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1961),是美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是开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国内外对于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研究硕果累累,但有关“海明威风格”研究相对较少,国外有少量的著作或论文涉及,而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只看到了张润萍的《“海明威风格”内涵及形成原因初探》这篇专论。本文旨在对“海明威风格”进行宏观考察并做出评价。
二、文学风格定义
所谓文学风格,是在一系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中显示出来的作家的精神个体性。文学风格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它是作家成熟的标志,是作家刻印在自己作品上面而区别于其他作家的徽章。形成了独特风格的作家,在作品中即使不署上自己的姓名,也能够让读者见其文而知道是自己所写的作品。
文学风格表现在作品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就内容方面的表现来说,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的一贯性以及主题的独特性、人物画廊的一致性等方面。就形式方面的表现来说,主要表现在语言文体特征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海明威风格”研究就是研究海明威的文学风格问题,探讨海明威作品的选材与主题、人物形象及其文体风格特点等。
三、“海明威风格”研究的历史回顾
美国和国际评论界对海明威及其作品已有广泛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研究数不胜数。众多海明威专家撰写的论文从各种新的角度对海明威不同时期的作品提供了新的解读。从整体上看,海明威研究可以分成文献研究、传记作品、影响研究、海明威作品的总体研究,以及对海明威单部作品的解读。海明威作品的整体研究中,往往只是从某一个视角或某一立场出发,对某一两部作品中的某一两种局部特点展开研究,而且,这些整体研究中很少提及对“海明威风格”的研究。提到“海明威风格”的评论家们所指也有所不同。
英国小说家赫·欧·贝茨(H·E·Bates)在《海明威的文体风格》中指出,海明威写作手法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提到海明威的“文体风格”,但未明确指出“海明威风格”的涵义;中国海明威研究的著名学者吴然和董衡巽明确提出了“海明威风格”一词,吴然强调它指的是简洁、凝练、朴实的语言与文风;董衡巽则指出“文体的优美简洁”是“海明威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学者列昂·艾德尔(LeonEdel)和菲利普·扬(Philip Young)分别在《逃避的艺术》(The Artof Evasion)和《为海明威一辩》(Earnest Hemingway: AReconsideration)中提到“海明威风格”的所指和内涵,但不具体。所以说这些对“海明威风格”的研究和分析都不确定或不详细。
四、“海明威风格”的涵义
文学创作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审美创造的反映,它是一种在实践活动中客体制约主体、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客体的辩证过程。在主体能动反映并创造客体的过程中,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气质天赋、性格能力等因素都渗透到作为创作产品的文学作品文本里去了,这些等于是烙印在作品上面的作家的印章。从作品方面来说,不同作家的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来,这些面貌就是文学风格。
独特的“海明威风格”的形成与海明威的个性、成长、经历和所处历史时代等密不可分。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子有时具有懦弱的一面,这实际上正是现实生活中海明威的反映,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海明威。正如杰弗里·迈耶斯在《海明威传》中所说的,海明威在外表上极力压制他性格上多愁善感的一面,装出一幅男子豪放不羁的形象。在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后,拼命掩饰,为证明自己是男子汉,就在生活中做出许多英雄举动,在作品中创造出许多硬汉子形象。海明威的成长经历使得他难以摆脱死亡的纠缠,以致于形成了独特的“死亡情结”。首先,父亲的自杀给海明威心理留下了阴影。其次,几度濒死的深切体验。最后,记者生涯和战争经历使他目睹大量的死亡。特定的生活时代和个人生活环境让海明威的有了自己的女性观。帕特丽夏·斯塔布分析了英国十八世纪女性作为“天使”出现的根源及其在十九世纪的延续,指出男性文学中的“女性天使”反映了生存于工业社会中道德沦丧、尔虞我诈环境中的男性,希望远离公众领域的家庭成为道德净化的所在,充当男性抚平创伤、休养生息的“避风港”,因而对家庭中的女性提出了道德化的要求。海明威众所周知的简洁洗练、形象鲜明、思想深刻和情感丰富的“冰山原理”源于海明威个性、文学传统、记者生涯及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海明威在文学上最早崇拜的作家是吉卜林、拉德纳、史蒂文森以及卡尔·桑德堡。吉卜林的诗歌韵律和谐、音节流畅,小说文笔简洁凝练,没有多余的话,不写与主题无关的事情,少年海明威喜欢的正是这一点。早年当记者的经历,尤其是热那亚会议的实践,对“海明威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受母亲的影响,海明威喜欢绘画,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尤为受海明威欢迎。海明威说:“我从塞尚的画中学到了一些东西,仅仅写简单真实的句子离创作具有一定容量的小说还差的很远,而具有一定容量的小说正是我力求达到的。我从他那儿学到了很多东西……”
文学风格是作家个性的显现,它具体表现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就内容方面的表现来说,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的一贯性以及主题的独特性、人物画廊的一致性等方面。美国作家马·肖勒说“布封的话应该纠正,应说风格即题材。”这不无道理。就形式方面的表现来说,主要表现在语言文体特征和修辞手法等方面。例如,鲁迅往往采用简练朴素的白描手法,而茅盾则常常用精雕细刻的写实手法。文学风格就是这样在一系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中显示出来的。
海明威独特的文学风格,即“海明威风格”在内容上表现为海明威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战争、拳击、斗牛、狩猎、捕鱼等为题材的,通过这些题材,海明威重复着对四大主题,即爱情、孤独、死亡、抗争的描写;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那些面对死亡而毫无惧色的硬汉男性形象和和作为检验那些男子气概的场所的或“妖女”、或“天使”的女性形象。在形式上,“海明威风格”表现为“电报式”对话、简洁传情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叙事视角和象征反讽等修辞手法。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对欧美文坛影响深刻的“海明威式”的文体风格。
五、“海明威风格”的评价
虽然海明威继承了马克·吐温(Mark Twain)、斯梯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传统写作手法,但又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通常淡化背景,简洁地勾勒故事发生的地方,给你一个方位,或者几笔白描式的景色,或者开门见山写人物。至于故事的背景,尤其故事发生的成因背景,很少交代。这是与众不同的,至少“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不是这样写的。写人物的时候,主要依靠对话和细节。对话很短,但不是从日常用语里提炼出来的那种灵活多变的口语,而是一种风格化了的对话。对于人物说的话、做的事,作者从来不做动机分析,我们只见人物的外部动作,不见他的内心世界。契诃夫从不离开人物的动作写人物的内心,海明威比他多走了一步,有时候他也写,而且写得很细,但并不是人物的深层意识,它们另有所指。贝茨把海明威的冰山原理说得非常清楚,“八分之七”是通过“八分之一”暗示出来的。也使我们明白海明威自己说的“达到第四度和第五度空间的境界”是什么意思。
海明威独特的文体和语言风格对二十世纪的英语写作或其他语种的写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简洁、凝练、朴实构成了海明威语言与文风的基本特色,这与维多利亚时代以来英语写作中那种普遍存在的刻意的典雅、矫饰以及动辄多重复句的写法形成了鲜明反差。简洁与凝练从来不是某个作家的专利,但海明威却将其推向了极致,优势甚至令人难以理喻。论及简洁,“极致”之评价对海明威不是贬义,而是强调,是对他写作特点浓彩重墨的描述。由于这一点的格外突出,诸如“海明威风格”、“海明威文体”等一系列概念,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专门术语。
对于一个形成了自己创作个性的作家来说,其风格有成熟而凝固的一面,又有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随着生活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变化,作家的生活道路和世界观、人生观、文学观和审美情趣会发生某些转折;加之随着创作实践的日益深化,作家本人的思想和艺术日臻完美,在创作上适应读者多种多样的和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而有意识的四面出击,进行新的艺术实践和多方探索,其结果就使得作家的风格在原有的同一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呈现出多样性。
六、结语
一代文学大师海明威的作品数量相对来说不算很多,他对后世的影响却十分的广泛和深远。在美国,在许多英语和非英语国度,海明威被大学、研究机构作为一种现象、一门学问进行研究。比较文学的学者们喜欢把海明威作为比较的一端,这是因为他的鲜明特色为研究之点的确立提供了极为有效的依据。比研究更重要的是,许多作家按照或企图按照海明威式的风格进行创作,而无数文学青年正是从模仿海明威入手,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
虽然海明威也受到批评,说他的创作始终重复着自己,模式化倾向异常明显,他的主人公只会讲述简单生硬的词汇而显得不可理喻,其创作观念显得十分陈旧和僵化,等等。但海明威独特的写作内容主题和写作风格,使他成为划时代的文豪。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他也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文学界最高荣誉。
参考文献:
[1]刘安海,孙文宪.文学理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董衡巽.海明威研究(增订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雷敏.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刘安海,孙文宪.文学理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吴然.“硬汉“海明威——作品与人生的演绎[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
[6]张润萍.“海明威风格”内涵及形成原因初探[M].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2).
(作者简介: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1961),是美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是开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国内外对于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研究硕果累累,但有关“海明威风格”研究相对较少,国外有少量的著作或论文涉及,而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只看到了张润萍的《“海明威风格”内涵及形成原因初探》这篇专论。本文旨在对“海明威风格”进行宏观考察并做出评价。
二、文学风格定义
所谓文学风格,是在一系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中显示出来的作家的精神个体性。文学风格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它是作家成熟的标志,是作家刻印在自己作品上面而区别于其他作家的徽章。形成了独特风格的作家,在作品中即使不署上自己的姓名,也能够让读者见其文而知道是自己所写的作品。
文学风格表现在作品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就内容方面的表现来说,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的一贯性以及主题的独特性、人物画廊的一致性等方面。就形式方面的表现来说,主要表现在语言文体特征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海明威风格”研究就是研究海明威的文学风格问题,探讨海明威作品的选材与主题、人物形象及其文体风格特点等。
三、“海明威风格”研究的历史回顾
美国和国际评论界对海明威及其作品已有广泛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研究数不胜数。众多海明威专家撰写的论文从各种新的角度对海明威不同时期的作品提供了新的解读。从整体上看,海明威研究可以分成文献研究、传记作品、影响研究、海明威作品的总体研究,以及对海明威单部作品的解读。海明威作品的整体研究中,往往只是从某一个视角或某一立场出发,对某一两部作品中的某一两种局部特点展开研究,而且,这些整体研究中很少提及对“海明威风格”的研究。提到“海明威风格”的评论家们所指也有所不同。
英国小说家赫·欧·贝茨(H·E·Bates)在《海明威的文体风格》中指出,海明威写作手法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提到海明威的“文体风格”,但未明确指出“海明威风格”的涵义;中国海明威研究的著名学者吴然和董衡巽明确提出了“海明威风格”一词,吴然强调它指的是简洁、凝练、朴实的语言与文风;董衡巽则指出“文体的优美简洁”是“海明威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学者列昂·艾德尔(LeonEdel)和菲利普·扬(Philip Young)分别在《逃避的艺术》(The Artof Evasion)和《为海明威一辩》(Earnest Hemingway: AReconsideration)中提到“海明威风格”的所指和内涵,但不具体。所以说这些对“海明威风格”的研究和分析都不确定或不详细。
四、“海明威风格”的涵义
文学创作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审美创造的反映,它是一种在实践活动中客体制约主体、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客体的辩证过程。在主体能动反映并创造客体的过程中,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气质天赋、性格能力等因素都渗透到作为创作产品的文学作品文本里去了,这些等于是烙印在作品上面的作家的印章。从作品方面来说,不同作家的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来,这些面貌就是文学风格。
独特的“海明威风格”的形成与海明威的个性、成长、经历和所处历史时代等密不可分。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子有时具有懦弱的一面,这实际上正是现实生活中海明威的反映,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海明威。正如杰弗里·迈耶斯在《海明威传》中所说的,海明威在外表上极力压制他性格上多愁善感的一面,装出一幅男子豪放不羁的形象。在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后,拼命掩饰,为证明自己是男子汉,就在生活中做出许多英雄举动,在作品中创造出许多硬汉子形象。海明威的成长经历使得他难以摆脱死亡的纠缠,以致于形成了独特的“死亡情结”。首先,父亲的自杀给海明威心理留下了阴影。其次,几度濒死的深切体验。最后,记者生涯和战争经历使他目睹大量的死亡。特定的生活时代和个人生活环境让海明威的有了自己的女性观。帕特丽夏·斯塔布分析了英国十八世纪女性作为“天使”出现的根源及其在十九世纪的延续,指出男性文学中的“女性天使”反映了生存于工业社会中道德沦丧、尔虞我诈环境中的男性,希望远离公众领域的家庭成为道德净化的所在,充当男性抚平创伤、休养生息的“避风港”,因而对家庭中的女性提出了道德化的要求。海明威众所周知的简洁洗练、形象鲜明、思想深刻和情感丰富的“冰山原理”源于海明威个性、文学传统、记者生涯及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海明威在文学上最早崇拜的作家是吉卜林、拉德纳、史蒂文森以及卡尔·桑德堡。吉卜林的诗歌韵律和谐、音节流畅,小说文笔简洁凝练,没有多余的话,不写与主题无关的事情,少年海明威喜欢的正是这一点。早年当记者的经历,尤其是热那亚会议的实践,对“海明威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受母亲的影响,海明威喜欢绘画,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尤为受海明威欢迎。海明威说:“我从塞尚的画中学到了一些东西,仅仅写简单真实的句子离创作具有一定容量的小说还差的很远,而具有一定容量的小说正是我力求达到的。我从他那儿学到了很多东西……”
文学风格是作家个性的显现,它具体表现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就内容方面的表现来说,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的一贯性以及主题的独特性、人物画廊的一致性等方面。美国作家马·肖勒说“布封的话应该纠正,应说风格即题材。”这不无道理。就形式方面的表现来说,主要表现在语言文体特征和修辞手法等方面。例如,鲁迅往往采用简练朴素的白描手法,而茅盾则常常用精雕细刻的写实手法。文学风格就是这样在一系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中显示出来的。
海明威独特的文学风格,即“海明威风格”在内容上表现为海明威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战争、拳击、斗牛、狩猎、捕鱼等为题材的,通过这些题材,海明威重复着对四大主题,即爱情、孤独、死亡、抗争的描写;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那些面对死亡而毫无惧色的硬汉男性形象和和作为检验那些男子气概的场所的或“妖女”、或“天使”的女性形象。在形式上,“海明威风格”表现为“电报式”对话、简洁传情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叙事视角和象征反讽等修辞手法。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对欧美文坛影响深刻的“海明威式”的文体风格。
五、“海明威风格”的评价
虽然海明威继承了马克·吐温(Mark Twain)、斯梯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传统写作手法,但又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通常淡化背景,简洁地勾勒故事发生的地方,给你一个方位,或者几笔白描式的景色,或者开门见山写人物。至于故事的背景,尤其故事发生的成因背景,很少交代。这是与众不同的,至少“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不是这样写的。写人物的时候,主要依靠对话和细节。对话很短,但不是从日常用语里提炼出来的那种灵活多变的口语,而是一种风格化了的对话。对于人物说的话、做的事,作者从来不做动机分析,我们只见人物的外部动作,不见他的内心世界。契诃夫从不离开人物的动作写人物的内心,海明威比他多走了一步,有时候他也写,而且写得很细,但并不是人物的深层意识,它们另有所指。贝茨把海明威的冰山原理说得非常清楚,“八分之七”是通过“八分之一”暗示出来的。也使我们明白海明威自己说的“达到第四度和第五度空间的境界”是什么意思。
海明威独特的文体和语言风格对二十世纪的英语写作或其他语种的写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简洁、凝练、朴实构成了海明威语言与文风的基本特色,这与维多利亚时代以来英语写作中那种普遍存在的刻意的典雅、矫饰以及动辄多重复句的写法形成了鲜明反差。简洁与凝练从来不是某个作家的专利,但海明威却将其推向了极致,优势甚至令人难以理喻。论及简洁,“极致”之评价对海明威不是贬义,而是强调,是对他写作特点浓彩重墨的描述。由于这一点的格外突出,诸如“海明威风格”、“海明威文体”等一系列概念,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专门术语。
对于一个形成了自己创作个性的作家来说,其风格有成熟而凝固的一面,又有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随着生活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变化,作家的生活道路和世界观、人生观、文学观和审美情趣会发生某些转折;加之随着创作实践的日益深化,作家本人的思想和艺术日臻完美,在创作上适应读者多种多样的和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而有意识的四面出击,进行新的艺术实践和多方探索,其结果就使得作家的风格在原有的同一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呈现出多样性。
六、结语
一代文学大师海明威的作品数量相对来说不算很多,他对后世的影响却十分的广泛和深远。在美国,在许多英语和非英语国度,海明威被大学、研究机构作为一种现象、一门学问进行研究。比较文学的学者们喜欢把海明威作为比较的一端,这是因为他的鲜明特色为研究之点的确立提供了极为有效的依据。比研究更重要的是,许多作家按照或企图按照海明威式的风格进行创作,而无数文学青年正是从模仿海明威入手,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
虽然海明威也受到批评,说他的创作始终重复着自己,模式化倾向异常明显,他的主人公只会讲述简单生硬的词汇而显得不可理喻,其创作观念显得十分陈旧和僵化,等等。但海明威独特的写作内容主题和写作风格,使他成为划时代的文豪。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他也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文学界最高荣誉。
参考文献:
[1]刘安海,孙文宪.文学理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董衡巽.海明威研究(增订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雷敏.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刘安海,孙文宪.文学理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吴然.“硬汉“海明威——作品与人生的演绎[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
[6]张润萍.“海明威风格”内涵及形成原因初探[M].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2).
(作者简介: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