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儒学中的“镜喻”

来源 :孔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考察先秦儒学镜喻使用的范围与思想背景,接着分别描述二程、朱熹、王阳明以镜喻心的言说方式及其各自特点,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塞尔(J.Searle)的"背景"理论与康纳顿(P.Connerton)的"体化实践"概念进一步阐发"磨镜"工夫的"体知"性质,最后揭示镜喻的局限性以及儒学心性观念一意多喻的特色。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