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其独特的“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欢迎,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最适合让幼儿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从中凸显其优势智能。但传统的区域活动中的目标定位、内容设置、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等做法,日趋受到挑战和质疑,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究竟如何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真正动起来呢?我在幼儿园一线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实践探索经验。对于区域活动的高效开展,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什么是区域活动?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定义。如果给他一个描述性定义,简言之,就是幼儿在教师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区域活动开展的前提是有一个特定的“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环境中自由交往、自主操作,获得经验,获得发展。
二、倡导区域活动的目的
(1)符合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新《纲要》倡导的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尽管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教育实践中,在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模式的幼儿园生活中,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很难落到实处。我们经常看到的还是幼儿排队进出活动室、排排坐上课、异口同声的回答问题的场景,教师习惯于这样的一种组织模式,以至于很难把理念上的认识落实到自己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来。
(2)有利于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尽管区域活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小学化倾向,但区域活动的推行有助于改善现阶段的幼儿教育现状,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落实《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先进理念,让幼儿园教育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让幼儿园教育不再那么沉重和沉闷,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由、自主活动时间,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效和有益的发展。
(3)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把幼儿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救出来,凸显其主体性价值。区域活动凸显凸显幼儿作为活动主体的价值,因为区域活动强调的是幼儿的自由、自主和自选活动,所以,活动中幼儿会有更多的“主人翁”的姿态出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其知识经验的建构和社会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其自主性的发展,凸显其主体的自我价值。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为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强调幼儿的自主发展,强调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更多的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活动的开展,尽管如此,幼儿园区域活动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环境方面:①空间面积不足。空间小,幼儿多,区域活动无法实现。区域活动的实现得益于班级区域环境的创设,有些幼儿园班级面积空间很小,而幼儿人数又过于多,导致室内活动几乎拥挤,再让老师们进行区域环境创设、开展区域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②规划不合理。空间规划不合理,区域位置以及区域之间的关系容易被疏忽。每个班级的面积和空间特点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合理、立体地利用空间进行环境布置。有些教师对于班级的空间分割和利用未能进行合理的规划,比如寝室的空间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区域之间动静分配不合理;有些区域需要光线充足却被安置在幽暗的角落里;有些区域之间需要有联系和交往却被分离在两个活动室或活动室的两端等等。③区域种类的不适宜。区域种类各年龄阶段有大同小异,与年龄段特点和发展目标不符,有些幼儿园小、中、大各年龄阶段几乎设置一样的6个区域,而且每个位置的所在位置和和布局也大致相同,这明显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也不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很难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2)区域活动方面:区域环境有了,如何利用区域环境和材料开展丰富的区域活动仍有很多学问,教师在区域活动开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区域活动形式化、表面化区域活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成为很多幼儿园“锦上添花”的临时应景的活动。平时教师忙于上课,完成众多的课程,在幼儿的一日活动里根本没有安排区域活动,但一遇到检查、参观,必然就有了区域活动。②活动设置缺乏艺术性。活动指导缺乏艺术性,容易演变成小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更多地应该通过材料实现“隐形”指导,即使教师介入幼儿的活动,也应该讲究策略,不要太过于硬性干预。有些教师对区域活动指导的特殊性缺乏认识,往往把指导变成小组教学,有违区域活动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本质特征。③区域活动中不善于观察和研究。区域活动中教师更多的作用应该是观察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所在,了解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了解幼儿之间交往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于进行适宜的指导和之后区域环境的调整。
四、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尽管各个区域的功能不同、性质不同,指导的具体策略也不同,但因为有相同或相似的特质,也就是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自由活动,所以,在指导上有一些共性的策略。
(1)通过材料指导。區域中教师最主要的隐性指导策略就是通过材料物化活动目标,通过材料的层次递进引导幼儿有序地发展,通过材料调整引导幼儿的发展方向。
(2)通过伙伴指导:①同伴间的互相学习和模仿。教师经常看到幼儿在小组内活动时会彼此模仿,游戏活动会因为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模仿不断出现新的创意和转机。②幼儿间以强带弱。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会随时地发生,以强带弱是区域活动中一种自然的学习状态。③活动中设置共同的任务,引导分工与协作。利用同伴资源,引导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是教师隐性指导很重要的策略。因为同伴之间比师幼之间更容易沟通,所以,对于中、大班幼儿的区域活动,教师就可以通过共同任务的设置,启发幼儿做出合理的分工,协作完成作品或任务。
(3)教师通过参与活动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最有效的指导策略就是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作为玩伴的身份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或游戏活动。这种指导方式简单又自然,不会给予幼儿压力和距离感,又能更真切地感受和了解幼儿的想法,使指导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4)通过引导问题讨论指导。中大班孩子不仅表达能力增强,而且还有自己的主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前的讨论帮助孩子增强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通过活动过程中的讨论来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及时解决活动中的小困难、小冲突;通过活动后的分享交流来提升共同经验。
区域活动已成为很多幼儿园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是在区域活动的空间设置上还是在材料的投放,对幼儿的观察指导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教师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创设科学的、合理的、有趣的活动区,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需要选择有目的性、好玩的实用强的区域材料,对于孩子的发展能力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对于幼小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充分调动幼儿积极,让幼儿能在区域活动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什么是区域活动?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定义。如果给他一个描述性定义,简言之,就是幼儿在教师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区域活动开展的前提是有一个特定的“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环境中自由交往、自主操作,获得经验,获得发展。
二、倡导区域活动的目的
(1)符合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新《纲要》倡导的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尽管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教育实践中,在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模式的幼儿园生活中,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很难落到实处。我们经常看到的还是幼儿排队进出活动室、排排坐上课、异口同声的回答问题的场景,教师习惯于这样的一种组织模式,以至于很难把理念上的认识落实到自己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来。
(2)有利于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尽管区域活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小学化倾向,但区域活动的推行有助于改善现阶段的幼儿教育现状,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落实《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先进理念,让幼儿园教育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让幼儿园教育不再那么沉重和沉闷,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由、自主活动时间,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效和有益的发展。
(3)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把幼儿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救出来,凸显其主体性价值。区域活动凸显凸显幼儿作为活动主体的价值,因为区域活动强调的是幼儿的自由、自主和自选活动,所以,活动中幼儿会有更多的“主人翁”的姿态出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其知识经验的建构和社会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其自主性的发展,凸显其主体的自我价值。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为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强调幼儿的自主发展,强调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更多的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活动的开展,尽管如此,幼儿园区域活动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环境方面:①空间面积不足。空间小,幼儿多,区域活动无法实现。区域活动的实现得益于班级区域环境的创设,有些幼儿园班级面积空间很小,而幼儿人数又过于多,导致室内活动几乎拥挤,再让老师们进行区域环境创设、开展区域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②规划不合理。空间规划不合理,区域位置以及区域之间的关系容易被疏忽。每个班级的面积和空间特点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合理、立体地利用空间进行环境布置。有些教师对于班级的空间分割和利用未能进行合理的规划,比如寝室的空间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区域之间动静分配不合理;有些区域需要光线充足却被安置在幽暗的角落里;有些区域之间需要有联系和交往却被分离在两个活动室或活动室的两端等等。③区域种类的不适宜。区域种类各年龄阶段有大同小异,与年龄段特点和发展目标不符,有些幼儿园小、中、大各年龄阶段几乎设置一样的6个区域,而且每个位置的所在位置和和布局也大致相同,这明显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也不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很难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2)区域活动方面:区域环境有了,如何利用区域环境和材料开展丰富的区域活动仍有很多学问,教师在区域活动开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区域活动形式化、表面化区域活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成为很多幼儿园“锦上添花”的临时应景的活动。平时教师忙于上课,完成众多的课程,在幼儿的一日活动里根本没有安排区域活动,但一遇到检查、参观,必然就有了区域活动。②活动设置缺乏艺术性。活动指导缺乏艺术性,容易演变成小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更多地应该通过材料实现“隐形”指导,即使教师介入幼儿的活动,也应该讲究策略,不要太过于硬性干预。有些教师对区域活动指导的特殊性缺乏认识,往往把指导变成小组教学,有违区域活动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本质特征。③区域活动中不善于观察和研究。区域活动中教师更多的作用应该是观察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所在,了解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了解幼儿之间交往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于进行适宜的指导和之后区域环境的调整。
四、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尽管各个区域的功能不同、性质不同,指导的具体策略也不同,但因为有相同或相似的特质,也就是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自由活动,所以,在指导上有一些共性的策略。
(1)通过材料指导。區域中教师最主要的隐性指导策略就是通过材料物化活动目标,通过材料的层次递进引导幼儿有序地发展,通过材料调整引导幼儿的发展方向。
(2)通过伙伴指导:①同伴间的互相学习和模仿。教师经常看到幼儿在小组内活动时会彼此模仿,游戏活动会因为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模仿不断出现新的创意和转机。②幼儿间以强带弱。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会随时地发生,以强带弱是区域活动中一种自然的学习状态。③活动中设置共同的任务,引导分工与协作。利用同伴资源,引导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是教师隐性指导很重要的策略。因为同伴之间比师幼之间更容易沟通,所以,对于中、大班幼儿的区域活动,教师就可以通过共同任务的设置,启发幼儿做出合理的分工,协作完成作品或任务。
(3)教师通过参与活动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最有效的指导策略就是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作为玩伴的身份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或游戏活动。这种指导方式简单又自然,不会给予幼儿压力和距离感,又能更真切地感受和了解幼儿的想法,使指导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4)通过引导问题讨论指导。中大班孩子不仅表达能力增强,而且还有自己的主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前的讨论帮助孩子增强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通过活动过程中的讨论来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及时解决活动中的小困难、小冲突;通过活动后的分享交流来提升共同经验。
区域活动已成为很多幼儿园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是在区域活动的空间设置上还是在材料的投放,对幼儿的观察指导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教师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创设科学的、合理的、有趣的活动区,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需要选择有目的性、好玩的实用强的区域材料,对于孩子的发展能力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对于幼小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充分调动幼儿积极,让幼儿能在区域活动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