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育目的观是体育科学主义和体育人文主义的有机融合,提出的是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应该摒弃过去一味地强调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思想,仍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单纯传授层面,在体育人文主义的构建上缺少必要的强化,转而重视体育文化和精神的建设。
一、体育教学缺乏人文主义的表现
(一)教学内容设置方面
首先,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所设置的教学项目以竞技类运动项目为主,且对技术要求过高,严重偏离了体育教学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的正常轨道,使得学生对体育教学望而生畏。而学生喜好的一些流行运动项目因种种条件的限制,难以进入课堂,造成中学体育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其次,体育课程内容多重复,由于体育教材的编排不合理造成体育重复教学,单调地重复小学所学习的体育项目使得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感官疲劳和厌学心理,失去学习的动力,进而陷入学习的恶性循环。最后,课时安排不合理。一般初中体育教学的课时不超过8—10个,其结果是蜻蜓点水,学生无法真正学会一种体育项目,与新课标提倡的终身体育不符,且要面对学习结束时的技能考试,学生普遍反映压力与动力不成正比,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方法设计方面
部分教师由于教学水平和能力有限,对新课程标准认识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比比皆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使得中学生特定阶段的逆反心理急剧增强,大大降低了教学有效性。另一部分教师则片面追求教学的时代性,过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走向主导、主体双重缺失的教学极端,将体育课变成游戏课或者自主活动课,忽视了体育的本质。同时,教师受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教学方法设计时忽视对学生客观差异性的考虑,使得教学一刀切的现象频繁出现,学生无法学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也就直接导致无法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口号亦无法提升到可操作层面。
二、人文主义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开发体育教学内容
1.围绕课本提供材料,个性化地开发教学资源。教师要树立课程资源开发的正确观念。在教学中,学校首先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本身也要拥有自己的课程资源视角,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发挥创造力,积极开发个性化的教学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例如,在一次乒乓球教学中,笔者发现两个学生并未按照规则进行双人练习,而是很随意的根据球的运动采取应对动作,有些是羽毛球中的技巧,有些是网球中的技巧,两人打得不亦乐乎。于是灵机一动,将学生集合起来观察这两个学生的动作。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下被激发,求知的热情也被调动,我逐一对这两个学生的动作进行细化讲解,学生边听边看,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使得学生对我所讲解知识有了很深的理解和记忆,体育知识面得到了扩展。
2.发掘地方特色,丰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必须注入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要体现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与生活相联系,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补充,使课程更具动态性和生长性。教师要精心筛选和处理原始的教学资源形态,充分利用地方优势,完善和创新实际教学。例如,海南的学校就可以充分利用其沙滩优势开展沙滩排球的教学,既是对教材教学的有效补充,又能满足中学生对时代性体育项目爱好的需求;而地处山区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攀岩和爬山,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平衡性和耐力的教学目的。
(二)探究创造性教学方法
1.群体游戏法。中学生的思想还未完全成熟,主观意识比较强。根据这个特征,教师可以将体育锻炼融入游戏来实现教学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将游戏的规则事先说明,以便让学生在一定的约束内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得到体育锻炼的同时,可以享受运动的乐趣和创造性的学习,而且在游戏中体会到成功与挫折,逐渐培养其承受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进而强化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意义。例如,在进行足球教学中的颠球练习中,笔者并未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解——示范——练习进行,而是让学生分为三组,各组围成一个圈共同颠球,三组比赛,保持球不落地,离地时间最长的一组获胜。在这样趣味性十足的练习比赛中,学生个人潜能被充分发掘,迅速掌握了颠球的技巧,而且强化了互助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教学在学生高亢的学习热情中持续进行着。
2.体验式教学。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能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尽快建立起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笔者试行了两种教学方法。常规教法:讲解—练习,学生依次按照我的讲解进行起跳、腾空、落地的练习,达到掌握该项目的目的。体验式教法:学生尝试—提问—解答—示范—再练习,充分给予了学生表现自我、发挥运动才能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学有效性得到极大提高。
总之,体育教学要力求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不断改造融合,增强体育教学的互动性和人文性,将教学回归学生本身,引导学生回归个体,体验不同的教学成果,才是教育之根本特色,因特色而成和谐,而成整体。
(责任编辑 谭有进)
一、体育教学缺乏人文主义的表现
(一)教学内容设置方面
首先,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所设置的教学项目以竞技类运动项目为主,且对技术要求过高,严重偏离了体育教学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的正常轨道,使得学生对体育教学望而生畏。而学生喜好的一些流行运动项目因种种条件的限制,难以进入课堂,造成中学体育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其次,体育课程内容多重复,由于体育教材的编排不合理造成体育重复教学,单调地重复小学所学习的体育项目使得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感官疲劳和厌学心理,失去学习的动力,进而陷入学习的恶性循环。最后,课时安排不合理。一般初中体育教学的课时不超过8—10个,其结果是蜻蜓点水,学生无法真正学会一种体育项目,与新课标提倡的终身体育不符,且要面对学习结束时的技能考试,学生普遍反映压力与动力不成正比,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方法设计方面
部分教师由于教学水平和能力有限,对新课程标准认识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比比皆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使得中学生特定阶段的逆反心理急剧增强,大大降低了教学有效性。另一部分教师则片面追求教学的时代性,过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走向主导、主体双重缺失的教学极端,将体育课变成游戏课或者自主活动课,忽视了体育的本质。同时,教师受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教学方法设计时忽视对学生客观差异性的考虑,使得教学一刀切的现象频繁出现,学生无法学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也就直接导致无法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口号亦无法提升到可操作层面。
二、人文主义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开发体育教学内容
1.围绕课本提供材料,个性化地开发教学资源。教师要树立课程资源开发的正确观念。在教学中,学校首先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本身也要拥有自己的课程资源视角,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发挥创造力,积极开发个性化的教学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例如,在一次乒乓球教学中,笔者发现两个学生并未按照规则进行双人练习,而是很随意的根据球的运动采取应对动作,有些是羽毛球中的技巧,有些是网球中的技巧,两人打得不亦乐乎。于是灵机一动,将学生集合起来观察这两个学生的动作。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下被激发,求知的热情也被调动,我逐一对这两个学生的动作进行细化讲解,学生边听边看,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使得学生对我所讲解知识有了很深的理解和记忆,体育知识面得到了扩展。
2.发掘地方特色,丰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必须注入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要体现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与生活相联系,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补充,使课程更具动态性和生长性。教师要精心筛选和处理原始的教学资源形态,充分利用地方优势,完善和创新实际教学。例如,海南的学校就可以充分利用其沙滩优势开展沙滩排球的教学,既是对教材教学的有效补充,又能满足中学生对时代性体育项目爱好的需求;而地处山区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攀岩和爬山,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平衡性和耐力的教学目的。
(二)探究创造性教学方法
1.群体游戏法。中学生的思想还未完全成熟,主观意识比较强。根据这个特征,教师可以将体育锻炼融入游戏来实现教学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将游戏的规则事先说明,以便让学生在一定的约束内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得到体育锻炼的同时,可以享受运动的乐趣和创造性的学习,而且在游戏中体会到成功与挫折,逐渐培养其承受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进而强化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意义。例如,在进行足球教学中的颠球练习中,笔者并未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解——示范——练习进行,而是让学生分为三组,各组围成一个圈共同颠球,三组比赛,保持球不落地,离地时间最长的一组获胜。在这样趣味性十足的练习比赛中,学生个人潜能被充分发掘,迅速掌握了颠球的技巧,而且强化了互助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教学在学生高亢的学习热情中持续进行着。
2.体验式教学。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能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尽快建立起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笔者试行了两种教学方法。常规教法:讲解—练习,学生依次按照我的讲解进行起跳、腾空、落地的练习,达到掌握该项目的目的。体验式教法:学生尝试—提问—解答—示范—再练习,充分给予了学生表现自我、发挥运动才能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学有效性得到极大提高。
总之,体育教学要力求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不断改造融合,增强体育教学的互动性和人文性,将教学回归学生本身,引导学生回归个体,体验不同的教学成果,才是教育之根本特色,因特色而成和谐,而成整体。
(责任编辑 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