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黄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 黄山245900)摘要: 目的:探讨导致特发性突聋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3例特发性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两者性别无显著差异,其中年龄21-73岁,单侧聋为主(32例占74.4%),11例表现为双侧聋,20例患者伴耳鸣,13例患者伴眩晕,患者年龄、耳聋程度、听力类型、伴随眩晕、就诊时间与预后相关,耳别、性别、耳鸣与预后无明显关系。结论:随着特发性突聋的发病率的升高,了解引起突聋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突聋的治愈率。
关键词:特发性突聋病因治疗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33-01 突发性耳聋(suddensensorineuralheatingloss,SSHL)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30分贝以上,至少出现在3个邻近听力检测频率,在几小时到几天内听力下降达到高峰,可伴有眩晕和耳鸣,部分患者可在发病2周内出现听力自然恢复、显著恢复或部分恢复[1],自1944年Dekleyn报道以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及年轻化的趨势,病因目前仍然不明确,现在存在多种学说,内耳供血障碍学说、窗膜破裂学说、自身免疫学说、病毒感染学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学说等[2],因其病因不明确,导致治疗效果欠佳,部分病人经治疗后导致听力的永久性损害,成为严重危害健康的一种耳科疾病。本文选取了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3例特发性突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43例特发性突聋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为41.3±5.4岁,11例为双侧耳聋,32例为单侧耳聋,患耳总数54耳,伴耳鸣患者20例,伴头晕、呕吐患者13例,就诊时间2日至2周,平均8.2天。入院常规行纯音测定检查,轻度[听阈10-30Db(HL)]:17例、中度[听阈31-60Db(HL)]:14例、重度[听阈61-90Db(HL)]:9例、全聋[听阈>90Db(HL)]:3例。患者无头部外伤史、无耳毒性药物的使用及中耳炎、无相关耳道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以下治疗:马来酸桂哌奇特扩血管,每天1次;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每天1次;维生素B1、维生素B12营养神经、能量合剂治疗,连续治疗10天。
疗效评定方法:根据中华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疗效标准[3],痊愈:平均听阈(0.25~4.0kHz)恢复正常或达到健侧耳水平,或达到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平均听阈提高30dB(HL)以上;有效:平均听阈提高15~30dB(HL);无效:平均听阈改善不足15dB(HL)。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观测项目: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听力损失程度、耳聋的类型、就诊时间、伴随耳鸣、伴随眩晕等。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因素与疗效的关系,见表1
年龄(岁)耳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2011432281.8%△20-40251524484%△>4018721855.6%△P<0.05
性别因素与疗效的关系,见表2
性别耳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男281442871.4%女261235676.9%2.3 就诊时间与疗效的关系,见表3
就诊时间(天)耳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10301854390%△>10248231154.2%△P<0.05
2.4 听力损失程度与疗效的关系,见表4
听力损失程度耳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轻度171131288.2%△中度13821284.6%△重度14514471.4%△全聋10211640%△P<0.05
2.5 耳聋的类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5
耳聋类型耳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低频型16923287.5%△平坦型15922286.7%△高频型13621469.2%△全聋型10211640%△P<0.05
2.6 耳鸣与疗效的关系,见表6
耳鸣耳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无341755779.4%△有20922765%△P<0.05
2.7 眩晕与疗效的关系,见表7
眩晕耳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无372065683.8%△有17612852.9%△P<0.05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治疗的总有效率与性别无相关性,而与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耳聋的类型、就诊时间、伴随耳鸣及眩晕症状有显著相关性。
3 讨论
特发性突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目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生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前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个假说:1)循环障碍学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耳蜗的微循环功能障碍,由于内耳血栓形成,血流量下降导致耳蜗灌注减少,内耳缺血缺氧,其毛细胞发生坏死和退变[4]。2)感染学说:目前部分学者认为突聋的发生与感染有密切相关性,病原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起内耳毛细胞的损伤,引起迷路炎从而破坏神经上皮。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突聋的相关关系:有文献报道[5]人体焦虑时引起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引起体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使内耳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引起内耳缺血。4)窗膜破裂学说:部分学者认为,外伤、跳水、气压伤等因素可导致内耳的压强发生改变,引起窗膜发生破裂,导致内外淋巴混合或外淋巴瘘[6]。
本研究通过通过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扩容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综合措施的治疗,使内耳循环障碍改善,毛细胞的缺血、缺氧情况缓解,使内耳损伤恢复,促进了患者听力得到恢复。但由于目前突聋的发生机制仍然不明,其治疗现无统一的方案,导致疗效难以评价,因此有必要对引起突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其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可能会取得不错的疗效。本研究发现突聋与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耳聋的类型、就诊时间、伴随耳鸣及眩晕症状有显著相关性,对发病时间短、听力损失程度轻、无相关伴随症状出现的聋,其治疗效果往往较好,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及时作出确诊,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督促患者早期规律治疗,以期能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的听力。
参考文献
[1] 张晓彤,许珉,段茂利,等.突发性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07(2):152-156.
[2] 陈平.突发性聋的药物治疗进展.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3):483-485.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325.
[4] 倪茂美,李德宏,彭维晖,等.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比较[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2):74-76.
[5] 周焕,白素娟,周玉贞,等.突发性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2011,19(1):59-61.
[6] 刘素芬,郭领.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3):323-324.
关键词:特发性突聋病因治疗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33-01 突发性耳聋(suddensensorineuralheatingloss,SSHL)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30分贝以上,至少出现在3个邻近听力检测频率,在几小时到几天内听力下降达到高峰,可伴有眩晕和耳鸣,部分患者可在发病2周内出现听力自然恢复、显著恢复或部分恢复[1],自1944年Dekleyn报道以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及年轻化的趨势,病因目前仍然不明确,现在存在多种学说,内耳供血障碍学说、窗膜破裂学说、自身免疫学说、病毒感染学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学说等[2],因其病因不明确,导致治疗效果欠佳,部分病人经治疗后导致听力的永久性损害,成为严重危害健康的一种耳科疾病。本文选取了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3例特发性突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43例特发性突聋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为41.3±5.4岁,11例为双侧耳聋,32例为单侧耳聋,患耳总数54耳,伴耳鸣患者20例,伴头晕、呕吐患者13例,就诊时间2日至2周,平均8.2天。入院常规行纯音测定检查,轻度[听阈10-30Db(HL)]:17例、中度[听阈31-60Db(HL)]:14例、重度[听阈61-90Db(HL)]:9例、全聋[听阈>90Db(HL)]:3例。患者无头部外伤史、无耳毒性药物的使用及中耳炎、无相关耳道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以下治疗:马来酸桂哌奇特扩血管,每天1次;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每天1次;维生素B1、维生素B12营养神经、能量合剂治疗,连续治疗10天。
疗效评定方法:根据中华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疗效标准[3],痊愈:平均听阈(0.25~4.0kHz)恢复正常或达到健侧耳水平,或达到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平均听阈提高30dB(HL)以上;有效:平均听阈提高15~30dB(HL);无效:平均听阈改善不足15dB(HL)。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观测项目: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听力损失程度、耳聋的类型、就诊时间、伴随耳鸣、伴随眩晕等。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因素与疗效的关系,见表1
年龄(岁)耳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2011432281.8%△20-40251524484%△>4018721855.6%△P<0.05
性别因素与疗效的关系,见表2
性别耳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男281442871.4%女261235676.9%2.3 就诊时间与疗效的关系,见表3
就诊时间(天)耳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10301854390%△>10248231154.2%△P<0.05
2.4 听力损失程度与疗效的关系,见表4
听力损失程度耳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轻度171131288.2%△中度13821284.6%△重度14514471.4%△全聋10211640%△P<0.05
2.5 耳聋的类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5
耳聋类型耳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低频型16923287.5%△平坦型15922286.7%△高频型13621469.2%△全聋型10211640%△P<0.05
2.6 耳鸣与疗效的关系,见表6
耳鸣耳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无341755779.4%△有20922765%△P<0.05
2.7 眩晕与疗效的关系,见表7
眩晕耳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无372065683.8%△有17612852.9%△P<0.05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治疗的总有效率与性别无相关性,而与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耳聋的类型、就诊时间、伴随耳鸣及眩晕症状有显著相关性。
3 讨论
特发性突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目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生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前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个假说:1)循环障碍学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耳蜗的微循环功能障碍,由于内耳血栓形成,血流量下降导致耳蜗灌注减少,内耳缺血缺氧,其毛细胞发生坏死和退变[4]。2)感染学说:目前部分学者认为突聋的发生与感染有密切相关性,病原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起内耳毛细胞的损伤,引起迷路炎从而破坏神经上皮。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突聋的相关关系:有文献报道[5]人体焦虑时引起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引起体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使内耳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引起内耳缺血。4)窗膜破裂学说:部分学者认为,外伤、跳水、气压伤等因素可导致内耳的压强发生改变,引起窗膜发生破裂,导致内外淋巴混合或外淋巴瘘[6]。
本研究通过通过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扩容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综合措施的治疗,使内耳循环障碍改善,毛细胞的缺血、缺氧情况缓解,使内耳损伤恢复,促进了患者听力得到恢复。但由于目前突聋的发生机制仍然不明,其治疗现无统一的方案,导致疗效难以评价,因此有必要对引起突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其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可能会取得不错的疗效。本研究发现突聋与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耳聋的类型、就诊时间、伴随耳鸣及眩晕症状有显著相关性,对发病时间短、听力损失程度轻、无相关伴随症状出现的聋,其治疗效果往往较好,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及时作出确诊,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督促患者早期规律治疗,以期能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的听力。
参考文献
[1] 张晓彤,许珉,段茂利,等.突发性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07(2):152-156.
[2] 陈平.突发性聋的药物治疗进展.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3):483-485.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325.
[4] 倪茂美,李德宏,彭维晖,等.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比较[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2):74-76.
[5] 周焕,白素娟,周玉贞,等.突发性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2011,19(1):59-61.
[6] 刘素芬,郭领.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3):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