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
冯庆,辽宁沈阳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任职于中国国家话剧院美术中心,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民进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民进画院副院长。
翻开冯庆的油画作品集,立刻被他笔下美丽梦幻、神圣空灵的冰雪世界吸引。雪压枝头的雾凇、潺潺流动的溪水、冰雪覆盖的远山、雪林中的鹿群、空中飞舞的仙鹤……虽是冰雪却感觉不到寒冷,色彩单纯却不单调,冯庆的雪让人感到富有生命、诗意盎然。
寄情思和希翼于冰雪
冯庆出生在辽宁沈阳的一个美术世家,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热爱绘画,东北雪国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为他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
“我在东北出生长大,东北的冬天特别冷,一年里基本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下雪,有时候气温能达到零下50度。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铲雪、打雪仗、玩雪球、滑冰车……闭上眼睛之后,我所能看到的仍然是素颜、纯净的雪的世界。在我的心目中,雪是活生生的精灵;在我笔下的雪中,我获得了新的生命。那里,有我的情思,有我的希翼,有我的喜怒哀乐,有我的理想和追求。”故乡的成长经历让冯庆对冰雪有着最精妙的理解和最深沉的热爱,冰雪丰富了他的感情世界,栖居在他的生活中。
正是源于对冰雪的情有独钟,冯庆不仅凭着深厚的绘画功底表现冰雪的美,而且开掘了冰雪的精神和灵魂。因此,当冯庆把冰雪所象征的感情用纯熟的画功展现在画布上时,才引起了观赏者的共鸣。
1988年,年仅32岁的冯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雪国精灵——冯庆油画展”。他的作品《故乡》、《塞外冬色》等以超凡脱俗的表现技法给当时的画界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冯庆被著名艺术家刘开渠赋予“雪国精灵”的美誉,他的油画作品又多以冰雪为主要题材,所以美术界称他为“雪画家”。
入画坛40余载,冯庆为了弘扬冰雪文化笔耕不辍,填补了冰雪在中国油画中的空白。冯庆及其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国日报》、《解放军报》等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均为他做过专题片。他曾获中国、美国、英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等联合颁发的“世界名人证书”,同时被授予“书画名人”称号。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开明画院院长吴山明这样评价冯庆的画:“他有自己的风格,有一种单纯美。一个画家的作品能够感人,第一在于情感,包括个人的情感、乡土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情感; 第二是要有情怀。冯庆的每张画都像诗一样,他的画的确使我联想起北方的雪景,冯庆先生将中西方绘画的技巧结合得很好,他的画有中国味道,如大塊的空白与疏密,再者是也运用了很多中国绘画中的构成方式。”
与奥运的不解之缘
2015年,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北京也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听到这个消息后,冯庆激动万分。其实冯庆一直与奥运有着不解之缘。1990年,冯庆任北京亚运会艺术节组委会成员。此后,他先后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年活动、2012年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美术大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美术大展、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奥林匹克美术大会。
“北京携张家口共同举办2022年第24 届冬奥会,这是中国和世界的大事。作为一个专攻冰雪油画的画家,我感到了生逢其时的幸运,也感到了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我要用自己的方式,为奥运出力!”经过深思熟虑后,冯庆决定通过作品展览的形式助力冬奥会,传播冰雪文化与冰雪精神,为中国举办一个精彩、卓越、非凡的冬奥会倾尽全力。
2016 年,中国成功申办第24 届冬奥会一周年之际,冯庆带着自己的50余幅油画作品,开始了助力冬奥会的全国巡展。如今,一年过去了,冯庆已经走了全国大江南北的9个城市——北京、张家口、上海、苏州、宁波、杭州、南京、深圳、广州。
晶莹纯洁的雪花冰凌,结满树挂的苍松,大雪压枝而不屈的植物,雪中的牛、鹿、狗……巡展所到之处,慕名前来的参观者无不被他的作品吸引,他们从中领略了北国的单纯美好,仿佛置身于一个洁净和极富诗意的银色世界,同时也感受到了雪中的蓬勃生命力,看过他展览的人,都为他笔下的冰雪世界而赞叹。
一年中,冯庆在巡展的同时,还为各地体育机构赠画,给大专院校学生作讲座,在崇礼县写生、为张家口画院捐画等等,用多种方式为冬奥会助力。
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肖峰认为冯庆的巡展非常有意义:“这次展览具有民族魂、具有故乡情、具有油画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海,而冯庆心里的海就是他故乡的冰雪,他在汪洋中扬帆起航,几十年来已经取得了良好成就,看了冯庆画的冰雪,有灵魂、有生命,光明而多彩,不仅有视觉上的感受,而且冲击着我们的心灵,鼓舞我们勇往直前。”
巡展获得了成功,但成功的背后冯庆亦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巡展经费是他面临的最大困难,“美术馆一场展出的场地费,多的要十几万元。非党政部门主办的,我需要自筹资金。虽然有厂家提出愿意资助,但我坚持不把商业色彩带进美术馆”。为了办好巡展,冯庆还付出了与美术创作完全不同的体力和智力支出。“50幅油画有两吨多重,比如在深圳美术馆举办的那次展览,从北京运到深圳需要3天,单程运费就要上万元。在这一年中,毫不夸张地说,我经常过着夜行动物的生活。巡展中经常遇到诸如天气、灯光、场地、住宿等多方面的难题,但我都努力地克服解决。”一年下来,冯庆愣是把自己锻炼成了公关里手、沟通专家、物流达人和财务精算师,无论装车、卸车、挂画、布光,还是登台演讲、接受媒体采访,他无所不干,无所不能干。冯庆坦言:“巡展之路给了我莫大的锻炼,这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
传递正能量
永怀感恩心
冯庆的作品中既有写意般气势磅礴的名山大川,也有如工笔刻画的飞鸟走兽,其中对中国画元素的借鉴与运用恰到好处,他在为中国油画的创新和发展不断地探索新的思路。同时,他的作品不是简单地表现冰雪的洁白无瑕,也绝不讳言冰雪带给人和自然残酷的一面,他通过描绘冰雪向人类发出的挑战以及人们在冰雪世界中积极向上的生活娱乐场景,反映中华民族坚毅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在他的画作里,洋溢着振奋人心的正能量。
2013年5月,冯庆受国家委派,肩负使命,登上巡航钓鱼岛的编队舰船,围绕伟大祖国的领土钓鱼岛巡航7天7夜。尽管一路惊涛骇浪、头晕目眩,他经常呕吐到几近虚脱,同时还要冒着日本舰船袭击的危险,但冯庆无所畏惧,他的那颗爱国之心从未像此刻这样澎湃。
巡航采风期间,冯庆拍照、画写生,采集了大量有关钓鱼岛和巡航勇士的资料,从事了采集钓鱼岛海水、制作保卫国土漂流瓶、展示五星红旗等大量护岛活动。巡航采风结束后,他将一腔豪情与热血糅进了自己的油画作品《巡航钓鱼岛》。画中,钓鱼岛的美丽身姿、喷薄欲出的灿烂朝阳、排山倒海的巨浪、搏擊风浪的海鸥、 威武雄壮的中国巡航舰船,都展现得栩栩如生,冯庆用艺术家特有的语言捍卫中国领土主权。
“民进老一辈领导人的名字我耳熟能详,也知道文化是民进的一个主界别,特别渴望加入民进。为此,我也在不断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够格。”1999年,冯庆经由时任民进中央常委、著名歌唱家李光羲介绍加入民进,如今已有近20年会龄。“我热爱民进,加入民进后,组织关怀、培养我,给了我很多学习机会,让我不断成长。我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意为组织贡献力量,民进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说到民进,冯庆满怀深情。
随着冬奥会脚步的临近,冯庆将带着他的油画作品继续进行巡展,也正着手创作新的冰雪油画,他不仅要把为冬奥会助力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还要做得更多更好。
冯庆,辽宁沈阳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任职于中国国家话剧院美术中心,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民进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民进画院副院长。
翻开冯庆的油画作品集,立刻被他笔下美丽梦幻、神圣空灵的冰雪世界吸引。雪压枝头的雾凇、潺潺流动的溪水、冰雪覆盖的远山、雪林中的鹿群、空中飞舞的仙鹤……虽是冰雪却感觉不到寒冷,色彩单纯却不单调,冯庆的雪让人感到富有生命、诗意盎然。
寄情思和希翼于冰雪
冯庆出生在辽宁沈阳的一个美术世家,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热爱绘画,东北雪国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为他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
“我在东北出生长大,东北的冬天特别冷,一年里基本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下雪,有时候气温能达到零下50度。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铲雪、打雪仗、玩雪球、滑冰车……闭上眼睛之后,我所能看到的仍然是素颜、纯净的雪的世界。在我的心目中,雪是活生生的精灵;在我笔下的雪中,我获得了新的生命。那里,有我的情思,有我的希翼,有我的喜怒哀乐,有我的理想和追求。”故乡的成长经历让冯庆对冰雪有着最精妙的理解和最深沉的热爱,冰雪丰富了他的感情世界,栖居在他的生活中。
正是源于对冰雪的情有独钟,冯庆不仅凭着深厚的绘画功底表现冰雪的美,而且开掘了冰雪的精神和灵魂。因此,当冯庆把冰雪所象征的感情用纯熟的画功展现在画布上时,才引起了观赏者的共鸣。
1988年,年仅32岁的冯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雪国精灵——冯庆油画展”。他的作品《故乡》、《塞外冬色》等以超凡脱俗的表现技法给当时的画界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冯庆被著名艺术家刘开渠赋予“雪国精灵”的美誉,他的油画作品又多以冰雪为主要题材,所以美术界称他为“雪画家”。
入画坛40余载,冯庆为了弘扬冰雪文化笔耕不辍,填补了冰雪在中国油画中的空白。冯庆及其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国日报》、《解放军报》等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均为他做过专题片。他曾获中国、美国、英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等联合颁发的“世界名人证书”,同时被授予“书画名人”称号。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开明画院院长吴山明这样评价冯庆的画:“他有自己的风格,有一种单纯美。一个画家的作品能够感人,第一在于情感,包括个人的情感、乡土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情感; 第二是要有情怀。冯庆的每张画都像诗一样,他的画的确使我联想起北方的雪景,冯庆先生将中西方绘画的技巧结合得很好,他的画有中国味道,如大塊的空白与疏密,再者是也运用了很多中国绘画中的构成方式。”
与奥运的不解之缘
2015年,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北京也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听到这个消息后,冯庆激动万分。其实冯庆一直与奥运有着不解之缘。1990年,冯庆任北京亚运会艺术节组委会成员。此后,他先后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年活动、2012年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美术大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美术大展、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奥林匹克美术大会。
“北京携张家口共同举办2022年第24 届冬奥会,这是中国和世界的大事。作为一个专攻冰雪油画的画家,我感到了生逢其时的幸运,也感到了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我要用自己的方式,为奥运出力!”经过深思熟虑后,冯庆决定通过作品展览的形式助力冬奥会,传播冰雪文化与冰雪精神,为中国举办一个精彩、卓越、非凡的冬奥会倾尽全力。
2016 年,中国成功申办第24 届冬奥会一周年之际,冯庆带着自己的50余幅油画作品,开始了助力冬奥会的全国巡展。如今,一年过去了,冯庆已经走了全国大江南北的9个城市——北京、张家口、上海、苏州、宁波、杭州、南京、深圳、广州。
晶莹纯洁的雪花冰凌,结满树挂的苍松,大雪压枝而不屈的植物,雪中的牛、鹿、狗……巡展所到之处,慕名前来的参观者无不被他的作品吸引,他们从中领略了北国的单纯美好,仿佛置身于一个洁净和极富诗意的银色世界,同时也感受到了雪中的蓬勃生命力,看过他展览的人,都为他笔下的冰雪世界而赞叹。
一年中,冯庆在巡展的同时,还为各地体育机构赠画,给大专院校学生作讲座,在崇礼县写生、为张家口画院捐画等等,用多种方式为冬奥会助力。
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肖峰认为冯庆的巡展非常有意义:“这次展览具有民族魂、具有故乡情、具有油画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海,而冯庆心里的海就是他故乡的冰雪,他在汪洋中扬帆起航,几十年来已经取得了良好成就,看了冯庆画的冰雪,有灵魂、有生命,光明而多彩,不仅有视觉上的感受,而且冲击着我们的心灵,鼓舞我们勇往直前。”
巡展获得了成功,但成功的背后冯庆亦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巡展经费是他面临的最大困难,“美术馆一场展出的场地费,多的要十几万元。非党政部门主办的,我需要自筹资金。虽然有厂家提出愿意资助,但我坚持不把商业色彩带进美术馆”。为了办好巡展,冯庆还付出了与美术创作完全不同的体力和智力支出。“50幅油画有两吨多重,比如在深圳美术馆举办的那次展览,从北京运到深圳需要3天,单程运费就要上万元。在这一年中,毫不夸张地说,我经常过着夜行动物的生活。巡展中经常遇到诸如天气、灯光、场地、住宿等多方面的难题,但我都努力地克服解决。”一年下来,冯庆愣是把自己锻炼成了公关里手、沟通专家、物流达人和财务精算师,无论装车、卸车、挂画、布光,还是登台演讲、接受媒体采访,他无所不干,无所不能干。冯庆坦言:“巡展之路给了我莫大的锻炼,这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
传递正能量
永怀感恩心
冯庆的作品中既有写意般气势磅礴的名山大川,也有如工笔刻画的飞鸟走兽,其中对中国画元素的借鉴与运用恰到好处,他在为中国油画的创新和发展不断地探索新的思路。同时,他的作品不是简单地表现冰雪的洁白无瑕,也绝不讳言冰雪带给人和自然残酷的一面,他通过描绘冰雪向人类发出的挑战以及人们在冰雪世界中积极向上的生活娱乐场景,反映中华民族坚毅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在他的画作里,洋溢着振奋人心的正能量。
2013年5月,冯庆受国家委派,肩负使命,登上巡航钓鱼岛的编队舰船,围绕伟大祖国的领土钓鱼岛巡航7天7夜。尽管一路惊涛骇浪、头晕目眩,他经常呕吐到几近虚脱,同时还要冒着日本舰船袭击的危险,但冯庆无所畏惧,他的那颗爱国之心从未像此刻这样澎湃。
巡航采风期间,冯庆拍照、画写生,采集了大量有关钓鱼岛和巡航勇士的资料,从事了采集钓鱼岛海水、制作保卫国土漂流瓶、展示五星红旗等大量护岛活动。巡航采风结束后,他将一腔豪情与热血糅进了自己的油画作品《巡航钓鱼岛》。画中,钓鱼岛的美丽身姿、喷薄欲出的灿烂朝阳、排山倒海的巨浪、搏擊风浪的海鸥、 威武雄壮的中国巡航舰船,都展现得栩栩如生,冯庆用艺术家特有的语言捍卫中国领土主权。
“民进老一辈领导人的名字我耳熟能详,也知道文化是民进的一个主界别,特别渴望加入民进。为此,我也在不断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够格。”1999年,冯庆经由时任民进中央常委、著名歌唱家李光羲介绍加入民进,如今已有近20年会龄。“我热爱民进,加入民进后,组织关怀、培养我,给了我很多学习机会,让我不断成长。我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意为组织贡献力量,民进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说到民进,冯庆满怀深情。
随着冬奥会脚步的临近,冯庆将带着他的油画作品继续进行巡展,也正着手创作新的冰雪油画,他不仅要把为冬奥会助力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还要做得更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