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理应负有同样的使命。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呢?下面谈点个人的浅见:
一、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情感
长期以来,汉字做为“工具”被赋予“枯燥”的评价,而实际上,汉字本身有形象、有色彩、有趣味,每个汉字都凝聚了中华的文化。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挖掘汉字的情感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方方正正的汉字美起来。具体方法有:
1.表演法
根据儿童形象记忆占优势的特点,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运用表演法。如:教“叫”字时,教师双手拢在嘴边,做呼喊状,问学生:“老师在干什么?”学生纷纷说:“老师在叫喊。”教师边告诉学生这是“叫”字,“口”是嘴,右半部分代表拢起的双手。这样抓住字形特点,身体力行地作直观表演,集趣味性与形象性于识字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变法
比如教“水”时,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将水的形体与篆文的“水”、楷书的“水”逐层演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字与生活中的流水是一脉相通的,他们看着图中的涓涓流水,手写着演变后的“水”字,内心充满了喜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描绘水的不同形象,这样抽象的字符“水”逐渐被学生头脑中鲜明生动的“水”所取代,潜移默化中,加深了“水”的审美意味,也强化了学生对“水”的认识。
3.儿歌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儿歌进行识字教学,既有趣味生,又有思考性。如:“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等等,学生喜闻乐见。其他还有图解法、猜谜法等。只要细心挖掘,对文字的结构形状作富有想象和合乎逻辑的表述,那我们的识字教学就会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新局面,极大的丰富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识字,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掌握它们。”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与学生互换角色,给学生留有自由识字的空间,让学生凭借已有的识字知识和经验,自己选择方法,进行自学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交流,通过“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说说你的小窍门”“你来教教我好吗?”等问题,交流学习方法。如:归类识字中有“木、禾”二字,学生容易混淆。我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分辨清楚,学生们是这样记的:“一棵树长在地上就是‘木’;一棵苗长在田里就是‘禾’,上面的一撇,代表嫩芽。”并画图分析,非常形象,同学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样,即使识记方法不是很准确,只要学生参与进来了,也会受益匪浅的。
三、凸现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赞科夫曾说过:“没有个性的东西是共性的存在形式,因此,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
在教学中,我们应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尽最大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悟和见解,通过“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认识“好”字时,大多数学生运用部首与熟字结合法记住了这个字,但有一个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女儿和儿子都是妈妈的好孩子。”多么好的想法呀!我当即夸奖他:“你们都是老师的好学生。”再如:学习“四”字,多数学生认为,“口”字加上撇、竖弯就是“四”,一个学生则说“‘四’像一扇窗户,撇、竖弯是悬挂的窗帘。”多么形象而有创意的想法。
四、开放识字,让汉字回归生活
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喝饮料时,饮料的名字跃入眼帘;买零食时,包装袋上使用说明罗列其上;逛街时,商店的广告牌在向他们招手;看电视时,能听到标准的发音,看到醒目的字幕……这一切似乎是专为学生营造的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汉字的习惯。通过“你是从哪儿认识这些字的?”等问题引导学生从课外识字,并要求学生人手一个小识字袋,记载课外认识的字词,养成积累的习惯,并定期将学生在课外习得的字,贴进班级的字宝宝园地里。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参与意识。
总之,运用新的课程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将使识字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田。
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理应负有同样的使命。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呢?下面谈点个人的浅见:
一、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情感
长期以来,汉字做为“工具”被赋予“枯燥”的评价,而实际上,汉字本身有形象、有色彩、有趣味,每个汉字都凝聚了中华的文化。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挖掘汉字的情感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方方正正的汉字美起来。具体方法有:
1.表演法
根据儿童形象记忆占优势的特点,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运用表演法。如:教“叫”字时,教师双手拢在嘴边,做呼喊状,问学生:“老师在干什么?”学生纷纷说:“老师在叫喊。”教师边告诉学生这是“叫”字,“口”是嘴,右半部分代表拢起的双手。这样抓住字形特点,身体力行地作直观表演,集趣味性与形象性于识字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变法
比如教“水”时,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将水的形体与篆文的“水”、楷书的“水”逐层演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字与生活中的流水是一脉相通的,他们看着图中的涓涓流水,手写着演变后的“水”字,内心充满了喜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描绘水的不同形象,这样抽象的字符“水”逐渐被学生头脑中鲜明生动的“水”所取代,潜移默化中,加深了“水”的审美意味,也强化了学生对“水”的认识。
3.儿歌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儿歌进行识字教学,既有趣味生,又有思考性。如:“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等等,学生喜闻乐见。其他还有图解法、猜谜法等。只要细心挖掘,对文字的结构形状作富有想象和合乎逻辑的表述,那我们的识字教学就会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新局面,极大的丰富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识字,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掌握它们。”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与学生互换角色,给学生留有自由识字的空间,让学生凭借已有的识字知识和经验,自己选择方法,进行自学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交流,通过“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说说你的小窍门”“你来教教我好吗?”等问题,交流学习方法。如:归类识字中有“木、禾”二字,学生容易混淆。我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分辨清楚,学生们是这样记的:“一棵树长在地上就是‘木’;一棵苗长在田里就是‘禾’,上面的一撇,代表嫩芽。”并画图分析,非常形象,同学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样,即使识记方法不是很准确,只要学生参与进来了,也会受益匪浅的。
三、凸现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赞科夫曾说过:“没有个性的东西是共性的存在形式,因此,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
在教学中,我们应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尽最大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悟和见解,通过“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认识“好”字时,大多数学生运用部首与熟字结合法记住了这个字,但有一个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女儿和儿子都是妈妈的好孩子。”多么好的想法呀!我当即夸奖他:“你们都是老师的好学生。”再如:学习“四”字,多数学生认为,“口”字加上撇、竖弯就是“四”,一个学生则说“‘四’像一扇窗户,撇、竖弯是悬挂的窗帘。”多么形象而有创意的想法。
四、开放识字,让汉字回归生活
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喝饮料时,饮料的名字跃入眼帘;买零食时,包装袋上使用说明罗列其上;逛街时,商店的广告牌在向他们招手;看电视时,能听到标准的发音,看到醒目的字幕……这一切似乎是专为学生营造的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汉字的习惯。通过“你是从哪儿认识这些字的?”等问题引导学生从课外识字,并要求学生人手一个小识字袋,记载课外认识的字词,养成积累的习惯,并定期将学生在课外习得的字,贴进班级的字宝宝园地里。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参与意识。
总之,运用新的课程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将使识字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