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笔者有机会在昆明呆过一段时间,期间曾经专门去看了看在这里的驼峰飞行纪念碑。当时正值十月,春城的雨季尚未完全结束,淅淅沥沥地下着细雨。从昆明市内搭车西行大约十多千米就来到西郊玉案山麓的郊野公园,驼峰飞行纪念碑就坐落在这个公园里。
也许是由于雨天的原因吧,公园里几乎看不到人,烟雨迷离中的玉案山笼罩在清冷的氛围中。驼峰飞行纪念碑修建在公园内的一个半山腰上。沿着山坡拾阶而上,道路两旁栽种着青翠的松柏。台阶尽处,一座高耸的纪念碑立在眼前。
整个纪念碑树立在一块不太大的平台中央,碑体造型独特,据说是按一个解体飞机的造型修筑成的,中间分为两半的机身由碑名部分相连,构成一个“H”形,寓意英文Hump,即驼峰。碑身正面下方紧贴着放置着两个斜锥体的石筑水平尾翼,而两个斜锥体机翼则放置在碑身造型的背面下方,水平尾翼、机身、机翼前后一字排列,中间是一条通道由下方穿碑而过。高达15米的碑身由许多块白色的大理石拼修建而成,正面上书由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驼峰飞行纪念碑”七个大字。
穿过碑身下方的通道来到纪念碑后面,可以看到又有一块方碑,方碑也是由多块白色的大理石拼成。上面分别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刻着“驼峰飞行纪念碑记”,简要地介绍了驼峰飞行的来历、成就以及建碑的目的。
碑记上写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伟大斗争,驼峰飞行是战争期间中美军民的一大壮举。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缅甸,切断了中国抗日后方的主要通道。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中美两国共同开辟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空中运输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东至云南昆明,全长八百余公里,飞越当时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玛拉雅山区,海拔五千公尺左右,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飞机穿行其间,驼峰飞行由此得名。驼峰飞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持续最长的大规模空中运输,也是航空史上罕见的在极其艰险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战时空运。从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中美两国在驼峰飞行中动用了近千架飞机及上万名航空和地勤人员,往来运送战略物资七十余万吨,人员三万余名,其中有赴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两个师。另有千余架作战飞机经此线投入中国战场。驼峰飞行为战争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驼峰航线风云莫测,险象环生,地面保障设施简陋,再加日寇空军袭扰,中美两国共损失飞机五百余架,牺牲一千五百余人,中美健儿赴危蹈险,血洒长空,用生命写下了勇烈悲壮的一页。是战争期间中美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一大壮举。为纪念这一航空史上的壮举和中美人民反法西斯并肩战斗的情谊,缅怀先烈,表彰生者,铭记世界和平来之不易,经北京航空联谊会,昆明航空联谊会倡议,得各地航空联谊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及海内外航空界并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赞助,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主持下建立此碑,启迪后人,永志不忘。”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的铁蹄踏入东南亚地区。而此时的中国抗日战争也正处于最困难时期,日军切断了从香港、越南等至中国的陆路和海路运输,而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与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致使中国途经新疆的物资运输通道也名存实亡。到了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彻底切断了滇缅公路这一当时盟国援助中国最后的战略物资运输线。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保证国际援华抗战物资能够运进中国,应中国政府的要求,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2年4月正式决定开辟中国至印度的空中航线来代替滇缅公路,以便能够继续为中国提供军用物资,于是闻名世界的“驼峰空运”也就揭开了帷幕。
中印之间的空中航线被称为“驼峰航线”,是指从印度东北部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南段、经缅句北部到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和四川两省的航线。当时在印度东北部的主要机场位于阿萨姆邦的汀江和萨地亚。而中国境内的机场主要在云南省的昆明以及省内东北、西南和西部的几个机场,其中昆明的巫家坝机场是最大和最重要的一个机场。由于物资的运输迫切需要在短时间内修建大量的机场。当时云南当地政府发动各族人民倾其全力,组织起来上百万的劳工大军,冒着日军的疯狂轰炸,在昆明、呈贡、陆良、沾益、云南驿等地扩建和新建了多个机场。由于中国几乎没有什么碾压跑道的机械设备,于是云南的劳工们就自制了石碾子来充当碾压设备。这些石碾子的体积和重量都非常大,全部是劳工们用凿子先将巨大的山岩劈成大石块,再一锤锤地敲凿而成的。最大的一个高1.8米,重达5吨。在碾压跑道时,往往需要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一起拖拉才行。
“驼峰航线”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脉、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高山大河。沿途不仅地形极其险峻复杂,而且还有世界上最恶劣多变的气候。由于从印度西面来的低气压气团沿喜马拉雅山脉与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高气压气团以及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低气压气团这三大强气流团在此交汇,因此航线上经常遇到猛烈的暴风雨、多变的气流、强劲的季风以及严重的结冰,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艰险的空中航线。当时主要有北线、中线、南线三条航线,北线是从汀江起飞,向东经葡萄、丽江、最后抵达昆明。中线是从汀江起飞,经葡萄、云龙、大理、云南驿后抵达昆明。南线则是从汀江经密支那、保山~到达昆明。北线和中线都要飞越海拔4500~5500米上下的高山,有些山峰高度甚至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当时在这些航线上飞行的运输机的升限。而南线的山峰高度虽然比北线低,气象条件也要好些,但距日军在缅甸的空军基地较近,经常会受到日机的袭击,因此绝大部分飞机被迫飞行的是条件更为恶劣的北线。
当时飞越驼峰的运输机主要使用的是C-46和C-47运输机。C-46是美国寇蒂斯公司生产的一种军用运输机,机舱较为宽大,飞机翼展32.9米,机长23.3米,机高6.63米,载重量为4.63吨。而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C-47则小一些但却更为著名。飞机翼展28.9米,机长19.63米,机高5.18米,载重量为2.27吨。C-47是二战期间最主要的军用运输机,各型号共生产了上万架。然而就算这些当时性能优秀的飞机,在飞越驼峰的时候依然危险重重。
“驼峰航线”途径的是高山峻岭、峡谷密林,加上恶劣严酷的气候,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而航线沿途缺少导航设施,加上飞机的性能限制,就是最有经验的飞行员,也不能保证飞行安全。如仅在1945年1月6日这一天里,美军印中联队和中国航空公司就总共有至少13架飞机在驼峰航线上失事,大约40名飞行人员牺牲。由于航线所经过的不少地区全都山势陡峭,峡谷幽深,河流湍急,飞行途中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几乎无法寻找到可供紧急迫降的地方,而飞行人员即便跳伞逃生,降落在荒无人烟、毒蛇猛兽出没的热带森林里,也往往难以生还。有资料记载从1942年5月到1945年9月的三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美军印中联队和中国航空公司在“驼峰航线”上共坠毁飞机609架,平均每月15架。其中美方共损失飞机563架、牺牲飞行员1500多人,中方损失飞机46架、牺牲飞行员168人。“驼峰空运”是世界军事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的空中运输行动。1946年美国的一家杂志曾这样描述这里:至战争结束,在长520英里、宽50英里的航线上,飞机的残骸七零八落地散落在陡峭的山崖上,而被人们称为铝谷。在天气晴朗时,飞行员可以把这些闪闪发光的铝片作为航行的地标,这就是中美飞行人员用鲜血和生命铺设的“驼峰航线”。
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当时的美、中飞行员们仍不畏艰险,勇敢地飞行在高山之巅,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了大批的枪支弹药、医疗器械和药品、车辆设备、汽油和其他军用物资。参与空运的飞机从开始的几十架增加到1945年夏天的300多架,1945年7月空运量达到最高峰的71042吨。“驼峰航线”共动用飞机1000余架,参战人数84600人,运送各类物资73万吨,运送人员33477人。为了运送这些人员和物资、为了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美、中飞行员们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不计代价!当时负责指挥空运行动的美军特纳将军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个同盟国家之间飞行,它的飞机损失率竟会超过对德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
驼峰飞行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飞行,云南省于1991年5月开始修建驼峰飞行纪念碑,到1993年3月竣工,5月11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纪念碑落成后,美国驼峰飞行协会代表团在1996年作为第一批驼峰老兵首次来这里凭吊。时光荏苒,多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尽,曾经在玉案山上空的飞机轰鸣声也已远去,但是当年美、中飞行员的英雄壮举却将永远镌刻在这座驼峰飞行纪念碑上。
也许是由于雨天的原因吧,公园里几乎看不到人,烟雨迷离中的玉案山笼罩在清冷的氛围中。驼峰飞行纪念碑修建在公园内的一个半山腰上。沿着山坡拾阶而上,道路两旁栽种着青翠的松柏。台阶尽处,一座高耸的纪念碑立在眼前。
整个纪念碑树立在一块不太大的平台中央,碑体造型独特,据说是按一个解体飞机的造型修筑成的,中间分为两半的机身由碑名部分相连,构成一个“H”形,寓意英文Hump,即驼峰。碑身正面下方紧贴着放置着两个斜锥体的石筑水平尾翼,而两个斜锥体机翼则放置在碑身造型的背面下方,水平尾翼、机身、机翼前后一字排列,中间是一条通道由下方穿碑而过。高达15米的碑身由许多块白色的大理石拼修建而成,正面上书由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驼峰飞行纪念碑”七个大字。
穿过碑身下方的通道来到纪念碑后面,可以看到又有一块方碑,方碑也是由多块白色的大理石拼成。上面分别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刻着“驼峰飞行纪念碑记”,简要地介绍了驼峰飞行的来历、成就以及建碑的目的。
碑记上写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伟大斗争,驼峰飞行是战争期间中美军民的一大壮举。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缅甸,切断了中国抗日后方的主要通道。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中美两国共同开辟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空中运输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东至云南昆明,全长八百余公里,飞越当时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玛拉雅山区,海拔五千公尺左右,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飞机穿行其间,驼峰飞行由此得名。驼峰飞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持续最长的大规模空中运输,也是航空史上罕见的在极其艰险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战时空运。从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中美两国在驼峰飞行中动用了近千架飞机及上万名航空和地勤人员,往来运送战略物资七十余万吨,人员三万余名,其中有赴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两个师。另有千余架作战飞机经此线投入中国战场。驼峰飞行为战争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驼峰航线风云莫测,险象环生,地面保障设施简陋,再加日寇空军袭扰,中美两国共损失飞机五百余架,牺牲一千五百余人,中美健儿赴危蹈险,血洒长空,用生命写下了勇烈悲壮的一页。是战争期间中美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一大壮举。为纪念这一航空史上的壮举和中美人民反法西斯并肩战斗的情谊,缅怀先烈,表彰生者,铭记世界和平来之不易,经北京航空联谊会,昆明航空联谊会倡议,得各地航空联谊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及海内外航空界并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赞助,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主持下建立此碑,启迪后人,永志不忘。”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的铁蹄踏入东南亚地区。而此时的中国抗日战争也正处于最困难时期,日军切断了从香港、越南等至中国的陆路和海路运输,而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与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致使中国途经新疆的物资运输通道也名存实亡。到了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彻底切断了滇缅公路这一当时盟国援助中国最后的战略物资运输线。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保证国际援华抗战物资能够运进中国,应中国政府的要求,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2年4月正式决定开辟中国至印度的空中航线来代替滇缅公路,以便能够继续为中国提供军用物资,于是闻名世界的“驼峰空运”也就揭开了帷幕。
中印之间的空中航线被称为“驼峰航线”,是指从印度东北部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南段、经缅句北部到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和四川两省的航线。当时在印度东北部的主要机场位于阿萨姆邦的汀江和萨地亚。而中国境内的机场主要在云南省的昆明以及省内东北、西南和西部的几个机场,其中昆明的巫家坝机场是最大和最重要的一个机场。由于物资的运输迫切需要在短时间内修建大量的机场。当时云南当地政府发动各族人民倾其全力,组织起来上百万的劳工大军,冒着日军的疯狂轰炸,在昆明、呈贡、陆良、沾益、云南驿等地扩建和新建了多个机场。由于中国几乎没有什么碾压跑道的机械设备,于是云南的劳工们就自制了石碾子来充当碾压设备。这些石碾子的体积和重量都非常大,全部是劳工们用凿子先将巨大的山岩劈成大石块,再一锤锤地敲凿而成的。最大的一个高1.8米,重达5吨。在碾压跑道时,往往需要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一起拖拉才行。
“驼峰航线”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脉、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高山大河。沿途不仅地形极其险峻复杂,而且还有世界上最恶劣多变的气候。由于从印度西面来的低气压气团沿喜马拉雅山脉与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高气压气团以及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低气压气团这三大强气流团在此交汇,因此航线上经常遇到猛烈的暴风雨、多变的气流、强劲的季风以及严重的结冰,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艰险的空中航线。当时主要有北线、中线、南线三条航线,北线是从汀江起飞,向东经葡萄、丽江、最后抵达昆明。中线是从汀江起飞,经葡萄、云龙、大理、云南驿后抵达昆明。南线则是从汀江经密支那、保山~到达昆明。北线和中线都要飞越海拔4500~5500米上下的高山,有些山峰高度甚至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当时在这些航线上飞行的运输机的升限。而南线的山峰高度虽然比北线低,气象条件也要好些,但距日军在缅甸的空军基地较近,经常会受到日机的袭击,因此绝大部分飞机被迫飞行的是条件更为恶劣的北线。
当时飞越驼峰的运输机主要使用的是C-46和C-47运输机。C-46是美国寇蒂斯公司生产的一种军用运输机,机舱较为宽大,飞机翼展32.9米,机长23.3米,机高6.63米,载重量为4.63吨。而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C-47则小一些但却更为著名。飞机翼展28.9米,机长19.63米,机高5.18米,载重量为2.27吨。C-47是二战期间最主要的军用运输机,各型号共生产了上万架。然而就算这些当时性能优秀的飞机,在飞越驼峰的时候依然危险重重。
“驼峰航线”途径的是高山峻岭、峡谷密林,加上恶劣严酷的气候,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而航线沿途缺少导航设施,加上飞机的性能限制,就是最有经验的飞行员,也不能保证飞行安全。如仅在1945年1月6日这一天里,美军印中联队和中国航空公司就总共有至少13架飞机在驼峰航线上失事,大约40名飞行人员牺牲。由于航线所经过的不少地区全都山势陡峭,峡谷幽深,河流湍急,飞行途中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几乎无法寻找到可供紧急迫降的地方,而飞行人员即便跳伞逃生,降落在荒无人烟、毒蛇猛兽出没的热带森林里,也往往难以生还。有资料记载从1942年5月到1945年9月的三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美军印中联队和中国航空公司在“驼峰航线”上共坠毁飞机609架,平均每月15架。其中美方共损失飞机563架、牺牲飞行员1500多人,中方损失飞机46架、牺牲飞行员168人。“驼峰空运”是世界军事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的空中运输行动。1946年美国的一家杂志曾这样描述这里:至战争结束,在长520英里、宽50英里的航线上,飞机的残骸七零八落地散落在陡峭的山崖上,而被人们称为铝谷。在天气晴朗时,飞行员可以把这些闪闪发光的铝片作为航行的地标,这就是中美飞行人员用鲜血和生命铺设的“驼峰航线”。
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当时的美、中飞行员们仍不畏艰险,勇敢地飞行在高山之巅,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了大批的枪支弹药、医疗器械和药品、车辆设备、汽油和其他军用物资。参与空运的飞机从开始的几十架增加到1945年夏天的300多架,1945年7月空运量达到最高峰的71042吨。“驼峰航线”共动用飞机1000余架,参战人数84600人,运送各类物资73万吨,运送人员33477人。为了运送这些人员和物资、为了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美、中飞行员们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不计代价!当时负责指挥空运行动的美军特纳将军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个同盟国家之间飞行,它的飞机损失率竟会超过对德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
驼峰飞行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飞行,云南省于1991年5月开始修建驼峰飞行纪念碑,到1993年3月竣工,5月11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纪念碑落成后,美国驼峰飞行协会代表团在1996年作为第一批驼峰老兵首次来这里凭吊。时光荏苒,多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尽,曾经在玉案山上空的飞机轰鸣声也已远去,但是当年美、中飞行员的英雄壮举却将永远镌刻在这座驼峰飞行纪念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