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主题的德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只有重视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才能得以开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学生实施爱国主义的行动。文章立足于学校德育教育现状,探讨了爱国主义主题下学校德育活动的实践策略,为我国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爱国主义;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学校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可以有效落实德育教育方针政策;而组织德育教育活动,可以有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丰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共同形成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学环境
学校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主题下的德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爱国主义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德育教育有着独特性、教育性等特点,并且蕴藏着一股看不见、摸不着的教育力量。
要想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校首先就要给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不断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树立学生爱国主义意识,丰富学生的爱国主义知识,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1]。
学校经常开展的升旗活动,就是营造爱国主义教学环境的突出表现之一。在活动中,学生眼睛里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耳朵里听着《义勇军进行曲》,能够从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角度深刻体验到庄重的氛围。国旗一步步地升起,学生在行注目礼的同时,脑海里回荡着的是祖国这些年来的兴衰荣辱,激发了报效祖国的情感,增强了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勇气。
二、立足传统节日,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学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开展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德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中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教师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节日,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各个民族和各个节日的具体风俗以及礼仪礼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培养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的意识和精神。
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教师开展爱国主义主题下的德育活动,可以把“弘扬中华传统节日”作为活动的主题,并在具体的节日中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在清明节的时候开展相关德育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并扫墓,同时可以通过讲述具体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烈士是如何保家卫国的,引导学生在扫墓的同时激发对众多烈士的崇敬之情。又如,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一系列节日中,通过举行升旗仪式、播放爱国影片等教育活动环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
三、立足家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这片土地是他的家乡,是祖国的固有领土。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家乡的风俗、语言、特点等各个方面都是可以分析和研究的。这种立足于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各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教育活动主题,如“我爱我的家乡”等,引导学生查阅各种资料,丰富家乡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
四、学科教学知识内容渗透
任何一门学科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教书的任务,另一方面是育人的任务。教书是育人的基础,育人是教书的延伸,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是一个统一体。同时,教书是开展爱国主义主题下的德育活动,要在学科教学中不断渗透。在任何教育阶段的学科教材中,都有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并且不断深挖教材内容,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或找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科知识的切入点,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和渗透。
小学音乐、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爱国主义的相关内容是最多的。比如,在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们当地的风俗”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各地的风俗和礼仪礼节等相关内容播放给小学生观看,这些都是丰富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学生通过欣赏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传统文化内涵,进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如,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丰富的关于爱国主义的歌曲,如《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爱我中华》等,都充分表现出了热爱祖国的浓厚情感。又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关于革命年代的课文,如《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我的战友邱少云》和《黄继光》等,感受战争年代我国人民坚强勇敢、不畏牺牲的精神品质,激发了小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文章,如《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都是通过描写传统文化节日,激发了学生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3]。
五、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各个教育阶段最基本的教育,其中,热爱祖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集中体现。学校开展爱国主义主题下的德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基本途径。学生在学习基本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学会和掌握爱国知识,这是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表现。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主题下德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学生是接受爱国主义主题下德育知识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立足于学生的个人素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不断渗透和培养以及学生的不断吸收和接受。因此,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要持续不断地渗透、循序渐进地渗透、由表及里地渗透,让学生通过无数的德育活动领悟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真谛。新时代的教师要丰富教学模式,不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的使命,更是符合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具体要求。 六、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个人或集体热爱祖国的强烈动力,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党和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与重视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以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要通过滲透的方式,因为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固定的知识教学,而是一种精神和品质的培育。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4]。
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是爱国情感的一种体现。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的历史故事和爱国事迹等着我们去发掘。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师要在摒弃模式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同时,真正认识和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从而将学生带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去。
同时,新时代的教师要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尤其是在红色革命时代,无数的英雄事迹可以作为教育素材,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年代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样的教育活动拉近了学生和祖国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七、实施爱国主义的行动
开展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体现理论知识的细节。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知识以后,积极主动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和发展。教师在开展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实施爱国主义行为,按照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固定学科教师的责任,而是学校所有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教师要将学科与爱国主义主题下的德育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并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促进德育教育的长久健康发展而不懈奋斗[5]。
八、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爱国主义主题下的德育活动对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提升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生.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人人自觉[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6):93-94.
[2]张兆芹,刘紫馨.核心素养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研究热点分析[J].中小学德育,2020(06):41-45.
[3]李国俊.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下),2019(12):183.
[4]霍国强.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真情[J].中国德育,2019(20):12-13.
[5]罗梅.爱国主义主题下学校德育活动的实践和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9(17):8-10.
【关键词】爱国主义;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学校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可以有效落实德育教育方针政策;而组织德育教育活动,可以有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丰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共同形成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学环境
学校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主题下的德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爱国主义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德育教育有着独特性、教育性等特点,并且蕴藏着一股看不见、摸不着的教育力量。
要想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校首先就要给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不断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树立学生爱国主义意识,丰富学生的爱国主义知识,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1]。
学校经常开展的升旗活动,就是营造爱国主义教学环境的突出表现之一。在活动中,学生眼睛里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耳朵里听着《义勇军进行曲》,能够从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角度深刻体验到庄重的氛围。国旗一步步地升起,学生在行注目礼的同时,脑海里回荡着的是祖国这些年来的兴衰荣辱,激发了报效祖国的情感,增强了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勇气。
二、立足传统节日,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学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开展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德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中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教师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节日,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各个民族和各个节日的具体风俗以及礼仪礼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培养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的意识和精神。
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教师开展爱国主义主题下的德育活动,可以把“弘扬中华传统节日”作为活动的主题,并在具体的节日中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在清明节的时候开展相关德育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并扫墓,同时可以通过讲述具体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烈士是如何保家卫国的,引导学生在扫墓的同时激发对众多烈士的崇敬之情。又如,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一系列节日中,通过举行升旗仪式、播放爱国影片等教育活动环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
三、立足家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这片土地是他的家乡,是祖国的固有领土。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家乡的风俗、语言、特点等各个方面都是可以分析和研究的。这种立足于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各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教育活动主题,如“我爱我的家乡”等,引导学生查阅各种资料,丰富家乡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
四、学科教学知识内容渗透
任何一门学科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教书的任务,另一方面是育人的任务。教书是育人的基础,育人是教书的延伸,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是一个统一体。同时,教书是开展爱国主义主题下的德育活动,要在学科教学中不断渗透。在任何教育阶段的学科教材中,都有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并且不断深挖教材内容,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或找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科知识的切入点,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和渗透。
小学音乐、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爱国主义的相关内容是最多的。比如,在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我们当地的风俗”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各地的风俗和礼仪礼节等相关内容播放给小学生观看,这些都是丰富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学生通过欣赏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传统文化内涵,进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再如,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丰富的关于爱国主义的歌曲,如《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爱我中华》等,都充分表现出了热爱祖国的浓厚情感。又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关于革命年代的课文,如《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我的战友邱少云》和《黄继光》等,感受战争年代我国人民坚强勇敢、不畏牺牲的精神品质,激发了小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文章,如《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都是通过描写传统文化节日,激发了学生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3]。
五、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各个教育阶段最基本的教育,其中,热爱祖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集中体现。学校开展爱国主义主题下的德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基本途径。学生在学习基本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学会和掌握爱国知识,这是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表现。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主题下德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学生是接受爱国主义主题下德育知识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立足于学生的个人素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不断渗透和培养以及学生的不断吸收和接受。因此,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要持续不断地渗透、循序渐进地渗透、由表及里地渗透,让学生通过无数的德育活动领悟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真谛。新时代的教师要丰富教学模式,不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的使命,更是符合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具体要求。 六、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个人或集体热爱祖国的强烈动力,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党和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与重视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以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要通过滲透的方式,因为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固定的知识教学,而是一种精神和品质的培育。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4]。
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是爱国情感的一种体现。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的历史故事和爱国事迹等着我们去发掘。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师要在摒弃模式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同时,真正认识和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从而将学生带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去。
同时,新时代的教师要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尤其是在红色革命时代,无数的英雄事迹可以作为教育素材,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年代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样的教育活动拉近了学生和祖国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七、实施爱国主义的行动
开展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体现理论知识的细节。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知识以后,积极主动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和发展。教师在开展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实施爱国主义行为,按照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固定学科教师的责任,而是学校所有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教师要将学科与爱国主义主题下的德育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并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促进德育教育的长久健康发展而不懈奋斗[5]。
八、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爱国主义主题下的德育活动对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提升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生.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人人自觉[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6):93-94.
[2]张兆芹,刘紫馨.核心素养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研究热点分析[J].中小学德育,2020(06):41-45.
[3]李国俊.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下),2019(12):183.
[4]霍国强.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真情[J].中国德育,2019(20):12-13.
[5]罗梅.爱国主义主题下学校德育活动的实践和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9(1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