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渎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川的埘话都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让师生敞开心扉,平等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使学生在对话中体验语文阅读教学。
一、师生平等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
语文阅渎教学中,只有师生平等对话,彼此敞开心灵,并随时接纳对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对话,所以,民主平等是对话的前提,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对话就是空谈。而要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友好的伙伴,是出色的主持人,是学生忠实的听众。教师应善于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对话情境,将自己当做学习中的普通一员,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善的合作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同读者,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要敞开心扉与学生对话,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让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对话交往中。
二是教师要不吝赞誉和鼓励。在教师眼里,每个学生的意见都是值得珍视的。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赞誉;当学生的见解不完备时,教师要适时点拨、补充;当学生的见解明显不对时,教师也应给予婉转的评价和鼓励。学生受到肯定、激励和鼓舞时,其自信心会增强,心态会更开放,表达会更有活力,更显创造性。
三是相互造就,教学相长。师牛对话的过程,是各自心灵交流、智慧碰撞的过程,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在对话中,当学生认识达不到一定高度时,教师要做向导,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化认识,或为学生提供一份“仅供参考”的见解;当学生的观点比教师更先进、更具有理性时,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的面子,虚心接受学生观点的合理因素;当学生与教师的观点不同时,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就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教师与学牛的对话就应这样互相造就、教学相长,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的关键
阅读教学过程,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允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使学生直接面向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对话、交流感情。这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储备”过程。如果学生对文本只读了一两遍,便大发议论,怎么能避免言不及义、错误百出呢?再说,积累语言以及学会读、写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不充分读书,又怎能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进而运用语言呢?可见,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教学对话的关键。那么,如何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呢?
一是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驱动力。学生只有对文本感兴趣,才会倾注一腔热情去阅读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充分对话。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如我教《九寨沟》一课。课始,我播放了一段九寨沟的风光片,学生无不为九寨沟的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而陶醉。此时,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阅读兴趣,我便让学生打开课本,课堂上一片书声琅琅。
二是调整学生心态,鼓励学生以文本为友。有人将阅读活动比喻为“以文会友”,是很有道理的。教师要调整学生心态,鼓励学生以文本为友,让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相交流、双向互动。阅读时,主体的各种相关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文本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三是适时引导与点拨,疏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让小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自然离不开教师适时的调控示范和点拨。那么,如何示范点拨呢?著名特级教师张庆认为:教师在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好像一个“婚姻介绍人”,其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读书。作为介绍人,应当留出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该避让的就要避让,不要过多地居间聒噪、喋喋不休。只有当交流的过程出现了“故障”,介绍人才出面帮助排除。
三、生生自由对话,
是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的精华
学生与学生自由对话的过程,是个体对话走向成熟、全面、深刻的过程,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是相互切磋,是相互启迪,是语文教学对话的精华。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由对话更实在、更深刻、更精彩,就要做到这几方面。
一是面对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一花独放不是春”,如果课堂上仅仅是教师和几个优秀学生唱“主角”,其他学生当“配角”或“群众演员”,甚至当“观众”,那就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生生对话。教师必须树立面向全体的意识,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各抒己见,在每个幼小的心灵中都播下思想的种子,在切磋对话的土壤中生根、发芽、长叶,开出绚丽夺目的花朵,放射思想之花的光彩,吐出回味无穷的芳香。这样的课堂才是“万紫千红春满园”。
二是指导聆听,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学生之间的对话,如钟启泉先生所讲:“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那么,他人的信息如何吸收?前提是要聆听他人讲什么,并且细心揣摩,虚心接纳,然后作出评价,哪些为自己所认同,哪些为自己所反对,从而充实自己的思想。南此可见,学会聆听,学会处理既得信息是对话能否流畅进行的关键。
三是鼓励辩论,让创造性思想大放异彩。一如钟启泉先生所讲:“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学生之间的对话正是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以思想换思想,从而才有所创新的。如我教《说勤奋》一课时,让学生围绕“你认为在工作学习中,是勤奋重要,还是聪明更重要”分组展开讨论。有学生说:“勤奋更重要,勤能补拙嘛。”有学生说:“聪明更重要,一个白痴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有学生说:“对两个差不多勤奋的人来说,聪明更重要;对两个差不多聪明的人来说,勤奋更重要。”有学生说:“聪明不聪明有一定的先天因素,况且据科学家研究,大多数人智力水平都差不多。那么,起决定作用的只有勤奋,而且勤奋的人因为勤奋也会越来越聪明的。”你看,多么有创新性的见解呀!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要让学生在对话中体验语文阅读,教师就应为之付出大量的心血。而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释放,则是教师得到的最丰厚回报。
一、师生平等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
语文阅渎教学中,只有师生平等对话,彼此敞开心灵,并随时接纳对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对话,所以,民主平等是对话的前提,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对话就是空谈。而要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友好的伙伴,是出色的主持人,是学生忠实的听众。教师应善于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对话情境,将自己当做学习中的普通一员,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善的合作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同读者,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要敞开心扉与学生对话,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让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对话交往中。
二是教师要不吝赞誉和鼓励。在教师眼里,每个学生的意见都是值得珍视的。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赞誉;当学生的见解不完备时,教师要适时点拨、补充;当学生的见解明显不对时,教师也应给予婉转的评价和鼓励。学生受到肯定、激励和鼓舞时,其自信心会增强,心态会更开放,表达会更有活力,更显创造性。
三是相互造就,教学相长。师牛对话的过程,是各自心灵交流、智慧碰撞的过程,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在对话中,当学生认识达不到一定高度时,教师要做向导,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化认识,或为学生提供一份“仅供参考”的见解;当学生的观点比教师更先进、更具有理性时,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的面子,虚心接受学生观点的合理因素;当学生与教师的观点不同时,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就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教师与学牛的对话就应这样互相造就、教学相长,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的关键
阅读教学过程,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允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使学生直接面向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对话、交流感情。这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储备”过程。如果学生对文本只读了一两遍,便大发议论,怎么能避免言不及义、错误百出呢?再说,积累语言以及学会读、写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不充分读书,又怎能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进而运用语言呢?可见,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教学对话的关键。那么,如何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呢?
一是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驱动力。学生只有对文本感兴趣,才会倾注一腔热情去阅读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充分对话。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如我教《九寨沟》一课。课始,我播放了一段九寨沟的风光片,学生无不为九寨沟的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而陶醉。此时,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阅读兴趣,我便让学生打开课本,课堂上一片书声琅琅。
二是调整学生心态,鼓励学生以文本为友。有人将阅读活动比喻为“以文会友”,是很有道理的。教师要调整学生心态,鼓励学生以文本为友,让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相交流、双向互动。阅读时,主体的各种相关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文本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三是适时引导与点拨,疏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让小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自然离不开教师适时的调控示范和点拨。那么,如何示范点拨呢?著名特级教师张庆认为:教师在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好像一个“婚姻介绍人”,其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读书。作为介绍人,应当留出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该避让的就要避让,不要过多地居间聒噪、喋喋不休。只有当交流的过程出现了“故障”,介绍人才出面帮助排除。
三、生生自由对话,
是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的精华
学生与学生自由对话的过程,是个体对话走向成熟、全面、深刻的过程,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是相互切磋,是相互启迪,是语文教学对话的精华。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由对话更实在、更深刻、更精彩,就要做到这几方面。
一是面对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一花独放不是春”,如果课堂上仅仅是教师和几个优秀学生唱“主角”,其他学生当“配角”或“群众演员”,甚至当“观众”,那就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生生对话。教师必须树立面向全体的意识,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各抒己见,在每个幼小的心灵中都播下思想的种子,在切磋对话的土壤中生根、发芽、长叶,开出绚丽夺目的花朵,放射思想之花的光彩,吐出回味无穷的芳香。这样的课堂才是“万紫千红春满园”。
二是指导聆听,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学生之间的对话,如钟启泉先生所讲:“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那么,他人的信息如何吸收?前提是要聆听他人讲什么,并且细心揣摩,虚心接纳,然后作出评价,哪些为自己所认同,哪些为自己所反对,从而充实自己的思想。南此可见,学会聆听,学会处理既得信息是对话能否流畅进行的关键。
三是鼓励辩论,让创造性思想大放异彩。一如钟启泉先生所讲:“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学生之间的对话正是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以思想换思想,从而才有所创新的。如我教《说勤奋》一课时,让学生围绕“你认为在工作学习中,是勤奋重要,还是聪明更重要”分组展开讨论。有学生说:“勤奋更重要,勤能补拙嘛。”有学生说:“聪明更重要,一个白痴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有学生说:“对两个差不多勤奋的人来说,聪明更重要;对两个差不多聪明的人来说,勤奋更重要。”有学生说:“聪明不聪明有一定的先天因素,况且据科学家研究,大多数人智力水平都差不多。那么,起决定作用的只有勤奋,而且勤奋的人因为勤奋也会越来越聪明的。”你看,多么有创新性的见解呀!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要让学生在对话中体验语文阅读,教师就应为之付出大量的心血。而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释放,则是教师得到的最丰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