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时期上海轮渡系统视觉设计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51667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轮渡是上海公共交通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始创于1911年,当时的轮渡船造型、轮渡码头、票务等视觉特征至今仍烙印在老上海人民的心中。租界时期的上海受到各国文化的影响,是一个杂糅的文明载体,租界时期上海轮渡系统视觉设计的风格,也同样体现了当时上海设计界东西方文明碰撞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租界时期;上海;轮渡;视觉设计
  自开埠以来,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上海,国内资本也开始在上海租界聚集,大量人口也汇集在上海。然而,当时黄浦江两岸的经济发展情况差异巨大,这也迫使浦东地区的人们到浦西寻找生计。经济的发展刺激了轮渡的产生与需求的日益增长,同时也体现出一种对轮渡系统视觉设计的诉求。轮渡系统视觉设计是保障上海水上交通系统有效运行的具有特定信息传达功能的系统设计,出色的视觉系统设计既能提高水上交通的工作效率,又能体现水上交通的独特魅力,展现城市的文化形象。
  1 轮渡船造型的视觉的特征
  上海早期的轮渡船包括客渡和车渡。
  最早的客渡为舢板船。它的造型简单,船头稍尖,船尾齐平,船身用篾席做成半弧形船篷,船尾部驾驶舵楼略高,船头船尾都有桨橹,并用很长的竹篙以使在浅河处撑船,船尾掌舵同时摇橹。初期的舢板船并没有统一管理,均为私渡,后来官营轮渡出现后,舢板船也得到了统一的管理,在舢板船棚顶上有大大的数字编码,既可以方便识别,又方便统一管理。由此也产生了轮渡最早的统一的视觉形象。
  1911年1月5日,官营轮渡浦东塘工善后局成立,当时租用的是“安泰号”小火轮用作渡船。小火轮在外观上,已较之前的舢板船有很大变化,渡轮从整体上讲,船首略低,船尾稍高。船体有顶无窗,四面开敞可观外景。船中部有排烟烟囱。船甲板宽阔,可供人自由行走。
  1929年,浦江轮渡管理处订造的市轮渡1号轮落成试航,是为上海市轮渡自建新型轮渡之始。该轮共有400个座位,船身全钢建造,柚木装修。客舱窗边用钢,使缝口坚密,窗为方形大窗,使视野开阔。地板用油毡,取其光平,不宜着火。渡轮前端亭顶为当年市轮渡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在渡轮中挥洒得淋漓尽致。渡轮分上下两层,特等舱设于中层前部,头等舱居于后部,下层全为二等舱,顶层不设舱位,开辟了观景平台。而后出现的市轮渡4号便把二层的顶改为了平顶。
  1936年二月,由大中华造船机器厂和合兴机器厂联合建造的市轮渡18号轮,是上海渡轮史上最早的流线型轮渡。舱顶采用流线型设计,以减少气流阻力,并将驾驶室置于舱顶之上,以腾出舱位,多载乘客。将机舱全部置于下层,总舱面积又可增加1/4。整个渡轮从外观上看形似汽车,造型艺术感强烈。
  1932年10月,西闵线车辆渡创建。这时在所用的渡船为柴油机钢壳车辆渡船“经航”号,渡船的造型简洁,驾驶舱位于船头部,颜色为深色,船整体的颜色为灰色。在船的头部标有“经航”二字,有很强的识别性。每渡可载两辆客车或轿车。1933年10月4日,可载重35吨、10车位的(指小汽车)“济航”号车辆轮渡出现。“济航”号也是柴油机钢壳架构,“济航”色彩为灰色,船中间部分凸出第二层,色彩为白色。白底上边竖向标有“济航”二字,对比强烈,人们远距离就可以对它有所识别。
  图1 市轮渡三号
  图2 市轮渡17号
  图3 车渡“经航”号
  2 轮渡徽记、码头的视觉特征
  20世纪40年代上海市轮渡出现了徽记标识。当时的标志为青天包围着“市”字体,为圆形设计,有同心圆的构想,内圆是变形的“市”字,外圆是十二个等大的等腰三角形图案围绕在内圆四周,如太阳的光辉。轮渡徽记的色彩设计为黑白两色。整个徽记的设计给人以朴素、简洁但又恰到好处突出主题的感觉。
  同时,轮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码头的不断改进。1920年的铜人码头,它的得名与其视觉形象息息相关:时年,在“铜人码头”附近,有不少纪念碑和纪念铜像,如伊尔底斯纪念碑、胜利女神纪念碑、巴夏礼铜像等。但当时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铜像的具体名字,所以就被称之为“铜人码头”。
  1934年,市轮渡当局利用原有的旱船码头建成吴淞轮渡码头,上设售票处、候船室及员工宿舍。码头矗立与水面之上,底层为原木支架,支撑上层建筑。上层为平顶木质建筑,设有回廊,虽无亭台,但依旧有南方水乡的风味。
  1935年,由大中华造船机器厂建成的上海第一座北京路外滩双层浮码头,其建筑材料为全钢质,四面围以钢窗。上层为水上饭店,下层为沪松长渡航线和春北线对江渡乘客候船处,集水上交通、娱乐于一体,是上海著名水上景观之一。
  图4 轮渡徽记
  图5 吴淞轮渡码头
  图6 北京路外滩双层浮码头
  3 轮渡票的视觉特征
  早期上海轮渡票务主要有客渡票和车渡票两种,后来也出现了季度票。初期船票为纸质,但随着行业需求,也流通过一段时间的金属币。
  轮渡开办之初,舢板船和小火轮并行,故应运而生了一种供两种船共同使用的船票。除色彩不同之外(分别为偏红色系和偏蓝色系两种),对江渡两岸码头所售的轮渡票视觉效果大体一致。从版式上看,票为横版,分左右两部分:左边供售票员检票,右边乘客自留。票主题部分用四周闭合的方框限定,整体分为三行:第一行标有票务名称、第二行为船票级别及票价(票价包括中文字跟阿拉伯数字两种)、第三行为出发地跟目的地。从所用字体来看,除目的地一栏字体为黑体加粗之外,其他字体均为宋体,且字号较前者小两倍。船票上同时也标有“隔日作废”字样,以注明船票的时效性。
  直至后来车渡的出现,轮渡票便出现了新的式样,此时的客、货票为统一样式,区别在于票的颜色跟价格,票上所有内容一目了然。当时的票为竖向排版,客票内部不均等的分为6块,里边的内容分别为轮渡票的连续编号、轮渡公司的名称、轮渡行程的起始点和终点、轮渡票价,轮渡航线的起始、终点站和对应的票的连续编码。在票价一栏的下边,有一条醒目的红色虚线,检票员检票时沿虚线撕下即表示该票已经用过。票上边的连续编码也是为了方便乘务员统计每天的票务流量。在票上的文字使用繁体从左至右书写,并且终点站字号较其他内容要大几倍。
  轮渡货票的发展也先后经历过不同阶段,它们的共性在于都是分上下两联,上联供检票使用,下联乘客自留。在版面设计上,都是竖向排版。不同之处在于初期货票的版面共划分四个版面,占据最大版面的为“货票”二字。色彩上除票的编码为红色外其他均为黑色字。后期的货票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调整,首先,在版面设计上,增加了出发地、目的地一栏,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乘客做错船的问题,且占据了整个版面中最大的一部分。其次,色彩上看,“货票”二字也运用了醒目的红色,以此跟客票区分。因此,整个票设计信息明确 ,版式简洁大方,具有信息设计的实用性与功能性。
  4 结语
  上海作为中国早期的租界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水上交通地理位置,兼备各国交融的文化土壤,为它成为最早拥有轮渡交通的城市提高了平台。租界时期的上海轮渡系统视觉设计,在实现功能性的基础下,也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万国文化博览的盛况,成为老上海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符号印记。
  参考文献:
  [1] 上海图书馆.老上海地图[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
  [2] 承载.百年轮渡[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3]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2011.
  [4] 苏文生.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学林出版社,2014.
  [5] 马长林.上海公共租界城市管理研究[M].上海:中西书局,2011.
  [6] 上海公共租界史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其他文献
目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三尖瓣闭锁。方法采用PhilipsiE33型超声仪对心脏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三尖瓣闭锁简便、无创。结论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三尖瓣闭
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以排便次数减少,大便排出因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干燥,或排便不尽感,或下坠感,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同时由于粪
摘 要: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肖形印是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傣族土司试用的一种自制官印。其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反映了当地民族独特的人文风情,是云南傣族特有的一种篆刻艺术形式,也是研究傣族历史、宗教、民俗和艺术的最直观的材料。它与中原肖形印的审美风格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是我国印学史上的一枝奇葩。本文从构图、造型和装饰三方面来进行傣族肖形官印的视觉审美研究。  关键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肖形官印;视觉审美
漆艺是中华文化璀璨的瑰宝,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传承,拥有实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充满浓郁的"平和之气"就是漆艺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漆艺作品中不经意流露出的平和、内敛的气息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读图时代"的来临,许多青少年面对信息量十分庞大而且复杂的视觉产品,如何理性看待良莠不齐的视觉文化产品成了青少年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接受和学习能
历史街区承载着一个城市无形的文化财富,街巷中的古民居建筑、古树、古桥等历史遗迹记录着城市发展与变迁中的时间印记,这些也是城市古城风貌中重要的人文景观。本文从景观保
在儿童教育过程中,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个性化特点,要想提高儿童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对客观条件的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做好客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