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茶 盼新风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承载着一整年的希望。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2013年的开春,茶界却没能开个好头。
  首先是今年1月,有望冲击“内地茶叶第一股”的安溪铁观音集团IPO之旅结束,这着实给众多躁动不安、急于上市的茶企泼了一盆冷水。其次。往年茶界热衷的高价模式在今年全面遇冷,尤其在春节期间,高价礼品茶遭遇寒流,销售量萎缩。再有,虽然抽样批次合格率已达99.8%,铁观音还是难逃“农残”的“魔魇”。
  茶至静、心境开阔,疏瀹涤心源。2011年作为传统农业股的“好想你”枣业成功上市,无疑为正热衷上市的众茶企打了一剂强心针。产业资本化、上市造富,让茶企掌舵者们个个血脉贲张,仿佛上市之后一夜之间就能脱胎换骨。但如果认为茶叶做为比红枣高端、有品位、有文化的中国国饮,茶叶股上市路一定坦荡荡,就未免显得太过单纯。资本市场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产业链模式、盈利前景、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茶行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等等,一切都还需要资本市场的认同,而行业门槛低、财务不健全、管理不完善,更是资本化道路必须面对的考验。
  陆羽言:茶之为用,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就是要倡俭、倡廉,不要忘记中华民族勤俭朴素的光荣传统,不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放纵和迷失自己。而茶界这几年的奢靡之风尤盛,天价茶屡见不鲜,高价茶比比皆是,各种繁缛的包装让消费者迷茫,茶的本真却在不断边缘化。茶做为最家常饮品,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是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实实在在。
  茶界开春的林林总总,并不光鲜照人,更多的在茶人的心头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雾霾”。“讳疾忌医”必不可取,尽早暴露问题、发现问题,继而想办法去正视它、解决它,总比累积到毁灭性的爆发要好。
  三月的暮春,我们盼望春茶的甘爽滋味,更期待清风能够涤荡业界的一切浑浊,让茶不污世俗的清逸成为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绝佳伴侣。
其他文献
人都说丽江是艳遇之城,其实江南才真是当得“艳遇”二字。吴越古国,南宋故都,出尽多少风云人物?灵山秀水,烟雨飞絮,迷煞几多骚客佳人?数不尽的佳词名赋,风流才俊;看不厌的黛瓦粉墙,流水棹舟;听不腻的瑶琴越音,吴侬软语;摸不透的青瓷越剑。丝织巧绣。还不用说西子湖上的晴雨雪雾,深山古树间的千年古刹,更有那得天地之灵气的龙井茶、虎跑水……上天因何如此垂青江南?和江南来一次艳遇之旅,又何止艳山艳水艳人文!  
期刊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事频仍,灾难深重。为躲避战祸,许多中原的流民纷纷迁往政局、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江南地区,形成了史上第一次的人口迁徙大潮,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促进了当地的开发。魏、蜀、吴三分天下后,南方先后经历了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政权虽亦是频繁更迭,但社会动荡程度较之北方,可谓万有一比。就在这一时期,陶瓷技术与艺术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创烧于东汉的越州窑,是中国最早的
期刊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泡好茶,也必须具备一套适合的器具。人们品茶,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形和心境、环境等,还要讲究茶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既可以冲泡出理想的茶汤,又可增强品茶时的文化氛围。所以古^历来很重视茶具。陆羽《茶经》中的第四章“四之器”就是专门讲茶具的,只是他将采茶、制茶的工具称为“具”,而将煮茶、饮茶的工具称之为“器”。纵观茶器的发展历史,对于茶器的讲究并非一开始就有之
期刊
还在抚州推官任上的罗大经,无缘无故地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之中。他只是派系斗争的牺牲品,但又不得不遭遇罢官的结局。于是,他饮恨回乡,著书立说。其实,这是古代文人的一条退守之路。不少人在官场上受了挫折或者厌倦了,就会索性离开,找一处安静的园子,写书为生。如果没有这些贬谪罢绌,一部古代文学史不知要少去多少经典作品呢。罗大经那册在南宋笔记里独占鳌头的《鹤林玉露》,就写于罢官回乡以后。  罗大经,字景纶,号儒
期刊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宋代词人姚进道如是这般地描绘出宋人手工制作布衣、漫步杭州西湖边的情境。旖旎动人之姿,仿佛飘飘欲醉。当然,现在让我们去手工制作一件衣服,也太难为人了。然而,手工针织活却在茶人间火速地流转开来。想想,品茗聚首时,您掏出一个充满着茶道气息的茶壶或茶杯袋,取出自己心爱的茶壶或茶杯时,众人艳羡的目光一定会让你很得意。当它又是您纯手工制作、独一无二的时候,油然而生的应该是一
期刊
耿津这个人在唐诗史上的位置可能有点尴尬,虽然他是大历年间文艺青年“组合”——“大历十才子”中的一员,代表着一个诗歌的流派与风尚。但是,在“组合”中,他似乎只是一片点缀的绿叶,李端、卢纶、吉中孚、钱起、司空曙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及其代表作早已掩盖了他的光华,而且史家在撰史时几乎不提他,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即便如此,这也不意味着耿津被历史的洪流所湮没,更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被删除,他的诗文给支离破碎
期刊
李白与酒的缘分自不待言,不过生在唐代(茶叶的初兴期),又率性漫游的他怎能不接触当时方兴未艾的饮茶风尚?虽然正当李白名噪天下的时候陆羽尚未闻名,但上自宫廷下至百姓,茶亦是煮得沸腾。处处山川飘茶香,怎能不获得闻惯了酒香的谪仙人的垂青?  但我想,年轻的李白是属于酒的,茶太安静,捆不住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气!李白必是载酒行江湖的。当然在酒醉小睡之后或许能拿茶来解解愁闷与干渴也未可知,不过通常的情况应该
期刊
很多人感慨,30岁是一个分水岭,人在30岁以后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常说喝茶很浪费时间,如果不能细察时间流逝、随时匆忙、箭在弦上的人,他到底有没有在珍惜时间呢?喝一杯茶,也是一杯茶的人生吧。  茶友南南前几天赴台湾拜会了一对茶人夫妻。这对茶人夫妻已是30年珍珠婚了,他们把这款茶从结婚一直留到30年后的今天。在临别时,他们馈赠南南这一小罐茶叶,罐子上写着“曾韵”二字。今晚的主角,便是这款有着30年时
期刊
常常,处于当代视野中的茶人总是站在前沿,或学人专家,或企业家,或行业领导者……但是,还有一些故人也不应被淡忘。他们是属于上个世纪的茶界时代人物,虽生于乱世,却始终未改初衷,默默地做着平凡的事,然后将自己置于历史的洪流中,筚路蓝缕,辛勤耕耘,推进中国茶业的发展轨迹。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随着时代背影的远去而化作一个个生硬的名字或标签。然而,当我们打开他们后人、家人及师友的记忆闸门,把这些名字逐一展
期刊
“现在讨论这个话题其用意何在?”  我们发展茶文化,在学校开设茶文化课程,这些将茶文化谈得头头是道的人、这些学茶文化的人在社会上有没有他们立足的空间、他们能不能以茶文化为生、他们会不会受到大家的尊重?现代人到底将茶文化视为什么样的学科?这些都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茶人与学茶人的事业是这些问题中最基层的一项。  “为什么要分成茶人与学茶人?”  我们将茶人视为偏重茶文化学术研究与茶道艺术创作的一群。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