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历史根源的影响,学习氛围的缺乏,网络游戏的诱惑,不良书刊对学生灵魂的侵蚀等情况分析学生厌学文言诗词的原因。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厌学;文言诗词
一、农村学生厌学文言诗词的客观原因
“学习文言文是我们藉以吸收祖国古典文学精华的最直接途径,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感受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我们这一代作为当今中学生的父辈,然而我们对文言诗词不够重视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我们的父母几乎都是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这段时期出生,虽然也算是处于文言文尾声的时期,然而对于我们的父辈们来说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能上学读书的也是少之甚少,我们这一代每家兄弟姐妹五六个是正常的,即便有钱上学读书,但几乎都是哥姐要照看弟妹,有的父母见家里缺少劳动力,干脆叫孩子回家帮家里干活算了,就这样来度过自己的小学时光,怎能把书读好?再说我们的父母们也都是只识几个字或目不识丁的人,又怎会想到对我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对我们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繁重的劳作与生活的艰辛压得他们无暇顾及我们的知识贫乏;拮据的生活也不容他们有“非分”之想——给我们多买些课外有益的读物。因此在我们小的时候只懂得帮家里喂猪喂鸡,看好弟妹,家里除了那几本课本外再没别的书。哪里知道我国古代有什么唐诗宋词,“诗仙”、“诗圣”、李清照等,更不用说去欣赏阅读他们的佳作了。只偶尔从课本中学了几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由于接触太少,对它们的理解就尤为困难。教我们的老师也大多都是高小毕业,有些诗词也许他们都还是一知半解的,所以教学时又怎会启发我们去理解,不知道也不会去体会它们有什么意境美,所以对诗有一种排斥心理,更别说词和文言文了。被耽误了的我们这一代就成了现在这些学生们的父母,从而就造成了这一代孩子对文言诗词的不理解,又要学来应付考试,所以就产生了厌恶的心理。
二、孩子缺少学习文言诗词的氛围
1、家庭没有营造一个学习文言诗词的氛围
如果说我们这一代对文言诗词的陌生是父辈们的责任,是历史的问题,那么我们的孩子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也一样受着他们父辈的影响:因为我们这一代做农民的对文言诗词和原来的一样陌生,不可能去引导孩子去读去欣赏,能主动帮他们买些这方面的读物就已经很优秀了,作为小孩没有人去培养他们对这方面的爱好和兴趣,他们也不会主动喜欢;我们这一代有一点知识文化的上班族,但这样的父母毕竟少数;再者就是连父母都不喜欢的就不用说了,一直把它们置于意识的角落里不去问津,作为孩子只能是重蹈覆辙,无缘“拜访”名诗佳词,读到的也只是课本中的了了几首。
2、学校没有营造学习文言诗词的氛围
学校是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摇篮,按理孩子应该在这里接触到更多的文言诗词,可是一样也很少。因为在学校学生除了课本中有的,或是上课时老师课外延伸提到些,否则也只能是书中的几首。如果学校能在校园里、教室中、走廊间写有一些文言诗词句的话,那我们的学生他们早看晚读,耳濡目染自然能熟读成诵。
3、社会上也没有营造学习文言诗词的氛围
社会对我国文言诗词的这种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现在社会对某一新上市产品采用各种各样的宣传方式和渠道,让更多的人知道该产品的问市。文言诗词,只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加之学校似乎学为了考,学生本来就不怎么喜欢考试,还要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学习文言诗词,很大程度上来说学生是厌烦的。如果让文言诗词走进人们的视线里,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全社会的人对它们就不再陌生。如我国著名的歌星王菲的一曲《明月几时有》就唱红了大江南北,这首有名的词也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了广大人民的心里。再如歌曲《新鸳鸯蝴蝶梦》中有几句“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读过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就知道是前两句是套用诗的前两句,后两句为直接引用该诗句,然而社会上会唱这首歌的人很多,但知道歌词是引用我们的大“诗仙”的诗句的人就不多了,可见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离我们有多远。只要在社会这样的大环境里营造一种学习文言诗词的氛围,让更多的人们知道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就不遗憾了。至少让我们的孩子不是对每一首诗词都那么生疏。
三、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等对孩子的诱惑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接触电视,各种少儿娱乐节目、动画片等应有尽有且花样不断翻新的电视,墨写的文字怎么能跟有生动画面的电视节目比。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对青少年就更具诱惑力,一旦家庭教育引导不当,孩子陷进去是不能自拔的,如在2001到2002年时,那时网络刚在我们这盛行,有的学生曾花50元买一个QQ号。孩子还可以为它不回家,在网吧通宵达旦,为它“衣带渐宽终不悔”,甚至还有由于孩子长时间地熬夜而猝死网吧的现象……这就是我们新科技产物带来的恶果。对电脑把握不好,不会利用它只能是玩具甚至是“精神鸦片”。
四、不良书刊、网络小说等垃圾文化侵蚀孩子的灵魂
现在街头小巷,黄色书刊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们推荐他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岳飞传》《三国志》《唐诗宋词》等书,有些学生还问:“老师都什么时代了还读这种书?”还有些同学说:“作业太多没时间”。但读这种垃圾书刊他都有的是时间。我曾收到过一本书名为《天生我材必有用》,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全是淫秽的词语,描绘的内容不堪入目,这种内容的书还美其名曰,简直是对诗句的亵渎。而我们的学生就是抱着这样的书刊如痴如醉地啃着,哪有时间去谈学习,谈读文言诗词陶冶情操,整个灵魂都被侵蚀了。而且这种书刊还处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趋势,学生们对这些书籍都顾及不暇,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小说,手机电子小说又袭来,弄得有些学生上课都忙于低头“享受”,甚至枕其而梦……我们的下一代是这样来消磨他们的青春年华,我们又该如何救救孩子?
“接受祖国文化的经典教育,传承祖国千古文明。长期缺乏经典教育,势必造成学生的国学涵养降低,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偏狭;进而造成民族精神的缺失,理想和信仰的危机。”然而我们现在大多数的中学生却对文言诗词是十分的厌学,长此以往,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会出现难以传承的可怕现象。当然导致孩子厌学文言诗词的原因很多,教育和培养孩子学习文言诗词也并非学校就行的,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更需社会的关心与帮助,希望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将祖国的灿烂文化传承下去。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厌学;文言诗词
一、农村学生厌学文言诗词的客观原因
“学习文言文是我们藉以吸收祖国古典文学精华的最直接途径,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感受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我们这一代作为当今中学生的父辈,然而我们对文言诗词不够重视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我们的父母几乎都是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这段时期出生,虽然也算是处于文言文尾声的时期,然而对于我们的父辈们来说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能上学读书的也是少之甚少,我们这一代每家兄弟姐妹五六个是正常的,即便有钱上学读书,但几乎都是哥姐要照看弟妹,有的父母见家里缺少劳动力,干脆叫孩子回家帮家里干活算了,就这样来度过自己的小学时光,怎能把书读好?再说我们的父母们也都是只识几个字或目不识丁的人,又怎会想到对我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对我们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繁重的劳作与生活的艰辛压得他们无暇顾及我们的知识贫乏;拮据的生活也不容他们有“非分”之想——给我们多买些课外有益的读物。因此在我们小的时候只懂得帮家里喂猪喂鸡,看好弟妹,家里除了那几本课本外再没别的书。哪里知道我国古代有什么唐诗宋词,“诗仙”、“诗圣”、李清照等,更不用说去欣赏阅读他们的佳作了。只偶尔从课本中学了几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由于接触太少,对它们的理解就尤为困难。教我们的老师也大多都是高小毕业,有些诗词也许他们都还是一知半解的,所以教学时又怎会启发我们去理解,不知道也不会去体会它们有什么意境美,所以对诗有一种排斥心理,更别说词和文言文了。被耽误了的我们这一代就成了现在这些学生们的父母,从而就造成了这一代孩子对文言诗词的不理解,又要学来应付考试,所以就产生了厌恶的心理。
二、孩子缺少学习文言诗词的氛围
1、家庭没有营造一个学习文言诗词的氛围
如果说我们这一代对文言诗词的陌生是父辈们的责任,是历史的问题,那么我们的孩子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也一样受着他们父辈的影响:因为我们这一代做农民的对文言诗词和原来的一样陌生,不可能去引导孩子去读去欣赏,能主动帮他们买些这方面的读物就已经很优秀了,作为小孩没有人去培养他们对这方面的爱好和兴趣,他们也不会主动喜欢;我们这一代有一点知识文化的上班族,但这样的父母毕竟少数;再者就是连父母都不喜欢的就不用说了,一直把它们置于意识的角落里不去问津,作为孩子只能是重蹈覆辙,无缘“拜访”名诗佳词,读到的也只是课本中的了了几首。
2、学校没有营造学习文言诗词的氛围
学校是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摇篮,按理孩子应该在这里接触到更多的文言诗词,可是一样也很少。因为在学校学生除了课本中有的,或是上课时老师课外延伸提到些,否则也只能是书中的几首。如果学校能在校园里、教室中、走廊间写有一些文言诗词句的话,那我们的学生他们早看晚读,耳濡目染自然能熟读成诵。
3、社会上也没有营造学习文言诗词的氛围
社会对我国文言诗词的这种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现在社会对某一新上市产品采用各种各样的宣传方式和渠道,让更多的人知道该产品的问市。文言诗词,只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加之学校似乎学为了考,学生本来就不怎么喜欢考试,还要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学习文言诗词,很大程度上来说学生是厌烦的。如果让文言诗词走进人们的视线里,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全社会的人对它们就不再陌生。如我国著名的歌星王菲的一曲《明月几时有》就唱红了大江南北,这首有名的词也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了广大人民的心里。再如歌曲《新鸳鸯蝴蝶梦》中有几句“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读过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就知道是前两句是套用诗的前两句,后两句为直接引用该诗句,然而社会上会唱这首歌的人很多,但知道歌词是引用我们的大“诗仙”的诗句的人就不多了,可见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离我们有多远。只要在社会这样的大环境里营造一种学习文言诗词的氛围,让更多的人们知道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就不遗憾了。至少让我们的孩子不是对每一首诗词都那么生疏。
三、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等对孩子的诱惑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接触电视,各种少儿娱乐节目、动画片等应有尽有且花样不断翻新的电视,墨写的文字怎么能跟有生动画面的电视节目比。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对青少年就更具诱惑力,一旦家庭教育引导不当,孩子陷进去是不能自拔的,如在2001到2002年时,那时网络刚在我们这盛行,有的学生曾花50元买一个QQ号。孩子还可以为它不回家,在网吧通宵达旦,为它“衣带渐宽终不悔”,甚至还有由于孩子长时间地熬夜而猝死网吧的现象……这就是我们新科技产物带来的恶果。对电脑把握不好,不会利用它只能是玩具甚至是“精神鸦片”。
四、不良书刊、网络小说等垃圾文化侵蚀孩子的灵魂
现在街头小巷,黄色书刊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们推荐他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岳飞传》《三国志》《唐诗宋词》等书,有些学生还问:“老师都什么时代了还读这种书?”还有些同学说:“作业太多没时间”。但读这种垃圾书刊他都有的是时间。我曾收到过一本书名为《天生我材必有用》,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全是淫秽的词语,描绘的内容不堪入目,这种内容的书还美其名曰,简直是对诗句的亵渎。而我们的学生就是抱着这样的书刊如痴如醉地啃着,哪有时间去谈学习,谈读文言诗词陶冶情操,整个灵魂都被侵蚀了。而且这种书刊还处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趋势,学生们对这些书籍都顾及不暇,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小说,手机电子小说又袭来,弄得有些学生上课都忙于低头“享受”,甚至枕其而梦……我们的下一代是这样来消磨他们的青春年华,我们又该如何救救孩子?
“接受祖国文化的经典教育,传承祖国千古文明。长期缺乏经典教育,势必造成学生的国学涵养降低,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偏狭;进而造成民族精神的缺失,理想和信仰的危机。”然而我们现在大多数的中学生却对文言诗词是十分的厌学,长此以往,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会出现难以传承的可怕现象。当然导致孩子厌学文言诗词的原因很多,教育和培养孩子学习文言诗词也并非学校就行的,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更需社会的关心与帮助,希望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将祖国的灿烂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