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新教材的试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多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扮演这一伟大角色时,我们不仅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还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探索精神;当然也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与欢乐,但那一定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结果。以课程改革为主体的教育改革浪潮正以它的先进性、深刻性和磅礴的气势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那么,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旅途中,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下面谈一下我个人的鄙见:
一、学习者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尤其是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各种知识和信息扑面而来。人类登上月球的事已不再新奇,“克隆羊”的话题已被我们从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抹去。瞬息万变,绚丽多姿的世界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学习,抓紧时间学习。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理念,对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尤其如此。如果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能是误人子弟。我们须明确地认识到: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
学习是人类的本能,人们在学习中生存和发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广泛涉猎经济、技术、文化等领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教法,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知识背景丰厚,文化底蘊深厚,上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而不至于捉襟见肘。
二、研究者
当今社会,信息的多源化,使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发生了动摇;信息的爆炸式增值,使教师的“知识贮备”受到了严峻挑战。教师必须从传统就“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一名“研究者”,做研究型教师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英国课改专家斯坦豪斯说:“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共同体的成员。”通过教育科研活动,能够促进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的融为一体;能够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作为教师,首先要研究教材。在保证吃透吃准的基础上,还得认识到我们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应该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达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境界;其次研究教学策略与方法。教材的实施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集中的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化,教学思想的落实,教学方式的运用。我们要对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判断、实验、总结和评估;第三,研究学生。研究学生是研究教育最基本的元素,是实施教育最基础的台阶,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也是一本“书”,只有研究好了这本“书”才能构建良好的教学过程与机制。
三、引导者
在新型课堂关系下,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成长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思考出现偏差或思维受局限时,须纠其偏差,匡其错误,导其深入,拓其思维。叶圣陶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
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去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快地学习;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发现,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极富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获得新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
四、参与者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是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包办者。
作为参与者,我们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的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他们喜欢老师,乐于向老师倾诉生活或学习上的喜与忧,乐于与老师共同努力,争取成功。
五、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特别强调教师合作探究,要求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诗经》说:“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提高教学质量完全可以“众人拾柴火焰高”。
合作精神能让教师间有更多的合作与关怀,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共同研讨的氛围中,人们的大脑像是鼓帆待发的航船,从互相的谈话中感受到思想的震动和思考,产生新的思想。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那么每个人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给我一种思想,我也给你一种思想,那么我们都得到两种思想。”
除此之外,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人为本,开辟教育新渠道,建立一个崭新、有序、健康、科学、规范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多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扮演这一伟大角色时,我们不仅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还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探索精神;当然也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与欢乐,但那一定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结果。以课程改革为主体的教育改革浪潮正以它的先进性、深刻性和磅礴的气势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那么,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旅途中,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下面谈一下我个人的鄙见:
一、学习者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尤其是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各种知识和信息扑面而来。人类登上月球的事已不再新奇,“克隆羊”的话题已被我们从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抹去。瞬息万变,绚丽多姿的世界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学习,抓紧时间学习。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理念,对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尤其如此。如果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能是误人子弟。我们须明确地认识到: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
学习是人类的本能,人们在学习中生存和发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广泛涉猎经济、技术、文化等领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教法,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知识背景丰厚,文化底蘊深厚,上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而不至于捉襟见肘。
二、研究者
当今社会,信息的多源化,使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发生了动摇;信息的爆炸式增值,使教师的“知识贮备”受到了严峻挑战。教师必须从传统就“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一名“研究者”,做研究型教师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英国课改专家斯坦豪斯说:“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共同体的成员。”通过教育科研活动,能够促进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的融为一体;能够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作为教师,首先要研究教材。在保证吃透吃准的基础上,还得认识到我们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应该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达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境界;其次研究教学策略与方法。教材的实施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集中的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化,教学思想的落实,教学方式的运用。我们要对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判断、实验、总结和评估;第三,研究学生。研究学生是研究教育最基本的元素,是实施教育最基础的台阶,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也是一本“书”,只有研究好了这本“书”才能构建良好的教学过程与机制。
三、引导者
在新型课堂关系下,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成长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思考出现偏差或思维受局限时,须纠其偏差,匡其错误,导其深入,拓其思维。叶圣陶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
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去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快地学习;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发现,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极富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获得新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
四、参与者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是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包办者。
作为参与者,我们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的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他们喜欢老师,乐于向老师倾诉生活或学习上的喜与忧,乐于与老师共同努力,争取成功。
五、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特别强调教师合作探究,要求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诗经》说:“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提高教学质量完全可以“众人拾柴火焰高”。
合作精神能让教师间有更多的合作与关怀,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共同研讨的氛围中,人们的大脑像是鼓帆待发的航船,从互相的谈话中感受到思想的震动和思考,产生新的思想。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那么每个人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给我一种思想,我也给你一种思想,那么我们都得到两种思想。”
除此之外,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人为本,开辟教育新渠道,建立一个崭新、有序、健康、科学、规范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