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文化沃土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d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城市竞争逐步转变为以知识和技术为主的竞争。知识的无国界性、无限供应性和非独占性又促使这种竞争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激烈程度也日趋增加,迫使城市经济发展必须进行不断创新,以迎接新的挑战。
  什么是“创新型城市”?
  要理解“创新型城市”,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创新”。“创新”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他在 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创新理论。他认为,经济之所以不断的发展,是因为在经济体系中不断地引入创新,经济本身存在着某种破坏均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这就是“创新”活动。后来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与层次对创新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创新可以凭借其创造性、整合性和开放性,通过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各种资源,将知识转换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创新型城市”是能够激活创新意识,集聚创新资源,发挥创新作用,创造创新成果,把创新作为基本驱动力推动城市发展的城市,其对所在城市群或更大范围内的其他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它是涵盖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融资创新、营销创新等全社会创新的一个创新体系。从创新氛围来看,该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创新主体来看,城市本身就是人才和技能的聚集点;从创新条件来看,城市拥有齐全、标准的设施设备,能够自我成长出最具附加价值的服务部门。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创新型城市是对创新要素集聚和发挥作用的城市发展模式的一种高度概括,主要指依赖科技、知识、文化、人才、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创新型城市的关键词在于“创新”和“城市”。创新,意味着城市的竞争力专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城市,则意味着参与创新的主体不仅指企业、行业和产业,而是整个城市都参与到创新之中。
  
  二、城市文化形态特点及其作用
  
  城市不仅仅是政治学、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上的一个单位,它更是一个文化上的单位。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这个文化形态基本上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城市物质文化,二是城市精神文化。交通、街道、建筑、房屋等等城市的表象构成了城市物质文化;城市居民的行为方式、理念、规范、准则、历史文脉等等城市的内核构成了城市精神文化。这两个方面的总和构成了城市文化的内容。这个庞大内容中的灵魂就是城市精神文化。
  1、城市物质文化
  城市物质文化是由我们亲手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城市文化。在城市物质文化建设中,美丽优雅、清洁舒适的城市能使人心境愉悦;高大美观、新颖别致的建筑能使人充满自豪;各种体育、文娱设施能让人身心活跃,积极向上。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中,市民耳濡目染,会自觉去珍爱它。这是形象的魅力,是美的引力。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因此,在美的城市形象给市民以感性的“美的愉悦”,而最终达到理性的“美的行为”的实现。
  2 、城市精神文化
  一个城市必须要具备一种精神,一种催人奋发的精神。人是塑造城市精神文化的主体,是城市精神文化长盛不衰的动力。面向新世纪,城市精神文化包含博大精深的内涵,体现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蕴。城市精神文化是一个城市价值理念体系。居民素质的提升、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发展、政府形象改善和干部队伍建设都属于城市精神文化的建设。城市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出城市历史发展的丰厚文化底蕴、体现出现实和未来城市发展要求的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出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劣根性。
  
  三、文化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系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土壤。城市是有生命的。她的生长过程离不开理性的设计,否则必将陷入混沌与无序;同时也需要情感的灌溉,没有感情色彩的城市必然是缺乏活力和枯燥无味的。理性与情感互为肌理,构成的便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土壤。每一个城市与每一个人一样,都有其不同的特性。城市之间相区别的特质就是文化的特色和品位,建设创新型的城市,不仅意味着城市经济实力和科技含量的提升,更意味着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文化竞争力的增强。
  一个城市以其先进文化、特有的智慧凝聚城市的创新精神。城市建设的硬环境是短时间内可以卓见成效、可以比较容易衡量的方面,而城市发展的文化土壤,包括了城市管理、市民素质、法治意识、人文精神等方面的体现,则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引导。一个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予我们创新精神的基础;而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给予我们创新精神的动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社会意识和人文素质,促进城市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才能促进城市文化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面向未来的发展。
  由此可见,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土壤。文化的底蕴为创新型城市的形成提供了吸引凝聚的作用、涵养孕育的作用、驱动发展的作用。
  
  四、建设创新型城市文化精神的典型
  
  西方学者宾格勒认为:“将一个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内在气质和根本价值追求,是内化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哲学法则,是体现城市独特风格的显著符号,是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抽象理念。因此,城市精神在本质上来说,就是城市的文化精神。城市文化精神植根于城市的历史、体现于城市的现实、昭示着城市未来的精神风貌,引导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城市创新的导向与核心。在每一座现代化城市崛起的背后,都有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在支撑和推动,这就是现代城市的文化精神。
  近百年来,上海一直是中国规模最大、经济最发达的超大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因此,有人提出现代的上海精神应是一种“新海派精神”,即为包容和谐精神、拼博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精神、高效务实精神和爱国敬业精神。现代的上海精神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紧跟时代改革开放之步伐,肩负振兴中华之使命,有海纳百川、包容万物之胸襟,有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之锐气,有精明能干、高效务实之作风,有振兴中华、爱国敬业之雄心。上海文化精神已成为上海的灵魂,成为上海前进的动力之源。
  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濒临太平洋最大的城市,是当前美国最具活力和最富魅力的城市之一,它既是举世闻名的波音公司的大本营,也是高科技产业微软公司的摇篮。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迅猛发展,也是美国西部大规模开发的时期。在西部开发和横贯大陆铁路修建的推动下,美国工商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之间的角逐也不断加剧。西雅图居民为了发展经济和建设城市,经历了不少的艰辛和挫折,终于在众多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西雅图之所以能在19世纪后半叶崛起,不仅因为它拥有有利的地理位置,而且因为它的公民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即“西雅图精神”。这种“西雅图精神”是以市民们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创造精神以及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在这种精神之下,西雅图市民逐渐建起了与重要的铁路干线相连接的运输线,使西雅图与内陆的经济联系得到很大加强。他们还千方百计利用外界市场和资本,发展城市的经济、文化事业。可以说是西雅图精神激活了城市,促进了西雅图的飞速发展。
  
  五、如何培育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文化沃土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创新型城市内涵极其丰富,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环境创新、文化氛围创新和思想观念创新。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体制机制创新是保障,发展环境创新是条件,文化氛围创新是基础,思想观念创新是先导。培育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文化沃土,要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
  
  1、努力培育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社会风尚
  一个城市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2、努力培育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政府态度
  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敢为天下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和敢于挑战一切陈规陋习的风气,对各种创新和探索要持一种支持以至赞赏的态度,形成反对保守、鼓励创新的普遍氛围,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不竭动力。创新型城市建设,切入点首先是企业,就是要着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更多的创新型企业。而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政府。实践证明,政府环境的创新是制约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开展政务环境创新活动,目的就是要消除服务障碍,改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政府要耕好地、施好肥、浇足水,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的快速成长搭建沃土平台。政府构建宜于创新的环境,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放的心态,在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上下功夫。要解决政府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政府的行为要有利于培育建设创新型城市相适应的高级生产要素,比如像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研发、金融、营销、物流、会计、律师等知识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组织等等。政府在培育这些高级生产要素方面可以有所作为,有些地方应该说大有作为。政府行为要有正确的理解,由过去那种着力于扶持某个企业、某个产业的行为转向服务型的政府行为,把政府行为从运动员变为裁判员,从划桨者变为掌舵者。比如,促进相关的教育、职业培训,促进相关服务业,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等,政府可以做这些事情。
  
  3、努力培育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市民素质
  拥有整体素质优良的市民,是一个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体现和标志。高品位的文化城市要靠高素质的市民创建,高品位的文化城市也为培育高素质的市民创造着条件,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提升市民整体素质,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活动,构建公民道德体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同样一个城市也是有自己的城市精神的,这种精神是一个城市发展和繁荣的动力,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过程中,市民要自觉地弘扬和培育可贵的城市精神,并且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种精神的内涵,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还要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的社会要不断改善公民的生存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创造优美的城市文化环境,所以,提升市民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大力提倡学习之风,引导市民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市民共同建设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作者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
其他文献
目前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急剧转型的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使用,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增多。随着现代昆明的建设,我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力,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我区城镇。这个群体缓和了我区城市发展中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环境、城镇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社会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已经成为
Ajax程序能够不留痕迹地调用Server应用程序或Web Service,并处理返回数据迅速更新网页,让人几乎忘了Client端与Server端的存在。尽管Ajax技术为用户创建了更好的体验感受,然
几年来,巨野县中医院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建设文明医院为目标,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文明单
针对目前市场中传统IP-VPN服务的局限性,提出优质IP-VPN服务的新标准与优质IP-VIP服务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