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古镇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众多的游客逐渐将目标转移到传统的乡村古镇。这类古镇有着依山伴水的滨水环境,风貌虽然保存较完好,但由于交通不便、基础服务设施落后,难以达到游览观光的条件,同时面临着产业转型的迫切需要。通过对四川郪江古镇的历史文化、自然山水环境以及民间习俗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我们针对性地对其展开分析,以古镇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为主要目的,引导古镇滨水景观打造,在考虑缓解旅游承载量,弥补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基础上,思考如何利用古镇滨水环境空间开发旅游产业从而带动其经济发展。
【关键词】郪江古镇;滨水空间;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Abstract】As China's ancient town tourism mushroomed rapid development, many tourists will gradually shift to target traditional country town. Such town has a mountain with water waterfront environment, style, although well-preserved, but because of poor roads, basic services behind,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conditions for sightseeing, while facing an urgent need for industry restructuring. Through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Sichuan town of Qijiang, research natural landscape and folk custom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nvironment, we are targeted to expand its analysis to the ancient town of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guide town waterfront landscape to create, in consider mitigation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to make up for inadequate public services on the basis of thinking about 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environment space town waterfront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o as to drive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Qijiang town;Waterfront;Landscape design
1. 概述
(1)从定义上讲,滨水景观是一种独特的线状景观,是形成城镇印象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极具景观美学价值。随着规划中生态景观的不断加强,滨水景观的设计已发展成为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亦或是城镇景观设计的重点,在设计中更注重体现特色的人文与自然生态景观。
(2)郪江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地处三台、大英、中江三县交界地带(如图1)。郪江原名千子公社、千子乡,三十年代更名为郪江乡,1992年建镇,同年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郪江古镇是春秋战国时为诸侯国郪国王城所在地。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此为治所设置郪县,三国蜀汉设置东广汉郡。郪王城山环水绕,虎踞龙蟠,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和豪杰名流聚会之所。现存的郪江古镇为清末所建,街道形式呈“一”字形。境内的郪江为涪江支流,另有锦江与其于此,属于嘉陵江水系。古镇因此凭借舟楫水路之便,形成商贸重镇。因其沿郪江而建,背山面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贸名流聚集之地[1]。
2. 郪江古镇滨水景观设计的必然性
2.1 得天独厚的山水空间格局。
郪江古镇被山水环绕,北有金钟山,西北为天台山,东南坐落大小两座狮子山,南向远有狮子坪。古镇南临郪江,东濒锦水,地处两江交汇处的河流阶地之上,郪江、锦江二江将古镇紧紧环抱,成为古镇外环境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现存的王爷庙、地祖庙、古码头、九龙桥、千子坟、古榕树等景观节点与自然山水交相呼应,印证了“天台鼓楼镇双龙,三狮抬头望金钟。九龙逆水拜金阙,五庙风铃唱夜空。”的歌谣(如图2)。
2.2 良好的生态环境。
郪江古镇在鲁班湖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古街区周围山体植被茂密,清澈的江水缓缓流过,江中鱼虾成群,植物种类丰富。郪江上游均无污染产业,镇区內以农业为主导主导,并且政府明确规定不得大量捕杀江中鱼虾,只得垂钓,保证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性(如图3)。
2.3 厚重的历史底蕴。
古镇在春秋战国时期为诸侯国郪国王城所在地。秦惠王灭蜀后,对郪国不废其王,其国都仍称为郪王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郪县,以郪国首都为县城。郪江古镇历史悠久,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历史名胜估计和历史文化底蕴,具有以川西古镇格局为代表的古镇街道和郪王国遗址等。古镇建筑格局保存较为完好,先秦到明清,遥远神秘的郪王国演化为今天的灵秀古镇,形成中国聚落空间地图上最具特色的古国古镇图景[3]。
2.4 独特的文化资源。
(1)郪江古镇物质文化十分丰富。从战国时代的郪王城,传说中的郪王妃墓遗址、古城墙遗址、汉代至两晋时期的崖墓、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蜀汉古管道、明清古街区、民居院落、古寺庙和古石桥等,记载着郪江古镇从战国至清代的一段兴衰历史。 (2)同时,经历了2000多年岁月的洗礼,时光的沉淀,郪江古镇也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财富:民间传统川剧目连戏、人生礼俗、民间信仰、岁时节令、民间文学、曲艺等(如图4)。
2.5 景观缺乏、旅游效益低。
郪江古镇只有一段带状的古街道,街道两侧分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街道空间单一,并且没有系统的绿化景观,民间的传统产业的落后,让游人只能短暂的停留,没有更多的特色景观留住旅客,经济效益低。通过打造滨水景观,开发特殊文化项目来引导旅游产业的开展,增加古镇空间景观层次、扩展游客的游览空间,是当务之急。
3. 郪江古镇滨水景观设计分析与思考
但凡古镇景观设计,都要以古镇历史文化为依托进行,但是保留下来的很多文物,都是物质性的,倘若仅仅提取其中的一些能见元素,然后对现有景观进行加工,停留在观景层面,却没有将古镇的民俗文化这些生活性的元素运用到古镇景观设计中,失去了民间艺术和一个古镇本身的韵味。只有将各种物质或非物质文化与时空演变进行融合,重视民风民俗展示,才能将景观设计提升至体验层面。因此我们还需激活它们的文化生命元素,并加以利用。
3.1 民间传统川剧为引线。
(1)郪江古镇所在的三台县,从古到今是民间川剧十分活跃的地域之一,特别是川剧目连戏。据历史记载,民国年代是民间川剧最为繁荣的时期,除了一些科班剧团外,还有较多业余川剧团。凡城乡集镇的春会、冬会以及各地庙均会有川剧上演,一直持续到解放后文革时期。随着“破四旧”,古镇拆除了大部分庙宇,传统川剧的演唱逐渐被取消,剧团也被解散。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了传统川剧的演出。[2]目连戏,是我国民间是以宗教故事“目莲救母”为题材,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古老剧种。最早由印度佛教经文演变而来。它的表演形式不仅仅是舞台,而是以场外的空间结合进行艺术表达。它可以利用古镇的街区空间、民居空间、集市空间、寺庙空间等一切可利用的古镇环境空间,从台上演到台下,戏剧与生活、演员、观众紧密联系,分不清是戏里还是戏外,真实而别具一格。从古至今,在郪江,川剧目连戏的表演多是伴随着古镇的大型庙会进行,主要用于祭祀神明,求雨,祈求物阜民丰。
(2)郪江古镇是传统川剧目连戏传承和保留最为完好的地方,并且经过几百万年的历史岁月,已逐渐与当地民俗文化融合,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相对于其他古镇来说,郪江古镇有着相同类型的建筑,同样厚重的历史文化,但郪江古镇更有川剧目连戏的历史基础。因此可以考虑将川剧目连戏作为郪江古镇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个文化切入点。
(3)可在滨水带设置单独的水上戏台,作为目连戏演出的独特空间。让川目连的表演从街区扩展到滨水带,有序的进行多种演出项目,有助于丰富川目连的表演空间,打造郪江川剧目连戏的旅游古镇名片(如图5)。
3.2 生态保护为原则。
采用自然式的生态河岸,沿滨水两岸设置栈道、平台,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对现有河道生活垃圾进行整治,保持江面清洁;保留生长良好的本土植物,严格控制对江中鱼虾等物种的捕杀。
3.3 历史演变为景观序列。
抓住郪江古镇2000年空间演变的时空发展轴作为滨水景观设计的景观轴线,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郪国到西汉时期的郪县,再到如今的郪江镇,每个时期对应有着自身的文化展示景观。再从各历史时期保留下来的文物中提取景观元素,打造完整的滨水环带景观序列。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墙中提取“墙”元素,西汉时期的崖墓群中提取 “穴”元素, 两者结合便得到“布满洞穴的城墙”,这个“城墙”不是用于防御的墙体,而是记录古镇风云变幻的载体,其不在同一空间平面的“洞穴”则表现郪江古镇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时期。不同时期有着其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通过城墙和洞穴可以将时期串联,同时也将文化串联。
3.4 历史文化为景观核心。
如何让游客体会到郪江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将汉代崖墓群、民间川剧、民俗风情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通过在公共文化场所打造文化景观小品、将历史元素融入建筑结构与风格之中、开展文化娱乐项目等方式。
3.5 建筑空间为载体。
郪江古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和豪杰名流聚会之所,但是如今的古镇仅留下了空空的一条古街区和两栋庙宇述说着这个古镇悠久的历史。通过在滨江恢复一些名楼古刹、传统民居院落、商贾世家大院等建筑,让古镇重回以往船只忙碌,商贾云集,茶馆热闹不烦,戏楼曲声不断的场景。恢复的建筑应与古街区建筑风格保持一致,街道尺度应为5~8m宽,层数1~3层不等。为丰富建筑的空间结构,采用传统商铺串联民居院落和庙宇的方式,并设计出巷道空间。建筑顺应滨水地形,呈台地式布局,结合山体形态进行层数调整(如图6)。
3.6 公共基础设施为辅助。
现状基础设施极度缺乏:没有规定的排水系统,消防保障差,缺少旅游服务设施。打造滨水景观,需对古镇生活污水的排放进行整改,提高水体景观质量,以满足景观环境的需求。将江水引入古街和滨江环带街区,一方面作为街区水体景观,丰富景观层次,另一方面可解决古镇消防问题。进一步完善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在各景观节点设置直饮水、公厕等公共设施,完善整个滨江片区的住宿、饮食、娱乐、游览、体验等功能,保障游客的舒适性、娱乐性和安全性。
4. 郪江古镇滨水景观设计理论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郪江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着重滨水景观设计的思想方法,从滨水景观的生态、历史、安全、功能等层面开展分析研究,从理论上提出郪江古镇的景观设计的建议和意见,为郪江古镇生态自然景观合理而可持续的发展提出一种理性的思考,引导古镇的旅游产业健康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现代旅游文化村镇的经济水平。
5. 结语
郪江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真实的记录了传统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具有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资源,是难得的未被旅游过度开发的净土。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古镇原有的民风民俗、文化传统正在逐渐消失、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被破坏的危险,不管是如何处理好古镇旅游发展与其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还是如何正确引导古镇景观打造和旅游发展,对我们规划设计者都是重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袁犁,杜建华.环境空间与民间川剧文化表达的关系探析——以郪江古镇遗产保护开发为例[Z].四川戏剧2014,2014.
[2] 袁犁.文化与空间[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4.
[3] 陈志华,邓祯诚.巴蜀时期古郪国源流考[N].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6卷第1期,2009.
[4] 吴涛.历史文化名城滨水景观设计的初步研究——以扬州城市水景营造为例[D].南京林业大学,2007.
[5] 苟倩.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传统村镇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以川西平原为例[D]. 重庆大学,2014.
[6] 余世忠.四川古镇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研究——以黄龙溪古镇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4.
[文章编号]1619-2737(2015)09-17-399
[作者简介] 向晓琴(1993.6-),女,本科在读,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袁犁(1959.9-),男,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作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高访学者。
【关键词】郪江古镇;滨水空间;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Abstract】As China's ancient town tourism mushroomed rapid development, many tourists will gradually shift to target traditional country town. Such town has a mountain with water waterfront environment, style, although well-preserved, but because of poor roads, basic services behind,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conditions for sightseeing, while facing an urgent need for industry restructuring. Through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Sichuan town of Qijiang, research natural landscape and folk custom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nvironment, we are targeted to expand its analysis to the ancient town of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guide town waterfront landscape to create, in consider mitigation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to make up for inadequate public services on the basis of thinking about 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environment space town waterfront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so as to drive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Qijiang town;Waterfront;Landscape design
1. 概述
(1)从定义上讲,滨水景观是一种独特的线状景观,是形成城镇印象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极具景观美学价值。随着规划中生态景观的不断加强,滨水景观的设计已发展成为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亦或是城镇景观设计的重点,在设计中更注重体现特色的人文与自然生态景观。
(2)郪江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地处三台、大英、中江三县交界地带(如图1)。郪江原名千子公社、千子乡,三十年代更名为郪江乡,1992年建镇,同年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郪江古镇是春秋战国时为诸侯国郪国王城所在地。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此为治所设置郪县,三国蜀汉设置东广汉郡。郪王城山环水绕,虎踞龙蟠,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和豪杰名流聚会之所。现存的郪江古镇为清末所建,街道形式呈“一”字形。境内的郪江为涪江支流,另有锦江与其于此,属于嘉陵江水系。古镇因此凭借舟楫水路之便,形成商贸重镇。因其沿郪江而建,背山面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贸名流聚集之地[1]。
2. 郪江古镇滨水景观设计的必然性
2.1 得天独厚的山水空间格局。
郪江古镇被山水环绕,北有金钟山,西北为天台山,东南坐落大小两座狮子山,南向远有狮子坪。古镇南临郪江,东濒锦水,地处两江交汇处的河流阶地之上,郪江、锦江二江将古镇紧紧环抱,成为古镇外环境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现存的王爷庙、地祖庙、古码头、九龙桥、千子坟、古榕树等景观节点与自然山水交相呼应,印证了“天台鼓楼镇双龙,三狮抬头望金钟。九龙逆水拜金阙,五庙风铃唱夜空。”的歌谣(如图2)。
2.2 良好的生态环境。
郪江古镇在鲁班湖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古街区周围山体植被茂密,清澈的江水缓缓流过,江中鱼虾成群,植物种类丰富。郪江上游均无污染产业,镇区內以农业为主导主导,并且政府明确规定不得大量捕杀江中鱼虾,只得垂钓,保证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性(如图3)。
2.3 厚重的历史底蕴。
古镇在春秋战国时期为诸侯国郪国王城所在地。秦惠王灭蜀后,对郪国不废其王,其国都仍称为郪王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郪县,以郪国首都为县城。郪江古镇历史悠久,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历史名胜估计和历史文化底蕴,具有以川西古镇格局为代表的古镇街道和郪王国遗址等。古镇建筑格局保存较为完好,先秦到明清,遥远神秘的郪王国演化为今天的灵秀古镇,形成中国聚落空间地图上最具特色的古国古镇图景[3]。
2.4 独特的文化资源。
(1)郪江古镇物质文化十分丰富。从战国时代的郪王城,传说中的郪王妃墓遗址、古城墙遗址、汉代至两晋时期的崖墓、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蜀汉古管道、明清古街区、民居院落、古寺庙和古石桥等,记载着郪江古镇从战国至清代的一段兴衰历史。 (2)同时,经历了2000多年岁月的洗礼,时光的沉淀,郪江古镇也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财富:民间传统川剧目连戏、人生礼俗、民间信仰、岁时节令、民间文学、曲艺等(如图4)。
2.5 景观缺乏、旅游效益低。
郪江古镇只有一段带状的古街道,街道两侧分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街道空间单一,并且没有系统的绿化景观,民间的传统产业的落后,让游人只能短暂的停留,没有更多的特色景观留住旅客,经济效益低。通过打造滨水景观,开发特殊文化项目来引导旅游产业的开展,增加古镇空间景观层次、扩展游客的游览空间,是当务之急。
3. 郪江古镇滨水景观设计分析与思考
但凡古镇景观设计,都要以古镇历史文化为依托进行,但是保留下来的很多文物,都是物质性的,倘若仅仅提取其中的一些能见元素,然后对现有景观进行加工,停留在观景层面,却没有将古镇的民俗文化这些生活性的元素运用到古镇景观设计中,失去了民间艺术和一个古镇本身的韵味。只有将各种物质或非物质文化与时空演变进行融合,重视民风民俗展示,才能将景观设计提升至体验层面。因此我们还需激活它们的文化生命元素,并加以利用。
3.1 民间传统川剧为引线。
(1)郪江古镇所在的三台县,从古到今是民间川剧十分活跃的地域之一,特别是川剧目连戏。据历史记载,民国年代是民间川剧最为繁荣的时期,除了一些科班剧团外,还有较多业余川剧团。凡城乡集镇的春会、冬会以及各地庙均会有川剧上演,一直持续到解放后文革时期。随着“破四旧”,古镇拆除了大部分庙宇,传统川剧的演唱逐渐被取消,剧团也被解散。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了传统川剧的演出。[2]目连戏,是我国民间是以宗教故事“目莲救母”为题材,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古老剧种。最早由印度佛教经文演变而来。它的表演形式不仅仅是舞台,而是以场外的空间结合进行艺术表达。它可以利用古镇的街区空间、民居空间、集市空间、寺庙空间等一切可利用的古镇环境空间,从台上演到台下,戏剧与生活、演员、观众紧密联系,分不清是戏里还是戏外,真实而别具一格。从古至今,在郪江,川剧目连戏的表演多是伴随着古镇的大型庙会进行,主要用于祭祀神明,求雨,祈求物阜民丰。
(2)郪江古镇是传统川剧目连戏传承和保留最为完好的地方,并且经过几百万年的历史岁月,已逐渐与当地民俗文化融合,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相对于其他古镇来说,郪江古镇有着相同类型的建筑,同样厚重的历史文化,但郪江古镇更有川剧目连戏的历史基础。因此可以考虑将川剧目连戏作为郪江古镇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个文化切入点。
(3)可在滨水带设置单独的水上戏台,作为目连戏演出的独特空间。让川目连的表演从街区扩展到滨水带,有序的进行多种演出项目,有助于丰富川目连的表演空间,打造郪江川剧目连戏的旅游古镇名片(如图5)。
3.2 生态保护为原则。
采用自然式的生态河岸,沿滨水两岸设置栈道、平台,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对现有河道生活垃圾进行整治,保持江面清洁;保留生长良好的本土植物,严格控制对江中鱼虾等物种的捕杀。
3.3 历史演变为景观序列。
抓住郪江古镇2000年空间演变的时空发展轴作为滨水景观设计的景观轴线,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郪国到西汉时期的郪县,再到如今的郪江镇,每个时期对应有着自身的文化展示景观。再从各历史时期保留下来的文物中提取景观元素,打造完整的滨水环带景观序列。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墙中提取“墙”元素,西汉时期的崖墓群中提取 “穴”元素, 两者结合便得到“布满洞穴的城墙”,这个“城墙”不是用于防御的墙体,而是记录古镇风云变幻的载体,其不在同一空间平面的“洞穴”则表现郪江古镇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时期。不同时期有着其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通过城墙和洞穴可以将时期串联,同时也将文化串联。
3.4 历史文化为景观核心。
如何让游客体会到郪江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将汉代崖墓群、民间川剧、民俗风情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通过在公共文化场所打造文化景观小品、将历史元素融入建筑结构与风格之中、开展文化娱乐项目等方式。
3.5 建筑空间为载体。
郪江古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和豪杰名流聚会之所,但是如今的古镇仅留下了空空的一条古街区和两栋庙宇述说着这个古镇悠久的历史。通过在滨江恢复一些名楼古刹、传统民居院落、商贾世家大院等建筑,让古镇重回以往船只忙碌,商贾云集,茶馆热闹不烦,戏楼曲声不断的场景。恢复的建筑应与古街区建筑风格保持一致,街道尺度应为5~8m宽,层数1~3层不等。为丰富建筑的空间结构,采用传统商铺串联民居院落和庙宇的方式,并设计出巷道空间。建筑顺应滨水地形,呈台地式布局,结合山体形态进行层数调整(如图6)。
3.6 公共基础设施为辅助。
现状基础设施极度缺乏:没有规定的排水系统,消防保障差,缺少旅游服务设施。打造滨水景观,需对古镇生活污水的排放进行整改,提高水体景观质量,以满足景观环境的需求。将江水引入古街和滨江环带街区,一方面作为街区水体景观,丰富景观层次,另一方面可解决古镇消防问题。进一步完善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在各景观节点设置直饮水、公厕等公共设施,完善整个滨江片区的住宿、饮食、娱乐、游览、体验等功能,保障游客的舒适性、娱乐性和安全性。
4. 郪江古镇滨水景观设计理论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郪江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着重滨水景观设计的思想方法,从滨水景观的生态、历史、安全、功能等层面开展分析研究,从理论上提出郪江古镇的景观设计的建议和意见,为郪江古镇生态自然景观合理而可持续的发展提出一种理性的思考,引导古镇的旅游产业健康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现代旅游文化村镇的经济水平。
5. 结语
郪江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真实的记录了传统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具有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资源,是难得的未被旅游过度开发的净土。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古镇原有的民风民俗、文化传统正在逐渐消失、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被破坏的危险,不管是如何处理好古镇旅游发展与其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还是如何正确引导古镇景观打造和旅游发展,对我们规划设计者都是重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袁犁,杜建华.环境空间与民间川剧文化表达的关系探析——以郪江古镇遗产保护开发为例[Z].四川戏剧2014,2014.
[2] 袁犁.文化与空间[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4.
[3] 陈志华,邓祯诚.巴蜀时期古郪国源流考[N].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6卷第1期,2009.
[4] 吴涛.历史文化名城滨水景观设计的初步研究——以扬州城市水景营造为例[D].南京林业大学,2007.
[5] 苟倩.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传统村镇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以川西平原为例[D]. 重庆大学,2014.
[6] 余世忠.四川古镇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研究——以黄龙溪古镇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4.
[文章编号]1619-2737(2015)09-17-399
[作者简介] 向晓琴(1993.6-),女,本科在读,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袁犁(1959.9-),男,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作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高访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