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本。在此标准下,全国各地都在实行课改;而英语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在高中课程中越来越重要。怎样利用课程改革促进英语教学,真正呈现课堂活力,这是本文所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5+30+10” 课改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31-0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我校在借鉴其他省份课改模式的基础上,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经过反复摸索、探讨与创新,最终确立了“‘5+30+10’三时段学案导航课堂”教学模式。本人现就在此模式下实施的英语教学加以探讨。
1 培训
课改需要操作者的了解。所以先培训老师,再培训学生。
“5+30+10”三时段是对一节课的时间分解。“5”指的是课前5 min的同伴交流,老师学情调查;“30”指的是课中30 min课堂展示;“10”指的是课堂结束前10 min发下节课内容的导学案并进行预习指导;学案导航指的是课内接课外,即每节课的后10 min接下节课,通过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的课外的时间得到了牵制。通过导学案使学生预习有了目标,教师上课有了针对性。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编制的导学案为指南针、方向盘、路线图,教师指导预习、学生自主独立预习、同伴交流预习、学生展示、质疑互动、教师点拨、纠错整理等完成教学的一种模式。
6~8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设行政组长及学习组长,分管组内的卫生纪律和作业的检查与收取。学习组长兼在课堂上起带头督促作用。在监督小组的监督下,各计分小组成员把分数汇总,每2周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在班会上予以公示,由得分最高的优秀小组向得分最低的待改进小组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要求作为惩罚,得分高者不断累积,在年终时予以奖励。
2 实施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今的教育改革要冒着别人想象不到的风险去坚持。我校从轰轰烈烈的外出学习到静下心来自己探讨,再到真正实行,一路走来,无比坎坷,也正是在实践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从而引发思考。
问题一:课前5 min是保障整节课顺利实施甚至出彩的关键。那怎样才能保证前5 min课堂讨论的有效实施?两个方面—导学案的精彩编排和学生课下的精心预习。缺一不可。首先解决导学案的问题。这是对整个年级同组学科老师的要求:既要反映书本上的内容,让学生立足于书本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又要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问题,拔高教学,让学生运用小组的集体智慧去寻得可能的答案。每课一案。英语组的7人每次都共同研讨一张导学案,费时费力,且效果不理想。于是决定分成三组,经验丰富者带动缺乏经验者。每组1单元的任务量,一人主编,其他成员审核,再请其他组的人员审核,一编二审,真正保证导学案的质量。新课前3天印好,备学生提前预习。那学生的预习问题呢?初步的解决方案是让学生依着导学案的指引和老师上一节课10 min的预习指导,以书本为根本,借助参考书和组内的资源,先解决部分问题。
问题二:课前还需要导入么?
若单纯从课改模式看,它根本没留在传统课上课前导入的时间。因为学生在预习导学案的过程中,已经了解老师新课的内容。但作为一门语言,英语具有语言的衔接性与连贯性。如果不加任何形式的引入,直接进入课堂学习与讨论,总是感觉很突兀。一位刚上过课改公开课的老师就以她在公开课教学的准备工作为例:先是按照5+30+10的时间试上了一遍,但发觉在前几分钟的处理上略显生硬,她便试着加入导入性的语言,尽管只是一句话带过,但感觉整个课堂很流畅,之后的公开课也赢得了外校老师的肯定。之后,她在处理新课的时候,会适当的导入1~2 min左右,先把学生带入课堂。她的话获得了多数老师的支持。如今,英语老师在上课时还是会依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模式,让学生更轻松的进入课堂。以人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的课文《Healthy Eating》为例。老师先利用幻灯片放映几张食物的图片,再让学生关注书本2幅图画所展示的人物:瘦永慧和胖王鹏,利用人物形象的巨大反差,让学生去思考:怎么才能真正做到合理饮食?五分钟时间去讨论解决吧!你会看到孩子们脸上所呈现出的兴奋之情:对啦,谁会愿意成为一个大胖子或小竹竿呢?—— 这便是导入话题带来的好效果。
问题三:为何在课改一段时间后学生课上反应不积极了?
怎样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解决方案:表演。以必修二第四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为例。这个话题本身就比较有趣味,况且,在编制导学案时,就给学生留有不少发挥空间。因为之前进行了很好的预设,学生们对于Role-play部分的对话练习进行的不错。借此机会,老师留给学生角色扮演类的对话—书本27面的辩论作为家庭作业,第二天分小组表演,并评出最优表演组。这其实是有难度的一项作业:不仅涉及到词汇量,还要探索问题的深度-从不同的身份角度来提出是保护地方经济还是保护环境。可学生还真让老师刮目相看。有一组在临上台表演前就烘托出了严肃的法院氛围。他们准备的有铃铛,有法官用的木槌。法官站在讲台上,余下的人物先集体亮相,再原地就座,之后再做一一陈述。法官在最后还做了总结并宣判。他们下台时,赢得了持久的掌声。这次课堂活动,谁输谁胜并非关键,关键是让学生又重新找回了在课堂上的活力。诚如埃利斯(R.Ellis,1991)所说:“没能给学习者提供自然交际机会的教学活动,将会使学习者失去接触语言材料的主要来源,从而阻止习得的进行。”
由此可见,课改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可以更好发展的大舞台。教学者应以此为契机,把握全局,发挥更好的指导者的力量,而不是一个模式下的生搬硬套者,否则,课改也只能流为形式,重新变成如传统课堂教学一般的“独角戏”,只是这时是由学生自导自演,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只会是更大的伤害。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认为:“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师生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本人坚信:课堂改革是一个大趋势,我校的“‘5+30+10’三时段学案导航课堂”教学模式也是符合学校实际的,只不过在教学之初,还需要在贯彻执行的时候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所以,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新《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就像哈佛图书馆教育学生所述:“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再结合中国的一句古语:“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在课改的路上學习不止,教学之路更会永不止步,越走越远,也越走越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阜阳四中教科处.“‘5+30+10’三时段学案导航课堂”培训材料[Z].2011.
[3] 左焕琪.外语教学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5+30+10” 课改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31-0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我校在借鉴其他省份课改模式的基础上,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经过反复摸索、探讨与创新,最终确立了“‘5+30+10’三时段学案导航课堂”教学模式。本人现就在此模式下实施的英语教学加以探讨。
1 培训
课改需要操作者的了解。所以先培训老师,再培训学生。
“5+30+10”三时段是对一节课的时间分解。“5”指的是课前5 min的同伴交流,老师学情调查;“30”指的是课中30 min课堂展示;“10”指的是课堂结束前10 min发下节课内容的导学案并进行预习指导;学案导航指的是课内接课外,即每节课的后10 min接下节课,通过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的课外的时间得到了牵制。通过导学案使学生预习有了目标,教师上课有了针对性。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编制的导学案为指南针、方向盘、路线图,教师指导预习、学生自主独立预习、同伴交流预习、学生展示、质疑互动、教师点拨、纠错整理等完成教学的一种模式。
6~8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设行政组长及学习组长,分管组内的卫生纪律和作业的检查与收取。学习组长兼在课堂上起带头督促作用。在监督小组的监督下,各计分小组成员把分数汇总,每2周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在班会上予以公示,由得分最高的优秀小组向得分最低的待改进小组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要求作为惩罚,得分高者不断累积,在年终时予以奖励。
2 实施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今的教育改革要冒着别人想象不到的风险去坚持。我校从轰轰烈烈的外出学习到静下心来自己探讨,再到真正实行,一路走来,无比坎坷,也正是在实践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从而引发思考。
问题一:课前5 min是保障整节课顺利实施甚至出彩的关键。那怎样才能保证前5 min课堂讨论的有效实施?两个方面—导学案的精彩编排和学生课下的精心预习。缺一不可。首先解决导学案的问题。这是对整个年级同组学科老师的要求:既要反映书本上的内容,让学生立足于书本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又要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问题,拔高教学,让学生运用小组的集体智慧去寻得可能的答案。每课一案。英语组的7人每次都共同研讨一张导学案,费时费力,且效果不理想。于是决定分成三组,经验丰富者带动缺乏经验者。每组1单元的任务量,一人主编,其他成员审核,再请其他组的人员审核,一编二审,真正保证导学案的质量。新课前3天印好,备学生提前预习。那学生的预习问题呢?初步的解决方案是让学生依着导学案的指引和老师上一节课10 min的预习指导,以书本为根本,借助参考书和组内的资源,先解决部分问题。
问题二:课前还需要导入么?
若单纯从课改模式看,它根本没留在传统课上课前导入的时间。因为学生在预习导学案的过程中,已经了解老师新课的内容。但作为一门语言,英语具有语言的衔接性与连贯性。如果不加任何形式的引入,直接进入课堂学习与讨论,总是感觉很突兀。一位刚上过课改公开课的老师就以她在公开课教学的准备工作为例:先是按照5+30+10的时间试上了一遍,但发觉在前几分钟的处理上略显生硬,她便试着加入导入性的语言,尽管只是一句话带过,但感觉整个课堂很流畅,之后的公开课也赢得了外校老师的肯定。之后,她在处理新课的时候,会适当的导入1~2 min左右,先把学生带入课堂。她的话获得了多数老师的支持。如今,英语老师在上课时还是会依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模式,让学生更轻松的进入课堂。以人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的课文《Healthy Eating》为例。老师先利用幻灯片放映几张食物的图片,再让学生关注书本2幅图画所展示的人物:瘦永慧和胖王鹏,利用人物形象的巨大反差,让学生去思考:怎么才能真正做到合理饮食?五分钟时间去讨论解决吧!你会看到孩子们脸上所呈现出的兴奋之情:对啦,谁会愿意成为一个大胖子或小竹竿呢?—— 这便是导入话题带来的好效果。
问题三:为何在课改一段时间后学生课上反应不积极了?
怎样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解决方案:表演。以必修二第四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为例。这个话题本身就比较有趣味,况且,在编制导学案时,就给学生留有不少发挥空间。因为之前进行了很好的预设,学生们对于Role-play部分的对话练习进行的不错。借此机会,老师留给学生角色扮演类的对话—书本27面的辩论作为家庭作业,第二天分小组表演,并评出最优表演组。这其实是有难度的一项作业:不仅涉及到词汇量,还要探索问题的深度-从不同的身份角度来提出是保护地方经济还是保护环境。可学生还真让老师刮目相看。有一组在临上台表演前就烘托出了严肃的法院氛围。他们准备的有铃铛,有法官用的木槌。法官站在讲台上,余下的人物先集体亮相,再原地就座,之后再做一一陈述。法官在最后还做了总结并宣判。他们下台时,赢得了持久的掌声。这次课堂活动,谁输谁胜并非关键,关键是让学生又重新找回了在课堂上的活力。诚如埃利斯(R.Ellis,1991)所说:“没能给学习者提供自然交际机会的教学活动,将会使学习者失去接触语言材料的主要来源,从而阻止习得的进行。”
由此可见,课改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可以更好发展的大舞台。教学者应以此为契机,把握全局,发挥更好的指导者的力量,而不是一个模式下的生搬硬套者,否则,课改也只能流为形式,重新变成如传统课堂教学一般的“独角戏”,只是这时是由学生自导自演,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只会是更大的伤害。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认为:“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师生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本人坚信:课堂改革是一个大趋势,我校的“‘5+30+10’三时段学案导航课堂”教学模式也是符合学校实际的,只不过在教学之初,还需要在贯彻执行的时候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所以,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新《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就像哈佛图书馆教育学生所述:“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再结合中国的一句古语:“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在课改的路上學习不止,教学之路更会永不止步,越走越远,也越走越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阜阳四中教科处.“‘5+30+10’三时段学案导航课堂”培训材料[Z].2011.
[3] 左焕琪.外语教学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