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21世纪对人的素质的根本要求。“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正是为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为他们日后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在小学阶段,阅读课文中说明文占相当比例,如传统篇目《太阳》、《马踏飞燕》等。这些说明文大多语言朴素,内容平实,文章结构也清楚明了,有规可循。
编者旨在让学生多了解大自然,认识并掌握某些科学知识,因此,教学这类课文时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要本着“激发学生兴趣,促其自主学习”的原则来进行,下面我就以《冬眠》一课为例,谈谈教法的一些尝试。
1.了解内容,提出问题。说明文活动化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传统阅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对课文内容不深细挖,对语言文字也不逐句剖析,而是借鉴活动课“趣、活、动”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为自主、更为愉快地学习。
教《冬眠》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带着“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中能读懂哪些内容”的问题,反复通读课文,学生依据不同的阅读水平,在各自头脑中形成文章内容的“雏形”,再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进行交流,在这种小范围的知识传递中,既能使学生就一些简单的内容达到共识,又能互为补充,缩短学生彼此之间的认识差距。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各抒己见,把在学习小组内读懂的内容在全班汇报,以巩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学启于思,思启于疑”,以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于是顺势引导学生带着《冬眠》这篇课文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进一步来读课文。由于教学中没有琐碎的问题拽着学生的思维,因而学生学起来轻松,学生在自悟自得、互问互答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
2.广泛涉猎,拓展视野。应该说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课堂上承担的“任务”决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家庭作业,同为这不是课堂内容的机械重复,学生要想很好地完成任务,就必须动脑筋,下功夫,费气力。
学生面对自己和同学们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急欲探知究竟,但由于我们的学生平日里无意识看书居多,缺少社会实践,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不能对这些不知从何入手的学生不闻不问,而应抓住机会,适时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环节打破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学生的学习形式更开放,学习内容更自主,学习情绪更积极。
3.交流反馈,求同存异。“十次表扬,不如一次表现”。学生经过认真的学习、准备,对上节课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理解,而此时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有一个能够展示自己学习成绩的机会。所以,及时地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由各学习小组选出代表,对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进行汇报,组内其他成员予以补充,其他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的学生也可以加以补充或纠正。在汇报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对课文中包含的问题,学生没有太多分歧,但对课外的一些问题却有些争执。
如“什么样的动物冬眠”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冷血动物才冬眠”和“冬眠的动物除了冷血动物还有哺乳动物”这两种意见。类似的问题学生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这时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某一方面。不妨让学生带着“究其所以然”的强烈愿望,再到“课外老师”那儿去找出答案。这种求同存异的教学方式,表面上是给课堂教学留下了“小尾巴”,而这恰恰激发了学生征服疑难、探求真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保持着长久的学习内驱力。
二、培养自主学习,促进主动发展
在教《鸟的天堂》时,我采用“扶放结合、变序导入、质疑问难、激发想象、自读自悟”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读、说、议、悟来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1.采用变序法,指导质疑。文贵在精,往往精华也许只在一句,甚至一字。《鸟的天堂》课文末尾,有一概括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教学时,我采用变序法,从“骗”字入手,帮助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课。
回顾课文,让学生明白两次观察的结果才使“我真正认识‘鸟的天堂’,才没有受‘骗’”。由这两个“骗”字巧妙地让学生悟出:对大自然的正确认识,必须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从而引出本单元训练重点“静态”和“动态”。
2.抓住重点,读议结合。这篇课文较长,重点段落突出,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教学更有效呢?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分析时抓“榕树”和“鸟”这两个字重点段中的重点词、重点句进行分析,这样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品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认识活动中,不仅体会到大榕树充满生机的美,从而发展了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
3.放手自学,激励想象。苏霍姆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窨。
教学第三段时,我要求学生速读课文,说说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鸟的活动的场面,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哪个句子,为什么喜欢,从而集会作者遗词造句的匠心,体会“鸟的天堂”里热闹的景象。
教学第13自然段前,我可先让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身处“鸟的天堂”,再现作者“应接不暇的情景”,然后启发想象。说明鸟和人类一样有感情,鸟儿把这株树当作自己的家,可见鸟儿生活在这里是非常的幸福、自由和快乐,从而让学生明白文中不加绰号的鸟的天堂是指鸟的乐园,而加绰号的鸟的天堂是指茂盛的大榕树。
4.领悟感受,归纳总结。本文树美、鸟美是自然物美,教学中我通过范读,有感情朗读、听录音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认真体味,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从“这里的农民爱鸟心灵更美”,自然引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从小做起,爱护自然,保护鸟类的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又一次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使我教学效果跃上了新的台阶。我坚信在辛勤汗水的浇灌下,我的教学观念会有新突破。
(河南省鹿邑县教体局教研室)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在小学阶段,阅读课文中说明文占相当比例,如传统篇目《太阳》、《马踏飞燕》等。这些说明文大多语言朴素,内容平实,文章结构也清楚明了,有规可循。
编者旨在让学生多了解大自然,认识并掌握某些科学知识,因此,教学这类课文时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要本着“激发学生兴趣,促其自主学习”的原则来进行,下面我就以《冬眠》一课为例,谈谈教法的一些尝试。
1.了解内容,提出问题。说明文活动化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传统阅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对课文内容不深细挖,对语言文字也不逐句剖析,而是借鉴活动课“趣、活、动”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为自主、更为愉快地学习。
教《冬眠》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带着“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中能读懂哪些内容”的问题,反复通读课文,学生依据不同的阅读水平,在各自头脑中形成文章内容的“雏形”,再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进行交流,在这种小范围的知识传递中,既能使学生就一些简单的内容达到共识,又能互为补充,缩短学生彼此之间的认识差距。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各抒己见,把在学习小组内读懂的内容在全班汇报,以巩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学启于思,思启于疑”,以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于是顺势引导学生带着《冬眠》这篇课文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进一步来读课文。由于教学中没有琐碎的问题拽着学生的思维,因而学生学起来轻松,学生在自悟自得、互问互答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
2.广泛涉猎,拓展视野。应该说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课堂上承担的“任务”决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家庭作业,同为这不是课堂内容的机械重复,学生要想很好地完成任务,就必须动脑筋,下功夫,费气力。
学生面对自己和同学们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急欲探知究竟,但由于我们的学生平日里无意识看书居多,缺少社会实践,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不能对这些不知从何入手的学生不闻不问,而应抓住机会,适时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环节打破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学生的学习形式更开放,学习内容更自主,学习情绪更积极。
3.交流反馈,求同存异。“十次表扬,不如一次表现”。学生经过认真的学习、准备,对上节课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理解,而此时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有一个能够展示自己学习成绩的机会。所以,及时地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由各学习小组选出代表,对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进行汇报,组内其他成员予以补充,其他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的学生也可以加以补充或纠正。在汇报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对课文中包含的问题,学生没有太多分歧,但对课外的一些问题却有些争执。
如“什么样的动物冬眠”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冷血动物才冬眠”和“冬眠的动物除了冷血动物还有哺乳动物”这两种意见。类似的问题学生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这时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某一方面。不妨让学生带着“究其所以然”的强烈愿望,再到“课外老师”那儿去找出答案。这种求同存异的教学方式,表面上是给课堂教学留下了“小尾巴”,而这恰恰激发了学生征服疑难、探求真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保持着长久的学习内驱力。
二、培养自主学习,促进主动发展
在教《鸟的天堂》时,我采用“扶放结合、变序导入、质疑问难、激发想象、自读自悟”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读、说、议、悟来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1.采用变序法,指导质疑。文贵在精,往往精华也许只在一句,甚至一字。《鸟的天堂》课文末尾,有一概括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教学时,我采用变序法,从“骗”字入手,帮助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课。
回顾课文,让学生明白两次观察的结果才使“我真正认识‘鸟的天堂’,才没有受‘骗’”。由这两个“骗”字巧妙地让学生悟出:对大自然的正确认识,必须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从而引出本单元训练重点“静态”和“动态”。
2.抓住重点,读议结合。这篇课文较长,重点段落突出,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教学更有效呢?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分析时抓“榕树”和“鸟”这两个字重点段中的重点词、重点句进行分析,这样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品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认识活动中,不仅体会到大榕树充满生机的美,从而发展了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
3.放手自学,激励想象。苏霍姆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窨。
教学第三段时,我要求学生速读课文,说说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鸟的活动的场面,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哪个句子,为什么喜欢,从而集会作者遗词造句的匠心,体会“鸟的天堂”里热闹的景象。
教学第13自然段前,我可先让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身处“鸟的天堂”,再现作者“应接不暇的情景”,然后启发想象。说明鸟和人类一样有感情,鸟儿把这株树当作自己的家,可见鸟儿生活在这里是非常的幸福、自由和快乐,从而让学生明白文中不加绰号的鸟的天堂是指鸟的乐园,而加绰号的鸟的天堂是指茂盛的大榕树。
4.领悟感受,归纳总结。本文树美、鸟美是自然物美,教学中我通过范读,有感情朗读、听录音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认真体味,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从“这里的农民爱鸟心灵更美”,自然引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从小做起,爱护自然,保护鸟类的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又一次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使我教学效果跃上了新的台阶。我坚信在辛勤汗水的浇灌下,我的教学观念会有新突破。
(河南省鹿邑县教体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