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长粒型两系杂交籼稻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高产优质良种、培育旱壮秧、科学栽插、肥分管理、合理灌溉、化调、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杂交籼稻;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1-0024-02
长粒型两系杂交籼稻具有粒型长、米质优、米饭口感好、出米率、出饭率高,尤其是具有高产、超高产等特点。根据调查,近几年在江苏省沭阳县大面积种植长粒型两系杂交籼稻一般产量都在12 t/hm2以上,个别高产田块达到了13.5 t/hm2以上。由于其米质优,市场价格高、行情好,销路不成问题。据调查,平均收入在3万元/hm2左右,高的达到3.6万元/hm2以上。根据实践与调查,现将其产量达12 t/hm2以上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 选用高产优质良种
根据近几年种植实践,C两优608、C两优396、两优8106等(以上品种皆为国审,且适宜区域均在本地范围)长粒型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都表现出分蘖能力强,单株成穗率高,单株成穗13~15穗;株高适宜、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抗稻瘟病、纹枯病能力也较强;适应性、抗逆性,尤其是穗分化期抗高温能力强;生育期适中,从育苗至收获一般在145 d左右,后期熟相好,秆青籽黄;穗大粒多,在当地种植每穗粒数平均在230粒左右,且结穗率高;米质均达国标三级或二级,出米率、出糙率高于常规粳稻和其他三系杂交籼稻;口感好、出饭率也高,以上3个品种应为当地两系杂交籼稻种植的首选品种。
2 培育旱壮秧
培育水稻壮苗非常关键,俗话说:“秧好一半稻”。杂交水稻旱育秧壮苗标准:秧龄35~40 d,叶龄7~8张,单株带蘖2~3个,株高不超过20 cm,秧苗矮化、墩实、叶片宽厚、嫩绿、根系发达、白根多、几乎无黄根、无病虫害。
2.1 选择苗床
选择高产、疏松、肥沃、灌排条件好、土壤偏酸性至中性的旱茬地、菜园田等作为水稻旱育秧苗床,应坚决避开树荫下、高大建筑物背荫处,严禁使用盐碱地、施用过草木灰、未腐熟人畜粪尿等田块作为苗床[1]。
2.2 留足苗床
因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即分蘖能力、生长发育能力都很强,具有穗多、穗大特点,因此在苗期应当有足够的分蘖、足够的生长量,才能获得高产;两系杂交籼稻的旱育秧苗床与大田比例应以1∶15为宜,即666.67 m2苗床可栽1 hm2大田。
2.3 培肥苗床
冬前培肥主要施用有机肥,可分2~3次培肥,第1次在上一年的12月上中旬,苗床施用家杂肥、厩肥15.0~22.5 t/hm2;第2次可在2月中下旬,苗床施用经高温腐熟的家杂肥、堆沤肥或人畜粪肥15 t/hm2左右;第3次施肥一般在播前7~10 d,施旱育秧专用肥750~900 kg/hm2;每次施肥后应耕翻耙匀,使肥土充分拌匀,在播种落谷时,土壤即可达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海绵状”标准。
2.4 播前准备
播种前应做好苗床,要求苗床宽1.2~1.4 m,苗床四周要开沟,墒沟宽、深均为33.3 cm、田头沟宽、深均为66.6 cm,沟开好后,苗床上应均匀撒施毒辛(或克百威、甲拌磷、氟氯氰菊酯等)颗粒剂 多菌灵(或福美双、敌克松等);整碎、整细、整平苗床,并备好营养土(或盖种土)。播前應晒种2~3 d,并用旱育保姆(或包衣剂)拌种,播种前1 d应浇透苗床水[2]。
2.5 科学播种
一般应于5月中旬播种,播前应浇水,使苗床上0~5 cm土层水分呈饱和状态,苗床播种105~135 kg/hm2,撒种应均匀,尽量使每粒种子保持与其他种子有相同的单株营养面积,撒种后覆盖营养土,营养土厚度约2 cm,或以盖土后看不见种子即可,种子盖好后,喷施丁·恶除草剂,苗床喷施36%丁·恶乳油2 250 mL/hm2,要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喷除草剂后盖上防虫网(或无纺布),保温、保湿、防虫。
2.6 抓好苗床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若遇干旱,可适当浇水,保持苗床湿润,利于出苗,播后一般7~8 d齐苗,齐苗后围绕“四控”抓好苗床管理:一是“控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以防返碱返盐,若遇长期干旱,秧苗中午出现萎蔫卷叶,到16:00后叶片仍萎蔫时,应于傍晚浇水或灌1次“跑马水”;二是“控肥”,因在苗床培肥时,已施用了大量的肥料,因此出苗后一般不需施肥,在秧苗二至三叶期出现黄苗属正常现象,可喷施强力生根壮苗剂、芸苔素、胺鲜酯、腐殖酸、氨基酸等及其复配剂以促苗转化,若黄苗重时可喷2~3次,隔5~7 d喷1次;三是“控病”,旱育秧主要病害为稻瘟病、青枯病、立枯病等,病害以防为主,在秧苗2叶1心至3叶1心时,可用福美双、多菌灵、乙蒜素、三环唑等及其复配剂,结合防黄苗、僵苗进行喷雾预防,若病害发生时应喷2~3次;四是“控虫”,旱育秧苗床上虫害主要有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稻飞虱、钻心虫、稻蓟马等,可用阿维菌素、毒死蜱、甲维盐、百树菊酯、吡蚜酮、烯啶虫胺等杀虫剂及其复配剂进行防治,近几年在麦收前后,水稻苗床上稻飞虱发生非常严重,应及时科学抓好防控,以防对秧苗造成危害[3]。
3 科学栽插
长粒型两系杂交籼稻具有强大的生长势,一般行距33~35 cm、株距18~22 cm,每穴栽植1株苗,应栽插基本苗15万穴/hm2左右。要求栽插时应浅水浅栽;浅栽以栽后不倒为宜,栽后采取深水活棵,活棵后(栽后5~7 d)及时撒施除草剂封闭除草。
4 施足基肥,重施分蘖肥
由于近年气候条件影响,致稻茬小麦成熟迟,收获腾茬也推迟,因此应抢时收割小麦,抢季节栽插水稻。提倡先施肥后耕翻,于整地后上水,长粒型两系杂交籼稻因前期生长快、生长量大,所以必须施足基肥,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基肥施三元复合肥(15-15-15)600~750 kg/hm2[或三元复合肥(17-17-17)525~675 kg/hm2,或三元复合肥(18-18-18)450~600 kg/hm2,57%磷酸二铵450~600 kg/hm2],并加尿素300~375 kg/hm2和硫酸锌等微肥15.0~22.5 kg/hm2。因水稻生育期较短,前期生长量大,穗分化早,要实现多穗、大穗,前期必须要重施和施足肥料,促早生快发、快长,在返青活棵后,为促进其生长快发,应以施用速效肥为主,在栽后7~10 d,可施尿素225~300 kg/hm2(或碳酸氢铵450~600 kg/hm2) 磷酸二铵225~300 kg/hm2。 5 化控
为了促进和加快水稻生长,促多穗和大穗,在返青活棵后可喷施多效唑(或烯效唑、助壮素、调环酸酸钙等) 强力生根壮苗剂(或奈已酸、生根原粉) 芸苔素(或胺鲜酯、赤霉素、腐植酸、氨基酸等),以进一步促进水稻分蘖、矮壮、地上与地下生长和提高抗病、抗逆能力等,为搭好高产架子打好基础[4]。
6 合理灌溉
在水稻分蘗期应以薄水灌溉或干湿交替灌溉为主,如此灌溉有利于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利于水稻根系和分蘖节生长发育,提高根系吸肥、吸水能力,促进多分蘖和分蘖成穗;要求该搁田时就搁田,总原则是“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就应搁田,或在7月20日时应开始搁田,搁田方法是排干田内的水进行烤田,达到田埂变白,田内不陷脚后即可灌溉,隔3~4 d可再进行1次搁田,一般可搁田2~3次;穗分化时一定要有水,或保持土壤湿润,若穗分化至孕穗及抽穗扬花期遇高温等极端天气,要求白天灌深水降温,傍晚将水排掉,以防高温影响穗分化和花粉、雌蕊等生长、发育,防止结实率降低;水稻灌浆期应以湿润灌溉,或干湿交替灌溉为主,以养根保叶,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及物质输送,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不能断水太早,应在收获前7 d断水。
7 病虫害综合防控
杂交籼稻病害主要为稻瘟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稻曲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象甲、稻蓟马、钻心虫、稻纵卷叶螟、稻粘虫、稻苞虫等,僵苗一般常在移栽后返青期、分蘖期发生,早衰主是在抽穗扬花灌浆期发生;4次综防技术分别设在分蘖期(也可提前到返青活棵期)、搁田结束期、孕穗时破口之前5~7 d、扬花后灌浆前期;防治水稻病害的药剂主要用三环唑、噻呋鲜胺、乙蒜素、三唑酮、井冈毒素、咪鲜胺、戊唑醇、嘧菌酯等及其复配制剂;防治虫害用药为杀虫单、杀虫双、甲维盐、阿维菌素、毒死蜱、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吡蚜酮、烯啶虫胺等及其复配剂,防治黄苗、僵苗主要用生根剂、芸苔素、胺鲜酯、氨基酸、磷酸二氢钾等微肥等及其复配剂,可结合防病治虫兑在一起喷雾;防早衰主要是根据苗情和中后期肥力状况,补施促花肥、保花肥等,促花肥和保花肥以施用磷酸二氨和尿素为主,也可用氨基酸、腐殖酸、赤霉素、磷酸二氢钾、胺鲜酯等进行根外追肥,促早抽穗、齐穗、授粉、灌浆等,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
8 参考文献
[1] 黎绍波.霍山县单季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7):40-41.
[2] 操程流,陈杰来.单晚杂交籼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51.
[3] 李闯,曾生元,盛生兰,等.杂交籼稻新组合镇籼优146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93-94.
[4] 张效忠,王守海,台德卫,等.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289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4):758-759.
关键词 杂交籼稻;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1-0024-02
长粒型两系杂交籼稻具有粒型长、米质优、米饭口感好、出米率、出饭率高,尤其是具有高产、超高产等特点。根据调查,近几年在江苏省沭阳县大面积种植长粒型两系杂交籼稻一般产量都在12 t/hm2以上,个别高产田块达到了13.5 t/hm2以上。由于其米质优,市场价格高、行情好,销路不成问题。据调查,平均收入在3万元/hm2左右,高的达到3.6万元/hm2以上。根据实践与调查,现将其产量达12 t/hm2以上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 选用高产优质良种
根据近几年种植实践,C两优608、C两优396、两优8106等(以上品种皆为国审,且适宜区域均在本地范围)长粒型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都表现出分蘖能力强,单株成穗率高,单株成穗13~15穗;株高适宜、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抗稻瘟病、纹枯病能力也较强;适应性、抗逆性,尤其是穗分化期抗高温能力强;生育期适中,从育苗至收获一般在145 d左右,后期熟相好,秆青籽黄;穗大粒多,在当地种植每穗粒数平均在230粒左右,且结穗率高;米质均达国标三级或二级,出米率、出糙率高于常规粳稻和其他三系杂交籼稻;口感好、出饭率也高,以上3个品种应为当地两系杂交籼稻种植的首选品种。
2 培育旱壮秧
培育水稻壮苗非常关键,俗话说:“秧好一半稻”。杂交水稻旱育秧壮苗标准:秧龄35~40 d,叶龄7~8张,单株带蘖2~3个,株高不超过20 cm,秧苗矮化、墩实、叶片宽厚、嫩绿、根系发达、白根多、几乎无黄根、无病虫害。
2.1 选择苗床
选择高产、疏松、肥沃、灌排条件好、土壤偏酸性至中性的旱茬地、菜园田等作为水稻旱育秧苗床,应坚决避开树荫下、高大建筑物背荫处,严禁使用盐碱地、施用过草木灰、未腐熟人畜粪尿等田块作为苗床[1]。
2.2 留足苗床
因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即分蘖能力、生长发育能力都很强,具有穗多、穗大特点,因此在苗期应当有足够的分蘖、足够的生长量,才能获得高产;两系杂交籼稻的旱育秧苗床与大田比例应以1∶15为宜,即666.67 m2苗床可栽1 hm2大田。
2.3 培肥苗床
冬前培肥主要施用有机肥,可分2~3次培肥,第1次在上一年的12月上中旬,苗床施用家杂肥、厩肥15.0~22.5 t/hm2;第2次可在2月中下旬,苗床施用经高温腐熟的家杂肥、堆沤肥或人畜粪肥15 t/hm2左右;第3次施肥一般在播前7~10 d,施旱育秧专用肥750~900 kg/hm2;每次施肥后应耕翻耙匀,使肥土充分拌匀,在播种落谷时,土壤即可达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海绵状”标准。
2.4 播前准备
播种前应做好苗床,要求苗床宽1.2~1.4 m,苗床四周要开沟,墒沟宽、深均为33.3 cm、田头沟宽、深均为66.6 cm,沟开好后,苗床上应均匀撒施毒辛(或克百威、甲拌磷、氟氯氰菊酯等)颗粒剂 多菌灵(或福美双、敌克松等);整碎、整细、整平苗床,并备好营养土(或盖种土)。播前應晒种2~3 d,并用旱育保姆(或包衣剂)拌种,播种前1 d应浇透苗床水[2]。
2.5 科学播种
一般应于5月中旬播种,播前应浇水,使苗床上0~5 cm土层水分呈饱和状态,苗床播种105~135 kg/hm2,撒种应均匀,尽量使每粒种子保持与其他种子有相同的单株营养面积,撒种后覆盖营养土,营养土厚度约2 cm,或以盖土后看不见种子即可,种子盖好后,喷施丁·恶除草剂,苗床喷施36%丁·恶乳油2 250 mL/hm2,要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喷除草剂后盖上防虫网(或无纺布),保温、保湿、防虫。
2.6 抓好苗床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若遇干旱,可适当浇水,保持苗床湿润,利于出苗,播后一般7~8 d齐苗,齐苗后围绕“四控”抓好苗床管理:一是“控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以防返碱返盐,若遇长期干旱,秧苗中午出现萎蔫卷叶,到16:00后叶片仍萎蔫时,应于傍晚浇水或灌1次“跑马水”;二是“控肥”,因在苗床培肥时,已施用了大量的肥料,因此出苗后一般不需施肥,在秧苗二至三叶期出现黄苗属正常现象,可喷施强力生根壮苗剂、芸苔素、胺鲜酯、腐殖酸、氨基酸等及其复配剂以促苗转化,若黄苗重时可喷2~3次,隔5~7 d喷1次;三是“控病”,旱育秧主要病害为稻瘟病、青枯病、立枯病等,病害以防为主,在秧苗2叶1心至3叶1心时,可用福美双、多菌灵、乙蒜素、三环唑等及其复配剂,结合防黄苗、僵苗进行喷雾预防,若病害发生时应喷2~3次;四是“控虫”,旱育秧苗床上虫害主要有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稻飞虱、钻心虫、稻蓟马等,可用阿维菌素、毒死蜱、甲维盐、百树菊酯、吡蚜酮、烯啶虫胺等杀虫剂及其复配剂进行防治,近几年在麦收前后,水稻苗床上稻飞虱发生非常严重,应及时科学抓好防控,以防对秧苗造成危害[3]。
3 科学栽插
长粒型两系杂交籼稻具有强大的生长势,一般行距33~35 cm、株距18~22 cm,每穴栽植1株苗,应栽插基本苗15万穴/hm2左右。要求栽插时应浅水浅栽;浅栽以栽后不倒为宜,栽后采取深水活棵,活棵后(栽后5~7 d)及时撒施除草剂封闭除草。
4 施足基肥,重施分蘖肥
由于近年气候条件影响,致稻茬小麦成熟迟,收获腾茬也推迟,因此应抢时收割小麦,抢季节栽插水稻。提倡先施肥后耕翻,于整地后上水,长粒型两系杂交籼稻因前期生长快、生长量大,所以必须施足基肥,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基肥施三元复合肥(15-15-15)600~750 kg/hm2[或三元复合肥(17-17-17)525~675 kg/hm2,或三元复合肥(18-18-18)450~600 kg/hm2,57%磷酸二铵450~600 kg/hm2],并加尿素300~375 kg/hm2和硫酸锌等微肥15.0~22.5 kg/hm2。因水稻生育期较短,前期生长量大,穗分化早,要实现多穗、大穗,前期必须要重施和施足肥料,促早生快发、快长,在返青活棵后,为促进其生长快发,应以施用速效肥为主,在栽后7~10 d,可施尿素225~300 kg/hm2(或碳酸氢铵450~600 kg/hm2) 磷酸二铵225~300 kg/hm2。 5 化控
为了促进和加快水稻生长,促多穗和大穗,在返青活棵后可喷施多效唑(或烯效唑、助壮素、调环酸酸钙等) 强力生根壮苗剂(或奈已酸、生根原粉) 芸苔素(或胺鲜酯、赤霉素、腐植酸、氨基酸等),以进一步促进水稻分蘖、矮壮、地上与地下生长和提高抗病、抗逆能力等,为搭好高产架子打好基础[4]。
6 合理灌溉
在水稻分蘗期应以薄水灌溉或干湿交替灌溉为主,如此灌溉有利于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利于水稻根系和分蘖节生长发育,提高根系吸肥、吸水能力,促进多分蘖和分蘖成穗;要求该搁田时就搁田,总原则是“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就应搁田,或在7月20日时应开始搁田,搁田方法是排干田内的水进行烤田,达到田埂变白,田内不陷脚后即可灌溉,隔3~4 d可再进行1次搁田,一般可搁田2~3次;穗分化时一定要有水,或保持土壤湿润,若穗分化至孕穗及抽穗扬花期遇高温等极端天气,要求白天灌深水降温,傍晚将水排掉,以防高温影响穗分化和花粉、雌蕊等生长、发育,防止结实率降低;水稻灌浆期应以湿润灌溉,或干湿交替灌溉为主,以养根保叶,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及物质输送,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不能断水太早,应在收获前7 d断水。
7 病虫害综合防控
杂交籼稻病害主要为稻瘟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稻曲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象甲、稻蓟马、钻心虫、稻纵卷叶螟、稻粘虫、稻苞虫等,僵苗一般常在移栽后返青期、分蘖期发生,早衰主是在抽穗扬花灌浆期发生;4次综防技术分别设在分蘖期(也可提前到返青活棵期)、搁田结束期、孕穗时破口之前5~7 d、扬花后灌浆前期;防治水稻病害的药剂主要用三环唑、噻呋鲜胺、乙蒜素、三唑酮、井冈毒素、咪鲜胺、戊唑醇、嘧菌酯等及其复配制剂;防治虫害用药为杀虫单、杀虫双、甲维盐、阿维菌素、毒死蜱、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吡蚜酮、烯啶虫胺等及其复配剂,防治黄苗、僵苗主要用生根剂、芸苔素、胺鲜酯、氨基酸、磷酸二氢钾等微肥等及其复配剂,可结合防病治虫兑在一起喷雾;防早衰主要是根据苗情和中后期肥力状况,补施促花肥、保花肥等,促花肥和保花肥以施用磷酸二氨和尿素为主,也可用氨基酸、腐殖酸、赤霉素、磷酸二氢钾、胺鲜酯等进行根外追肥,促早抽穗、齐穗、授粉、灌浆等,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
8 参考文献
[1] 黎绍波.霍山县单季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7):40-41.
[2] 操程流,陈杰来.单晚杂交籼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51.
[3] 李闯,曾生元,盛生兰,等.杂交籼稻新组合镇籼优146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93-94.
[4] 张效忠,王守海,台德卫,等.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289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4):758-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