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信息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被列为信息产业部的重点工作之一。计算机应用于农村可缩短我国农业与新农村的差距,培养大批建设新农村的人才。提出了加强建设的一些建议。
1 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信息管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利用计算机来加工、管理与操作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如企业管理、物资管理、报表统计、帐目计算、信息情报检索等。近年来,国内许多机构纷纷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生产企业也开始采用制造资源规划软件(MRP),商业流通领域则逐步使用电子信息交换系统(EDI)。 信息化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新农村的面貌,这种改变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而是浸入骨髓的改变,信息化开始渗透到农村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信息产业部提出,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新农村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农业信息化,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成为未来几年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农技110”、农业专家系统、村务管理系统、“三电合一”等等。但是,农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怎样实现信息化?农民如何学会使用信息化手段?又有什么样的机制来保障信息质量?尤其对于多部门的信息整合,如何避免多头建设、重复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些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2 计算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2.1倡导无纸化办公提高公办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使用计算机,用 office 办公软件对文字、表格等进行录入与编排,可减少纸张的浪费,同时又便于日后的文件查找与再次使用;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对外发布的公文、公告、通知等通过电子邮件传递到各自工作人员的电脑上,既省时又避免了消息传达不到位的尴尬;采用视频会议系统,借助互联网,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上传,实现高效高清的远程会议,不仅能增加双方对会议内容的理解而且能缩减办公成本,提高管理成效。
2.2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减少人力消耗
种—繁—养—产—销,即农作物(动物)的选种,种植(繁殖),生长,农作物(动物)的加工,农产品的销售,这一过程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的始终。如何抓好这一生产链,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将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力的消耗,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还能加快地区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减少资源的浪费。采用计算机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机器体系,对农业生产如: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播种等进行控制,可以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利用 Excel 所具有的优秀函数与电子表格计算功能,并结合相关软件,可以较精确的计算出动物的饲料配方;使用计算机编制家畜选种指数软件,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3 丰富农民的日常生活,提升精神文明水平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发展而不断增强。改善农民精神生活,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充实农民的休闲时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很长时间以来,在我国农村,电视、广播是作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近年来,计算机等先进通讯工具也逐步影响着农民的日常生活。除了用计算机上网聊天、购物、修改照片、播放热门影视剧外,还可以实现村务工作的现代化。通过在计算机上装入南广卡,可以足不出村实时收看农业养殖技术与知识讲座,这是目前我省大多数乡镇采用的方式。 “农家书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缩小城乡文化差距,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起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3 计算机信息化在新农村中应用方案总体架构
经过大量的需求分析,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研究,全面规划,提供一整套的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为农业生产信息化提供一系列的软硬件产品,满足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对高科技的需求,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为涉农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的实施方案,全面规划、逐步实施,逐步提升涉农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满足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对科技、市场、管理、人才等信息的需求。再次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搭建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以海量的科技和市场数据源为基础,采用各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搭建一条方便、快捷、智能、双向的信息高速通道和交易平台,满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信息需求。
3.1农业生产信息化-精准农业系统方案
精准农业由十个系統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精准农业并不过分强调高产,而主要强调效益。它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精准农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包括系统、基础、应用等不同层次的软件。系统软件:一般为通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基础软件:可用于二次开发的GIS软件,如MapInfo 、Arc/Info;应用程序编程软件,如VB、VC、基础数据库软件等;应用软件:空间信息管理分析软件;农田GIS 精准农业基础数据库;软件与软件、软件与硬件的数据交换接口软件;GPS与GIS接口软件,GPS、GIS与智能化农机接口软件,农田信息采集与GIS接口软件等;分析决策软件和农业专家系统,作物生长数值模拟,农田管理决策等软件。 3.2农业生产管理方案
采用模拟农业专家思考推理过程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的一套实用软件。可以与地方农业网站整合运行也可以单独在计算机上运行,解决因平时的施肥灌溉,对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信息了解不及时,掌握不准确而采取不了正确的对策造成的损失。农业专家系统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撒药、科学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降低不稳定因素的危害,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农业专家系统拥有独特的智能推理功能,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普及农生产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3.3农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在充分研究目前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核心的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上网(局域网和广域网)、企业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等,以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网上订单服务平台、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全范围、可移动、一体化的集中生产管理与实时过程控制;充分挖掘企业信息资源,并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4农产品供求信息智能服务系統
农产品供求信息智能服务系统可与各地方农网整合,通过智能化的分析预测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分析市场行情,自动搜索市场供求信息,分析检索,自动匹配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智能服务系统是一个从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挖掘分析、智能预测、可视化展示等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挖掘分析与智能预测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形成综合智能趋势预测分析方法,并最终形成一个集成系统。
农产品供求信息智能服务系统主要功能是:展现主要农产品价格信息的空间分布,市场价格时序变化趋势,供求信息智能化对接;为政府部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导向;为农牧业企业、大户、协会、乃至普通农户提供动态展现与智能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乃祥;赵先健;卢文;王秀芬.从农业信息化需求与学科特点谈农业信息人才的素质与知识结构.天津农学院学报.2006.57-61
[2] 邱晓红.加快农村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策略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40
[3] 高峰;王学真.美、日、以经验与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技术进步选择.经济问题.2006.58-60
【作者简介】:
刘海蓉, 女, (1977年2月-- ),湖北黄冈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高校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计算机。
1 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信息管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利用计算机来加工、管理与操作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如企业管理、物资管理、报表统计、帐目计算、信息情报检索等。近年来,国内许多机构纷纷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生产企业也开始采用制造资源规划软件(MRP),商业流通领域则逐步使用电子信息交换系统(EDI)。 信息化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新农村的面貌,这种改变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而是浸入骨髓的改变,信息化开始渗透到农村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信息产业部提出,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新农村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农业信息化,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成为未来几年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农技110”、农业专家系统、村务管理系统、“三电合一”等等。但是,农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怎样实现信息化?农民如何学会使用信息化手段?又有什么样的机制来保障信息质量?尤其对于多部门的信息整合,如何避免多头建设、重复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些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2 计算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2.1倡导无纸化办公提高公办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使用计算机,用 office 办公软件对文字、表格等进行录入与编排,可减少纸张的浪费,同时又便于日后的文件查找与再次使用;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对外发布的公文、公告、通知等通过电子邮件传递到各自工作人员的电脑上,既省时又避免了消息传达不到位的尴尬;采用视频会议系统,借助互联网,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上传,实现高效高清的远程会议,不仅能增加双方对会议内容的理解而且能缩减办公成本,提高管理成效。
2.2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减少人力消耗
种—繁—养—产—销,即农作物(动物)的选种,种植(繁殖),生长,农作物(动物)的加工,农产品的销售,这一过程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的始终。如何抓好这一生产链,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将计算机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力的消耗,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还能加快地区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减少资源的浪费。采用计算机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机器体系,对农业生产如: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播种等进行控制,可以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利用 Excel 所具有的优秀函数与电子表格计算功能,并结合相关软件,可以较精确的计算出动物的饲料配方;使用计算机编制家畜选种指数软件,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3 丰富农民的日常生活,提升精神文明水平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发展而不断增强。改善农民精神生活,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充实农民的休闲时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很长时间以来,在我国农村,电视、广播是作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近年来,计算机等先进通讯工具也逐步影响着农民的日常生活。除了用计算机上网聊天、购物、修改照片、播放热门影视剧外,还可以实现村务工作的现代化。通过在计算机上装入南广卡,可以足不出村实时收看农业养殖技术与知识讲座,这是目前我省大多数乡镇采用的方式。 “农家书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缩小城乡文化差距,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起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3 计算机信息化在新农村中应用方案总体架构
经过大量的需求分析,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研究,全面规划,提供一整套的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为农业生产信息化提供一系列的软硬件产品,满足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对高科技的需求,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为涉农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的实施方案,全面规划、逐步实施,逐步提升涉农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满足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对科技、市场、管理、人才等信息的需求。再次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搭建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以海量的科技和市场数据源为基础,采用各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搭建一条方便、快捷、智能、双向的信息高速通道和交易平台,满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信息需求。
3.1农业生产信息化-精准农业系统方案
精准农业由十个系統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精准农业并不过分强调高产,而主要强调效益。它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精准农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包括系统、基础、应用等不同层次的软件。系统软件:一般为通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基础软件:可用于二次开发的GIS软件,如MapInfo 、Arc/Info;应用程序编程软件,如VB、VC、基础数据库软件等;应用软件:空间信息管理分析软件;农田GIS 精准农业基础数据库;软件与软件、软件与硬件的数据交换接口软件;GPS与GIS接口软件,GPS、GIS与智能化农机接口软件,农田信息采集与GIS接口软件等;分析决策软件和农业专家系统,作物生长数值模拟,农田管理决策等软件。 3.2农业生产管理方案
采用模拟农业专家思考推理过程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的一套实用软件。可以与地方农业网站整合运行也可以单独在计算机上运行,解决因平时的施肥灌溉,对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信息了解不及时,掌握不准确而采取不了正确的对策造成的损失。农业专家系统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撒药、科学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降低不稳定因素的危害,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农业专家系统拥有独特的智能推理功能,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普及农生产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3.3农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在充分研究目前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核心的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上网(局域网和广域网)、企业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等,以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网上订单服务平台、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全范围、可移动、一体化的集中生产管理与实时过程控制;充分挖掘企业信息资源,并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4农产品供求信息智能服务系統
农产品供求信息智能服务系统可与各地方农网整合,通过智能化的分析预测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分析市场行情,自动搜索市场供求信息,分析检索,自动匹配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智能服务系统是一个从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挖掘分析、智能预测、可视化展示等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挖掘分析与智能预测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形成综合智能趋势预测分析方法,并最终形成一个集成系统。
农产品供求信息智能服务系统主要功能是:展现主要农产品价格信息的空间分布,市场价格时序变化趋势,供求信息智能化对接;为政府部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导向;为农牧业企业、大户、协会、乃至普通农户提供动态展现与智能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乃祥;赵先健;卢文;王秀芬.从农业信息化需求与学科特点谈农业信息人才的素质与知识结构.天津农学院学报.2006.57-61
[2] 邱晓红.加快农村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策略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40
[3] 高峰;王学真.美、日、以经验与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技术进步选择.经济问题.2006.58-60
【作者简介】:
刘海蓉, 女, (1977年2月-- ),湖北黄冈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高校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