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1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所有皮损均有特征性的白色鳞屑和点状出血,好发于头皮、甲、四肢伸侧、肘、膝、脐和骶部,可对称出现,发展缓慢,也可突然发生。有时患者出现有瘙痒、灼热等主观症状并感不适。2004年3月~2006年9月,我们对10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服用阿维A(重庆华邦制药厂生产)治疗并进行了系统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103例均为我科门诊和住院的银屑病患者,病情均呈进展期,其中男68例,女35例,平均年龄45.68岁(24~65岁);病程5~48年,平均17.9年;皮损面积≥体表面积的30%。所有患者治疗前3个月内均未系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未服用维生素A、四环素、氨甲喋呤;无光敏感病史;对维A酸制剂不过敏。治疗前分别对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及电解质等进行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
  
  1.2 治疗方法:阿维A治疗剂量开始为10mg/天,服用1周后,如果皮损无变化,可用10mg/天,第二天用20mg/天,再用1周,有效继续服用,无效隔日加10mg,依次类推,共用8~12周,最大剂量30mg/天,显效后逐渐减药,最后用10mg/天维持,痊愈后继续服用1~2周。对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中的每个月及治疗后均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电解质。
  
  2 疗效观察及判定标准
  
  根据皮损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进行PASI评分,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以评价疗效。病情严重程度按无、轻、中度、重度、极重度分别计0~4分。PASI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PASI积分-治疗后PASI积分)/治疗前PASI积分×100%。每2周评估疗效一次,并记录不良反应。
  基本痊愈或痊愈:PASI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PASI积分下降指数60%~89%;有效:PASI积分下降指数20%~59%:无效:PASI积分下降指数<20%。有效率以基本痊愈或痊愈加显效计。
  
  3 结果
  
  3.1 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8~12周的治疗,且接受了3个月的随访。103例患者,基本痊愈30例,显效5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80.58%。3.2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同程度出现口鼻干燥、眼干、口角炎、唇炎、皮肤干燥,其中皮肤瘙痒82例,皮肤脱屑75例,皮肤粘汗67例,甲脆性增加63例,皮肤湿疹样变42例,胃肠道反应32例,关节痛25例,头痛21例,皮肤紫癜样变l例,血胆固醇轻度升高8例,12例患者出现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50~92U/L)。上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减轻或消失,对治疗未产生影响。
  
  4 讨论
  
  阿维A属于第二代维甲酸,是依曲替酯的代谢物,具有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其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终末分化,使其平均体积减少,降低角质层的粘聚力,损伤其渗透屏障作用,使皮肤失水增加,同时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抑制皮脂分泌作用,可使皮脂腺的基底细胞成熟过程延长,皮脂腺细胞数目减少,皮脂腺中增殖细胞的比例下降,导致皮脂合成减少。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有影响,低剂量有免疫刺激作用,高剂量有免疫抑制作用,可辅助抗体产生,增强同种异体移植反应,增加皮肤中郎格罕氏细胞数目,并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抗炎作用可使中性粒细胞游走受到抑制,能损伤单核细胞的功能,抑制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物的产生,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白三烯及氧化物阴离子,阻碍溶酶体的释放,并能抑制皮肤中胶原酶及明胶酶的产生。可以使银屑病及角质化疾病表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异常角化趋于正常化,不良反应相对阿维A酯较轻,容易耐受。
  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阿维A的起效时间为1~2周,如果服用2周无效,即逐渐加量,最大量为30mg/天,维持4周以后,逐渐减量,最后10~20mg/天维持。本组10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均发病在5年以上,发病初均经过各种办法治疗,疗效不佳,病变进行性加重,采用阿维A经过8~12周治疗后,痊愈29例,显效50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有效率80 61%,与国内杨雪源,王爱民等报道的结果相似。
  在不良反应方面,以口、眼干燥、皮肤瘙痒最为常见,头痛、关节痛,胃肠反应及皮肤粘汗、转氨酶及血脂升高均有不同程度出现,经对症处理后,对治疗未产生影响。如果肝酶水平大于正常上限3倍以上,需立即停药,直至恢复正常可在监护下小剂量应用。而本组患者仅轻度升高,所以未停药。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如果按药品说明所推荐0.75mg/(kg·d)的量应用,口、眼干燥、皮肤瘙痒明显加重,患者不易耐受,如果缓慢加量,相对上述反应较轻,因本组所观察病例有限,具体结果有待于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验证。总之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肯定、安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瘢痕性并指畸形术后应用防瘢痕粘连固定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烧伤后瘢痕性并指畸形56个部位依据粘连程度及周围供皮状况分别采用“Z”字或矩形皮瓣等小皮瓣修复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拆线后,对照组15例患者共21个部位应用常规治疗+弹力手套,治疗组17例患者35个部位应用常规治疗+防瘢痕粘连固定带持续保持压力。结果:两组年龄和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情严重程度比较无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眶周软组织进行充分剥离松解,对眶内侧壁进行充分的截骨压缩,在眶外侧壁填充人工材料Medpor的方法,对眶距增宽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达到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目的。方法:4例患者三男一女,不合并颅面外科其它畸形。采用本术式进行治疗,观察评估术后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伤口愈合佳,未出现感染,视力减退等并发症,术后眼球动度良好,Medpor植入体稳定,未出现排异,感
期刊
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可利用瘢痕达到美容的目的,人为地造成瘢痕粘连,塑造出“双眼皮”和“酒窝”。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往往需应患者要求,想尽一切办法,消除或减少瘢痕。瘢痕形成是人体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人体修复功能的一部分[1]。皮肤创伤愈合是十分精细而复杂的过程,它经历了炎症期、修复期和重塑期3个阶段后,可能形成正常瘢痕愈合、异常(亦称病理性)的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3种结果[2]。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中老年人切开法重睑术后出现重睑线末端分叉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根据中老年上睑的解剖学特点,在中老年切开法重睑手术中,酌情去除外眦部位下垂松弛的眼轮匝肌组织,使重睑线尾端自然上翘,避免产生末端分叉的外观。结果:本组共64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未出现重睑线末端分叉外观,重睑形成线条流畅,眼部的整体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去除外眦部位的眼轮匝肌,重新形成重睑线,使原有物质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能及时地得到各类手术信息。医疗事故的频频曝光以及各个整形美容机构不断地更换手术名称、项目等,降低了人们对美容手术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我院从外在形象、沟通技巧、手术环境、护理技术、服务态度五个方面着手,增强了手术患者的安全和信任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优雅的外在形象是使就医者产生安全和信任感的前提  优雅的外在形象不仅体现于仪表、风度、动作等外在形象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微种植支抗与多曲方丝弓矫治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的变化,研究不同方法掩饰性治疗骨性III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16例,8例应用微种植支抗牵引下牙列整体远中移动;8例多曲方丝弓代偿性治疗反牙合,运用Winceph8.0软件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垂直向、矢状向的变化进行测量,应用SPSS13.0 软件对矫治前、后各测量项目进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血管瘤患者45例,采用585nm波长治疗,脉宽0.5~40ms可调,能量5.0~7.OJ/cm,两次治疗间隔1~2个月,共治疗4~8次。18例未治疗的患者随访观察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45例,治愈32例(71%),显效8例(18%),好转5例(11%),无效0,医患双方均较满意;对照组18例,自愈1例(5.6%),显效1例(5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采用副神经与面神经吻合重建面神经功能的病例,分析临床疗效,为更好地开展面神经修复工作积累经验。方法:收集1998~2005年间采用副神经吻合重建面神经功能病例1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手术要点,分别在术后1月、6月按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进行功能评价,以达到Ⅱ级以上作为功能恢复标准。结果:①手术后1月面神经功能恢复者3例(30%),术后6月功能恢复者8例(80%);②术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P物质纳米缓释微球对正畸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6倒需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样本,进行配对实验研究,所有样本均采用固定标准方丝弓矫治器,以150g的力拉尖牙向远中移动;在实验侧尖牙颊侧及腭侧根尖水平牙龈粘膜下注射5×10mg入P物质纳米缓释剂两周注射一次。结果:经过4周的观察,发现实验侧上颌尖牙移动的距离比对照侧增加30.02%。结论:局部注射P物质纳米缓释剂可以加速牙齿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高等中医美容专业本科学生就业情况,为更好地制定扣完善中医学(中医美容方向)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及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的“就业情况调查表”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0、2001级中国学(中医美容方向)5年制本科毕业生共71名进行调查。结果:71名毕业生中从事美容行业毕业生为29人(40.85%),非美容行业42人(59.15%)。在美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