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在他不同的人生阶段当中,他用自画像的形式描绘他当时的生活写照,将自己的一生完整地勾勒出来。图像学是美术史论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分三个层次来解读伦勃朗早期、中期、晚期的三幅自画像,分析伦勃朗三幅自画像背后隐藏的时代审美风格、画家的身份、思想感情以及绘画风格的转变。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图像学;潘诺夫斯基
自画像是艺术家的心灵独白,是艺术家对自己内心深处思想感情的审视与宣泄,是一门指向内心的艺术。伦勃朗一生创作了近百余幅自画像,其中包含六十余幅油画自画像,近二十幅版画自画像,约十幅素描自画像。伦勃朗的自画像拥有摄人心魄的震撼力,这种表现力不仅表现在他自画像的数目上,更来自于伦勃朗自我剖析的真挚和不加粉饰的赤诚。伦勃朗的一生中,他享受过安定富足、尊贵荣华的生活,也遭受过穷困潦倒、失意颓丧的生活,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得与失的骤然转换成就了伦勃朗独特的艺术人生。
一、伦勃朗早期自画像在图像学视角下的解读
根据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前图像志阶段只注重艺术作品的形式本身。第一幅自画像是伦勃朗1629年画的一幅油画自画像(图1)。画家皮肤白皙紧致,面色红润,棕黄色的头发又卷又长,披在肩上。他眉头轻皱,浓黑的眉毛簇在一起,一双眼睛清澈有神,望向左下方,整个人的神态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他的鼻子小巧挺拔,嘴唇轻闭,五官刻画精致细微。他身穿白色绸缎衬衫,带皮革领的黑色长袍,显得非常干练利落。
图像志阶段注重研究艺术作品内容的含义。这幅自画像是伦勃朗处于绘画事业的初始阶段时创作的,这一时期,伦勃朗吸收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法运用到自画像创作中。光线从左面打下来,照亮了画家的右侧肩膀、面部和微翘的下巴,呈现出一个朝气蓬勃,乐观、自信,对未来的充满憧憬的青年形象。
图像学研究重点在于对作品的内在含义与思想观点的表达。17世纪的荷兰从西班牙获得独立,这一时期的荷兰人民为取得共和国成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是时代的开拓者,是贡献与付出的一代0。 伦勃朗吸收了荷兰人的质朴、勤恳的生活态度,在全民自由、自信的背景下,追求着大艺术家的理想。
二、伦勃朗中期自画像在图像学视角下的解读
第二幅自画像是伦勃朗在1633年创作的一幅巴洛克风格的《戴帽子和金项链的自画像》。在构图上,这幅作品采用了椭圆式构图,突出人物的高贵,相较于1629年的那幅略显青涩的自画像,多了一种成熟的韵味。画家留了一小簇胡子,丰润的下巴和不再清晰的下颌线表现出画家褪去稚气,进入生命的另一个阶段。这幅作品中重点刻画了画家的衣着:他穿着白色刺绣衬衫,紫红色罩衣,外穿一件黑色丝绒材质的翻领大衣,领子边镶着金色花边,尽显高贵的气质。
这幅自画像创作于伦勃朗艺术风格逐渐成熟的阶段。1632年,伦勃朗创作了一幅《杜普教授的解剖课》,成为他26岁的成名作。伦勃朗这幅作品的构图方式拓了荷兰群體肖像画新的表现形式。因为这幅画,伦勃朗一夜成名,订单猛增。1633年,伦勃朗与富豪之女萨斯基亚完婚。在这一阶段,伦勃朗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婚后生活幸福安逸0。
在这一时期,荷兰的工业和金融成为世界的中心,荷兰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荷兰的辉煌时期正是伦勃朗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伦勃朗在当时靠绘画的“订单”生存,是具有商业价值的艺术家。伦勃朗注重对当时社会市场的考察,他可以抓住顾客的心理需求,画出符合顾客要求的艺术作品。因此,伦勃朗此时的事业高歌猛进。
三、伦勃朗晚期自画像在图像学视角下的解读
第三幅自画像是伦勃朗在1660年创作的一幅油画自画像(图2)。整个画面的色调更加的晦暗。在棕褐色的背景中,伦勃朗的半身浮现出来:他的前额增添了许多皱纹,表现出岁月的痕迹。他的目光看向观众,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郁惆怅,嘴唇紧闭,胡子稀疏,整个面部呈现出衰老、疲惫之态,传达出此时画家内心忧愁的情感。在刻画技巧上,伦勃朗不再细致描绘,用笔更加粗犷有力,画面更具层次感。这也体现出伦勃朗的自画像不再注重描摹,而是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第三幅自画像是伦勃朗在坚毅、执着的巅峰时期,1642年,伦勃朗的妻子萨斯基亚去世带给他沉重的打击。1656年,伦勃朗面临破产,他的豪宅被抵押,他收藏的画作和各种艺术品被拍卖。伦勃朗从人生的巅峰一下滑至人生的低谷。
17世纪中期,荷兰资产阶级的审美与伦勃朗的的艺术追求形成了严重的分歧,他的事业从巅峰骤然落下低谷。他的艺术风格不再投荷兰贵族所好,风格不再时髦,而是遵从内心深处对艺术的追求。他把自己的经历与切身的感受融入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他回到现实中,关照自己的情感世界,遵从内心的艺术创作。伦勃朗把他的艺术思想与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他的整个人生都是艺术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闻莲萍.“自我”的秘密——伦勃朗自画像艺术审美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9-10.
[2]徐双.伦勃朗自画像的情感特征探析[J].西方美术研究,2021.
作者简介:邢洁;女;汉族;山西晋中人;硕士在读;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史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图像学;潘诺夫斯基
自画像是艺术家的心灵独白,是艺术家对自己内心深处思想感情的审视与宣泄,是一门指向内心的艺术。伦勃朗一生创作了近百余幅自画像,其中包含六十余幅油画自画像,近二十幅版画自画像,约十幅素描自画像。伦勃朗的自画像拥有摄人心魄的震撼力,这种表现力不仅表现在他自画像的数目上,更来自于伦勃朗自我剖析的真挚和不加粉饰的赤诚。伦勃朗的一生中,他享受过安定富足、尊贵荣华的生活,也遭受过穷困潦倒、失意颓丧的生活,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得与失的骤然转换成就了伦勃朗独特的艺术人生。
一、伦勃朗早期自画像在图像学视角下的解读
根据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前图像志阶段只注重艺术作品的形式本身。第一幅自画像是伦勃朗1629年画的一幅油画自画像(图1)。画家皮肤白皙紧致,面色红润,棕黄色的头发又卷又长,披在肩上。他眉头轻皱,浓黑的眉毛簇在一起,一双眼睛清澈有神,望向左下方,整个人的神态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他的鼻子小巧挺拔,嘴唇轻闭,五官刻画精致细微。他身穿白色绸缎衬衫,带皮革领的黑色长袍,显得非常干练利落。
图像志阶段注重研究艺术作品内容的含义。这幅自画像是伦勃朗处于绘画事业的初始阶段时创作的,这一时期,伦勃朗吸收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法运用到自画像创作中。光线从左面打下来,照亮了画家的右侧肩膀、面部和微翘的下巴,呈现出一个朝气蓬勃,乐观、自信,对未来的充满憧憬的青年形象。
图像学研究重点在于对作品的内在含义与思想观点的表达。17世纪的荷兰从西班牙获得独立,这一时期的荷兰人民为取得共和国成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是时代的开拓者,是贡献与付出的一代0。 伦勃朗吸收了荷兰人的质朴、勤恳的生活态度,在全民自由、自信的背景下,追求着大艺术家的理想。
二、伦勃朗中期自画像在图像学视角下的解读
第二幅自画像是伦勃朗在1633年创作的一幅巴洛克风格的《戴帽子和金项链的自画像》。在构图上,这幅作品采用了椭圆式构图,突出人物的高贵,相较于1629年的那幅略显青涩的自画像,多了一种成熟的韵味。画家留了一小簇胡子,丰润的下巴和不再清晰的下颌线表现出画家褪去稚气,进入生命的另一个阶段。这幅作品中重点刻画了画家的衣着:他穿着白色刺绣衬衫,紫红色罩衣,外穿一件黑色丝绒材质的翻领大衣,领子边镶着金色花边,尽显高贵的气质。
这幅自画像创作于伦勃朗艺术风格逐渐成熟的阶段。1632年,伦勃朗创作了一幅《杜普教授的解剖课》,成为他26岁的成名作。伦勃朗这幅作品的构图方式拓了荷兰群體肖像画新的表现形式。因为这幅画,伦勃朗一夜成名,订单猛增。1633年,伦勃朗与富豪之女萨斯基亚完婚。在这一阶段,伦勃朗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婚后生活幸福安逸0。
在这一时期,荷兰的工业和金融成为世界的中心,荷兰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荷兰的辉煌时期正是伦勃朗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伦勃朗在当时靠绘画的“订单”生存,是具有商业价值的艺术家。伦勃朗注重对当时社会市场的考察,他可以抓住顾客的心理需求,画出符合顾客要求的艺术作品。因此,伦勃朗此时的事业高歌猛进。
三、伦勃朗晚期自画像在图像学视角下的解读
第三幅自画像是伦勃朗在1660年创作的一幅油画自画像(图2)。整个画面的色调更加的晦暗。在棕褐色的背景中,伦勃朗的半身浮现出来:他的前额增添了许多皱纹,表现出岁月的痕迹。他的目光看向观众,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郁惆怅,嘴唇紧闭,胡子稀疏,整个面部呈现出衰老、疲惫之态,传达出此时画家内心忧愁的情感。在刻画技巧上,伦勃朗不再细致描绘,用笔更加粗犷有力,画面更具层次感。这也体现出伦勃朗的自画像不再注重描摹,而是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第三幅自画像是伦勃朗在坚毅、执着的巅峰时期,1642年,伦勃朗的妻子萨斯基亚去世带给他沉重的打击。1656年,伦勃朗面临破产,他的豪宅被抵押,他收藏的画作和各种艺术品被拍卖。伦勃朗从人生的巅峰一下滑至人生的低谷。
17世纪中期,荷兰资产阶级的审美与伦勃朗的的艺术追求形成了严重的分歧,他的事业从巅峰骤然落下低谷。他的艺术风格不再投荷兰贵族所好,风格不再时髦,而是遵从内心深处对艺术的追求。他把自己的经历与切身的感受融入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他回到现实中,关照自己的情感世界,遵从内心的艺术创作。伦勃朗把他的艺术思想与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他的整个人生都是艺术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闻莲萍.“自我”的秘密——伦勃朗自画像艺术审美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9-10.
[2]徐双.伦勃朗自画像的情感特征探析[J].西方美术研究,2021.
作者简介:邢洁;女;汉族;山西晋中人;硕士在读;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史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