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拍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台湾导演杨德昌,又过了快十年,拍了一部依旧有少年杀人事件的电影《一一》。但这桩凶险之事只是段小插曲,就像电视播放的万千社会新闻之一。
《一一》讲的是台北市一户中产家庭的一段生活经历,片长接近三个小时,故事讲得平和舒缓、温暖细腻,好像看一家人在那里一天一天过日子。这样说,很容易让人想到小津安二郎(日本著名电影导演)的映画吧。然而,迥然不同。要知道,杨德昌之驰名台湾电影新浪潮,可是被称为“台湾社会的手术刀”的。且看究竟。
这户人家的成员,有丈夫简南俊、妻子敏敏、大女儿婷婷和小儿子洋洋,和他们一起生活的还有婆婆——敏敏的母亲。
影片从一场婚礼开始,也是一系列麻烦的肇始。敏敏的弟弟和女友是奉子成婚,先是阿弟前女友来婚礼上寻衅吵闹;即而简南俊在电梯口偶遇30年前的初恋;接着婷婷送感觉身体不适的婆婆回家休息,跟新搬来的邻居聊天,忘了要去倒阳台垃圾;后来婆婆下楼倒垃圾时中风昏倒,婷婷内疚不已。婆婆中风后陷入昏迷,医生要家人多和婆婆说话,帮助她康复。
于是,敏敏像派发作业一样要求家里每个人和婆婆轮流说话,结果大家发现这近似于自言自语的自我面对和自我审视。
敏敏察觉到自己天天做一样的事,说一样的话,还要到老母亲面前一样地重复絮叨,几乎精神崩溃。简南俊也有自己的困窘,他连拥抱安抚妻子的样子都做不出,只得提出请护士给婆婆念报纸来缓解尴尬。而敏敏在道友的鼓动下,索性离家,入宿寺庙上山修行。
简俊南的企业正面临危机,他躲在鲍勃·迪伦的音乐里逃避现实。他是那种读书多不太在乎钱的老实人。30年前他和初恋情人阿瑞不辞而别,就是想用自我放逐来换取片刻心灵自由。他对昏迷的婆婆说:“如果你是我,你还愿意醒来吗?”
借着出公差到日本,他与阿瑞再次相逢,两人在异域的良辰美景里温馨怀旧谈笑风生。阿瑞跃跃欲试再续前缘,当年阿瑞担心简南俊没钱过日子,要求他填报热门专业,努力做成功职业人士,她如今生活优裕,不免幻想着要讨回旧爱,但他们的个性如故,各自坚持依旧。
简南俊深情地拥抱着阿瑞,坦言她就是他此生最爱。然后,他放开手臂,晚安道别,一切有可能发生的,全没有发生。
与母亲的神经质和父亲的隐忍相比,中学生婷婷看起来是个不让人操心的恬静少女,事实上她正在青春期里激烈颠簸着。
舅舅婚礼上三人情爱纠葛,让她发现感情世界里没有好人坏人,只是爱与不爱。她和年龄相仿的邻居莉莉成为好朋友,莉莉的世界却别有一种幽暗神秘气息——有个常来找莉莉的男朋友胖子,还有一个经常出入她家的英文老师,这个老师跟莉莉和她妈同时关系暧昧。
莉莉赌气甩了胖子,因为不断帮胖子捎信给莉莉,婷婷又成了胖子的好友,两人一度还生出些爱恋之意。当婷婷和胖子真到旅馆开了房间,面对健康美丽的婷婷,胖子踌躇再三,闪身跑开。年轻气盛的胖子一方面不忍心破坏掉婷婷的纯真,另一方面觉得那个任性而魅惑的莉莉跟他更匹配。胖子随即冲动地杀了英文老师,畸恋转为凶案。
这一切让婷婷悲伤而困惑,她轻轻地对沉睡的婆婆哭诉:“为什么这样不公平,我又没做什么坏事,为什么这个世界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整部电影里,婷婷都是别人生活的旁观者。她的动作总是轻手轻脚,最大幅的一次动作,是妈妈下山归家时,她深深扑进母亲怀抱的一瞬间。
跟女儿拥抱之后,敏敏回到卧室,和简南俊坐在床前。依然没有拥抱,夫妻俩都心绪平静安宁。简南俊讲自己: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会有不同,结果并没有。敏敏也说出她的体验:山上,跟山下并没什么不同。
而他们7岁儿子洋洋打量周围世界的目光,才是整部电影的中心影像。
跟爸爸妈妈和姐姐一样,洋洋也有很多自己的烦恼:在学校里常被女生欺负,其中有个被同学起哄是他“小老婆”的女孩,对他格外苛刻,另外他还老被教务主任冤枉。虽然他有知识渊博的爸爸、精明知性的妈妈、细心温柔的姐姐和总要他“听话”的慈爱婆婆,但大家都帮不上他的忙。
他像个哲学家似地去问爸爸:“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只能看到一半的事情,好像我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简南俊对儿子挺有耐心,认真想了一下,拿起照相机教他拍照。
洋洋很快爱上拍照,而且他拍摄的角度很特别:专门拍摄人们的后脑勺和后背,他认为那是人们自己看不到的,他可以拍给大家看。后来,他懵懵懂懂地发现苛刻的“小老婆”也不坏,看到她会游泳,洋洋也学习在水里憋气……
不久,婆婆去世了。因为此前妈妈让洋洋跟昏迷的婆婆说话时,他哭闹着不肯说,所以现在他提前写了一段话,主动要求在婆婆的葬礼上郑重地念给她听,其中最后一句,已然是华语电影史的经典台词了:“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影片从婚礼开始,到葬礼结束,透过种种简繁和冷热的对比情节,囊括了各年龄层、各性格类型、各生活态度的人,几乎涵括人生经历的各阶段。
在这部把“说话”当作一项重要家务事的电影里,全家只有两个人从未曾张口说过话,一个是婆婆,一个是小表弟。婚礼上,婆婆默然端坐宴席边,小表弟尚在新娘肚子里;葬礼上,婆婆躺在灵柩里,小表弟已在襁褓中。
杨德昌的“手术刀”果然剖解精准,这一家人各有各的关注,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秘密,所有的人都以个体的形式单独存在于这个家庭中,并且有意无意中构筑着一道道墙壁,隔开别人,也隔开自己,惟一零星流露的言语,像贫瘠的河水一样,曲曲折折地勾连着每个人的内心消息。
电影为什么叫《一一》?导演杨德昌说:“身为作者,我认为一切复杂的情节,说到底都是简单的。所以电影命名为《一一》,就是每一个的意思。这意味着电影透过每一个家庭成员从出生到死亡每个具有代表性的年龄,描绘了生命的种种。爵士乐手在即兴演奏前,总会低声数着‘a one and a two and a ……’(一嗒嗒二嗒嗒)来定节奏,英文片名《A one and a two》由此而来,表示片中内容并没有紧张、沉重,或者压迫感,生命的调子应该像一阕爵士乐曲。”
《一一》是杨德昌生前最后一部影片,并因此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但许多人知道杨德昌,还是因为他那著名的前妻,歌手蔡琴。
当年留学美国的理工男杨德昌突发奇想,要回台湾拍电影,就和在美国的第一任太太协议分手,从此投身台湾电影新浪潮。1984年执导电影《青梅竹马》时,女主角是蔡琴,俩人由此结缘,走进婚姻殿堂。从1985到1995的十年间,俩人很高调,公众面前做足各种秀恩爱的功课。杨德昌电影里时时有蔡琴的影子,她不仅给他做音乐,还能做美工和宣发,甚至合拍画面温馨幸福的洗衣粉电视广告。私下里俩人却保持“柏拉图式交流”契约,直到年轻的女钢琴家彭铠立取蔡琴而代之。
此间最劲爆的绯色猛料,不是小三上位,而是这段事实上的无性婚姻,杨德昌自陈:“十年感情,一片空白。”蔡琴则回应:“我不觉得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杨德昌后来和彭铠立生出两个孩子,后来的蔡琴则成为唱怀旧情歌的常青树,俩人再无交集。想到《一一》简南俊和阿瑞游历日本时,谈天说地再叙往昔情怀,既使美人在抱,还是双臂一松,缘生缘灭,不了了之。
有人说看《一一》时经常会走神,不是上天入地的神游八方,而是会想到自己生活里的某个人、某件事、某种情景……
《一一》的故事很东方,但又远远溢出惯常对家庭亲情的温和维系,不时发出对很西式的个体生命意义的求索,因此,它给人带来的一边是繁复绵密的视听信息,另一边就是余绪空茫的深远意境。
《一一》讲的是台北市一户中产家庭的一段生活经历,片长接近三个小时,故事讲得平和舒缓、温暖细腻,好像看一家人在那里一天一天过日子。这样说,很容易让人想到小津安二郎(日本著名电影导演)的映画吧。然而,迥然不同。要知道,杨德昌之驰名台湾电影新浪潮,可是被称为“台湾社会的手术刀”的。且看究竟。
这户人家的成员,有丈夫简南俊、妻子敏敏、大女儿婷婷和小儿子洋洋,和他们一起生活的还有婆婆——敏敏的母亲。
影片从一场婚礼开始,也是一系列麻烦的肇始。敏敏的弟弟和女友是奉子成婚,先是阿弟前女友来婚礼上寻衅吵闹;即而简南俊在电梯口偶遇30年前的初恋;接着婷婷送感觉身体不适的婆婆回家休息,跟新搬来的邻居聊天,忘了要去倒阳台垃圾;后来婆婆下楼倒垃圾时中风昏倒,婷婷内疚不已。婆婆中风后陷入昏迷,医生要家人多和婆婆说话,帮助她康复。
于是,敏敏像派发作业一样要求家里每个人和婆婆轮流说话,结果大家发现这近似于自言自语的自我面对和自我审视。
敏敏察觉到自己天天做一样的事,说一样的话,还要到老母亲面前一样地重复絮叨,几乎精神崩溃。简南俊也有自己的困窘,他连拥抱安抚妻子的样子都做不出,只得提出请护士给婆婆念报纸来缓解尴尬。而敏敏在道友的鼓动下,索性离家,入宿寺庙上山修行。
简俊南的企业正面临危机,他躲在鲍勃·迪伦的音乐里逃避现实。他是那种读书多不太在乎钱的老实人。30年前他和初恋情人阿瑞不辞而别,就是想用自我放逐来换取片刻心灵自由。他对昏迷的婆婆说:“如果你是我,你还愿意醒来吗?”
借着出公差到日本,他与阿瑞再次相逢,两人在异域的良辰美景里温馨怀旧谈笑风生。阿瑞跃跃欲试再续前缘,当年阿瑞担心简南俊没钱过日子,要求他填报热门专业,努力做成功职业人士,她如今生活优裕,不免幻想着要讨回旧爱,但他们的个性如故,各自坚持依旧。
简南俊深情地拥抱着阿瑞,坦言她就是他此生最爱。然后,他放开手臂,晚安道别,一切有可能发生的,全没有发生。
与母亲的神经质和父亲的隐忍相比,中学生婷婷看起来是个不让人操心的恬静少女,事实上她正在青春期里激烈颠簸着。
舅舅婚礼上三人情爱纠葛,让她发现感情世界里没有好人坏人,只是爱与不爱。她和年龄相仿的邻居莉莉成为好朋友,莉莉的世界却别有一种幽暗神秘气息——有个常来找莉莉的男朋友胖子,还有一个经常出入她家的英文老师,这个老师跟莉莉和她妈同时关系暧昧。
莉莉赌气甩了胖子,因为不断帮胖子捎信给莉莉,婷婷又成了胖子的好友,两人一度还生出些爱恋之意。当婷婷和胖子真到旅馆开了房间,面对健康美丽的婷婷,胖子踌躇再三,闪身跑开。年轻气盛的胖子一方面不忍心破坏掉婷婷的纯真,另一方面觉得那个任性而魅惑的莉莉跟他更匹配。胖子随即冲动地杀了英文老师,畸恋转为凶案。
这一切让婷婷悲伤而困惑,她轻轻地对沉睡的婆婆哭诉:“为什么这样不公平,我又没做什么坏事,为什么这个世界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整部电影里,婷婷都是别人生活的旁观者。她的动作总是轻手轻脚,最大幅的一次动作,是妈妈下山归家时,她深深扑进母亲怀抱的一瞬间。
跟女儿拥抱之后,敏敏回到卧室,和简南俊坐在床前。依然没有拥抱,夫妻俩都心绪平静安宁。简南俊讲自己: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会有不同,结果并没有。敏敏也说出她的体验:山上,跟山下并没什么不同。
而他们7岁儿子洋洋打量周围世界的目光,才是整部电影的中心影像。
跟爸爸妈妈和姐姐一样,洋洋也有很多自己的烦恼:在学校里常被女生欺负,其中有个被同学起哄是他“小老婆”的女孩,对他格外苛刻,另外他还老被教务主任冤枉。虽然他有知识渊博的爸爸、精明知性的妈妈、细心温柔的姐姐和总要他“听话”的慈爱婆婆,但大家都帮不上他的忙。
他像个哲学家似地去问爸爸:“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只能看到一半的事情,好像我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简南俊对儿子挺有耐心,认真想了一下,拿起照相机教他拍照。
洋洋很快爱上拍照,而且他拍摄的角度很特别:专门拍摄人们的后脑勺和后背,他认为那是人们自己看不到的,他可以拍给大家看。后来,他懵懵懂懂地发现苛刻的“小老婆”也不坏,看到她会游泳,洋洋也学习在水里憋气……
不久,婆婆去世了。因为此前妈妈让洋洋跟昏迷的婆婆说话时,他哭闹着不肯说,所以现在他提前写了一段话,主动要求在婆婆的葬礼上郑重地念给她听,其中最后一句,已然是华语电影史的经典台词了:“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影片从婚礼开始,到葬礼结束,透过种种简繁和冷热的对比情节,囊括了各年龄层、各性格类型、各生活态度的人,几乎涵括人生经历的各阶段。
在这部把“说话”当作一项重要家务事的电影里,全家只有两个人从未曾张口说过话,一个是婆婆,一个是小表弟。婚礼上,婆婆默然端坐宴席边,小表弟尚在新娘肚子里;葬礼上,婆婆躺在灵柩里,小表弟已在襁褓中。
杨德昌的“手术刀”果然剖解精准,这一家人各有各的关注,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秘密,所有的人都以个体的形式单独存在于这个家庭中,并且有意无意中构筑着一道道墙壁,隔开别人,也隔开自己,惟一零星流露的言语,像贫瘠的河水一样,曲曲折折地勾连着每个人的内心消息。
电影为什么叫《一一》?导演杨德昌说:“身为作者,我认为一切复杂的情节,说到底都是简单的。所以电影命名为《一一》,就是每一个的意思。这意味着电影透过每一个家庭成员从出生到死亡每个具有代表性的年龄,描绘了生命的种种。爵士乐手在即兴演奏前,总会低声数着‘a one and a two and a ……’(一嗒嗒二嗒嗒)来定节奏,英文片名《A one and a two》由此而来,表示片中内容并没有紧张、沉重,或者压迫感,生命的调子应该像一阕爵士乐曲。”
《一一》是杨德昌生前最后一部影片,并因此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但许多人知道杨德昌,还是因为他那著名的前妻,歌手蔡琴。
当年留学美国的理工男杨德昌突发奇想,要回台湾拍电影,就和在美国的第一任太太协议分手,从此投身台湾电影新浪潮。1984年执导电影《青梅竹马》时,女主角是蔡琴,俩人由此结缘,走进婚姻殿堂。从1985到1995的十年间,俩人很高调,公众面前做足各种秀恩爱的功课。杨德昌电影里时时有蔡琴的影子,她不仅给他做音乐,还能做美工和宣发,甚至合拍画面温馨幸福的洗衣粉电视广告。私下里俩人却保持“柏拉图式交流”契约,直到年轻的女钢琴家彭铠立取蔡琴而代之。
此间最劲爆的绯色猛料,不是小三上位,而是这段事实上的无性婚姻,杨德昌自陈:“十年感情,一片空白。”蔡琴则回应:“我不觉得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杨德昌后来和彭铠立生出两个孩子,后来的蔡琴则成为唱怀旧情歌的常青树,俩人再无交集。想到《一一》简南俊和阿瑞游历日本时,谈天说地再叙往昔情怀,既使美人在抱,还是双臂一松,缘生缘灭,不了了之。
有人说看《一一》时经常会走神,不是上天入地的神游八方,而是会想到自己生活里的某个人、某件事、某种情景……
《一一》的故事很东方,但又远远溢出惯常对家庭亲情的温和维系,不时发出对很西式的个体生命意义的求索,因此,它给人带来的一边是繁复绵密的视听信息,另一边就是余绪空茫的深远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