个破毡帽、斜挎支驳壳枪,就是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反特片”里典型的特务形象。得知戴老板莅临,他特意给自己换上一身西服。
到底是“戴局长”、“戴老板”还是“戴主任”,连个称谓也拿不准。只能一个人关起门来反复操练立正、行礼,总算把“尊敬的戴局长”说利索了。
万事具备,却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会面取消”。还没见到人,就被耍了,空余马队长一脸挫相。
在现实中,军统派驻北平、上海等地的外勤人员,想要见一次戴笠可不是容易的事。戴笠下站巡视,通常总是另负使命,用上海站站长陈恭澍的话说,是“运作北平等地政治关系之更高阶层的事务”。以至于其属下,得一封戴笠本人署发的电报则视为珍迹,更不要说戴笠的亲笔函了。
白面戴笠
《潜伏》中戴笠的亮相,可谓惊艳。奶油包包头,鼻梁直,浓眉大眼,颇有几分英气,比对真戴笠的私照,也可谓神形兼备。
剧中的戴笠面对属下干将变节,沉吟了片刻,不动声色地问秘书:“这个人的父母、老婆、孩子呢?”答:“都在南京鸡鹅巷,他对‘家规’很清楚。”
戴笠一皱眉,落下三个字:“他该死。”
有关南京鸡鹅巷53号,戴笠生前,军统的家属被统一安置于此。戴笠这么做,既为解除属下的后顾之忧,“务使其一心报国”,也是控制属下的手段,迫使其压上身家性命,不得有丝毫隐瞒。军统殉职者的家属,则会得到终身安置。
黑脸戴笠
《潜伏》之后,各种版本的戴笠迭出,《旗袍》、《特战先锋》等剧中,戴笠被演成了一副“黑脸”。
《旗袍》的故事有一条复线发生在戴笠和丁默群(原型为汪伪特务机关负责人丁默村)之间,为争夺一对金编钟,戴笠欲置丁于死地。
负责执行任务的军统上海站办事不力,“黑脸”戴笠对他的亲信、上海站站长丝毫不留情面,以手比枪:“我真想一枪毙了你!”
历史真实情况是,戴笠怒气最盛的一次,确实是冲时任上海站站长陈恭澍发火。戴笠亲赴越南督办暗杀汪精卫,结果“操刀手”陈恭澍一击扑空。事后,戴笠拍去一封电报:“兄乎!河内一击未成,竟胆小如鼠尔!”
陈恭澍和戴笠的关系从此有了芥蒂,陈恭澍为避戴笠责难,此后曾进入汪伪特务机关效命。但不同于其他叛徒,他始终没有出卖原军统上海站的老同事。戴笠念其旧功和难处,也终未下对陈的诛杀令。
戴笠和下属
戴笠话虽不多,属下都对其毕恭毕敬,颇有些不怒自威的派头。《潜伏》里戴笠巡视天津站,声明有两个目的:一是治理贪污,二是处置纳妾。
自知两项全中的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坐立不安起来,“戴笠可是翻脸不认人的”。
史料里可见,军统局家规甚严,其中包括抗战期间不得婚娶。日常执行纪律所引用的法规,比所有刑法、海陆空军法的总和还多。更多时候,执行纪律全凭戴笠一句话,“他说不许就不许,又有谁敢不听?”
至于在《旗袍》里,下属甚至背着戴笠嚼他和蝴蝶的舌头,这样的事几乎绝不容许发生。在军统高级将领唐纵的日记里,言及戴笠的私生活,他只提到戴在应酬上花费太多。
雨农含泪
在电视剧《海狼行动》中,导演潘军尝试给戴笠安插一段感情戏。
在开场长达五分钟的序幕里,长镜头从壁炉上方的“国父”孙中山像,依次扫过画像下的烛台,一杯水抓在颤抖的手中,然后是蒋介石和戴笠的“合照”。此时,另一只手跃入镜头,拂过相片上的蒋公。镜头对准戴笠时,他的眼中竟噙着泪花。
剧情的背景设置在1937年12月,国军败走南京,戴笠为“随委员长入川暂避”,在鸡鹅巷的军统所在地整理故旧,准备撤离。一组抒情化的镜头,竟解构了特务头子的忧国之思。
早年,戴笠曾对至交胡宗南袒露过追随蒋介石的心迹。“当年校长在广东发迹时,上海报纸上已登出‘蒋介石其龙乎’的大字标题,可惜我见识不到,看了报,既怀疑,又有些相信。若是早个一年半载去投奔,难道不是军校前几期的老大哥吗?”
想了解他,这些书对你有用
1.《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
作者:(美)魏斐德
当属目前层次最高的戴笠研究著作,作者是美国汉学“三杰”之一、伯克利学派的宗师。魏斐德集生命最后十年之力,依旧保持每天只睡四小时的治学强度,倾力揭开戴笠之谜。虽然所运用的史料,仍多限于当事人回忆录,但以魏斐德治民国警察和地下社会研究的专长,此书展开的戴笠研究视野,远胜同类著作。
2.《我的特务生涯》
作者:沈醉
沈醉18岁即入军统,28岁戳升军统少将,他是1949年后留在大陆和戴笠最亲近的人。作为降将,沈醉的著作也会受到质疑。美国汉学家魏斐德曾在他的书中写到:“对沈醉的材料,我都保有一丝怀疑。”这固然是受沈醉成书时特定的政治氛围所限,但书中的他仍不脱轻狂的形迹。
3《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
作者:陈恭澍
这套从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引进的图书,目前在国内出版了头两本。陈恭澍历任军统北平站、上海站站长,耸动听闻的“军统四大杀手”之一,实际上却未发过一弹。进入陈恭澍的回忆,很容易嗅出《潜伏》、《借枪》等谍战剧的蛛丝马迹。“老板”戴笠是个让人又敬又畏的角色,一身功勋如陈恭澍,还曾因一桩失败的刺杀,畏戴笠加罪而独自远走。
4.《在蒋介石身边的八年》
作者:唐纵
在蒋介石倡导的新生活运动的影响下,很多国民党将官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作为“军统三巨头”之一的唐纵,就保留下了一份从1927年到1946年的宝贵记录。这二十年的跨度,恰是戴笠从联络组时期投身秘密工作,到戴笠殒命、军统随后改制为保密局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