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心有精诚,手有精艺。
他们技高胆大,巧夺天工。
他们守护经典,攻坚创新。
他们练技修心,兼济天下。
他们来自不同行业,用极致追求,书写新时期匠人精神。
系列专题——
为您讲述新时期大国工匠。
30多平方米的劳模工作室里勉强摆下了30多把椅子,其中大多数是刚刚从会议室搬来的。伴随着车间生产的轰鸣,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一边为采访团安排座位,一边高声道歉:“这从来没来过这么多人,大家将就一下,先找地方坐下……”
落座的记者陆续准备出自己的装备,笔记本电脑、录音笔、单反相机、摄像机……椭圆形的会议桌迅速被长枪短炮占满,阵仗非凡。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对鞍钢股份公司冷轧厂特级技师李超联合采访。
“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鞍钢的工人——李超。”
小个子、平头、娃娃脸、灰工装……眼前的李超确实和他说的一样,是一个普通的钢铁工人。不过,能把国内10余家媒体吸引到此,是因为这位普通的钢铁工人所获得荣誉并不普通。他先后荣获全国“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代发明家”、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称号。2015年4月,李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的手上接过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证书,实现了国家级荣誉的大满贯。
为自己画一张图
1990年,进厂一年的李超,第一次接触安装新设备,找正、找平、找标高、打点等技术活儿。开始挺顺利,但在安装设备盖板时遇到了麻烦:施工图与现场实际不符合,产品怎么也安装不到位。
“是不是图纸出了失误?”中专毕业,还是个刚入厂不久的愣头青,李超知道自己对设计师的质疑在别人眼里会显得多么狂。但是,他更知道图纸对于施工来讲有多么重要,如果图纸不准确,之后的加工也只能做出废品。权衡之后,李超还是和班长把自己发现的问题一一说明。他的推测很快得到了证实。几位老师傅翻遍了总装备图,还是找不到设备盖板正确的安装方法,最后只好决定,第二天在施工中边做边改。
有提出问题的勇气,就要有解决问题的担当。那时的李超不是班里技术最精深的,却有不断试错的行动力,他不单是想给工友们省时,更看出这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工友们陆续下班,李超却迟迟未走,他的心里正在酝酿一个更“狂妄”的想法:能不能凭借自己学过的制图技术,画一张让大家一看就懂的图纸呢?他把废弃的图纸悄悄整理起来,带回家继续研究,一条线一条线的对比、测量、勾画草图,直到凌晨两点多,终于将十几块盖板的位置画在了一张图上。
第二天,李超早早来到班组,悬着心把图交给了班长。班长和几位老师傅端详了许久,一致称好,而且提出由李超负责安装方案的修改。班长的信任,让李超倍感压力,也空前的兴奋。之后,工作就变成了一件很热血的事情。他像一个满弦的陀螺,在施工现场不断地测量、校准……所有环节亲力亲为。当看到十几块部件严丝合缝地落在设备上时,李超高兴得就像考了100分的学生。
不久,班里发了这次工程的奖金,按惯例,班长、活长、大工和学徒工的奖金是阶梯式的,可这一次班长递给李超的奖金和活长一样多。李超当时都没敢接,以为是分错了。班长笑着说:“傻看啥,这是你应得的。我告诉你,干活就得动脑子。你就这么干,将来肯定能出息!”
敢想肯干,李超第一次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平添了自信,也恰好在这个时候,厂里开始流传起一个关于“专家”的传闻。
当时,鞍钢正计划修订厂里的专家制度,除了享有不菲的专家津贴,在那个所有人以工人身份为荣的时代,专家还是厂里、甚至是全社会对这一群体最高的认可。不过,围绕着有限的几个名额,厂里的领导比较纠结,平日里谦逊的老师傅都躁动起来,开始了激烈的争论。有工龄长的,有家庭困难的,有群众基础好的,有发表论文多的……后来还是厂长给专家的身份敲了定音鼓,“设备出现故障,或是生产中遇到了难题,你最想找谁来处理这个问题?那这个人就是专家。”这句话让李超很受触动,也让他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我要做一个别人需要的专家!”
把大学学回来
有了理想,人就不会准许自己苟且度日。与其每次遇见困难都选择绕行,不如第一次就直接面对,李超知道自己的短板,所以一边在车间练技术,一边拼命学文化课,他要把自己没上的大学再学回来。
“当时,我对文化学习的目标是一定要考入鞍钢的最高学府——鞍钢工学院。”李超先读了两年高中夜校,又读了一年高考补习班,终于在1992年考入了鞍钢工学院,如愿的开始了冶金机械本科专业学习。
为了不影响生产,李超白天在单位忙活,下了班,饿着肚子骑着自行车分秒必争地赶往学校,常常是踩着上课铃声奔进教室。虽然显得莽撞,但老师很理解,经常提点他:做好工人不只要手快,还要脑子快,想办法提高效率比挤出吃饭时间更管用。
回归课堂,让李超茅塞顿开,“大学学习提高了我的理論水平,我把所学的知识用在了现场,同时又把现场遇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去寻找答案。”半工半读的生活很辛苦,却让他的技术精进非常。
8年之后,李超拿到毕业证书时,还拥有了结婚证书和一摞厚厚的荣誉证书。这让很多曾经质疑他能否工学兼顾的人哑然,甚至羡慕他分身有术,求他传授经验。他的答案出奇简单,“很多事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困难,只是做之前想得太多,反而没有了开始的勇气。”
英雄气和儿女情
李超是一个果敢的人,有点儿像上世纪90年代《黄飞鸿》系列电影里的主人公。电影主题曲《男儿当自强》里的歌词“热血男子,热胜红日光,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又看碧空广阔浩气扬,既是男儿当自强……”唱热了一代人的血,那会儿的人都有股争先恐后的劲儿,可英雄气和儿女情总是会不期而遇。
1997年,已经蝉联三届鞍钢青工“技术能手”的李超,向“技术状元”最高峰发起冲刺。 在鞍钢,技能是本钱,是直起腰板说话的硬道理,所以技能大赛自然是高手云集。为了在技术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李超更是加班加点地练习操作技能。只要学校没有课,他就会留在单位,直到练得心里有底才肯回家。不知不觉中,他的双手已经磨起了老茧。这份对技能的执着追求,让李超更有魅力,也在不经意间,打动了佳人的芳心。
一天夜晚,李超正在练习锉削工件。一抬头,蓦然发现女友刘莉出现在他的面前,这让他既惊讶又激动。
为了准备考试,李超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跟恋人见面了。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话。对于自己单位的地址,李超只和刘莉说过一次,而且还是大致的位置。他怎么也没想到,第一次进鞍钢大院的刘莉竟然找到了他。
“你怎么来了?挺有本事,还真找到了!”
“我想来看看你,走进来后,发现越走天越黑,我就害怕了。前后都是陌生的路,我就硬着头皮往前走吧!”瘦弱的刘莉心有余悸。
李超自知理亏,急忙问寒问暖。刘莉看见李超勤学苦练的样子,一切担忧都没有了,而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踏实和专注,更添刘莉对他的倾慕之情。
事业有了爱情的支撑,会迸发出无穷的潜力。这次技能大赛,李超一举夺得集团公司技术状元的荣誉,他如愿成为了厂里的青工专家。更让他高兴的是,转年的5月17日,刘莉成了他的新娘。不过,生活并不是尽善尽美。李超的婚假没休完,就被召回单位接手了新工作,度蜜月成了他欠妻子一辈子的债。
能复制才有价值
都说越努力的人就会越幸运,李超是如此。好事接踵而至,李超身边的赞美声也越来越多,不过,他还是更喜欢车间里嘈杂的作业声。“很多工人一谈到人生理想,就是当管理者,我从一入厂,就愿意在基层技术岗位踏踏实实走下去。”有的人在工位上只能听到机器的嘈杂,有的人在工位上感受到的是宁静。李超不喜欢好高骛远,每次只定一个小目标,用5年时间完成之后,再想下一个。
先干5年,再干5年……30年,每次都把自己眼前的工作做到最好,李超就这样干了过来,他的小目标也一个个积累了起来。他先后解决生产设备技术难题23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专有技术4项,国际发明金奖1项,创造经济效益1.3亿元以上。他主导完成的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置破解了世界性技术难题,使鞍钢生产的汽车用冷轧板便从国三标准一跃到世界最高的欧五标准,销量成倍增长。李超也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授予“当代发明家”称号。
李超成了名人,不过想见他依旧不难,只要到作业区,一定能找到。经常有新毕业的青工来找他取经。他不会说心灵鸡汤里那些激扬澎湃的话,虽然实话不是句句顺耳,但是他说的,大家都能听进去。
“我已经干了3年多,天天都是这些活儿,每天的起点和终点都在同一个地方,今后的方向是什么?”
“抬着头是干不了活的,先踏踏实实的弯下腰干5年。手上的工作干好了,再抬头时,眼前就是方向。”
“到那时后悔怎么办,这岂不是把最好的年纪都浪费了?”
“5年算什么,产业工人的青春哪有那么短?”
这些话如果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听者大多会认为是风凉话,从李超的嘴里说出来,却很有说服力。眼见为实,30年的工人生涯没有让李超蹉跎,却焕发出连青年人都羡慕的意气风发,尤其是在工作现场,工友们只要抬起头,身边的工位上就有他的身影。“如果不知道怎么干,就看看李超在干什么。”对于那些彷徨的年轻人来说,这也许是最简单的方法,因为李超这个榜样不仅可以学,甚至可以被超越。
2014年, “李超创新工作室”在冷轧厂生产线作业区正式成立,公司董事长张广宁到现场,鼓励李超发挥榜样价值,不仅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人,更要成为传播人。2017年,鞍钢全集团结束连续5年亏损历史,实现利润15亿元,同比增利110亿元。其中177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公司级重大攻关项目242項,创效近4000万元;7个职工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省创新工作室”;李超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李超的目标成了工友们共同的目标,而且随着它们一一实现,显得更有价值。
他们技高胆大,巧夺天工。
他们守护经典,攻坚创新。
他们练技修心,兼济天下。
他们来自不同行业,用极致追求,书写新时期匠人精神。
系列专题——
为您讲述新时期大国工匠。
30多平方米的劳模工作室里勉强摆下了30多把椅子,其中大多数是刚刚从会议室搬来的。伴随着车间生产的轰鸣,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一边为采访团安排座位,一边高声道歉:“这从来没来过这么多人,大家将就一下,先找地方坐下……”
落座的记者陆续准备出自己的装备,笔记本电脑、录音笔、单反相机、摄像机……椭圆形的会议桌迅速被长枪短炮占满,阵仗非凡。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对鞍钢股份公司冷轧厂特级技师李超联合采访。
“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鞍钢的工人——李超。”
小个子、平头、娃娃脸、灰工装……眼前的李超确实和他说的一样,是一个普通的钢铁工人。不过,能把国内10余家媒体吸引到此,是因为这位普通的钢铁工人所获得荣誉并不普通。他先后荣获全国“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代发明家”、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称号。2015年4月,李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的手上接过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证书,实现了国家级荣誉的大满贯。
为自己画一张图
1990年,进厂一年的李超,第一次接触安装新设备,找正、找平、找标高、打点等技术活儿。开始挺顺利,但在安装设备盖板时遇到了麻烦:施工图与现场实际不符合,产品怎么也安装不到位。
“是不是图纸出了失误?”中专毕业,还是个刚入厂不久的愣头青,李超知道自己对设计师的质疑在别人眼里会显得多么狂。但是,他更知道图纸对于施工来讲有多么重要,如果图纸不准确,之后的加工也只能做出废品。权衡之后,李超还是和班长把自己发现的问题一一说明。他的推测很快得到了证实。几位老师傅翻遍了总装备图,还是找不到设备盖板正确的安装方法,最后只好决定,第二天在施工中边做边改。
有提出问题的勇气,就要有解决问题的担当。那时的李超不是班里技术最精深的,却有不断试错的行动力,他不单是想给工友们省时,更看出这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工友们陆续下班,李超却迟迟未走,他的心里正在酝酿一个更“狂妄”的想法:能不能凭借自己学过的制图技术,画一张让大家一看就懂的图纸呢?他把废弃的图纸悄悄整理起来,带回家继续研究,一条线一条线的对比、测量、勾画草图,直到凌晨两点多,终于将十几块盖板的位置画在了一张图上。
第二天,李超早早来到班组,悬着心把图交给了班长。班长和几位老师傅端详了许久,一致称好,而且提出由李超负责安装方案的修改。班长的信任,让李超倍感压力,也空前的兴奋。之后,工作就变成了一件很热血的事情。他像一个满弦的陀螺,在施工现场不断地测量、校准……所有环节亲力亲为。当看到十几块部件严丝合缝地落在设备上时,李超高兴得就像考了100分的学生。
不久,班里发了这次工程的奖金,按惯例,班长、活长、大工和学徒工的奖金是阶梯式的,可这一次班长递给李超的奖金和活长一样多。李超当时都没敢接,以为是分错了。班长笑着说:“傻看啥,这是你应得的。我告诉你,干活就得动脑子。你就这么干,将来肯定能出息!”
敢想肯干,李超第一次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平添了自信,也恰好在这个时候,厂里开始流传起一个关于“专家”的传闻。
当时,鞍钢正计划修订厂里的专家制度,除了享有不菲的专家津贴,在那个所有人以工人身份为荣的时代,专家还是厂里、甚至是全社会对这一群体最高的认可。不过,围绕着有限的几个名额,厂里的领导比较纠结,平日里谦逊的老师傅都躁动起来,开始了激烈的争论。有工龄长的,有家庭困难的,有群众基础好的,有发表论文多的……后来还是厂长给专家的身份敲了定音鼓,“设备出现故障,或是生产中遇到了难题,你最想找谁来处理这个问题?那这个人就是专家。”这句话让李超很受触动,也让他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我要做一个别人需要的专家!”
把大学学回来
有了理想,人就不会准许自己苟且度日。与其每次遇见困难都选择绕行,不如第一次就直接面对,李超知道自己的短板,所以一边在车间练技术,一边拼命学文化课,他要把自己没上的大学再学回来。
“当时,我对文化学习的目标是一定要考入鞍钢的最高学府——鞍钢工学院。”李超先读了两年高中夜校,又读了一年高考补习班,终于在1992年考入了鞍钢工学院,如愿的开始了冶金机械本科专业学习。
为了不影响生产,李超白天在单位忙活,下了班,饿着肚子骑着自行车分秒必争地赶往学校,常常是踩着上课铃声奔进教室。虽然显得莽撞,但老师很理解,经常提点他:做好工人不只要手快,还要脑子快,想办法提高效率比挤出吃饭时间更管用。
回归课堂,让李超茅塞顿开,“大学学习提高了我的理論水平,我把所学的知识用在了现场,同时又把现场遇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去寻找答案。”半工半读的生活很辛苦,却让他的技术精进非常。
8年之后,李超拿到毕业证书时,还拥有了结婚证书和一摞厚厚的荣誉证书。这让很多曾经质疑他能否工学兼顾的人哑然,甚至羡慕他分身有术,求他传授经验。他的答案出奇简单,“很多事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困难,只是做之前想得太多,反而没有了开始的勇气。”
英雄气和儿女情
李超是一个果敢的人,有点儿像上世纪90年代《黄飞鸿》系列电影里的主人公。电影主题曲《男儿当自强》里的歌词“热血男子,热胜红日光,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又看碧空广阔浩气扬,既是男儿当自强……”唱热了一代人的血,那会儿的人都有股争先恐后的劲儿,可英雄气和儿女情总是会不期而遇。
1997年,已经蝉联三届鞍钢青工“技术能手”的李超,向“技术状元”最高峰发起冲刺。 在鞍钢,技能是本钱,是直起腰板说话的硬道理,所以技能大赛自然是高手云集。为了在技术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李超更是加班加点地练习操作技能。只要学校没有课,他就会留在单位,直到练得心里有底才肯回家。不知不觉中,他的双手已经磨起了老茧。这份对技能的执着追求,让李超更有魅力,也在不经意间,打动了佳人的芳心。
一天夜晚,李超正在练习锉削工件。一抬头,蓦然发现女友刘莉出现在他的面前,这让他既惊讶又激动。
为了准备考试,李超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跟恋人见面了。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话。对于自己单位的地址,李超只和刘莉说过一次,而且还是大致的位置。他怎么也没想到,第一次进鞍钢大院的刘莉竟然找到了他。
“你怎么来了?挺有本事,还真找到了!”
“我想来看看你,走进来后,发现越走天越黑,我就害怕了。前后都是陌生的路,我就硬着头皮往前走吧!”瘦弱的刘莉心有余悸。
李超自知理亏,急忙问寒问暖。刘莉看见李超勤学苦练的样子,一切担忧都没有了,而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踏实和专注,更添刘莉对他的倾慕之情。
事业有了爱情的支撑,会迸发出无穷的潜力。这次技能大赛,李超一举夺得集团公司技术状元的荣誉,他如愿成为了厂里的青工专家。更让他高兴的是,转年的5月17日,刘莉成了他的新娘。不过,生活并不是尽善尽美。李超的婚假没休完,就被召回单位接手了新工作,度蜜月成了他欠妻子一辈子的债。
能复制才有价值
都说越努力的人就会越幸运,李超是如此。好事接踵而至,李超身边的赞美声也越来越多,不过,他还是更喜欢车间里嘈杂的作业声。“很多工人一谈到人生理想,就是当管理者,我从一入厂,就愿意在基层技术岗位踏踏实实走下去。”有的人在工位上只能听到机器的嘈杂,有的人在工位上感受到的是宁静。李超不喜欢好高骛远,每次只定一个小目标,用5年时间完成之后,再想下一个。
先干5年,再干5年……30年,每次都把自己眼前的工作做到最好,李超就这样干了过来,他的小目标也一个个积累了起来。他先后解决生产设备技术难题23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专有技术4项,国际发明金奖1项,创造经济效益1.3亿元以上。他主导完成的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置破解了世界性技术难题,使鞍钢生产的汽车用冷轧板便从国三标准一跃到世界最高的欧五标准,销量成倍增长。李超也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授予“当代发明家”称号。
李超成了名人,不过想见他依旧不难,只要到作业区,一定能找到。经常有新毕业的青工来找他取经。他不会说心灵鸡汤里那些激扬澎湃的话,虽然实话不是句句顺耳,但是他说的,大家都能听进去。
“我已经干了3年多,天天都是这些活儿,每天的起点和终点都在同一个地方,今后的方向是什么?”
“抬着头是干不了活的,先踏踏实实的弯下腰干5年。手上的工作干好了,再抬头时,眼前就是方向。”
“到那时后悔怎么办,这岂不是把最好的年纪都浪费了?”
“5年算什么,产业工人的青春哪有那么短?”
这些话如果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听者大多会认为是风凉话,从李超的嘴里说出来,却很有说服力。眼见为实,30年的工人生涯没有让李超蹉跎,却焕发出连青年人都羡慕的意气风发,尤其是在工作现场,工友们只要抬起头,身边的工位上就有他的身影。“如果不知道怎么干,就看看李超在干什么。”对于那些彷徨的年轻人来说,这也许是最简单的方法,因为李超这个榜样不仅可以学,甚至可以被超越。
2014年, “李超创新工作室”在冷轧厂生产线作业区正式成立,公司董事长张广宁到现场,鼓励李超发挥榜样价值,不仅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人,更要成为传播人。2017年,鞍钢全集团结束连续5年亏损历史,实现利润15亿元,同比增利110亿元。其中177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公司级重大攻关项目242項,创效近4000万元;7个职工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省创新工作室”;李超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李超的目标成了工友们共同的目标,而且随着它们一一实现,显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