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摆在全社会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国中科院院士卢嘉锡教授曾指出:“当我们面向21世纪时,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要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重点,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不断地和有效地更新掌握所需的科技知识,以便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由此我们看到,在科学技术迈入信息时代之际,我们不能再让应试教育以知识为依据的考试评价制度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搞题海战术应付升学考试,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习负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创造才能、爱好和特长。素质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应具有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应具有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总结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新世纪的要求。如何把素质教育正确地纳入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呢?这也正是启发式教学所需要探讨的问题。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掌握知识的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情景、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人们开始注重启发式教学之早。不过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强调学生在有“愤”和“悱”的心理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这就忽视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而素质教育下的调节教学则强调内外因的统一性。对教师来讲,则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内因的积极性。
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总是以语法为主,过多的讲解和练习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结果很多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后,语言能力仍然很低。而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能力主要是指语言的交际能力,而这种能力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锻炼。中国人学习英语就是缺乏英语环境,针对这问题,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增强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
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使学生处于英语学习的气氛中,有利于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增强英语输入和输出量,增强记忆效果,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注意运用各种方式、关系、矛盾,创设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
当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和教材课题出现矛盾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记忆力。我们还可以利用课题内部矛盾,即把教材中同一事物的不同评价或同一原则下出现的两种相反现象给予提示,创设问题情景。总之,利用各种形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充分活动的机会。
我所采用的方法有:(1)每天的值日生报告,改变传统的报告形式,注入新内容。要求值日生报告从基本的日期、天气,进而谈论爱好、兴趣,还可以评论一件事或一种现象,逐渐提高难度,加大篇幅,涉及广泛。(2)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把课本内容编成小品、话剧等在班上进行表演,如Asking the way,Seeing the doctor,Greeting,Making a telephone call,Going shopping,I am in England for five minutes等,学生的表演生动、有趣、逼真,增强了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
三、以学生为主的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包括单词读音、意义解释、搭配关系及词义辨析等。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借助例词、例句,教师进行大量的旁论引证,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笔记,缺少实践应用。这种记忆式的学习,既抽象又呆板,学生感到枯燥,不易掌握。我在词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通过丰富想象,用肢体语言或不同的表情,加以联想,主动理解、记忆单词;有时还通过小笑话,区别近义词和相近词形的词。如:Don’t eat snacks(snakes) a lot.等,既生动又形象,学生印象深刻,并掌握了词汇之间的区别。
四、注重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必须注意因材施教,平时注意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他们在各自的知识水平上都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建立信心。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自我认识和评价上往往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在这种消极心理的支配下,这些学生在上课时不敢表达,而英语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若学生不敢表达,教师就不容易发现他们的缺点,他们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成绩就会越来越差,甚至会发展到放弃这门功课的学习。我在教学中注意对他们进行耐心指导,尽量把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并及时给予提示,鼓励他们参与对话表演,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首先严格要求,把难度较大的问题留给他们,使他们学会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问题,并不断加大难度,使他们感到学无止境,以防止他们骄傲自满,停滞不前。总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新时期的教育是灵活多样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强调教师的敬业、乐业,还要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源,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启发式情景教学也正是在这一目的上才提出并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启发式情景教学能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掌握知识的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情景、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人们开始注重启发式教学之早。不过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强调学生在有“愤”和“悱”的心理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这就忽视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而素质教育下的调节教学则强调内外因的统一性。对教师来讲,则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内因的积极性。
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总是以语法为主,过多的讲解和练习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结果很多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后,语言能力仍然很低。而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能力主要是指语言的交际能力,而这种能力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锻炼。中国人学习英语就是缺乏英语环境,针对这问题,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增强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
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使学生处于英语学习的气氛中,有利于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增强英语输入和输出量,增强记忆效果,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注意运用各种方式、关系、矛盾,创设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
当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和教材课题出现矛盾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记忆力。我们还可以利用课题内部矛盾,即把教材中同一事物的不同评价或同一原则下出现的两种相反现象给予提示,创设问题情景。总之,利用各种形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充分活动的机会。
我所采用的方法有:(1)每天的值日生报告,改变传统的报告形式,注入新内容。要求值日生报告从基本的日期、天气,进而谈论爱好、兴趣,还可以评论一件事或一种现象,逐渐提高难度,加大篇幅,涉及广泛。(2)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把课本内容编成小品、话剧等在班上进行表演,如Asking the way,Seeing the doctor,Greeting,Making a telephone call,Going shopping,I am in England for five minutes等,学生的表演生动、有趣、逼真,增强了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
三、以学生为主的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包括单词读音、意义解释、搭配关系及词义辨析等。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借助例词、例句,教师进行大量的旁论引证,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笔记,缺少实践应用。这种记忆式的学习,既抽象又呆板,学生感到枯燥,不易掌握。我在词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通过丰富想象,用肢体语言或不同的表情,加以联想,主动理解、记忆单词;有时还通过小笑话,区别近义词和相近词形的词。如:Don’t eat snacks(snakes) a lot.等,既生动又形象,学生印象深刻,并掌握了词汇之间的区别。
四、注重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必须注意因材施教,平时注意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他们在各自的知识水平上都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建立信心。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自我认识和评价上往往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在这种消极心理的支配下,这些学生在上课时不敢表达,而英语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若学生不敢表达,教师就不容易发现他们的缺点,他们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成绩就会越来越差,甚至会发展到放弃这门功课的学习。我在教学中注意对他们进行耐心指导,尽量把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并及时给予提示,鼓励他们参与对话表演,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首先严格要求,把难度较大的问题留给他们,使他们学会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问题,并不断加大难度,使他们感到学无止境,以防止他们骄傲自满,停滞不前。总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新时期的教育是灵活多样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强调教师的敬业、乐业,还要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源,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启发式情景教学也正是在这一目的上才提出并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启发式情景教学能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